21名視障學生到草堂學古詩,用觸覺和聽覺感受詩意

2020-12-20 紅星新聞

10月11日,杜甫草堂迎來一波特殊的小遊客,來自成都市特教學校二、三年級的21名視障學生,在學校幾位語文老師的帶領和部分家長的陪同下,一起走進杜甫草堂,在草堂茅屋誦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用觸覺和聽覺去學習杜甫的詩歌,感受杜甫的愛國情懷,開展了一堂「愛的教育課」。

學生:

走出教室,走進草堂

用手去觸摸杜甫詩歌的溫度

「前面有3個臺階,同學們小心點……」在杜甫草堂門口,21名視障學生結伴前行,在老師的提醒,用腳探索著前行的道路,嘴裡小聲數著腳下的臺階。對於即將要見到、觸摸到,只在書本中聽到過的茅屋,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期待。

以3個關於杜甫的問題為引子,杜甫草堂講解員張芸老師開始了這節「行走的課堂」。趙老師告訴同學們身旁有竹子,他們立刻想到了:竹子是大熊貓最愛的食物,而四川又是大熊貓的家鄉;聽說過道兩側有梅花,孩子們還背起了「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漫步草堂,碰到的一草一木都成了鮮活的教材。

從杜甫生活的時代背景,講到杜甫的生平際遇,再講到杜甫的詩歌創作……那杜甫的雕塑是什麼樣呢?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趙老師一邊給同學們描述杜甫雕塑是體型瘦削,身著長袍,留有鬍子……一邊帶著同學們用手去觸摸、感受。

走到茅屋前,不少學生還用手觸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石刻,他們激動地告訴身邊的同伴,「摸上去是歪歪斜斜的!」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還在茅屋前齊聲背誦了《堂成》《春夜喜雨》等四首杜甫的詩作。

講解員:

接到任務時心情忐忑

課堂中卻得到太多驚喜與感動

趙芸是杜甫草堂最早開講「草堂一課」的講解員之一,當接到領導安排的講解任務時,她的內心有些忐忑,「我沒有接觸過特殊學生,也沒有相應的教學經驗,擔心自己不經意間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會觸碰到孩子們敏感的心靈。」為了給這群特別的學生呈現精彩的課堂,趙芸提前與成都市特教學校的老師進行了溝通,做足了備課工作。

按照杜甫草堂講解員與特教學校老師的計劃,這堂課原本是被安排在室內進行,但是為了能帶給孩子們更多的體驗感,雙方老師協商決定上一節「行走的課堂」。趙芸帶過的學生不在少數,但以前的授課形式多是在教室,通過講授PPT,觀看動畫片的形式開展。而這次將課堂搬出教室,趙芸表示,「我是希望能帶著這群孩子去觸摸杜甫的雕塑,去聞一聞花香,聽一聽鳥叫聲。」

這節原本讓趙芸感到忐忑的課,實際卻帶給她很多驚喜與感動,趙芸告訴記者,「因為孩子也比較小,我擔心他們站久了累就安慰他們『孩子們辛苦了』,但孩子們卻回答我『我們不辛苦,老師辛苦了』。」此外,為了能夠有更好的互動,趙芸提前3天,將要學習的四首詩詞發給了學校老師,讓孩子們提前預習。「實際上,對於二三年級的他們而言,這些4首詩詞算是超綱內容,但沒想到他們幾乎全會背誦。」趙芸說。

負責老師:

「行走的課堂」並不是第一次

想讓孩子們來草堂感受愛國情懷

成都市特教學校的語文老師王嬌作為本次課堂負責老師,她向記者介紹,「將課堂搬出教室在我們學校並不是第一次,除了到杜甫草堂外,還帶著孩子們去過金沙博物館,到過成都理工大學的恐龍博物館……」

對於視障學生而言,觸覺和聽覺是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王老師介紹,「在室內課堂,孩子只能靠聽覺獲取知識,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而教育不應僅僅拘泥於課堂,雖然他們看不見,但可以帶著他們用心去聽聽這個世界,於是將這堂課搬出了教室。」

王嬌表示,帶孩子們來到杜甫草堂,也是因為國慶節剛過,想帶著孩子來感受愛國情懷。「平時給孩子們講愛國,比較空洞。走進杜甫草堂,就想告訴大家:杜甫在生活條件並不好的時候,還在憂國憂民,我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更應該懂得愛國。」此外,王老師還告訴記者,「希望能夠教會孩子們學會愛祖國、愛人們、愛自己、愛家人,讓這堂愛的教育課更有意義。」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應鑫

相關焦點

  • 獨特的3D列印觸覺地圖可幫助視障學生在USF校園中進行導航
    中國3D列印網10月6日訊,3D列印已經以多種方式用於改善盲人和視障人士的生活。 3D列印的觸覺地圖,3D列印盲人智能眼鏡和3D列印盲文閱讀器都為這一事業做出了貢獻,但是有無窮無盡的新方法可以使用增材製造來讓看不見的人生活更輕鬆。
  • 新一波感覺統合(觸覺、聽覺和視覺)訓練模塊或方法
    第一觸覺訓練:①瑞士球按摩:讓學生身心放鬆地仰臥或俯臥在瑞士球上,老師或家長輔助移動,或兒童躺在地面,老師推動瑞士球,從孩子身上輕壓過去,可側重胸部、腹部、背部及四肢的按摩,尤其是腿至腳踝部位的關節。強化各部位觸覺,提高協調能力,促進感統系統發展。
  • 觸覺敏感度與聽覺有關
    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PLoS Biology )的一項 研究 發現,觸覺的敏感度是可遺傳的,它與聽覺也有著明顯的關聯。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的蓋理·盧因(Gary Lewin)和同事們,為100對健康的異卵雙胞胎和同卵雙胞胎進行了觸覺測量。他們使用2種方法來測試手指的敏感度:查看雙胞胎們的手指對高頻振動的反應,以及手指辨認出微小摩擦方向的能力。
  • 無論是你的視覺,還是聽覺,又或者是觸覺感受,03不會讓你後悔
    無論是你的視覺,還是聽覺,又或者是觸覺感受,03不會讓你後悔[最滿意] 外觀、內飾、動力、豐富的配置![最不滿意] 倒車影像的頂部視圖有點失真,不太好判斷,另外車聯網反應感覺有點慢。低檔松油i ]駕駛人感受不到拖拽感,這點很令我滿意。1. 5噸的車身加速感明顯,給了一腳油]還是有推背感的,運動模式還沒試,首保後再說。
  • 盲人學生上起鍵盤英語課 學生用耳朵學習
    盲人學生上了指尖上的英語課  「Goodmorning!everyone(早上好!同學們)……」9月4日,剛來煙臺不到一周的盲人英語教授王家勇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當天濱州醫學院煙臺校區的29名盲人本科生陸續報到。報到結束後,王家勇就召集盲人新生,進行了一場小型的英語交流課。
  • 寧夏4名視障考生眼前的一道光
    1月7日,是寧夏特殊教育學校4名高中盲生期末考試的最後一天,其中3名高三盲生楊文舉、楊潔、雷新宇在今年4月即將面臨部分高校面向殘疾人考生的「單招單考」,這個考試也被稱為殘疾考生的「高考」。這次期末考試,既是三人「單招單考」前的最後一場考試,也是他們高中期間的最後一場考試。
  • 你是哪種學習類型的人 視覺聽覺還是觸覺?
    摘要:學生的學習類型大致分為三種,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觸覺學習型……     學生的學習類型大致分為三種,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觸覺學習型……  首先是視覺學習型的人,佔到人群總數的三分之一。
  • Piezo蛋白的故事:觸覺、聽覺和本體感覺背後的觸感機制
    從掐痛到輕撫,科研人員正在逐漸揭開壓力敏感蛋白的面紗——正是依靠這些蛋白,細胞才能感知張力和壓力。觸覺幾乎是所有組織和細胞正常運作的基礎,Patapoutian說。生物通過力了解周圍的世界,享受愛撫的同時規避痛苦刺激。機體細胞會感覺血液流動,感受空氣使肺部膨脹,感受胃和膀胱充盈。聽覺的基礎也是內耳中的細胞感知源自聲波的力。在過去的十年中,對Piezo和其他機械敏感離子通道的研究蓬勃發展。
  • 真實到可怕! 在VR中竟然能感受觸覺和溫度!
    視覺和聽覺在虛擬實境技術中非常重要,但是除了這兩種之外,其它感官同樣需要被重視起來,比如觸覺。目前,大多數的虛擬實境環境對觸覺的實現都是通過控制器的震動以及嗡嗡的聲音,其實並不太真實。而在本屆GDC遊戲開發者大會上,一家名為AxonVR的公司展示了一種全新的觸覺系統,看起來非常了不起,甚至讓我想起了Dune的痛感。
  • 視覺、聽覺和觸覺,你的孩子是哪種學習類型?別總嫌孩子坐不住了
    善於利用視覺的,屬於觀察型學習者;善於利用聽覺的,屬於聆聽型學習者,善於利用觸覺的,屬於運動型學習者。這些學習方式各有千秋,但人們卻對後兩種學習方式不大重視,從而讓這樣類型的孩子錯失自己的學習優勢。一個上課總是閒不住的孩子,常常會被老師和家長看做不認真聽講,學習態度不端正,從而給孩子打上這樣的標籤,讓孩子也認為自己是這樣的學生,可他天生以觸覺方式來學習的本能又讓他管不住自己,課堂上主要依靠聽覺和視覺來學習的方式他不擅長,最後慢慢的變成「差生」。
  • 在VR中還可以感受觸覺和溫度了
    打開APP 在VR中還可以感受觸覺和溫度了 發表於 2017-03-04 09:32:45 視覺和聽覺在虛擬實境技術中非常重要,但是除了這兩種之外,其它感官同樣需要被重視起來,比如觸覺。
  • 科學家發現人類觸覺作用原理和聽覺相似
    科學家發現人類觸覺作用原理和聽覺很相似。你的手沿著牆壁滑動,從門框摸到牆,從上摸到下,直到你找到開關的金屬或塑料板。在這個過程中,你用你的觸覺在腦海裡形成牆面的圖像,以便更好地猜測開關的位置。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助理教授斯利曼•本斯麥艾(Sliman Bensmaia)和他的同事們近日研究發現,皮膚對振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這些振動產生相應的振幅,同時,神經把信息從受體傳入大腦。就像耳膜的振動頻率傳送聲音的信息一樣。
  • 新生兒觸覺和聽覺訓練,肢體活動被動操,新媽媽學學
    新生兒的觸覺和聽覺訓練,肢體活動被動操,新媽媽學學一、寶寶觸覺能力訓練 出生不久的寶寶,有著非常敏感的觸覺能力,愛被大人撫摸,偏愛柔軟的東西,遇上疼痛、冷熱會做出自己的反應。對寶寶的觸覺訓練的方法比較多,下面這些是較為管用的方式。 1、寶媽在餵奶時,把乳頭放在寶寶嘴邊進行晃動,提升寶寶主動尋覓吃奶的動作。 2、寶寶吃完奶或者睡醒時,輕輕撫摸寶寶的頭部、胳膊、下肢、其他一些部位。
  • 技術前沿:利用觸覺反饋模擬觸摸感受
    當您用手指敲擊文本信息或者按下屏幕上的按鈕時,請仔細感受到底發生了什麼,雖然您觸摸的是屏幕,但也許會有點擊或觸碰的感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觸覺反饋」。觸覺反饋還可以用來對一個公司的產品與其它公司的產品進行區分。點擊查看更多觸覺反饋的應用領域  在用平板電子按鍵替代傳統計算機鍵盤上的機械鍵等領域,這項全新的觸覺反饋前沿應用有著獨特的發展前景。由於平板觸控螢幕不斷滲透我們生活各個方面,相應的,觸覺反饋技術也必須滿足對更加真實觸摸感覺的需求。
  • 清華大學發布大幅面觸覺圖形顯示終端——
    英國柳葉刀雜誌在2017年指出,根據1990年至2015年間的統計數據估計,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和老齡化,到2050年時,全球全盲人群的數量可能將會增加至1.15億。「這對全人類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徐迎慶告訴記者,由於視力受損,盲人主要依靠聽覺和觸覺獲取信息。
  • 中國視障大學生走入預科班:踏出精彩青春第一步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新華社上海8月19日電(記者何曦悅)用腳底感受斑馬線與路面材質的區別,車輛穿梭的呼嘯聲不絕於耳,23歲的陳慧嫻終於下定決心,揮著手昂著頭通過了馬路。這極為平常的幾步,卻是陳慧嫻人生中的重要一步:作為即將步入大學的視障人士,這是她第一次獨自過馬路。
  • 市盲校16名視障學生在朝天宮上思政課
    2019-04-23 07:26圖文來源:南京日報市盲校16名視障學生在朝天宮上思政課——特殊成人禮 見證我芳華  4月19日下午,來自南京市盲人學校的16名有視力障礙的學生,在朝天宮崇聖殿門口宣誓成人,立志身殘志堅,承擔起社會責任,做自立自強的合格公民。 穿著正裝,排著隊伍,後者搭著前者的肩膀……當天下午,一群盲人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以他們特有的方式走進朝天宮,在欞星門下停下腳步。欞星門下的「石頭滑梯」,是很多南京人的童年記憶,但盲校的孩子們因為視力原因都沒玩過。
  • 科學家解析人類觸覺作用原理 竟和聽覺相似(圖)
    科學家發現人類觸覺作用原理和聽覺很相似點擊進入中國網海洋頻道>>你的手沿著牆壁滑動,從門框摸到牆,從上摸到下,直到你找到開關的金屬或塑料板。在這個過程中,你用你的觸覺在腦海裡形成牆面的圖像,以便更好地猜測開關的位置。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助理教授斯利曼本斯麥艾(Sliman Bensmaia)和他的同事們近日研究發現,皮膚對振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這些振動產生相應的振幅,同時,神經把信息從受體傳入大腦。就像耳膜的振動頻率傳送聲音的信息一樣。
  • 觸覺造句和解釋_觸覺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徐興業《金甌缺》:「太學生觸覺靈敏,反應迅速,對社會輿論往往起著帶頭作用。」]觸覺參考例句:1、盲人的觸覺特別靈敏。2、花兒笑了,那是觸覺了雨水害羞了。3、撫摸每一件你想要撫摸的物品吧,猶如明天你的觸覺將會衰退。4、春天來了,那是剛落地的娃娃;花兒笑了,那是觸覺了雨水害羞了。5、尺八可以相當審美地,娛悅你的視覺、觸覺、嗅覺、尤其是聽覺。
  • 五上語文同步學習,12《古詩三首》,教你學習古詩的方法
    12古詩三首本課要學習的能力學習詩歌的方法:三、細讀古詩,藉助注釋和相關背景資料,深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懷。這三首詩中《示兒》和《題臨安邸》的內容有一定的關聯,都表達的是愛國情懷。可以把兩首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學習。《示兒》這首詩是父親寫給兒子的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