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家長「管好嘴」少說三句話,才能塑造出「打不倒」的孩子

2020-12-16 孕媽咪育兒經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我家兒子今年7歲,才剛上小學,平時說不得罵不得,一遇到不高興就把自己鎖進屋裡,誰的話也不聽,真是頭疼!

我們夫妻倆都是銷售,屬於能「豁出去」「厚臉皮」的那種人,但是怎麼會生了這麼懦弱的兒子?不知何時觸碰到他那個脆弱敏感的神經,就開始哭個沒完

我女兒特別在乎輸贏,今天跟幼兒園夥伴掰手腕輸了,明天必須在跑步上贏回來,不然就鬧情緒,她會覺得輸一次遊戲就是輸了全世界。

如今的孩子真是名副其實的「寶貝」,在家裡哪個不是小王子小公主的待遇,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般的生活。家長呢?更是把孩子都慣得沒了樣兒,家長用一輩子的細心、耐心、愛心呵護著孩子的成長。

表面上看起來,家長這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有沒有想過,孩子這支久處溫室裡的花朵,雖然看起來被悉心呵護得美麗動人,但在美麗的背後卻是脆弱不堪的假象,如果風雨來襲,他能經受得住嗎?又能堅持多久呢?

家長的心態永遠都是:孩子還小呢,等大一點再讓他們獨自去面對逆境。那麼,孩子到何時才算是真正地長大,家長又到何時才能完全放手,是10歲?還是18歲?又或者是30歲?

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總是抱著「孩子還小」心態的家長,無論孩子長到多大,他都把他當成溫室裡那朵嬌嫩的花朵,放不開手。

孩子一生不可能永遠都一帆風順,而做家長的也無法庇護孩子一輩子,真正明智的家長,應該從小對孩子就進行「逆商」培養。擁有「高逆商」的孩子,在面對嘲笑、失敗、挫折等不利情況時,他能夠坦然地接受並積極地應對,而不至於一遇難事就向家長求助。

李玫瑾:家長「管好嘴」少說這三句話,才能塑造出「打不倒」的孩子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是育兒界的「網紅教授」,她獨到而新穎的育兒觀念,讓不少家長都受益匪淺。

在李玫瑾教授看來,家長要讓孩子「脫敏」,為了防止孩子日後膽小懦弱的樣子,要提前對他進行「挫折教育」,而日常生活中家長的一些話,會直接打消孩子的面對挫折的勇氣。如果想要塑造出一個「打不倒」的孩子,家長需要「管住嘴」少說三句話,有利於孩子的「逆商」培養,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一:「寶貝你還小,放著我來!」

周末去舅舅舅媽家,7歲的小外甥女嘰嘰喳喳的特別可愛,吃飯的時候,姐姐對外甥女說:「閨女,去廚房給媽拿一下醋。」

外甥女起身準備去,就被舅媽按著坐下來,「寶貝你坐著姥姥來,孩子這麼小拿啥醋,萬一瓶子打了呢,傷著孩子。」

姐姐很無奈地表示:「她都7歲了,這麼大了拿個醋,不至於吧!」

但是舅媽非常堅決地表示,即便7歲也還是個小孩子,在家裡啥活都不用幹,姐姐和舅媽娘倆,還險些因為這個問題吵起來。

這其實反映出了大多數家長的心態,其中老年人帶娃時尤其明顯,總是把孩子當作「掌上明珠」一樣對待,家長打心底裡認為孩子還小,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那麼他將永遠學不會自己振翅飛翔。

二:「我怎麼就生了個你!」

孩子哇哇大哭個不停時,一個字寫十遍還寫不會時,考試成績吊車尾時……身為家長的你面對這些情況,是不是會脫口而出「我怎麼就生了你這麼個不爭氣的東西!」這句口頭禪?

面對孩子不盡人意的情況,家長有煩憂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經常聽這些話的孩子,內心會備受打擊,產生自卑心理,面對挫折和困難,孩子自然也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信心,因為他的「逆商」從一開始就被家長扼殺了。

三:「你怎麼這麼笨,再看看XXX!」

每位家長眼中,都有一個閃閃發光的「別人家的孩子」,在對比之下,自己家的孩子就顯得「一無是處」,因此「你怎麼這麼笨,再看看XXX」這句話,就是家長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當他有不足、遇失敗、沒朋友的時候,家長應該更多地對他說「沒關係」,給予孩子面對並戰勝挫折的勇氣和鼓勵,這才有利於「逆商」的培養,而不是一味地否定,讓他陷入負面情緒中。

對孩子的「逆商」教育,是每位家長的一堂必修課。

擁有高逆商的孩子,面對迎面而來的打擊、壓力、嘲笑、失敗……都能夠坦然承受並積極應對。即便是一次兩次的失意,只要能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也能讓孩子不怕挫折,走出失敗的陰影。

這套繪本共有12冊,每冊分為不同的主題故事,都是根據孩子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實際情況而編寫,非常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通過生動形象的卡通和故事情節,幫助孩子獲得一些應對並戰勝苦難的思路,也省去了家長的口頭說教,在看書中獲得成長的感悟。

如果各位家長覺得翻閱紙張過於繁瑣,還可以用手機掃碼聽故事,既方便又快捷,是親子共讀的好物。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有三句話父母不要說!!
    關乎孩子的一切問題,是做父母的最放在心尖上的,父母常常因為孩子不爭氣、不聽話、不懂事而感到無奈。父母可能情急之下會口不擇言,說出一些看似平常實際卻殺傷力十足的話語,久而久之,往往就成了教育孩子的「口頭禪」。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主要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在育兒領域也有她獨特而尖銳的見解。
  •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文/小熊育兒日記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大部分家長的一個目標。所以說,很多家長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格外注重孩子的教育,一心想著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可教育孩子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如果家長什麼都管的話,效果還真就不一定會很好;但如果家長什麼都不管、太慣著孩子的話,也不行。
  • 李玫瑾:當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情商會更高
    要說孩子哪個毛病最煩人?相信不少家長的答案都是「頂嘴」。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天天想盡辦法教孩子開口說話;等孩子會說話了,還會頂嘴了,恨不得把孩子的嘴封上,當作從來沒教過他說話。我不說話還好,我要是跟她說一句話,她能頂10句話。要是無理取鬧倒也好說,關鍵是他有時候頂嘴還很有道理,讓我根本沒有還嘴之力。生氣也只能憋著。
  • 李玫瑾:孩子頂嘴不聽話,家長應學會這3句話,不愁孩子沒出息
    可是這種借著特殊的權利去管孩子,可能有一時的效果,可實質的問題卻未得到解決,類似的情況如果下次還出現,孩子也會毫不猶豫地還嘴。這樣周而復始,父母跟孩子的關係很容易進入死循環的。"李玫瑾還傳授了3句話送給家長,來幫助解決家長的心病。
  • 李玫瑾直言: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
    哪個家庭不想養出好孩子呢?性格好、品質好、有教養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待,當然最好學習也能好。但生活中「熊孩子」比比皆是,劃傷別人的車、用購物車撞人、欺負同學、不尊重老人、動不動用離家出走要挾父母,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這拋給了很多家長一個問題,如何養出一個好孩子?
  • 李玫瑾:當孩子會頂嘴了,家長懂說這3句話,孩子將來肯定優秀
    李玫瑾:當孩子會頂嘴了,家長懂說這3句話,孩子將來肯定優秀當寶寶還在我們的肚子裡的時候,我們十分期待他的到來,時常會想像寶寶的樣子,是大眼睛還是小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就這樣期待著期待著我們的小天使就來到了這個世界。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打孩子不是目的,讓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才是最重要的。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圓桌派》中說的一席話,正好能解釋這個觀點。
  • 李玫瑾坦言:孩子六歲之前沒管好,長大以後你想管也管不了
    之前有看過一個專題講座,是說孩子六歲之前沒管好,長大以後你想管也管不了孩子6歲之前人非常弱小,主要場所是以家庭為主,與父母接觸時間多,所以家庭教育對性格影響很大。而性格是人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既然是後天的,就有好壞之分,讓孩子出現不同表現。有的孩子會出現打了、罵了依然管不了,這是因為管晚了。所以說6歲前要刻意培養性格。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打孩子不是目的,讓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才是最重要的。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圓桌派》中說的一席話,正好能解釋這個觀點。是啊,媽媽每天都要在外面忙著賺錢養家,累死累活搬了幾萬份水泥才能掙些錢,可孩子只看到媽媽不管他、不陪他,只看到自己一犯錯就遭到埋怨和指責。這世上誰都不容易,但最可悲的,是父母付出全部卻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 李玫瑾:父母的三句話,如同一把「雙刃劍」,刺痛孩子,劃傷父母
    李玫瑾教授提醒所有的中國父母,處理孩子問題時,有三句話最好少說,不然這些話會導致「兩敗俱傷」的結局。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而且刺痛孩子幼小的心靈的同時,也劃傷了父母,暴露了自身教育的無能。父母的三句話,如同一把「雙刃劍」,刺痛孩子,劃傷父母一:「你真笨,不如XX家的孩子」時間久了,孩子會產生根深蒂固的印象,否定自己,認為自己真的如父母說的那樣,就是笨、不如別人。
  • 李玫瑾:當孩子學會頂嘴,家長用這三句話教育,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關於這一點,青少年犯罪心理預防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給出了她的觀點,在分析完觀點之後,李玫瑾教授告訴家長們育兒有"三不"。那麼家長育兒時,有哪"三不"呢?>"孩子是我生的,我管他天經地義。
  • 李玫瑾:孩子頂嘴時,不妨試試這麼做,給孩子說3句話,很有用
    因為孩子經常和老人在一起,老人特別慣孩子,所以孩子變得特別任性。孩子六歲後,劉女士對孩子說話,孩子常常頂嘴,劉女士一開始以為是自己和孩子接觸少造成的,沒想到劉女士看到孩子和奶奶說話也頂嘴,不管誰說一句話,孩子不頂一下不舒服一樣,真是被慣的不成樣了。劉女士為此很傷腦筋,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孩子經常遭受「語言暴力」,性格會出現缺陷,家長要管好自己的嘴
    家長說的這句話,會讓孩子特別的傷心,孩子會覺得自己在這個家裡很多餘,會直接影響親子關係。父母經常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孩子做事會變得優柔寡斷,變得膽小、自卑、不自信,沒有自己的主見,性格會很孤僻、不善於交際。可能很多家長不知道語言暴力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所以沒有把這件事當回事,如果家長知道其中的危害,可能就會在孩子面前管好自己的嘴。
  • 李玫瑾:孩子經常說這三句話,是心理「自卑」的表現,家長要重視
    很多權威的研究就表明,一個人童年時期的陰影是需要用一生來修復,這種陰影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對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有直接的原因,所以當孩子心理出現自卑的情況時,家長一定要重視。有一句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很多人都覺得性格對自己的命運影響很大,性格和一個人的選擇有很直接的關係,也和一個人說話的習慣和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才會說性格決定命運。
  • 李玫瑾:好孩子是狠心管出來的!6歲之前管什麼?答案值得收藏
    但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孩子都很「熊」,這是因為好孩子並不是天生的,要想培養出個性格、品質好的孩子離不開家長的管教。心理學研究教授李玫瑾曾說:」孩子們的問題都有延遲性,當你發現孩子管不住的時候,徵兆其實早就顯現了。」
  • 李玫瑾直言:家長一定要在這個年齡管好孩子,不然後面越來越難管
    李玫瑾直言:家長一定要在這個年齡管好孩子,不然後面越來越難管李玫瑾教授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很多父母帶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都不怎麼管孩子,認為孩子還小不聽話是正常的,等他長大了就聽話了。李玫瑾教授認為這是不對的,孩子一定要從小就要開始管,特別是在6歲之前的年齡段,一定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好習慣,不然越往後越難管了。
  • 李玫瑾:養兒3忌養女5忌,家長牢記心中,孩子將來才能少走彎路
    家長想要教育好孩子,就需要了解孩子身上的這些特性,學會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教育出來優秀的孩子。,他們要麼是過度溺愛孩子,要麼是對孩子過於嚴厲,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李玫瑾教授也針對教育孩子的這件事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她認為,男孩的養育方式和女孩的養育方式大有不同。想要讓孩子少走彎路,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家長就必須要牢記「養兒三忌,養女五忌」才行。
  • 李玫瑾:孩子喜歡和家長頂嘴,學會說這三句話,可能會幫到你
    比起處在叛逆期的初中生,當孩子上了小學之後,這種帶些什麼都不懂還很幼稚的叛逆,是最難管的,這個時候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因為孩子太小了。和孩子講道理他不懂,一味地順著孩子,只會讓孩子性格越來越差,但孩子不僅不聽話,還會和家長對著幹,頂嘴這點最常見了。不得不說,這真的是很讓人頭疼的事。
  • 李玫瑾:6歲之前你不捨得管孩子,長大之後想管也管不住了
    孩子總是調皮搗蛋,非常不聽話,時不時還跟小朋友打一架,也不尊重長輩,還在商場裡為了得到一樣東西大哭大鬧,就地打滾。而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感到非常苦惱,無論是他還是嘛也好,都試過了,孩子就是改不過來。其實這樣的問題是有答案的。
  • 李玫瑾:好孩子是狠心管出來的!6歲之前該管什麼?答案值得收藏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值得誇讚,出門在外都能讓人覺得順心。但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孩子都很「熊」,這是因為好孩子並不是天生的,要想培養出個性格、品質好的孩子離不開家長的管教。心理學研究教授李玫瑾曾說:」孩子們的問題都有延遲性,當你發現孩子管不住的時候,徵兆其實早就顯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