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的,像一隻張著翅膀的白色大鳥,一架固定翼飛機出現在了天空中。轟鳴的螺旋槳聲從百米開外傳來,喚醒了小鎮的清晨。
51歲的錢新苗坐在駕駛艙後座,將飛機漸次拉低到距離河堤公路上方五六米的高度。在綠林的襯託下,可以清晰地看到白色機翼晃動了一下,兩秒內飛機緩緩著陸,在大堤上滑行了一段距離,最後停下。
這是大暑後的第一個清晨,也是錢新苗自製飛機以來首次試飛的日子。當飛機停穩,他激動地從駕駛艙跳下,對著飛機拍了一段視頻,系統自動為他配了一段音樂:冷冷的眼淚隨風吹,才知道離別的滋味。多少寒霜多少心碎,多少無奈慢慢體會。
他說,心裡有千言萬語,都包含在了這句歌詞裡。
【一】
7月末的一個午後,安徽省懷寧縣石牌鎮彭星村連空氣都熱得發燙。一輛紅色轎車自田野鄉道疾馳而來,在狹窄的洋房巷道間靈活地轉了幾個彎,最後停在了一棟三層洋樓前。
蹬著皮鞋、卷著褲腿的錢新苗邁出車門,一頭扎進熱浪之中。他個頭不高,頭髮稀疏發白,身著一件白色的Polo衫,領口敞開到最大,一條大金鍊明晃晃地掛在脖子上。
他一邊大聲地招呼訪客,一邊在身上摸索著開門的鑰匙——以往他沒有鎖門的習慣,但自從試飛成功後,每天都有各路人湧到他家中,想看一眼他親手做的飛機。
錢新苗家的前後門是尋常人家的兩倍寬,為了闢出通道,原本放置在客廳的白色沙發被堆到一旁,卸了一側機翼的飛機就停在後院。
錢新苗家的大門比一般人家大 除特別標註外,文中配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沈文迪 圖
提起這架飛機,錢新苗有說不完的話,儘管眉毛幾乎掉光,但他聊到入神處仍是「眉飛色舞」。
錢新苗的故事通常會從一張海報開始:
10歲時,他借住到舅舅家讀四年級,臥室床頭貼有一張海報,畫裡是個坐著宇宙飛船的男孩,下面有一行字:奔向2000年。那是上世紀70年代末,21世紀象徵著遙遠神秘又無所不能的未來。
錢新苗說他那時就萌生了一個念頭:以後也造一架飛機飛上天。這事他跟無數人重複過,但再講起來,他還是止不住地咧嘴笑,有些不好意思,又帶著點驕傲。
年輕時的錢新苗 受訪者供圖
年輕時站在村口的錢新苗
他真的在21世紀的第三年,攢出了一架「飛機」——如果那能算飛機的話。
18歲初中畢業後,錢新苗成了一個裁縫,把縫紉機拆了背在身上走南闖北。他清晰地記得,第一趟遠門去的是無錫——先從鎮上坐車到安慶市,隨後乘船到南京,接著搭火車到無錫,最後再坐車去住地。一切順利的話,單程需要三天。
隨後的十多年,他憑藉吃苦耐勞、愛鑽研的勁頭攢下了一筆錢。1996年家裡借了8萬元蓋房子,他第二年就還上了,並在2003年成了村裡第一個通網的人。
1995年,錢新苗買了村裡第一輛摩託 受訪者供圖
那年夏天,他所在的服裝廠停工,他回老家休養,一起帶回來的還有臺電腦。通了網後他就自己鼓搗,學著操作滑鼠鍵盤,「網上衝浪」成了他每天的樂趣。
某天,他看到一則新聞,說北京有個人自己造了臺三角翼飛機,並試飛了幾分鐘。他當時就愣在了屏幕前,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不過癮,又把圖文列印出來,反覆端詳。
終於,他揣了三四千元直奔鎮上,火急火燎地買了鋁合金、鋼筋、鋼管、螺絲回來,就像是看完《四驅兄弟》(註:關於玩具賽車的日本動漫)後回頭就買了迷你四驅車的孩童,他夜以繼日地把零部件焊接、拼湊成了一架飛機的樣子——
螺旋槳是用鐵片做的,大小不一;座椅是用鋼筋焊成,笨重又不美觀;他還把老婆的踏板摩託車發動機拆下來安了上去,偶爾能打上火。
「後來當垃圾賣掉了。」故事講到這,錢新苗的聲音低下去了,他說這是他的第一架飛機。
【二】
「做出來也只是像,沒有任何科學理論(支持)。」錢新苗說,第一架飛機過了把癮,也浪費了一筆錢,他被家人尤其是母親臭罵一頓,生活的重心又回到打工掙錢上。
排行老二的他是父母唯一的兒子,結婚後有一兒一女。從2007年開始,他和妻子到江蘇常熟做服裝製作和批發生意,經營一個小作坊,製作棉衣銷給外商。
據錢新苗回憶,那段日子過得很瀟灑,做好的衣服堆在倉庫,等外商來了一併買去,兜裡一下子就鼓了起來。但在妻子範愛琴的眼裡,這買賣著實冒險,萬一行情不好,積壓的衣服賣不出去,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錢新苗迷戀「冒險」,他篤信,風險越大,回報就越大。
儘管此前諸多媒體將他稱為「農民」,但其實他沒有當過一天農民,固守土地的想法也跟他沾不上邊。他甚至在今年4月跑到柬埔寨開了一家醫館。
「你學過醫?」別人問他,他把頭往後一甩,「誒,我哪裡會,我請人去的!」過年期間,親戚告訴他在柬埔寨有很多中國人在搞開發,他分析這是個商機,於是聘請了醫生去當地開醫館。
不過這樁生意只幹了一個月,他就帶著家人回國了。原因是,在那要接觸各種病人,不安全。
但造飛機這件事他倒一直沒忘,像顆種子埋在了心裡。
2014年的一天,身在常熟的他閒來無事,用QQ搜索附近的人,發現有一個人的頭像是架飛機,他鬼使神差地添加了對方好友,沒想到這個人也是個「飛機迷」。
第二天他就找上門了。在飛友家的工棚裡,停著一架自製的旋翼飛機,錢新苗摸了又看,當即立下誓言,我也要造一架。隨後他被拉進一個全國飛友QQ群,正式「入坑」。
比起第一次拼模型式的操作,此時他才知道,零部件的製作和加工需要用到車床、鋁焊機、電焊機、鋼筋彎曲機等重型工具。
錢新苗想出一個主意,「比方這架飛機的原材料要5萬塊,我花10萬買兩套,一套給我一套給飛友。」如此一來,就可以大方地使用飛友的工具了。他從早到晚泡在工棚裡擺弄飛機,服裝生意也不怎麼上心,後來索性抱著棉被睡在那。作為回報,他偶爾還要幫飛友做點家務。
這讓他想起早年做裁縫學徒的日子,「每天自帶米和油從村裡去鎮上,沒有工錢,還要幫幹雜活。」如今這股子勁頭都用在了造飛機上。
【三】
製作機翼的翼布 受訪者供圖
切割、打眼、組裝螺絲,他學得有模有樣;縫製飛機機翼上的翼布是他的強項。
兩三個月裡,錢新苗在飛友家把需要用到重工具的零部件製作完畢,準備在過年前把剩下的材料帶回家進行組裝。
他把所有零部件都塞在了小車裡,長鋼管沒地方放,他就用鐵絲把鋼管綁在車底,在凌晨一點上了高速,當時他開著一輛蘇州牌照的車,所幸交警沒查他,否則「就沒了」。
一輛車載著一個人和一架200多斤的「飛機」跑了六七個小時,中途只休息了一次。到家時,錢新苗才鬆了口氣。
他知道家人不會有好臉色,於是把東西拉到附近一間廠房,正月裡每天早上吃個飯就走,中午騎著摩託再回來。母親罵他是敗家子,老婆罵他吃飽了沒事幹,他把頭一低,跑得遠遠的。
錢新苗的工具箱
也有村民跑到他家門口,說要是他能做成飛機就不要科學家了。流言蜚語多了,父親一聽到飛機兩個字就發愁,在外面從來不跟人提這個事。
錢新苗不辯駁也不解釋,「家裡不讓你做,就想辦法到其他地方做,還解釋什麼。」但做不做得成,他也沒底,沒有尺寸標準,沒有設計圖紙,手頭有的就是幾張圖片。
等到2015年正月底,他終於把組裝完畢的水陸兩用飛機推到了家附近的湖上。新年臨近,家家戶戶沉浸在喜悅氣氛中,只有他在陰冷潮溼的空氣裡忐忑不安:我能不能飛?
猶豫了半個月後他還是坐了上去,發動機啟動了,在他腦後不到一米的距離,螺旋槳發出轟鳴的巨響。
飛機緩緩向前移動,速度越來越快,貼著水面的梯舷濺起陣陣水花。錢新苗緊緊握著操縱杆,他知道,只要自己輕輕向上一抬,機翼就會隨之翻轉,氣流將把整架飛機抬起送上天空。
但這之後會發生什麼,他就不知道了。
四五天的時間裡,錢新苗每天都會去湖上開一開飛機,最後都被他開成了快艇。寒風颳來,原本緊張害怕的他抖得更厲害了。
恐懼扼住了他的翅膀,他久久不能起飛。他擔心螺旋槳脫落割到自己,也怕飛機重心不穩摔下,「萬一掉下來砸到人怎麼搞,人家不把我罵死,我也得自殺去。」
他甚至還有一個開飛機的「致命弱點」——恐高。
妻子範愛琴說,平時在家裡讓丈夫踩在板凳上掛個窗簾,他都有些顫顫巍巍,這些活兒最後都是由她來做。
錢新苗的第二次試飛不出意外地失敗了,但那顆想飛的種子卻越長越大。
放在池塘裡的第二架飛機
【四】
2015年開春後,錢新苗通過群友介紹,只身前往廣東河源一處飛行場地向飛友學習「開飛機」。學飛的過程,他形容就像「我坐你車副駕駛看你怎麼開車」。
輕型飛機的駕駛難度不高,主要掌握空中平穩轉向、起飛降落,以及正確應對不同氣流情況。
第一次上飛機,飛友問他怕不怕,他嘴上說不怕,心裡怕得很。錢新苗乘坐的是快銀固定翼飛機,機艙是敞開的,他帶著頭盔、繫上安全帶就上去了。「在天上感覺要掉下去了」,他死死抱著飛機的護欄,一動也不敢動。
這趟飛行只持續了十來分鐘,就被他叫停了。驚險交加的一次體驗,讓他對飛行更加嚮往。
2015年5月開始,錢新苗回家著手第三架飛機的製作。「第二架花了三四萬,第三架花了八九萬。」每一次製作飛機的成本都在增加,家裡的反對聲也越來越大。
範愛琴和錢新苗結婚30年,兩人從來都是一起打工,一起持家,但在造飛機這件事上,範愛琴當了反對派,「幾十歲了跟小孩一樣,又不是飛行員,一點技術都沒有」,飛在空中,沒著沒落的,她擔心丈夫的安全。
這些話錢新苗有時充耳不聞,有時就敷衍幾句,「好了好了我不搞了,不惹你生氣了」。說多了他也會頂上一句, 「哎呦你不要囉嗦」。
從2016年開始,每年開春後錢新苗都會跟著妻子和孩子去廈門做包子。「我不想去,老婆就跟我吵架,這樣搞不行啊,我沒辦法只能去。下半年溜回來搞飛機。」錢新苗悻悻地說。
範愛琴知道,丈夫的心思不在饅頭上。做包子的時候,她在後面洗洗刷刷,錢新苗在前面賣,腦子算帳半天算不過來,「我說他的心還在飛機上,他就笑。沒人來買包子的時候,他就坐下來用手機看飛機,說我幹完了,閒下來看看。」
時間長了,範愛琴拿他沒辦法,索性也不管了。2017、2018年上半年,錢新苗都「老老實實」出來做生意,下半年跑回家做飛機。
2017年他借著裝修房子的藉口回到老家,實際在後院倒騰飛機。為了讓飛機順利進出家門,他把原本位於一樓客廳中央的樓梯改到了一側,再把後院的鐵門加寬,這樣從前門到後門就暢通無阻。
還有更「瘋狂」的改造計劃。錢新苗家的後院有半個籃球場那麼大,上方是彩鋼瓦,後院緊挨著一個池塘,遠處是大片田野。他曾想把池塘填了做成一個跑道。
錢新苗曾想在後院起飛
錢新苗填池塘做出的跑道
2015年,他花6000元購置了12卡車的土,每天早上4點就起床用扁擔和推車一車一車把土從前門運到後院,快的時候兩天運一卡車,把自己累得夠嗆,最後只填出了5米不到的水泥路。
他甚至打算在後院鋪上鋼筋,被範愛琴發現,把他臭罵了一通。如今,幾條還沒來得及鋪設的鋼筋就躺在第二架飛機的「殘骸」邊,成了村裡的一道風景。
第二架飛機的殘骸 澎湃新聞記者 沈文迪 攝
【五】
72歲的錢邱苟很難理解被兒子錢新苗稱作「夢想」的東西。老伴幾年前腦萎縮,加上中風,失去自理能力,需要錢邱苟時刻照顧。
對於他來說,沒什麼比健康踏實地過日子更要緊的了。飛上天這個事,「沒意思,沒意思」,他苦笑著說,但攔不住兒子。
隨他去吧,他要搞就讓他搞,搞成了就成了,搞不成他也就灰心了。範愛琴勸錢邱苟說。
女兒在上海開了家包子鋪。今年7月,範愛琴去幫忙,每天四點多就到店裡,一直做到晚上八九點,忙得昏天黑地。
範愛琴起訴也想把丈夫叫來,但他推說天氣熱不想去。其實她知道,他還是想做飛機。「有個鄰居裝修,他託人家幫他帶點鋼筋,這些我都知道,沒跟他吵而已。」
也就是在這個把月裡,錢新苗的第三架飛機組裝完成了:按照正規圖紙一比一仿照,像發動機這樣的關鍵部件就向飛友購買。
飛機的儀錶盤
有飛機愛好者認出,它仿照的原型是蜜蜂三號(M3C)輕型飛機,市場售價在20~30萬左右。
據微信公眾號「北航校史館」介紹,蜜蜂三號是由北京航空學院工程師胡繼忠設計,於1983年7月試飛成功,後由北航工廠批量生產。可用於農業滅蟲、森林防護、空中攝影、航空測量、飛行訓練等。
7月18日,範愛琴出發去上海。第二天,錢新苗就打電話給自己的兩個飛友老陳和老葛,說想試飛,邀他們一起來玩。「一個人說實話還有點怕,他們來了還能幫我檢查檢查。」
5天後,一行人分別用汽車和電動三輪車把飛機機身和機翼從後院運了出來。出門前,父親站在院子裡罵了他一通,錢新苗還是默默拖著飛機出了家門。
他們決定將同馬大堤作為跑道——這是安慶市的一道重要堤防,南臨長江,東傍皖河,其中皖河段堤長37.5公裡,能容納兩輛車並行。
皖河上遊、石牌鎮以西的大堤上人車不多,錢新苗決定第二天一早試飛,這時人少、氣流相對平穩。
那天下午,三人就在一座橋下將機翼組裝到機身上,一直忙到深夜,錢新苗才鑽進自己的車裡,守著飛機等待天明。
他幾乎整晚沒睡著,倒不是擔心試飛,只是車內空間狹小,他睡得淺。凌晨時分,他從車裡走出來,打著燈環視飛機,呆呆看了一會又在大堤上繞了一圈,天微微亮才鑽進車眯了一會。
那個夜晚好像特別漫長,農村的夜空繁星點點。等天明後,他能否更靠近那片天空?
【六】
7月24日早上6點不到,錢新苗坐進駕駛艙,帶上裝有遮光罩和無線電的飛行頭盔。老陳在地面負責監控和聯絡,飛行經驗豐富的老葛坐在駕駛艙前座。
M3C採用的是前後聯動控制系統,後座駕駛者也能操控飛機。但老葛建議第一次起飛由他來操作。有經驗豐富的飛友助力,錢新苗心定了不少。
幾分鐘後,老陳確認地面安全,老葛啟動了發動機。4:1混合的汽油和機油驅動著螺旋槳開始加速旋轉,飛機開始行進。
飛機駕駛艙
飛機的螺旋槳和發動機
在大堤上跑了一段後,老葛確認飛機可以起飛。他在無線電裡示意後,緩緩拉起操縱杆,飛機呼嘯而起。
起飛的過程很順利,飛機空中姿態穩定,瞬間就能爬升到一定高度。在確認飛行沒有障礙後,控制權交給了錢新苗,這是他夢寐以求的一刻。
但第一次試飛很短暫。飛機僅在空中盤旋了六七分鐘後就降落了,老葛根據試飛情況對飛機進行了調試。
等到第二次起飛的時候,錢新苗依舊坐在後座,只不過這次由他操縱飛機,全程飛了40分鐘左右。
他先是飛到了自家房子的上空,看到兒子站在三樓朝著他揮手,看到父親站在院子裡抬著頭望著他。
「村子裡好多人都在看,我爸爸在下面很矮,嘿嘿。」他飛行的高度大約在100~150米,速度在60~110碼。從空中往下望,農田、樹林、房屋是如此陌生,和平時的模樣全不相同。
村路好像變成了一根線,蜿蜒著貫通了村莊。錢新苗感到無比的自由和暢快,他開著飛機飛到了外婆家、嶽父嶽母家,又在自家房頂上繞飛了四次,跟隔壁正在蓋房子的人揮手打著招呼。
村子裡的老人聽到空中傳來的轟響後,紛紛出門張望。一架10米長的飛機掠過他們的頭頂,他們甚至能看得清飛機上的錢新苗。一位老人說,這是她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飛機,她很擔心飛機會掉下來砸到房子砸到人。
第二天,錢新苗又開著飛機盤旋了幾圈,從村民的洋樓上經過時,最低只差了十多米。最終,一位村民報了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和《民用航空器適航管理條例》,個人生產、駕駛飛機在我國空域內合法飛行,需取得相應的生產、維修許可證書,並持有民用航空主管部門頒發的適航證書,航空人員也需要接受專門訓練,並取得飛行執照——這些證照錢新苗都沒有。
接警後,民警找到錢新苗,要求他拆除飛機,不再違法飛行。錢新苗欣然接受。
「反正夢想實現了,我也無所謂了。我堅持了,我勝利了,證明我做的這個事很有意義。」原本正坐在躺椅上刷手機的錢新苗說起這話時,雙手一攤,說完繼續刷起了手機。
【七】
試飛成功之後,錢新苗成了村裡最忙碌的人。村主任經常一個電話打給他,說有記者要來採訪,他就趕忙從鎮上趕回來,路上又能遇到一撥記者。
每次採訪結束,他都會和記者合影,隨後發到朋友圈,並註明這是哪裡的記者。以往他從來不發朋友圈,如今每天都要更新照片。「他們老看我朋友圈,我也得發點新鮮的東西。」
他的家也成了臨時「展覽館」,飛機停在後院,一側的機翼卸下放在一樓牆邊,不時有人來到他家參觀,與他合影、直播。
被拆下的飛機機翼
村民來錢新苗家合影
7月的最後一天,鎮上有幾位領導也來到他家,饒有興致地聽他介紹著這架飛機。錢邱苟過了許久才從屋裡出來,一聲不響地站在院子裡,看著兒子熱情地做著講解。他想插幾句話,卻不知說什麼,只能聊聊老伴的事。
被問起兒子厲不厲害時,錢邱苟指了指自己的太陽穴說,我是老腦筋(意指思想落後)咯。
前半生都在為了生計奔波,從衣服做到包子,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錢新苗說,他不想等自己老了「一點回憶都沒有」。
7月30日晚9點不到,錢新苗撥通了妻子的微信,那是他試飛後第一次和妻子視頻,此時範愛琴還在包子店裡忙碌,很久才接通,女兒跳進畫面裡和他有說有笑。錢新苗向女兒描述著記者是如何採訪自己的,家裡還來了很多人參觀、合影。
開著自己造的飛機上了天的錢新苗,如今有了更多計劃,他想開農家樂、辦飛機展……那一天的最後,他睡得很晚,躺在床上玩著手機,從朋友圈刷到抖音,再從抖音刷到微信群,直到困得手機掉下來,這才翻身睡去。
掛掉電話的範愛琴後來對女兒說,你爸真的開心哦,嘴巴笑到都合不攏。
停在後院坡道上的飛機
【普法小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和《民用航空器適航管理條例》,個人生產、駕駛飛機在我國空域內合法飛行,需滿足以下條件:
生產、維修民用航空器及設備,應向民用航空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生產許可證書、維修許可證書;
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民用航空器,應當持有民用航空主管部門頒發的適航證書;
航空人員應當接受專門訓練,經考核合格,取得民用航空主管部門頒發的執照。在取得執照前,應接受民用航空主管部門的檢查,並取得體格檢查合格證書。在執行飛行任務時,應隨身攜帶執照和體格檢查合格證書,並接受查驗;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由機場管理機構向國務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門申請,經民用航空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後頒發。民用機場應按照民用航空主管部門的規定,保證機場內人員和財產的安全。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秦曼;
版權歸原作者,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