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在泰山為民造福

2020-12-22 舜網

□戴永夏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加快了侵略中國的步伐。時任國民革命軍副司令的馮玉祥將軍積極主張抗日,跟蔣介石的抗日政策發生矛盾,受到蔣的排擠,遂於1932年3月至10月、1933年8月至1935年10月,兩度寓居泰山。在泰山期間,他發奮讀書,密切聯繫一些共產黨人和進步學者,共同探求救國救民之路;帶領當地百姓治山改水,發展農業,改變當地的貧窮落後面貌。同時,他還十分重視當地的文化建設,在興辦教育、破除迷信、革除陋習等方面,做了不少利民的好事。

廣開門路興辦教育

馮玉祥將軍一向認為,社會改革的基礎在教育。他到泰山後,親眼目睹了當地農民生活貧困、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學知識等落後現象。他認為要改變農村的貧困落後面貌,培養抗日救國的新生力量,當務之急就是辦教育。他在詩中寫道:「教育不猛進,國弱大眾貧。實踐重科學,始有真快樂。」(《上山燒香》)「終身為文盲,遭遇實可悲。大眾難讀書,國家須栽培。大量辦義學,急務此為最。」(《牧牛》)這些詩句,充分反映了他對教育的高度重視。

馮玉祥力主辦教育並不只停留在號召層面,他更重視實踐。1933年冬季,他委託夫人李德全主辦,由副營長孫繼顏協助,在泰山普照寺西南隅手槍營新建的三間草房內,創辦了第一處學校,招收了30多名男女學生。因為學生都是貧苦農民子女,所以定名為「貧民學校」。翌年春,他又委託著名教育家範明樞先生在泰山前麓創辦了14處小學。因仰慕武訓興學之高行,這些小學都叫「武訓小學」。

在學校教育中,馮玉祥特別重視抓德育教育。他創辦的這些小學校訓都是「愛國、勤學、孝親、和群」,每個學校都掛有青年畫家趙望雲畫的《武訓行乞興學圖》,並編了兩段讚揚武訓的歌詞來激勵學生。其一為:愛人的武訓,利他的武訓,為人民的武訓。我們敬佩他,我們紀念他,我們一定要學習他。其二為:愛人是我們的本分,利他是我們的志願,我們要犧牲一切,為人類謀幸福。勇往直前地勝利,堅持到底,光大我們的學校和團體。

當時學校條件差,缺少統一教材。在開設的文化知識、技術和政治思想教育課中,有的教材需要自己編寫。學生用的德育教材,就是馮玉祥親自編寫的通俗歌謠。這些歌謠教育學生抗日愛國、反抗剝削、發奮圖強、孝敬父母。在今天讀來,也具有積極的思想教育意義。

為了辦好教育,馮玉祥還特別聘請了李達、許德珩、陶行知、吳組湘等知名人士到泰安講學,並接受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建議,在武訓小學實行半工半讀學制。各學校上午是文化課,下午是技術課,除教授基礎文化知識外,還教授園林栽培技術等專業課程。有的學校還建立了小工廠,進行勤工儉學,幫助貧困學生解決生活困難。

提倡科學破除迷信

上世紀30年代的泰山地區,不但經濟文化落後,科技也很不發達,群眾中普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他們有病有災,遇到困難,都要到廟裡去祈求神靈保佑。一年四季,到泰山來燒香磕頭、求神拜佛的絡繹不絕。針對這種現象,馮玉祥在《讀春秋左傳札記》中寫道:「鬼神迷信不去,人人腦子裡永遠存在著一種崇拜神靈的依賴性,信從天命論,而以為萬事均由天定,自己無論有多大的能力,亦難以勝天。因此一切均不需努力,苟且偷安。民族要復興,必須要剷除迷信。」「迷信決不能成事。人能勝天,如果自己不努力,一切聽天由命,怎能不失敗?這幾千年來的迷信至今就深深地保留在大多數中國人民的頭腦中,中國如何能強盛起來?」

有一次,馮玉祥與普照寺住持義澄一起散步,來到大雄寶殿前。此時適逢泰山周圍大旱,幾百名衣衫襤褸的山民正在殿前拜神求雨。馮玉祥見此情景,感到心情很沉重,忍不住提高嗓門說:「各位父老鄉親,我有幾句話不知該不該講?」人們見講話人跟義澄在一起,便把他當成是新來的和尚,隨口答道:「講吧,聽聽你這新來的和尚有什麼辦法幫俺解除厄難?」馮玉祥大聲說:「這大雄寶殿的菩薩像是生鐵、黃銅鑄造的,它一無生命,二無靈魂,幫不了你們什麼忙,拜它們絲毫無用。我們貧苦百姓本來就缺吃少穿,為什麼要把辛辛苦苦掙來的一點血汗錢用在菩薩身上?人生了病,就趕快去請醫生;要防水災,就趕快去疏通河道;天旱了,大家就齊心協力,打井、開渠、興修水利。佛心雖慈善,但不能為我們謀福利。要想改善生活,還得靠我們自己,加緊去生產!」一席話,說得大家點頭稱是,紛紛離去。

馮玉祥在泰山還寫了不少通俗曉暢、扶正祛邪的「丘八詩」,其中有多首是勸人民破除迷信快快覺醒的。如「須知菩薩泥塑成,求子求福皆胡鬧。假若有人生疾病,趕緊延醫去治療。若怕水災應預防,疏河築壩最重要。水利實為最大事,求神拜佛都無效。生活窮苦追根源,努力生產為首要。奉勸大家莫迷信,唯有自己最可靠。」(《求佑的一群》)「用科學,來教化,利人民,福國家。破迷信,事最大,重實行,戒空話。」(《測字攤》)這些詩貼近群眾,貼近生活,道理明白,說服力強,在窮苦百姓中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革除陋俗倡導文明

馮玉祥將軍寓居泰山的時間雖不長,但他主動融入社會、深入群眾,在革除農村的陳規陋俗和倡導文明新風上做了大量工作。

當時農村衛生條件較差,不文明、不衛生的現象隨處可見,多數人一年到頭不洗澡。為改變此等陋習,馮玉祥便在天外村修建了男女澡堂,定期組織群眾前來免費洗澡。當他看到當地群眾有病不請醫生只求神時,便在普照寺建立了衛生室,專門為當地百姓看病。

對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馮玉祥還注意從孩子抓起。在他創辦的武訓小學裡,由於生活條件較差,缺水,再加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許多學生平時不洗澡,也很少洗臉、刷牙。馮玉祥為糾正他們不講衛生的陋習,一方面僱人為學校貯水,再就是發給每個貧困學生一套帶有臉盆、牙刷、牙粉的洗漱用具,規定學生每日必須洗漱。有些學生積習難改,洗漱只是應付一下,只洗臉不洗脖頸。馮先生發現後,就讓他們站成一排,自己親手給他們搓洗脖頸。

在婚嫁問題上,農村的舊禮俗也害人不淺。馮玉祥在《娶親》詩中就寫道:「泰山娶親用轎,鼓鈸吹打熱鬧。山路崎嶇彎轉,三步一放紙炮。喜轎擇吉迎送,顧忌方向生肖。女家寡母不吉,迴避定要趁早。轎門不對西北,有礙婆家運兆。往往正向糞堆,院落本不為小。種種不能如意,無怪女兒哭號。婚姻買賣可憐,迷信必須除掉。文明社會結婚,親愛簡當最好。我們舊有習俗,應當快快改造。」為此,他在批判舊習俗種種弊端的同時,也大力倡導文明結婚新風尚。

百姓疾苦時刻關心

在泰山,每到春節來臨,馮玉祥都要向住在山坡上的貧苦山民贈送糕點、麵粉、肉食等物品。在送禮之前,他先令部下調查了解當地送禮的風俗習慣,然後按當地禮俗送禮上門。對一些回民困難戶,他專門派人到清真食品店買糕點,每戶除送清真糕點外另加5斤牛肉。這使所有接受禮品的人都感到特別溫暖,很受感動。

在泰山的所在地泰安,每年正月十五都有「鬧龍燈」的習俗。1934年元宵節晚上,來自泰安各鄉鎮的各路龍燈隊匯聚到泰安城裡,舞龍耍獅,大顯身手。這時,馮將軍也組織自己的手槍營扎制了幾條「巨龍」,走上街頭,與民同樂。不料,馮將軍的龍燈隊與五馬村的龍燈隊發生了衝突,弄壞了五馬村的龍燈。馮玉祥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生氣,當晚召集手槍營全體官兵訓話說:「正月十五玩龍燈,是這裡數千年的習俗傳統,我們只能助興,怎能加以破壞呢?不論什麼理由,就是犯了一個侵犯民權的大錯誤,文藝隊長要聽候處理。你們立即扎一個好的龍燈,給五馬村送去,並向老鄉道歉,今後決不能再幹這種蠢事了。」手槍營當夜組織人馬紮好一個龍燈,帶文藝演出隊的幾十號人馬前往五馬村「負荊請罪」。見此情景,五馬村的父老鄉親感動得熱淚直流,交口稱讚:「馮將軍治軍真嚴啊!」

1935年春節前夕,馮玉祥聽說泰山孤兒院的幾對孤兒要結婚,便建議院長安臨來為他們舉行集體婚禮。舉行婚禮那天,馮玉祥和夫人李德全一起來到現場祝賀,並向每一對新婚夫婦贈送兩丈陰丹士林布和5塊銀元。馮玉祥還發表了熱情洋溢的祝婚詞:「今天是別開生面的婚事新辦,尤其在我們孤兒院更是一件大喜事。在這喜慶之日,新郎新娘高興,大家高興,我和夫人也很高興。這種新的形式,大家湊在一起多麼熱鬧啊!如果把這種新的形式推廣到農村鄉間去該有多麼好!」他還觸景生情,當場吟詩一首:「爆竹聲聲辭舊歲,孤兒院裡辦婚事。你喜我喜大家喜,新的生活從此始。」

由於馮玉祥能跟下層群眾經常接觸,所以對他們的生活非常熟悉,時刻把他們的苦樂記在心上。他的一首《窮人家的年節》詩,就生動地寫出了泰安的勞苦大眾過年的情景。同時他還告誡人們,要不忘國恥,振奮精神,為爭取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相關焦點

  • 泰山馮玉祥小學喬遷新址換新顏努力爭做「窗口學校」排頭兵
    泰山腳下,新修建的泰山馮玉祥小學內書聲琅琅。愛國主義主題公園內,馮玉祥塑像坐擁一片綠茵,身上灑滿陽光;「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要闊;只求為民,只求為國……」這段墓志銘記錄了馮玉祥將軍愛國救亡的歷史;44株樹齡百年以上的側柏飽經歲月風霜,織就出一幅豐厚的人文畫卷;31株高大的法桐撐開鬱鬱蔥蔥的枝葉,護佑著一代代少年兒童快樂成長……
  • 視頻丨泰山馮玉祥小學:嶄新校園譜寫發展新篇章
    【導語】今年九月初,泰山馮玉祥小學新校區迎來新學生沙芮佳是馮玉祥小學四年級學生,平時她喜歡舞蹈,新校區優化舞蹈教室的配套設施,每天她都和小夥伴們一起排練舞蹈。馮玉祥小學新校區操場高標準建設塑膠跑道、草坪,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幾年,學校獲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全國青少年網球特色學校、省級教學示範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學校也因鮮明的辦學特色和高水平的教育質量成為泰安市文化交流的窗口學校。
  • 國慶特別節目|馮玉祥小學新校區:抓住新機遇  開啟新徵程
    【現場】泰安臺記者 吳瓊:「泰山馮玉祥小學新校區坐落於環山路以南,是2019年的民生實事工程,今年五月底,這個新校區迎來了她的首批學生,開啟了新的履職使命。」【現場】《我》,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講闊,只求為民,只求為國,奮鬥不懈,守誠守拙,矢志不移,誓死抗倭,盡心盡力,……
  • 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
    黨員幹部必須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為人民謀幸福,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高度的責任擔當做為民辦事、為民造福的忠實實踐者。習主席在山西考察時指出,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
  • 馮玉祥小學新校區建設:兒童樂園遊藝樓拆除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張隆德 攝春節假期後,泰山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原泰山兒童樂園,下稱兒童樂園)的遊藝樓開始拆除工作。截至目前,兒童樂園大門、辦公樓、南側沿街樓和遊藝設施已經完成了拆除工作,近期將完成建築垃圾的清運等工作。隨著馮玉祥小學新校區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11日,數臺機械對兒童樂園內部的遊藝樓樓體進行拆除。
  • 馮玉祥贈吳組緗銅墨盒(此物最堪思)(圖)
    馮玉祥贈吳組緗銅墨盒  沐定勝攝  1989年我剛大學畢業不久,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徵集室工作,經常拜訪在北京的作家,向他們徵集資料。這樣記錄下來的文章有好幾篇,如《一次春遊》、《文化人話老》、《小丫針匠》、《受聘到泰山》等。如果身體不大舒服,我們就聊聊天,什麼都聊。吳先生的記憶力很好,對過去的事情描述得十分細緻,尤其對語言的感覺很敏銳。他講了一個小時候對對子的故事挺好玩,說早先石家的一位秀才給茂林的吳家人出了一句對:「秋風乍起茂林淨是光棍」,面對如此奚落,茂林人不甘示弱,還以「春水初漲石家一片下流」。「絕了!」
  • 古語說魂歸泰山,泰山腳下安葬了哪些名人?數得上來的僅有3位
    ,那就是「生屬長安,死歸泰山」。  古代民間認為,泰山具有「主生死,收人魂」的職能。據說人死時,泰山會派員來將這人的靈魂勾去。因此泰山是人死後靈魂的歸宿之地,泰山神是陰間鬼魂的最高主宰。  這種信仰,早在漢代就有。
  • 泰山又一景點走紅,景色秀美,你知道在泰山什麼地方嗎?
    大家知道泰山有登山的捷徑嗎?在泰山的天外村,這個村子是泰山有名的觀光地之一,有12根龍柱,「天圓地方」廣場,作為泰山眾多登山入口之一,選擇這一登山方式無疑是最方便的登山方式,乘坐公交車可以直接到達天門,在從天外村北部到黑龍潭中部的泰山西溪地區,有這樣的遊樂園,是全家出遊的好去處。
  • 馮玉祥和蔣介石的恩恩怨怨,從拜把兄弟到決裂,究竟經歷了什麼?
    蔣介石有一個特點,喜歡拜把子,他和馮玉祥也是結拜兄弟。倆人交往幾十年,蔣介石在馮玉祥眼裡是什麼樣的呢?1948年初由馮玉祥口述,夫人李德全筆錄,前後用兩個月的時間寫出了《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1949年3月出版。書裡面馮玉祥對蔣介石表現了很大的義憤和不滿,意味著兩個人關係的徹底決裂。
  • 馮玉祥如今唯一在世的兒子,坐擁千億身價,不忘自己的中國國籍
    文:子建馮玉祥是中國近代史上比較有影響力的人物,民國時期西北軍閥,見證了清政府倒臺、袁世凱上位、以及蔣先生崛起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民國時期,馮玉祥將軍絕對是個重量級人物。關於馮玉祥將軍的生平,有很多評論,其中最受人詬病的是他多次倒戈。事實上,在那個時代能做到像他和閻錫山、張作霖、白崇禧、李宗仁那個層次的政治家,政治利益才是他們追求的最高目標,只要在民族大節上不做漢奸,不瘋狂屠殺無辜,很多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和他同級別的白崇禧也對蔣先生多次擁護和倒戈,而沒有稱他為叛逃將軍。
  • 抗戰前夕馮玉祥與棲霞寺寂然法師交往的一段秘聞
    寂然法師生前與著名愛國人士馮玉祥將軍有過一段交往,因為種種原因一直鮮為人知。  1935年11月1日,南京國民黨中央為籌備中國國民黨五屆全會,先召開了四屆六中全會。已經收到請柬的馮玉祥將軍從山東泰山動身赴南京開會。
  • 馮玉祥唯一健在兒子,坐擁千億資產,103歲高齡至今不改中國國籍
    1948年9月1日,馮玉祥在乘船回國途中因船失火不幸遇難,終年66歲。馮玉祥的一生充滿爭議,時人稱他「布衣將軍」、「倒戈將軍」等。馮玉祥自己卻不這麼看,他在自題詩《我》中這樣寫道:「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愛闊。
  • 北京京大醫院收費怎麼樣 信為民 造福患者
    北京京大醫院收費怎麼樣 信為民 造福患者 時間: 2017-12-04 10:26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 泰山實用攻略
    泰山位於山東泰安市,整個市區位於泰山腳下,可以說開門見山。市區到泰山的距離很近,交通非常方便,公交/滴滴都可以直達登山起始點——岱宗坊。【泰山景區24小時開放,網上購票,手機掃碼檢票】我這裡推薦經典路線[岱宗坊——紅門路——岱頂]這條路線是歷代帝王登封御道,遊人很多,所以無論是白天登山還是夜晚登山途中都不用擔心無人相伴。
  • 馮玉祥妙語化解「上訪事件」
    原標題:馮玉祥妙語化解「上訪事件」 讀史:《新編文史筆記》第一輯《津門史綴》刊載陳嘉祥的文章說:1943年,馮玉祥在四川瀘州召開抗戰救國捐獻大會返回駐地時,一個老漢突然跪到他的面前,大喊:「救命,救命!」 馮玉祥忙將老漢扶起,細問原委。
  • 蔣介石與馮玉祥二十年之分合
    苗管帶一時想不起來,又怕耽誤這一機會,就隨手寫了「馮玉祥」三字。從此,這個名字就正式使用起來。從軍之後,馮玉祥歷任哨長、隊官、管帶、協統、師長,一直做到陝西督軍、河南督軍、陸軍檢閱使等,以治兵嚴厲聞名。1924年9月,北洋軍閥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以直系部將,率所部自古北口班師回京,與老同盟會員胡景翼、孫嶽兩軍會合,號國民一、二、三軍,趁機倒戈,反吳佩孚發動首都革命。
  • 泰山文化與時代脈搏共同跳動!全國街舞青年泰山創研活動成功舉辦
    實踐體悟泰山文化品格近年來,泰安大力弘揚以泰山文化為核心的優秀傳統文化。為深度了解泰山文化,來泰街舞青年實地走訪泰山,體驗升華,積累主題創作素材。在中天門泰山「挑山工」駐地,與69歲的泰山「挑山工」隊長趙平江深入交流,從挑山工歷史、現狀及重大事件全方位了解挑山工行業。街舞青年仔細聆聽、認真思考,並體驗挑擔感受。
  • 「泰山石敢當」的寓意,來源於兩個故事
    在國內老百姓心目中,普遍認為「泰山安,四海皆安」。認為泰山具有旺盛的陽氣,不僅是一座神山,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圖騰的象徵。古人認為,泰山是「直通帝座」的聖地,是百姓祈福,帝王祭拜的風水寶地。無論是古代的皇帝和達官貴人,還是文人墨客,都喜歡登上泰山,沾沾泰山的福氣。
  • 自貢首富王德謙,請馮玉祥吃「豆花飯」
    獻金千萬 馮玉祥贈餘述懷小轎車這些數字,自貢市長劉仁庵是有建議的,馮玉祥立即採納。比如提出,個人獻金超過1000萬元的,請馮玉祥出面,由蔣介石親自接見一次。這對大鹽商餘述懷來說,有吸引力。他是山貨鋪學徒出身,但是尊重文化,明白國難當頭的匹夫有責的道理。於是獎勵辦法公布的同時,餘述懷就表示自願捐獻1000萬元。
  • 馮玉祥驅逐溥儀出故宮,為什麼是顛覆國運的大事?
    是馮玉祥把他推到日本人的懷抱的。三:馮玉祥驅逐溥儀的目的和動機是什麼?馮玉祥驅逐溥儀的目的和動機有公有私。公的方面,馮玉祥確實認為溥儀為封建餘孽,驅逐他是為公義;私的方面,馮玉祥是蘇俄代理人,他驅逐溥儀是部分呼應蘇俄要求的,同時,馮玉祥急需軍費,他想奪取清宮寶貝做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