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居委會幹部挨家挨戶走訪居民說明情況 長壽路街道供圖
普陀區長壽路街道的河濱圍城小區建成已有17個年頭了,小區裡的不少基礎設施開始逐漸老化,特別是8、9、10號3棟樓懸掛於南面陽臺的鐵架裝飾物,早已鏽跡斑斑、腐蝕嚴重,隨時有墜落的風險,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重大安全隱患。有人希望「拆除鐵架裝飾物」,有人表示「不贊同」。
拆,還是不拆,這3棟樓的業主們分成了「兩派」,業委會決定,這都要由居民們自己說了算。於是,2019年的4月和9月,業委會對鐵架的拆除和修復工程作了兩次徵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兩次徵詢竟然都沒能獲得三分之二業主的同意,業主之間始終沒能達成共識。
「我們也耐心聽取了不願拆的居民意見,那些「不拆派」主要由4種人組成,不但為數不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偉炯說,「第一種人是事不關己,鐵架又沒安裝在自家的窗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第二種人是認為業委會的報價太高,一個小小的拆除鐵架工程居然要8萬元,懷疑業委會的操作有貓膩;第三種人是覺得這些鐵架安裝在小區的公共部位,要出錢也得小區全體業主一起出,不能只由3棟樓的業主來承擔;最後一種人則覺得這些鐵架挺實用的,用來晾曬晾曬衣物很方便,拆除後反而給自己帶來不便了。」
聽取了大家的不同意見後,業委會本打算再召開一次居民代表會議,可是疫情來襲,召集大家開會的事就被耽擱了。關鍵時刻,居民區黨組織主動跨前,勇於擔當,協同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積極商討對策。眼看著黃梅雨季就要臨近,如果鐵架不拆除,萬一墜落,後果將不堪設想。
為了保障廣大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生鏽的裝飾鐵架該拆還得拆,居民們的工作由居委會來做。為此,業委會協同物業公司再次請專業公司報價和優化方案,居委會全體工作人員在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和主任的帶領下,挨家挨戶走訪居民,發放告居民書,說明情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以取得居民們的理解與支持。
4月8日,「三駕馬車」再次共同聯手,業委會對拆除陽臺外立面腐爛裝飾鐵架方案進行了第三次業主徵詢,8、9、10號樓總計發出表決票79張,回收到71張,其中同意票達到了68張,困擾小區一年來的「裝飾鐵架拆除風波」總算平息,懸在居民們頭頂上的公共安全隱患終於有了對策。
「從圍著問題轉,到圍著人心轉,」當看到表決結果後,陳書記也欣慰地笑了,「這次拆與不拆的小風波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當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時,更需要大家換位思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才能取得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
通訊員 吳越凡 新民晚報記者 江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