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一居民家中連續仨月水費猛增,「偷水賊」竟是它|上墳燒紙引起...

2020-12-13 今日滄州

朝陽花園一居民家中連續仨月水費猛增

反覆查找,原來是馬桶在「偷水」

近日,家住朝陽花園小區的張女士被告知:她家10月份的用水量達27立方米!經張女士多方檢查,終於找到「偷水賊」。原來,衛生間的馬桶水箱出現故障,水悄悄流了3個月。

11月7日上午,小區抄表員按響了張女士家的門鈴。他通過對講系統告訴張女士:「你家10月份用水量是27立方米,太多了,你們快點查查是哪出了問題。」

張女士馬上查看了自家每月的用水量。一查,張女士才發現問題:7月份用水4立方米,8月份用水12立方米,9月份用水13立方米,10月份用水27立方米。她家已連續三個月用水量大大超出了日常的用水量。這是怎麼回事?

張女士和家人趕緊四處檢查,看家裡有沒有跑水的地方。當檢查到馬桶的水箱時,張女士發現,水箱裡的水一直重複地排走、充滿。原來,水箱的零件損壞了,清水白白流了三個月。

張女士趕緊找人修好了馬桶。「要不是那位抄表員告訴我們,還不知要流走多少水呢。」張女士非常感謝抄表員的提醒。

市供水排水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提醒市民,家中水費突然大幅增多時,應及時檢查家裡是否有跑水、漏水的地方,要重點檢查馬桶、太陽能熱水器、淨水器等容易出現故障的家用設施,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滄州晚報 記者 姚連紅

上墳燒紙引起火災 青縣一女子被拘留

過火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

近日,青縣女子歸某行政拘留期滿獲釋。此前,她上墳燒紙時不慎引燃荒草,造成過火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

日前,青縣馬廠鎮女子歸某回到娘家給親人上墳燒紙時,因風大不慎引燃荒草。歸某嘗試滅火,但火勢蔓延迅速,將旁邊田地裡的秸稈也引燃了。

青縣公安局盤古派出所民警巡邏時發現了這一情況,急忙上前滅火,並通知了其他民警前來支援。隨後,民警將火撲滅。

民警將歸某帶回派出所,歸某如實交代了自己上墳引發火災的事實。警方對她處以行政拘留10天的處罰。

滄州晚報 記者 代苗苗 通訊員 季蘭春

來源:滄州晚報

★8月27日7時起,滄州中心城區範圍內解除機動車兩個尾號限行

相關焦點

  • 上墳燒紙,半小時引發兩起山火 兩人被拘留,其中一人涉嫌失火罪
    上墳燒紙引發山火,一名嫌疑人在接受訊問。  4月5日清明小長假第一天,濟南市中區興隆街道 村和王家窩坡村發生兩起山火,火災均系上墳燒紙導致。  短時間內連續發生兩起山火警情,濟南市市中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立即調集公安、消防、園林部門會同興隆辦事處和相關職能部門封控現場、組織救援,疏導交通。  在王家窩坡村現場,救援力量迅速將山火撲滅,興隆派出所民警當場控制引燃火災的嫌疑人劉某花(女,67歲),並帶回派出所進行審查。經查,其因上墳燒紙引起山體火災。
  • 農村上墳燒紙的風俗是否應該摒棄?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上墳祭祀?
    這不,農曆十月一又到了,今天聽到很多人打電話問村裡讓不讓燒紙,回去是光買花圈還是要買燒的紙,這是每年回去上墳的時候必討論的問題。深入人心的這種風俗習慣想要完全摒棄是需要循序漸進的,要不然很容易引起群眾的反感,我覺得這種形式也不算是什麼文化糟粕,沒必要完全摒棄!但是可以提供多種形式的祭祀,讓農民自己去選擇,讓祭祀形式更多元化,不僅限於燒紙這種形式。
  • 上墳燒紙引發火災 青島城陽太和山2護林防火隊員殉職
    齊魯網濟南4月1日訊(記者 孔冠軍)清明節來臨,全省防火形勢更加嚴峻。
  • 吉林:公職人員在防火區內上墳燒紙一律開除公職
    (原標題:吉林:公職人員在防火區內上墳燒紙、野外吸菸一律開除公職)
  • 你怎樣看待農村禁止過年上墳燒紙的事情?
    上墳燒紙放炮竹是中國一個很古老的風俗習慣,它寄託了後人對先人的思戀之情。至於現在為什麼禁止這項活動,政府還是為了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考慮。幾年前,我們這邊一個60幾歲的老人清明節去給祖先掃墓,燒了紙,放了炮竹,但是那天風很大,一不注意,火勢蔓延起來了,結果就將祖墳周圍三畝多地的杉樹全都燒完了,幸運的是老人人沒事。
  • 在農村上墳不讓燒紙?這是為什麼?
    馬上清明節,有些農村卻倡導上墳禁止燒紙這就好比抽菸不讓點火,還有必要嗎?清明時間雨紛紛馬上清明節了可是村裡喇叭廣播裡再喊「上墳杜絕燒紙」!這是什麼口號,上墳不燒紙燒什麼呀?是出什麼事了嗎?清明節氣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即春分後第15日。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段。那為什麼廣播中會有上墳禁止燒紙的話語呢?
  • 有人說現在應該取消上墳燒紙了,您認同這種說法嗎?
    從古到今,上墳祭拜祖先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美德,作為一種對祖先或逝者表示敬重、緬懷和追思的具體表達方式,已經在我國傳承延續了幾千年了。可是,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卻有人說現在的上墳燒紙已經過時了,甚至還有人說沒這個必要了,應該取消上墳燒紙這種行為了,究竟要如何看待這種說法呢?您認同嗎?
  • 葛牌男子上墳燒紙引發山火被判刑7個月 藍田森林公安公布20例森林...
    3.藍田縣公安局王順山森林派出所查處王某丁擅自野外用火案  2013年1月30日下午,違法行為人王某丁在潘家坪村一組碾子溝林區挖地時,未經林業行政部門許可,擅自在林區吸菸,引發森林火災,將安子溝村一組劉迎鎖退耕還林地和安子溝村一組集體林地林木燒毀,過火面積0.5畝。藍田縣公安局王順山森林派出所依法對王某丁給予行政處罰。
  • 九哥快評(第15期):上墳燒紙,是最落後的祭祀形式?
    關於「上墳燒紙」的話題,近年來,有一種論調,總是時不時響起:這是最落後的一種民俗祭祀形式,純屬迷信。進入臘月,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意味著一年中,除了清明節和七月半外,最後一次給祖先上墳燒紙的事宜,俗稱「送亮」,也將提上日程。
  • 滄州新華區一居民樓停水半個月,水龍頭沒水、偶爾嘀嗒
    滄州市新華區民族小區10號樓4單元,有居民反映家中自來水供應不正常,用水高峰期基本是停水狀態,水龍頭不出水,其他時間也只是嘀嗒嘀嗒地偶爾出水。用水相當困難,正常生活受到極大影響。會不會市裡缺水?首先我們來看看滄州的水資源問題,滄州市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水環境汙染較為嚴重,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造成淺層水苦鹹,深層水含氟量高,農村飲水問題尤為嚴峻。並且,四季氣候特徵明顯,春旱、夏澇、秋爽、冬幹。年平均降水量581毫米,但是蒸發量卻高達1880毫米,所以冬季和春季較為容易出現缺水的情況。
  • 冬至來臨,農村有「燒紙」上墳的習俗,未燒完的能帶回家嗎?
    冬至來臨,農村有「燒紙」上墳的習俗,未燒完的能帶回家嗎?12月22日今年冬至即將來臨,在農村冬至又被稱為「冬節」,也是「數九」節氣的開始,冬至太陽直射到南回歸線,對於我們北方來說,冬至以後白晝開始增長,而黑夜開始縮短,因此,農村也有「一陽生」的說法,預示著新的循環的開始!在古代,冬至也是一年中祭祀先祖的重要節日,這也是傳統的「冬祭」大禮,因此,在如何很多地方的農村都還有冬至燒紙上墳的習俗!
  • 農村過年上墳有何習俗?為何現在農村上墳不讓燒紙放炮?你知道嗎
    所以,在我國農村裡面過大年的時候上墳祭祖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是由於農村地區天高地遠,所謂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各個地區的祭祖的風俗習慣有所不同。你們那邊在大年三十上墳有什麼樣的習俗呢?在我們老家皖西南地區,農曆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三十過大年。在小年和大年這兩個重要的節日,都要給祖宗上墳。
  • 農村很多人習慣清明上墳燒紙祭祀,卻有火災隱患,該怎麼解決
    但其實很多人都忽略了清明節它本來的意義,並不在於這個小長假,而是祭祀祖先,緬懷先祖。各地的清明節習俗應該都有所區別,相對來說在城市裡基本上都是掃墓鮮花而農村很多地區都有上墳燒紙祭祀的習俗。最近是火災爆發的高峰期,天氣乾燥安全隱患比較多。而上墳燒紙祭祀就是在農村非常大的一個隱患。
  • 5人不聽勸告執意上墳燒紙,結果這個清明要在裡面過了;大眾和比亞迪...
    赤峰5人不聽勸告執意上墳燒紙,結果這個清明要在裡面過了引發明火4月1日,克什克騰旗萬合永鎮廣義村砬根組鄭瑞傑、萬合永鎮柳林村村民組四隊李書義家族、李景坡不聽鎮、村防火人員勸告,執意上墳燒紙,並引發明火。
  • 風水學知識:上墳燒紙的大忌
    2、要買黃草紙,鋪開後拿一張一百元的真錢在紙上壓,要感覺這一百元是個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蓋上去,直到把整張紙鋪滿。這樣的燒紙在下面才是硬通貨。 3、疊好燒紙,一刀燒紙分成七八份,分別以對角線折兩次,不然一摞紙想要它燃燒起來是很費事的。疊起來燒會很方便。  4、準備去燒紙前,你最好預備好火機(最好是防風的,清明、七月十五陰氣重,風大)和一根小棍。這樣方便你在燒紙的時候拔起壓在一起的燒紙,讓空氣流通,方便燃燒,家裡用廢的拖布杆就是不錯的選擇,但注意,用完之後就不要再拿回來,直接扔掉好了。
  • 天價水費!女子家中2個月水費高達1.6萬元,物業:業主自己承擔
    導語:除了最基本的吃穿,水電費是每個家庭每個月承擔的最基礎的費用。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電,但普通家庭一個月的水電費大約是在幾十元到百元之上不等,而廣西南寧市的廖女士家中,兩個月的用水量竟然多達4000多,水費更是高達16000多元。
  • 既然清明上墳燒紙會引發山火,那麼中國能不能禁止燒紙呢?
    從環保的角度來看,紙錢的主要成分就是紙,而粗糙的黃紙錢只不過是稻草或蘆葦做成的,燃燒紙錢也只不過是給環境增加了一些二氧化碳,這跟汽車尾氣相比可以忽略不計",這個說法不認同,其實主要汙染不再燒紙時,不讓燒紙主要防止火災,汙染主要在造紙階段。
  • 農村清明節上墳祭祖,究竟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這其中有何講究?
    文/千尋   農村清明節上墳祭祖,究竟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這其中有何講究?   那到了上墳的時候,到底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呢?按照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就是先修墳再燒紙。為何這樣說呢,這其中有何講究?
  • 一個人去世後,如果沒有人上墳燒紙會怎麼樣?原來並非迷信!
    大家都知道,一到清明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去給自己的祖先或者親人去上墳燒紙,對於這件事,有的人認為是迷信,也有的人認為這是對祖先的一種緬懷方式,那麼一個人去世後,如果沒有人為他上墳燒紙會怎麼樣呢?其實對於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來說,並不知道人死後為何要燒紙?只是隨波逐流,祖先們都這麼幹,自然也就跟著這麼幹了,但對於為何要給死去的人燒紙,他們並不清楚到底是何原因。
  • 清明節上墳習俗知多少: 女的不能在清明節上墳 是真的嗎(1)
    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幹枝枯葉,保留可借鑑的新芽,弘揚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陽曆4月4-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