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典藏 || 不聽李玫瑾忽悠,她家閨女可以不學數學,你家孩子少做一道題都不行

2021-03-02 胡說

(一)

最近,胡夫人迷上了李玫瑾教授的講座。她動不動就提到,李玫瑾講的,孩子出現了什麼情況,應該怎麼怎麼做。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當年,我在大學裡學過青少年心理學的課程,如今聽了李玫瑾教授關於家庭教育的演講,對她提出的很多觀點和事例,深感認同。

 

但是,任何專家看待問題,都會局限於自己的視野。他們談吐的經驗,往往聽起來有道理,有時候卻未必實用。如果你信以為真,那就中了專家們的忽悠。

 

李玫瑾的講座,也存在著忽悠的成分,至少,她把我家胡夫人給忽悠住了。好幾次,胡夫人就提到,李玫瑾充分尊重女兒的選擇,堅定不移地支持孩子不學習數學。

 

李玫瑾的女兒在中學階段,沒有學數學,而是學音樂、學英語,後來,她家閨女進入首都師範大學學音樂,現在是北京市某著名中學的音樂老師。瞧,李玫瑾的家庭教育,貌似成功了。

 


李玫瑾的閨女竟然不學數學,那她是怎麼學習的呢?為此,我專門查了百度,了解到一些情況,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李玫瑾說,女兒讀書時, 數學總是不及格,最後,她和女兒溝通,確定了選擇音樂專業。李玫瑾的觀點是,對家長來說,重要的並不完全是孩子的分數和學歷,而是這一段陪著孩子成長,並且和孩子一起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

 

李玫瑾的女兒數學成績不好,就告訴媽媽,想學音樂,因為學音樂不用考數學。李玫瑾就堅定不移地支持孩子改學音樂。

 

可是,學校的老師不同意,家校之間就產生了矛盾。李玫瑾著急了,就怒懟老師——我孩子數學不好怎麼著?告訴你們,邱吉爾數學不及格,二次大戰中,他是著名的領袖人物;黛安娜數學也沒學幾天,她成為慈善大使;數學不及格的人多了,但是成功的人也很多。我說我女兒數學不及格,不等於她什麼都不行,她會行的。

 

彼時,李玫瑾經常在電視上出鏡,已經是名人。她這麼跟老師爭辯,老師也拿她沒有辦法。

 

到了周末,學校上數學課,李玫瑾的閨女不想去。李玫瑾說,好,我給你寫條,身體不適需要睡覺,今天特請假。請假條上是李玫瑾的大名,弄得老師沒脾氣。

 


(二) 

李玫瑾的有些言論,貌似很有道理,但是,聽起來又不可思議——

 

有些人擅長語言,就發揮語言的天賦,擅長操作,就去幹操作的,為什麼非逼著所有人都把數英語都學一遍呢?有的孩子學習音樂,但數學不好,特別的痛苦,把三個小時用在數學上,不如用在音樂上。也就是說,作為家長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知道孩子適合學什麼,然後你要了解過程,和孩子商量喜歡做什麼,然後就選擇做什麼樣的職業。

 

作為過來人,我算是老資格的學生家長。我想告誡平民階層家長的是,李玫瑾教授的言論,我們盡可以聽,但是,她的結論只能供我們參考,不能照搬。

 

在家庭教育上,如果按照高考的標準,李玫瑾的閨女在學業上並不成功。她家女兒沒有學數學,進入首都師範大學學音樂,後來成為一名音樂老師,這不是家庭教育的輝煌。

 

也許你會說,她家女兒不學數學學音樂,進入首都師範大學,然後做個著名中學的音樂老師,從職業選擇的角度上看,確實也不錯啊。

 

可是,如果我們家的孩子不喜歡學數學,你讓他放棄數學學別的特長,你試試看,他很難有機會走進一所像樣的本科大學,更難以在一所像模像樣的中學裡做老師。

 


千萬別聽李玫瑾忽悠,她家閨女可以不學數學,你家孩子少做一道題都不行。因為,你沒有李玫瑾教授的名氣、人脈、公關能力。你家孩子除了闖高考,別的沒有任何退路。

 

如果你是普通的城市中產階層,如果你家孩子不愛學數學,那就意味著你家孩子就會跌倒在高考這條路上。如果你沒有留給孩子一筆創業資金,那麼,孩子長大後就會艱辛度日。

 

請問,你家孩子不愛學數學,他還有別的愛好嗎?如果他像李玫瑾教授的女兒那也,喜歡學音樂,此時,你要想好,你身邊有沒有學音樂的環境,你能為孩子提供怎樣的學習環境。

 

李玫瑾為了滿足孩子學音樂的願望,敢於衝破學校教育的限制,慫恿孩子不去上數學課,甚至,敢於跟老師發生言語上的激辯。試問,你有多大的底氣,有膽量跟老師爭辯呢?你是李玫瑾那樣的著名教授嗎?

 

退一步講,李玫瑾教授的孩子,不學數學也無所謂,她完全可以繞開數學,甚至可以繞開高考,去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平民百姓的孩子行嗎?

 

再退一步講,李玫瑾教授身為知名人士,肯定不是貧困戶,完全可以給孩子留下一筆財產。說白了,在北京那個地方,父母留下兩套房子,就足可以讓孩子活得有滋有味。

 

想想看,你和孩子是哪個社會階層的?平民階層的家長和孩子,跟在北京名校任教授的李玫瑾,該有多大的差距?李玫瑾在家庭教育上可以任性一把,可你必須規規矩矩。

 

(三) 

李玫瑾的女兒沒有學數學,只是靠英語和音樂就進入首都師範大學,然後就成為某校的音樂老師,看起來、聽起來,真是順理成章。

我的判斷是,箇中過程沒有那麼簡單。有些細節,李玫瑾教授可能不方便說,她的人脈資源肯定從中起了作用。

 

李玫瑾教授的孩子捨棄了數學,而專攻音樂,絕對不應成為我們家庭教育的榜樣。

 

我們都知道,馬斯洛把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劃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我們平民百姓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要求,其實是從最低層次,也就是生理和安全需求開始的。可是,李玫瑾的家庭教育,直接就達到了自我實現需求。

 

這意味著,平民百姓的家庭,與李玫瑾教授的家庭,在生存資源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換言之,在各方面的實力上,李玫瑾教授都是超常的。否則,她沒有膽量和底氣讓女兒撇開數學。

 

李玫瑾教授面對學校的老師,能任性到敢於怒懟、隨意請假的地步,請問,平民百姓家長,有什麼樣的底氣,敢於不遵從學校的安排呢?

 

聽多了所謂專家教授的講座,我們只能汲取其中有價值的部分內容。很多成功人士的演講,往往只會講到明規則,而悄悄躲避其中的潛規則。

 

他們不會告訴你,在孩子的成長中,曾經走過哪些捷徑。他們不會告訴你,分數的背後,還有多少人脈資源在起作用。他們只會講成績,說方法,卻有意無意地掩蓋自己其他方面的實力。

 

如果你沒有李玫瑾教授那樣的綜合實力,那麼,在教育子女上,最好就不要過於任性。她家女兒不學數學,無所謂,她有足夠的辦法可以彌補。你家孩子不學數學,就只能硬生生地跌倒在高考的門檻前。

 

如果你也想讓孩子學音樂,你買得起像模像樣的鋼琴嗎?上得起高質量的音樂家教課嗎?甚至,你為自家孩子將來的成家立業,準備了足夠的積蓄,留下了一套房子嗎?

 

人比人氣死人,還是老老實實地鼓勵孩子學好數學吧,少做一道題都不行。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沒有硬實力,就想讓孩子在成長中找捷徑,只能是自討苦吃。

— E N D —

讚賞幾塊錢,買斤豬肉吃

點擊「在看」,給我加油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家長「管好嘴」少說三句話,才能塑造出「打不倒」的孩子
    孩子一生不可能永遠都一帆風順,而做家長的也無法庇護孩子一輩子,真正明智的家長,應該從小對孩子就進行「逆商」培養。擁有「高逆商」的孩子,在面對嘲笑、失敗、挫折等不利情況時,他能夠坦然地接受並積極地應對,而不至於一遇難事就向家長求助。
  • 「10歲孩子的奧數題,我都做不出來」,清華教授直言奧數題太難
    當我懷著好奇心上網搜了一道小學奧數題時,我發現是我想得太簡單了!網上也有很多求助帖子,自己家孩子的奧數題根本沒有辦法輔導,光是看看就覺得頭疼,所以上網發帖求助各位大神幫忙解答。其實在每篇帖子的下面都能夠看到,現在很多的家長在抱怨小學生的題目太難。
  • 李玫瑾教育理念:寧可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她快快樂樂的
    一次,因為李玫瑾教授的女兒數學成績實在太差,滿分150分她女兒居然只考了15分,老師就跟她直說了:你這孩子肯定考不上大學。李玫瑾當時大怒,直接懟回去:據我所知,邱吉爾數學不及格,黛安娜數學不及格,這不影響他們成為名人和偉人。
  • 李玫瑾教授: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不要對他大喊大叫!家長要聽進去
    舅媽看他小臉,小手都凍得通紅就叫他別玩了,可小孩看到這麼多哥哥姐姐在玩,他根本就聽不進去,吵著要玩,舅媽就開始大喊大叫,高聲罵小孩了。哥哥姐姐們看小弟弟挨罵了,趕緊都進屋烤火了,可小弟弟覺得受了委屈,一直不肯進屋,誰哄都不行,舅媽氣不過,拿起衣架就一頓打。舅媽也是個暴脾氣,好幾個人拖都拖不住,最後弄得大家吃飯的氣氛都不對了。
  • 陪孩子寫作業,一道題講3遍還不理解,4種方法讓你不為作業發愁
    或許對於絕大多數的家長來講,讓孩子充分領悟自己所講的解題思路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甚至還有家長會遇到一道題,講了三四遍,孩子仍然懵懵懂懂的尷尬處境。鄰居家的孩子聞聞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聽他媽媽講,只要不讓他寫作業,他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小棉襖,但一讓他寫作業就會雞飛狗跳,不僅百般推脫,而且在自己講解的時候,孩子也是一臉聽不懂的模樣,明明是很基礎的算術題,孩子反覆計算,卻還是得不出正確的結果,這就讓聞聞媽媽非常火大。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
  • 李玫瑾老師教你,六歲前說「不行」的重要性
    在經濟與物質高速發展的的今天,對於孩子物質的要求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儘量滿足的狀態。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小時候的物資匱乏沒有這麼多新鮮的玩具,為了不讓孩子的童年留有遺憾;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與人比較,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要有。這樣無盡滿足的後果就是當有一天你突然拒絕,孩子的不滿情緒大爆發而不可收拾。
  • 孩子數學不開竅,刷題沒用,學會這套思維方法,成績想不好都難
    不過我現在總算找到「解藥」了,分享給大家,相信一定會對你家娃有所幫助。以下高能幹貨,注意收藏哦。咱們先說課上聽得懂,做題就不會這個事。課本具有掃盲性質,簡單易懂。但考試它是選拔性質的,雖說是源於課本,但遠高於課本。做題考試,都是在考察一個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簡單的題孩子還能應付,稍微繞點彎的,就全憑感覺了。
  • 李玫瑾: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外甥小宇上一年級,每天放學回家表妹讓他先完成作業再玩,可孩子就是不聽她的,一進門先找零食吃一會兒,然後再玩一會兒玩具,到做作業的時候都8點多了,寫著寫著就困了,作業常常馬馬虎虎地完成,學習成績自然不好。表妹讓小宇多喝水,孩子就是不聽,這兩天都上火了。她每天早晨給孩子帶一壺水,晚上放學水壺裡的水一點不少的又被帶了回來,孩子一天也不喝一口水,這讓表妹很生氣。
  • 做了一道小學四年級奧數題,感覺身體被掏空……你做你也空!
    二十分鐘後我投降了,看來我智力還是不行,連小學題都做不出來。他說每個字都有一個十字交叉的結構,A.風 B.林 C.火 D.山所以答案是A:風。我表示不服,這太坑了,但是只要把握住這種感覺我覺得我應該能做出來的。於是小學四年級的第二題來了:然後是看交叉,依然沒希望。是不是封閉成幾個區間?
  • 現在的很多媳婦感覺婆家欠她的,為什麼?你在這些情況內麼?
    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是:現在的很多媳婦感覺婆家欠她的,為什麼?可能你的想法錯了,接下來就進入今天的主題。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是中國眾多家庭要面臨的一道難題。在古代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嫁到婆家之後,就要聽相公和婆婆的話,根本就不敢違背他們的意思,不然就有可能面臨被休妻的可能。但是現在都是很自由了,都是平等的,我們聽婆婆長輩的話,那是孝順。
  • 培養數學建模思維,孩子學數學不犯難,學得快做得對
    關鍵在於孩子能否打通任督二脈,腦袋得開竅,如果孩子的思維能力很強,學數學是輕輕鬆鬆的事情,否則,學數學就如聽天書,任憑家長著急,給孩子買各種教輔資料,刷題、搞題海戰術,除了讓孩子更加厭倦數學外,不會有任何積極的幫助。
  • 「不就是你家孩子流鼻血了!我家孩子道個歉,不就完了?」不行!
    我媽來電話說:周末讓我們一家三口去她家吃飯,這樣我就不用做飯了,我沒多想就答應了我媽,但是到了我媽家之後,卻發現我小姨和她孫子也在。 我看到他們之後,我心裡有些不樂意,畢竟我家的貓咪可是被小姨孫子勒死的,而且她孫子上次被我老公扇了幾耳光後,小姨再也不和我家來往了。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往往都有以下3種特徵,你家孩子佔幾個?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往往都有以下3種特徵,你家孩子佔幾個?現如今,大家對養娃都是更加的重視了。而孩子的智商,也是廣大家長最為關注的一點。一般孩子智商高,家人都是十分高興的。不過孩子的智商高低,家長是很難鑑別的。許多家長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智商高有哪些特徵。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往往都有以下3種特徵,你家孩子佔幾個?
  • 父母怎樣做到不吼不叫,帶著好心情輔導孩子寫作業?
    開始看這個問題了,都是同病相憐的家長...我之前也是一頓猛查,最後想來想去,好像只有接受孩子考零蛋,我才能不吼不叫。目前七歲,再開學二年級了。我們從大班下學期開始學的,到現在可以自己上網課、做題、讀分級、看繪本。目前還需要我做的,還有對答案,默寫、解答難題。暫時輕鬆一會,等高年級估計又要累回來了。
  • 李玫瑾: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不高,你家孩子中幾條
    她的每場講座都很火爆,深受廣大父母的認可,既能一針見血的點出親子矛盾,又能給出合理化的建議。曾經在一場關於孩子情商的講座中,她提出了一個觀點:現代社會,情商跟智商同等重要,孩子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肯定不會高。
  • 李玫瑾「育兒觀」有用嗎?看看她女兒的選擇就明白了,教養不簡單
    ,女兒也想成為一個學習優異的人,但無奈每次的數學考試分數都很低,有時才考10多分。,但她沒有歸罪女兒,反而還安慰鼓勵女兒,這其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不怪你,都是你爸數學不好」。,並不是強求得來的,即使你學了千百種育兒的方式,也不要輕信,因為每個人的子女都是不同的,我們教育孩子是在借鑑別人的好辦法,而不是認同別人後,將孩子變成別人的孩子在教育。
  •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的育兒語錄常被家長認為扎心、犀利,一針見血。
  • 李玫瑾教授:「窮人家」的孩子,身上都有3個特徵,藏不住
    隨著現在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仍然有很多家庭正處於貧困狀態,雖然他們家庭貧困,但是從外表就看不出來,因為現在的人都比較捨得在自己身上投資。再一次,李玫瑾教授的講座過程當中,就有家長問過這個問題,李玫瑾教授的回答很簡單,乾脆:窮人家的孩子,身上往往有這3個特徵是藏不住的。
  • 為什麼有些孩子再怎麼努力也學不好數學?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天爺似乎把孩子悄悄分成了兩波,一波學習數學幾乎不費力氣,另一波再怎麼費勁,就是學不明白數學。有些孩子明明小學成績還不錯,到了初一,一接觸到抽象的代數就不行了;也有的孩子初中數學學得還不錯,到了高中成績就一蹶不振。
  • 到底如何學好數學?奧數總教練一道題曝光數學本質!
    梁老師最後總結道:不聰明的孩子,其實也能學好數學!(完整視頻可以登錄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直播欄目觀看回放)此次在中國青年報的直播吸引到2.59萬人在線觀看,得到孩子、家長和一線教師們的點讚,引起大家對數學學習的共鳴。北京的李老師也全程觀看了梁志斌老師的直播:「昨天看了梁老師的講座,真的很棒!我把他講的推薦給了我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