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獲重大突破!科學家在血液中找到特異性標誌...

2020-12-22 奇點網

生活有時很苦,但對未來的期待還是要有的,因為不知道哪天期待就變成現實了。

至少在生命科學和醫學的世界裡,很多一開始看似不靠譜的設想,都會被真正努力探索的人變成現實。就拿「抽一點血驗就能驗病」的液體活檢技術來說,有人拿這個概念到處行騙,但更多的人則是默默努力,讓它越來越接近臨床應用了。

對騙子就得狠狠打擊,不然真正做科研的人就寒心了

(圖片來源:Pixabay)

這次奇點糕要說的不是驗癌,而是抽血檢驗阿爾茨海默病(AD)。

在近期的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 2020)上,美國和瑞典研究團隊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只需要採血4毫升,對受試者體內的磷酸化tau蛋白P-tau217進行檢測,就能準確診斷AD,診斷的準確率可達89-98%

驗血診斷不僅準確,還可以區分AD和其它神經退行性疾病,而且部分早髮型家族性AD患者在出現症狀20年前,體內P-tau217的水平就明顯升高,驗血診斷可以提早確診這類患者[1]!研究成果同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

AD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所以科學界對治療手段的研發一刻都沒有停下。但是和治療同樣重要的,是對患者的及早確診,不然藥物研發成功了,卻不能及早用藥幹預,也是挺尷尬的。而且退行性疾病嘛,早幹預效果應該會更好才對。

目前對AD的確診,有記憶力和認知能力測試、脊髓穿刺測定腦脊液的特定生化標記物、甚至是PET掃描大腦這好幾條路子。但要說簡便易行、準確率高,那這些手段還遠遠實現不了,這才讓驗血診斷AD有著極大的臨床價值。

驗血診斷AD,現在提出了不少生化標記物。比如今年初《柳葉刀·神經病學》上的一項研究,使用液體活檢測定P-tau181蛋白的準確度,比傳統的腦脊液檢測更高[2]。而這次研究選中的P-tau217蛋白,準確率比測P-tau181還要更高[3]。

那接下來就說說AAIC 2020會議上的研究主要成果吧,其實這是一項匯總了3個隊列、1402名參與者的數據報告,因為研究者們對驗血檢測P-tau217高標準嚴要求,不僅要區分AD患者和健康人,還要區分AD和其它神經退行性疾病。

整個社會還是要對痴呆老人更上心一點

(圖片來源:Pixabay)

像研究隊列1收集了參與者去世前的血樣及去世後的屍檢結果,這樣就能把驗血診斷AD的準確率,與標準的神經病理學診斷進行對比。而隊列2的受試者則包括AD導致的痴呆和其它神經退行性疾病導致的痴呆,看看驗血診斷的鑑別價值。

在這兩個隊列中,驗血檢測P-tau217的表現都非常優秀。先說隊列1,驗血檢測P-tau217區分中-高可能性AD患者與非AD患者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89,這個準確率比P-tau181和神經絲輕鏈(NfL)的AUC(0.72/0.50)都要好

而如果把範圍收窄一點,僅區分高可能性AD患者的話,檢測P-tau217的AUC可以達到0.98!進一步分析還顯示,驗血檢測的P-tau217水平,與參與者大腦內的tau蛋白纏結密度明顯相關

AD患者的P-tau217水平明顯高於非AD的參與者

考驗驗血診斷鑑別能力的研究隊列2,驗血檢測P-tau217對AD導致的痴呆和其它神經退行性疾病導致的痴呆,鑑別的AUC也達到了0.96,準確率明顯優於P-tau181和NfL

驗血檢測P-tau217,也能準確分辨tau-PET掃描的正常和異常結果,AUC達到0.93。而符合AD診斷標準的參與者,驗血檢測檢出的P-tau217水平是健康參與者和其它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的7倍,說明P-tau217專門適用於AD的診斷

研究隊列3則分析了驗血診斷對早髮型家族性AD患者的價值,入組的600多名參與者中有近60%攜帶PSEN1基因突變,其它參與者則作為控制危險因素的對照人群,來分析PSEN1突變是否與驗血測出的P-tau217水平有關。

數據顯示,與不攜帶PSEN1突變的參與者(1.9pg/ml)相比,攜帶PSEN1但尚未出現認知功能損害參與者的P-tau217水平就達到了4.5pg/ml,出現認知功能損害的參與者,這一指標更是高達16.8pg/ml,差異是非常顯著的

而且攜帶PSEN1突變的參與者,大約在25歲就會出現P-tau217水平的顯著升高,這比他們一般出現認知功能損害症狀要足足早了20年,也就意味著提早20年確診!驗血檢測P-tau217的水平,也與這些受試者的記憶功能表現顯著相關。

區分效果非常明顯

綜合3個隊列的結果來看,驗血檢測P-tau217,確實是一種方便、快捷、成本低的AD診斷手段,在日常門診、疾病篩查甚至是臨床試驗入組患者中,它都能有一席之地。

因此在AAIC 2020上,與會專家普遍對這項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研究者們則表示相關技術已經進入商用開發階段,預計再有2-3年就能成熟,真正用於臨床。用一位與會專家的話說,「新的世界就要來了」[4]。

編輯神叨叨

雖然2020年的ASCO已經結束了,但是它對未來幾年癌症治療領域的影響才剛剛開始。為了幫助大家快速抓住今年ASCO的重點,高效獲取前沿進展的全景認知,我們又全力打造了《ASCO2020趨勢解讀》。

全面梳理了9大癌種,300個口頭報告中的關鍵學術研究,幫你用90分鐘全面縱覽ASCO盛會的重磅進展。

參考資料:

1.Palmqvist S, Janelidze S, Quiroz Y T, et al. Discriminative Accuracy of Plasma Phospho-tau217 for Alzheimer Disease vs Othe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J]. JAMA, 2020.

2.Karikari T K, Pascoal T A, Ashton N J, et al. Blood phosphorylated tau 181 as a biomarker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 diagnostic performance and prediction modelling study using data from four prospective cohorts[J]. The Lancet Neurology, 2020, 19(5): 422-433.

3.Janelidze S, Stomrud E, Smith R, et al. Cerebrospinal fluid p-tau217 performs better than p-tau181 as a biomarker of Alzheimer’s disease[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1): 1-12.

4.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8/health/alzheimers-blood-test.html

頭圖來源:Pixabay

本文作者 | 譚碩

相關焦點

  • 希森美康發布學術報告,以期創建一種用血液診斷阿爾茨海默病的方法
    - 相關內容已在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CTAD)會議上介紹 -希森美康集團(總部:日本神戶;董事長兼CEO:家次 恆;下文簡稱希森美康)和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日本東京;CEO:內藤晴夫;下文簡稱衛材)宣布,在2020年11月4日至7日召開的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CTAD
  • 《細胞》: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獲突破
    原創 奇點糕 奇點網 收錄於話題#阿爾茨海默病相關52#結構生物學1施一公課題組在阿爾茨海默病領域又取得重要進展。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課題組研究論文。
  • 挑戰阿爾茨海默病,西湖大學PI獲BBRF青年科學家基金
    不久前的 9 月 21 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將很多人的視線聚焦到這個神經退行性疾病上——每 3 秒鐘,世界上就會有一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中國有 1000 多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 新的檢測方法可以在症狀出現之前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變化
    科學家們開發了新的工具來檢測這些細微的變化,並在人類樣本中證實了他們的結果。《ScienceDaily》12月1日消息在痴呆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和社會成本持續上升之際,這項突破是非常及時的,因為它能夠比目前的方法更早地發現這種疾病。這些發現對於測試治療這種毀滅性疾病的方法也很重要。
  • 遺傳差異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非常重要
    瑞典大約有12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而全世界大約有5000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據Hjärnfonden說,這一數字將在50年內增加70%,部分原因是我們的壽命越來越長。阿爾茨海默病的最早症狀之一是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形成的不溶性沉積物,也稱為斑塊的病理性積累。這一過程可以持續多年,不會明顯影響患者的認知能力。
  • 老年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阿爾茨海默病是痴呆症最常見的一種,年齡無疑是該病的最大風險因素。如果活過55歲,每6個女性中就有1個會患痴呆症,每10個男性中就有1個會患痴呆症。這是義大利進行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找到了三組受試者,第一組是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第二組是有記憶問題但大腦中沒有典型的阿爾茨海默病斑塊的人,最後一組是健康對照者。這裡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沒有任何遺傳易感性。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新型血液檢測技術來改善多種人類疾病的診療?
    特定的因素會增加個體患HCC的風險,比如B肝或C肝病毒感染、或肝硬化等,存在風險因素的人群常常會被推薦每隔6個月進行HCC的篩查,即利用超聲檢查或對血液中的α-甲胎蛋白進行檢測。【3】Clin Cancer Res:突破!新型血液檢測技術或能更早地實現胰腺癌的診斷!
  • JAD:化合物逆轉小鼠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症狀
    2014年5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由聖路易斯大學科學家開發的一種化合物能在阿爾茨海默氏病小鼠模型中恢復學習,記憶和適當的行為能力,相關研究發表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雜誌上。這種分子還減少負責學習和記憶的大腦區域(海馬)的炎症。
  • Nature新突破!LED光照竟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AD)的發現至今已過去了一個多世紀,但在十大致命的疾病中,阿爾茨海默病仍然是唯一一個不能預防,治療及治癒的疾病。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老年人口數增加,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也越來越多。僅在美國,就有超過500萬的人口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其中,β-樣澱粉蛋白斑塊及tau蛋白異常磷酸化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生化特徵。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統計,這個數字在本世紀中葉將達到增加到1400萬。
  • 一種多功能化學劑減少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多種病理
    原創 Diana Yates 阿爾茨海默病在腦細胞和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進行測試時,一種新的化合物顯著減少了大腦中澱粉樣斑塊的數量,減輕了大腦炎症,並減少了該疾病的其他分子標記。
  • 阿爾茨海默病睡眠周期調節的線索找到了
    Louis)的研究人員表示,線索可能就在大腦蛋白質YKL-40中。在12月16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YKL-40既受時鐘基因的調節,又參與清除大腦中潛在的阿爾茨海默病蛋白質堆積。此外,科學家發現,攜帶一種降低YKL-40水平的基因變異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比沒有這種基因變異的人維持認知能力的時間更長。
  • 關注認知障礙症:中國阿爾茨海默病人數居世界首位
    不知不覺中「偷走」你的記憶每年9月是「世界阿爾茨海默月」。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佔所有認知症的60%以上。《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顯示,全球約有4680萬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每20年患病人數將翻一倍,到2030年將達到7470萬人,2050年更將突破1.3億人。
  • 健康的線粒體可以阻止阿爾茨海默病
    因此,科學家們如今正在尋找替代性的治療策略,其中之一就是將阿爾茨海默病視為一種代謝疾病。按照這一思路,Johan Auwerx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EPFL)的實驗室對線粒體進行了研究,線粒體是細胞產生能量的動力源,因此在新陳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
  • 如何預測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APP或許能幫上忙
    一個新的應用程式將基本數據與在個人血液中發現的特定生物標誌物的信息相結合,可以評估在兩到四年內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隆德大學官網11月30日消息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經過驗證的生物標誌物可以揭示個體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通過使用一種模型,該模型結合了患有輕度記憶障礙的人的血液中兩種特定蛋白質的水平,研究人員能夠預測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個應用程式,醫生可以使用該應用程式對患者進行風險評估。
  • 「腦海中的橡皮擦」有救了?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上市,或提供新的治療...
    11月4日,提到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母親,家住開福區的趙女士顯得很無奈,曾經最親近的人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她說,這種疾病帶來的傷害是殘酷的,情感上的傷害遠遠大於經濟負擔。 得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國產創新藥上市,趙女士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趕緊找到醫生諮詢,希望這種藥能緩解母親的病情。
  • 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找到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記者5日從南通大學獲悉,該校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劉飛教授領銜的「tau代謝與老年性痴呆」研究團隊,TDP-43蛋白的病變可能通過影響tau mRNA的代謝加工,在阿爾茨海默病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 科學家研究血清素獲重大突破
    該項研究成功解析了五羥色胺受體1B及2B的兩個亞型晶體結構,從而突破了長期以來五羥色胺受體家族結構與功能研究的困境。 五羥色胺(也叫血清素)是人體中最重要的一種神經遞質與激素,在中樞神經系統中,五羥色胺控制著認知、學習、感情、情緒等腦神經活動;在外周神經系統中,五羥色胺控制著生殖、代謝、血管收縮、骨骼發育等生理功能。
  • ...地下室零下80℃的大冰箱裡,珍藏著揭開阿爾茨海默病謎底的鑰匙
    「我們遇到過一些捐獻者,生前並沒有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捐獻者和家屬也認為可以向腦庫捐獻一個』正常『大腦,提供給科學家做疾病的』對照『去研究。但是捐獻後通過神經病理學最後診斷,我們發現他的大腦裡已經有澱粉樣斑塊和神經纖維纏結沉積,這是阿爾茨海默病已經在腦內悄悄開始的典型特徵。
  • 科學家有望利用血液檢測手段來準確診斷阿爾茲海默病患者
    2019年8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許多記憶有問題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都會擔心其是否患有阿爾茲海默病,這種疾病在美國至少會造成550萬人患病,其常常會給患者家庭帶來巨大的負擔。如今,利用血液檢測技術或許有助於幫助改善阿爾茲海默病的診斷,研究者還能利用額外的血液檢測手段來確定患者疾病的進展情況。
  • 血漿磷酸化-tau蛋白217可準確鑑別阿爾茨海默病
    血漿磷酸化-tau蛋白217可準確鑑別阿爾茨海默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9 22:44:06 瑞典斯科訥大學醫院Oskar Hansson團隊分析了血漿磷酸化-tau蛋白217鑑別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