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介紹一位你可能並不知道的大師:葉企孫。為什麼要講他呢,因為如果你了解了他,就等於了解了一大半的中國科學大牛。他的學生佔了半部新中國科學史。打開一本中國科學發展史,往上都能找到葉企孫的名字。
中國核物理的奠基人王淦昌、中國的「衛星之父」 趙九章,「氫彈之父」 彭桓 武、中國的「衛星之父」 趙九章,「氫彈之父」 彭桓 武、「飛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光學之父」 王大珩,還有鄧稼先、周光召、朱光亞、熊大縝都是他的學生。
他曾力主將只有初中文憑的華羅庚請到清華數學系任教。他說:「我希望大家認真看看華羅庚先生的論文再說話。他來清華後,我們曾經交談多次,每次我都頗受教益。以我個人的判斷,不日之後,華羅庚會成為我國數學界閃亮的星辰。」
世界級數學大師陳省身也是他的學生。楊振寧寫過一首詩,最後兩句為:千古寸心是,歐高黎嘉陳。什麼意思呢?在幾何的歷史上,陳省身排在歐拉、高斯、黎曼、嘉當之後,是第五名。
除了陳省身,葉企孫還有一位超牛的學生,如果不是別人出現失誤,他可能是中國第一個得諾獎的人。這個人叫趙忠堯。
趙忠堯第一次觀測到了反物質,第一個觀察到了正反物質湮滅。這些研究是正電子發現的前導。光憑這兩個發現就足以獲得諾獎。趙忠堯在參觀了美國原子彈實驗後,再次到美國學習加速器技術,從美國為中國帶回了第一套加速器,為中國原子彈研究立下汗馬功勞,他的加速器直到2000年才完全退役。
葉企孫還有兩位很名的弟子:楊振寧、李政道。
楊振寧跟李政道同獲了諾獎。兩人結緣於1949年,楊振寧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開始博士後的科研工作後,跟李政道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合作。
那如果只論學術成就,誰更高呢?楊振寧的更高。
楊振寧可能是中國人在科學領域達到的最高成就了。他的成就有多高呢?
physicsWeb票選史上最偉大的5位物理學家。參與投票的是一百位物理學家。牛頓跟愛因斯坦全票,其餘的波爾、海森堡等各得票三十左右。
楊振寧只得了一票,但還活著的物理學家中,只有楊振寧得了一票。也就是世界公認,活著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排名第一。
而楊振寧的理論還是新芽,在將來,如果再投票,他的票數還會上漲。《自然》雜誌評選二十位最牛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同樣入選,同樣,他也是唯一還活著的。
如今的他,已近百歲,依然活躍於各種場合,搞研究,做學問,傳道受業,一樣不落。
到底差在哪呢?
楊振寧也有一個解釋:他說:「政道是一個極聰明的物理學家,吸收能力強,工作十分努力。可是洞察力與數學能力略遜一籌,所以一九六二年以後文章雖寫得很多,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沒有大影響。」
看來,主要是差在數學。
那楊振寧的數學為什麼特別好呢?他說:「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劉薰宇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跟教育家,他跟楊振寧的父親還是同學。劉薰宇非常擅長進行數學教育,中國那個年代的科學大師基本上都受過他的影響。
劉燻宇是真正大師級的存在,他為人謙和,只教書育人,不參與政治,因而知名度不如其他人。劉燻宇畢生從事數學教育,培養了中國最早一批的數學人才,不僅如此,他還留下了三本兒童數學的入門經典。
第一本書,叫《馬先生談數學》,在這本書中,劉燻宇以馬先生的身份出現,以圖解法的方式講解一些基本的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書是《數學趣味》,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本書,在書中,劉燻宇通過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用數學的角度加以解析,通過世間萬物來學習數學,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本書名為《數學的園地》,這是針對小學五六年級孩子的數,頗有些難度,裡面有最基礎的函數,微積分和總集的知識,講解的方法很巧妙,孩子往往能看懂一些,將來學習的時候就更加輕鬆了。
這個書合適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
這套書價格也不貴,三冊只要69.9元,包郵到家。
點下面的連結,這套書能夠啟蒙楊振寧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也一定能得到你孩子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