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五軍團參謀長趙博生,36歲壯烈犧牲,唯一的女兒後來怎麼樣?

2020-12-11 大麗歷史說

前言

說到紅五軍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誕生於著名的「寧都起義」,是我軍一支雄師鐵軍。在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紅五軍團勇猛頑強,屢立戰功,勝利地保衛了中央蘇區。長徵途中,紅五軍團負責掩護斷後,在湘江血戰和金沙江阻擊戰中,他們奮不顧身,竭力阻擊追兵,贏得了「鐵血後衛」的聲譽。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由紅五軍團改編而來的紅五軍加入西路軍,隨即血戰河西走廊,打出了我軍的雄風。關於這支鐵血部隊的領導人,大家耳熟能詳的便是董振堂將軍,但除了他,趙博生也為紅五軍團的誕生立下了汗馬功勞。

早年生涯

趙博生,1897年出生,河北黃驊縣人。他早年追求進步思想,決心要改造社會,救國救民。長大後,趙博生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來到馮玉祥部任職。

中原大戰結束後,馮玉祥通電下野。趙博生不願意投靠蔣軍,於是他成立了三民主義救國軍,準備開闢革命新道路,但因為寡不敵眾,最終慘遭失敗。

加入紅軍

1930年,應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孫連仲的邀請,趙博生來到該部擔任參謀長。不久,他們被蔣介石調往江西進攻紅軍。但趙博生並不願意自己人打自己人,他幾次請求北上抗日,卻都遭到拒絕。經過一番思索,趙博生決心加入共產黨,將這支舊部隊改造成革命武裝。

1931年11月,在趙博生和董振堂的領導下,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爆發,由於事先準備充分,國軍第二十六路軍1.7萬餘人,攜帶兩萬多件武器全部加入紅軍。此時中央蘇區處境艱難,紅一、三軍團加起來才三萬人,紅五軍團的加入,無疑為紅軍注入了新鮮血液。因為在「寧都起義」勞苦功高,趙博生後來擔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兼十四軍軍長。

將軍後代

但令人惋惜的是,趙博生後來在反「圍剿」戰鬥中不幸犧牲,年僅36歲。那麼趙將軍犧牲後,他的後代怎麼樣了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趙博生的妻子是蔡雲霞,他們唯一的女兒叫趙振霞。父親犧牲時,趙振霞才3歲,從小她就跟隨母親生活,後來居住在保定。因為有組織上的照顧和培養,趙振霞生活平靜而安逸。幾十年來,父親的事跡一直激勵著趙振霞老人和其子女。84歲高齡的她,還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來到烈士陵園,祭奠父親趙博生,令人敬佩不已。

相關焦點

  • 紅一方面軍16位軍長,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紅一方面軍初成立時,下轄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總兵力大約三萬餘人,一共8個軍,後來,紅七軍和紅五軍團(下轄三個軍)先後成立,紅一方面軍建製取消,歸中央直轄,中央紅軍兵力達到了11個軍之多。李明瑞,指揮龍州起義的革命元勳,進入中央蘇區後率紅七軍在第三次反圍剿作戰中,表現極為搶眼,1931年10月犧牲。紅五軍團加入紅軍後,下轄13、14、15三個軍,軍長分別為董振堂(兼任)、趙博生(兼任)、黃中嶽。
  • 父親在馬石山慘案中壯烈犧牲 為找父親女兒自學7年日語
    父親在馬石山慘案中壯烈犧牲 為找父親女兒自學7年日語  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張寰旭在馬石山慘案中壯烈犧牲,女兒歷盡艱辛找到埋葬地 老人名叫張旭靜,是山東萊陽人,是青海大學退休教授;而她的父親就是在1942年馬石山戰鬥中,因掩護群眾突圍而壯烈犧牲的膠東軍區十六團政委張寰旭。  文/片 本報記者 高擴  帶群眾突圍團政委壯烈犧牲  1942年,隨著膠東抗日革命根據地的蓬勃發展,日軍戰略壓力陡然加大。
  • 「民族英雄」節振國30歲壯烈犧牲,留下的子女過得怎麼樣?
    節振國從14歲起就進開灤煤礦下井,他在與工人相處過程中好打抱不平,因此逐漸被工人視為領袖。1938年,節振國領導開灤煤礦工人罷工。節振國富有領導力,深得工友信任,也因此被日本人視為「眼中釘」。日本人想除掉節振國,有一天,日本的憲兵隊直接到節振國的家中抓人。因為不認識節振國,日本的憲兵誤抓了節振國的大哥。
  • 19歲的董存瑞犧牲時已婚四年,妻子為他守孝三年,後來過得怎樣?
    戰爭時期有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其中有一個人名叫董存瑞,他19歲那年壯烈犧牲,去世時已經跟妻子結婚4年了,最後提妻子為他守孝三年,後來結果怎麼樣了呢?董存瑞跟妻子屬於包辦婚姻。很早以前兩人就確定了關係。
  • 甘肅古浪之戰,22歲紅九軍參謀長陳伯稚,與敵肉搏拼刺刀壯烈犧牲
    隨著堅守東山的第七十四團孤軍作戰,其他部隊無法增援,經多次激戰,終因寡不敵眾,全團指戰員幾乎全部壯烈犧牲。東山制高點被敵人佔領,對駐守古浪城的紅軍造成了嚴重威脅。古浪城地勢低洼,城牆曾因地震坍塌,不利於防守。敵人集中兵力猛攻城垣,將汽油澆在城門上點燃,用猛烈的炮火轟擊城牆。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後來又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五個軍團分別是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八軍團、紅九軍團,分別由林帥、彭老總、董振堂、周昆、羅炳輝擔任軍團長,共下轄1、2、3、4、5、6、13、15、21、22、23、34共12個師。
  • 他8個月被抓,9歲犧牲,課本裡的小蘿蔔頭,如今家人怎麼樣了?
    中國小學生的語文課本裡,一直都有抗日英雄小蘿蔔頭:他是面黃肌瘦的「大腦袋」,手裡總是緊緊攥著鉛筆頭;他是站在鐵窗後,放飛小蝴蝶的孩子,渴望可以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事實上,小蘿蔔頭的歷史原型,比書中的要可憐的多:他8個月時就被關進了監獄,幾乎一生都在監獄度過,直到9歲壯烈犧牲。當時發生了什麼?
  • 吳姓開國將軍,他是唯一的江蘇人,中將軍銜,官至副國級!
    吳姓開國將軍,他是唯一的江蘇人,中將軍銜,官至副國級!吳姓開國將軍江西人居多,吳法憲、吳克華、吳瑞林都是江西人,吳先恩湖北人;吳信泉湖南人。吳人鑑也就是王諍將軍,他是江蘇唯一的開國中將,也是吳姓開國中將中唯一的江蘇人。王諍將軍為何改名換姓?
  • 這位南開校友,犧牲時年僅27歲
    1942年5月,在太行山區「反掃蕩」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27歲。後來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委派到國民政府新五軍十一團擔任政訓室副主任,經過周密策劃和細緻工作,終於說服該團團長王天祥棄暗投明,率全團起義加入八路軍。1939年底,他服從組織安排,返回中央北方局工作,任宣傳材料科科長,負責編輯《黨的生活》、《敵偽研究》、《材料彙編》等刊物,在黨內外廣泛發行,宣傳團結抗日,揭露日偽暴行,反對投降分裂,激勵軍民抗敵。
  • 《金剛川》,有多少犧牲就有多少壯烈
    無論是工兵團,還是高炮團,包括美國空軍,這些在那年經歷過朝鮮四季的人們,有些人永遠留在了十八歲,有些人從來都不曾留下過名字。那個戰場,看似不是我們的戰場,但是卻真切的影響了我們很多人、很多年。《金剛川》的場面,與其說是慘烈,我覺得倒不如說是真實。
  • 功夫巨星李小龍唯一的女兒,後來怎麼樣了?
    誰知道他才33歲就離開人世了,有誰知道他現在的女兒怎麼樣了?李小有個兒子和女兒,他的兒子也像他一樣,一身充滿傳奇色彩,他的兒子李國豪,在大家都以為他會繼承父親的武術基因,準備要發揚光大的時候,突然像李小龍一樣,在拍一場戲時候,道具槍變成真槍,28歲就離開了人世。
  • 李大釗犧牲時年僅38歲,留下3子2女,他們後來的生活過得怎樣?
    國難當頭,無數愛國志士為救亡圖存尋找道路,革命變法的道路上總是難以避免流血犧牲,譚嗣同為變法圖強而慷慨赴死,為中國而流血首先士。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反動軍閥抓進監獄。監獄裡,他飽受種種折磨,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最後慘遭反動軍閥殺害,犧牲時才38歲。
  • 我軍共有三十六位軍事家,有哪十一位犧牲在1949年之前?仰天長嘆
    您是黃埔軍校一期,您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您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高材生,您是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您是八路軍副總參謀長,您的軍事著作40餘篇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來源之一。三大領袖都稱讚您,毛主席說:「左權他吃的洋麵包都消化了,這個人硬是個『兩桿子』都硬的將才。」朱德稱您是」鋼鐵般堅強、獅虎般勇猛。」周恩來說:「左權足以為黨之模範。」
  • 他當了一輩子的參謀長, 後成開國上將, 有七個孩子, 無一人是將軍
    在我軍高級將領中,有一位將軍做了一輩子的參謀長,他就是被譽為「活地圖」的李達。
  • 陳賡大將去世時僅58歲,他的子女後來怎麼樣了?3個少將,2個教授
    可惜的是,陳賡大將去世的太早,年僅58歲。那麼,他去世後,其家人怎麼樣了?算起來,陳賡大將一生有過三次婚姻。第一次婚姻是父母包辦的,他逃了出來。1927年左右,他在上海負責中央特科的情報工作時,認識了20歲的王根英同志。倆人是同事,王根英權力協助陳賡的工作,提供了很多重要情報,營救了大批被逮捕的革命人士。不久,兩人結婚。
  • 最悲壯紅31軍參謀長兄弟犧牲母盼兒歸,60年身份確認家鄉建紀念碑
    歲月更替,冬去春來,老人臨終之時,她的女兒守在床邊,他突然迴光返照,對著女兒大叫道:火秀,你哥哥火生、木生騎馬來了!你哥的馬蹄——」喊罷,戛然而逝。這一年,正是解放後十年的1959年。老人在臨終時念叨的兩個兒子,小名叫火生和木生,大名叫龔炳章和龔炳生。
  • 艱苦卓絕的紅軍長徵,我軍犧牲了哪些高級將領?當時年齡多大?
    他16歲就參加了革命,歷經南昌起義,湘南起義,曾擔任過朱老總的警衛員,後來到井岡山。因為作戰英勇,洪超晉升很快,紅軍長徵前,他就已經是紅軍師長了,政委還是著名的黃克誠。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打響了第一仗,時任紅4師師長洪超親臨一線指揮,不幸中流彈犧牲,年僅25歲。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中央紅軍長徵犧牲的第一位師長。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十二位師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1934年十月,在紅一方面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時,洪超親臨前線指揮戰鬥,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5歲。紅五師師長李天佑,參加過鄧政委領導的百色起義,進入中央蘇區後表現十分突出,年僅19歲就做到了師長的位置。李天佑在革命歲月中表現不俗,參與指揮了平型關戰鬥,解放戰爭中更是四野的一員驍將,1955年,李天佑被授予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