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是計算機感知外界環境的必要設備,它可以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將難以量化的環境變化轉變為可傳輸的電信號給控制器。
隨著人工智慧普及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開展,傳感器被廣泛應用於創客作品中。許多創客作品利用傳感器實現自動環境監測、與用戶互動等功能,為作品賦予了生命力。
在科技教育中,我們通常會從傳感器在生活和生產的應用去認識傳感器。而《傳感器與藝術》課程另闢蹊徑,從學生不太熟悉的裝置藝術角度出發去認識傳感器的應用。
本課程共8個課時,通過8種常用傳感器在裝置藝術的展示,我們不僅能獲得藝術的薰陶,還能學習到,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如何與使用者進行交互等等。學習這門課程還有助於學生獲得相關作品的設計靈感。
《傳感器與藝術》課程為《Arduino傳感器入門》慕課的擴展課程,也可結合科技學堂中Arduino系列課程進行學習。
課時1 紅外線傳感器
課時2 超聲波傳感器
課時3 壓電陶瓷傳感器
課時4 三軸加速度傳感器
課時5 土壤溼度傳感器
課時6 觸摸傳感器
課時7 聲音傳感器
課時8 環境光線感測器
科技學堂中Arduino系列課程如下,點擊每門課程圖片即可報名學習哦!
該課程是一門基於Arduino主板與各種能感知外在環境的傳感器為主題的慕課課程。
課程詳細講述了十幾個生活中常用的傳感器,內容包含:傳感器的基礎認知、不同傳感器的分類方式、傳感器的操作方式、使用程序控制傳感器的編程方式、與生活場景應用結合的案例製作方式。通過介紹各種不同傳感器應用的生活場景,以及一個實際的製作案例,讓大家可以更具體的認識與了解如何拓展應用各種不同的傳感器。
該課程以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產品為案例,深入淺出,講解背後蘊含的硬體知識及編程思路,幫助教師輕鬆完成Arduino的入門。
課程分為六個章節,分別是Arduino入門、輸入與輸出控制、程序分支與布爾、脈衝與中斷、動力控制和綜合案例與進階。課程中編程教學使用圖形化編程軟體—Mixly,告別枯燥的代碼,讓編程變得像搭積木一樣簡單。
人工智慧科普活動資源包配套課程-Arduino課程▼
課程長度:24課時
該課程是2019年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科普活動資源包的配套課程。
課程的第一章介紹了Arduino控制板、Arduino編程軟體的使用以及簡單的基礎傳感器的使用。第二章主要講程序的邏輯關係以及複雜傳感器的應用。第三章主要講課程的綜合應用,通過搭建一個小車、編寫程序實現小車不同的功能。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大家可以掌握Arduino編程以及Arduino開源硬體的使用。對於剛起步要開展創客類課程的老師有著很好的指導支持與幫助作用。
課程長度:12課時
課程更適合0基礎的初學者,課程挑選的也是最基礎和常用的傳感器,案例從簡單開始,慢慢提升難度,最終製作完成一個完整的作品,每節課配有知識點和原理介紹,並配有作業訓練,幫助老師鞏固學習成果。
課程首先帶我們認識Arduino,從Arduino的優秀案例入手,讓學員們可以更好地理解Arduino在生活中的運用。課程案例以Arduino的「感知」與「行動」為切入點,選取常用的傳感器,深入淺出,並通過講解背後蘊含的硬體知識及編程思路,輕鬆完成Arduino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