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四川參事研討會在成都召開

2020-12-17 人文四川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部署,交流學習「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一體化發展先進經驗與做法,促進川渝兩地協同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10月29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成都文化旅遊發展集團主辦,成都寬窄文創產業投資集團、成都旅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承辦,成都市武侯區委宣傳部協辦的第六屆四川參事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羅文會前專題聽取研討會籌備工作情況匯報,並對召開研討會提出明確要求和具體意見。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衛民蒞臨研討會並致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四川省工商聯主席陳放出席研討會,四川省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省政府辦公廳黨組書記張剡出席研討會並致辭。四川省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黨組書記、參事室主任蔡競主持研討會。成都市政府副秘書長林旭致辭。國務院參事,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原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樊希安,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農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尹成傑,農民日報社三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久棟,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長何天谷,四川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鍾家霖,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龍章,省文聯黨組書記平志英,省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黨組成員、參事室副主任王順洋,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楊建德,成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曉陽,成都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張吉廣,成都市文聯黨組書記宋凱,成都文旅發展集團董事長張斌、總經理周勇,成都市武侯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潘虹出席會議。出席會議的還有天津、浙江、廣東、重慶、四川、成都等省(市)政府參事室領導、部分政府參事,四川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代表,四川省、重慶市、成都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四川省政府參事室定點扶貧縣沐川縣政府和基層代表,以及川渝兩地文旅企業代表。

王衛民副主任在致辭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旅遊發展,對推動文化和旅遊發展作出戰略部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實現物質消費和精神享受有機結合,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撬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要科學統籌、主動作為,既做到用文化引領旅遊,促進旅遊提質,又通過旅遊推進文化傳播發展、先進文化建設。今年的四川參事研討會,主題選好,既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實施,又推動潛力很大的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希望川渝兩地以巴蜀文化為紐帶,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找準定位,揚長避短,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強大活力。

張剡秘書長指出,四川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在全國高規格率先召開全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舉辦國際非遺節、四川藝術節、國際旅遊投資大會和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等重大活動,組建了名縣、名鎮、名企、大九寨、大熊貓、大遺址、創意產業、國際友城等文旅聯盟,正全力打造文旅經濟「一核五帶」和「十大」文旅品牌。2019年,全省實現旅遊總收入11550億元、增長14.3%,規模居全國第四位;吸納超過1000萬人就業,累計帶動100萬貧困人口脫貧奔康,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612.7億元,增速15.5%,文旅產業支撐更加堅實、動能更為充沛,社會效益更加凸顯。關於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他說川渝已在工作層面建立廣泛的合作聯繫機制,將共同推進優秀地方特色文旅資源保護傳承和聯合開發,「一盤棋」打造精品文旅線路、文旅品牌、文旅公共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具有國際範、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重要文化旅遊目的地,共同奏響巴山蜀水文旅融合發展「交響樂」。

蔡競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國家戰略,也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謀劃三線建設總體布局,以及2000年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黨中央對四川、對重慶規模最大、力度最強、作用最顯的區域傾斜重大部署和制度安排。對此,我們要有強烈的使命擔當意識和機遇意識。蔡競認為,文旅產業處於提振內需消費主力軍地位,是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重要內容,應深刻認識川渝文旅融合的「時」與「勢」、「危」與「機」、「道」與「術」三對範疇。他特別強調,要把文旅融合主體做強,打造兩省文旅企業旗艦企業,要把文旅跨界融合做深,把「吃、住、行、遊、購、娛」和「商、養、學、閒、情、奇」結合起來,要共同打造一批文旅項目。

此次研討會為期1天半,分為開幕式、主旨演講、主題演講、專題研討、實地考察5個環節。國務院參事樊希安,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尹成傑作主旨演講,天津市政府參事祖光、浙江省政府參事張德潭、廣東省政府參事張效民、重慶市政府參事劉明華、四川省政府參事曹豐平、成都市政府參事李明泉分別作主題演講。

國務院參事樊希安認為,應該站在新發展理念的高度來謀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旅融合發展,應該站在高質量發展的高度來實施和評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融合發展。他結合自己長期從事出版工作的經歷,指出四川、重慶兩地的出版業有著良好的融合發展基礎和發展前景,可從選題資源、發行渠道、新媒體、全民閱讀等方面深度融合。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尹成傑指出,城鄉文旅產業融合,將是「十四五」時期我國文旅產業發展的新增長極,將是我國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動力。四川、重慶是我國農業大省大市,廣大農村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蹟豐富,綠色生態良好,村風民風優良,歷史人文深厚。雙城經濟圈城鄉文旅產業融合具有堅實的基礎和資源豐富的天然優勢。要把發展文旅產業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同現代化農業新業態新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同建設特色小鎮有機結合起來,同脫貧致富、鞏固脫貧成果、補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有機結合起來。

研討會上,各位政府參事、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圍繞成渝地區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大量針對性、指導性、操作性、前瞻性強的對策與建議。

專家們認為,巴蜀文化同根同源,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川渝互為最重要的客源地和旅遊目的地,在文旅融合發展上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礎和先天的合作優勢。當前成渝文旅發展中有一些難題急需破解:一是一體化程度不夠,文旅市場不同情況的分割還存在。二是文旅融合發展的交通、信息、應急響應等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完善,公共服務能力不強,人才嚴重不足。三是頭部企業、鏈主企業不足,影響帶動力不強。

關於在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大背景下,川渝如何合力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專家們指出,謀劃文旅融合,觀念融合是前提,政策融合是引領,規劃融合是關鍵,產業融合是核心,區域融合是目標。專家們建議:兩地共同研究文旅融合規劃,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制訂出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在兩地「十四五」規劃和各年度計劃中具體落實、持續推進。共同對上爭取一批重點工程、重大項目、重要政策,推進兩地文旅政策相通、產品相連、品牌共享。建立健全雙城文旅產業風險防範機制,加強景區、文旅區以及交通沿線聯防聯控,對文旅資源實行聯保制,保護好文物、生態和環境。搭建成渝文旅大數據集成平臺,推進文旅數據信息互聯互通。聯合培養高素質人才。支持市場主體打造跨界精品旅遊聯線產品,實現優勢互補、客源互送、市場共享。實施「成渝地·巴蜀情」區域文化品牌培育工程,協同提升「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行千裡致廣大」品牌形象。進一步激發毗鄰區縣積極性,推動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遂潼一體化發展先行示範區等區域文旅產業合作。

關於防疫常態化情況下的文旅融合發展,專家們認為:可繼續發放文旅消費券。可適當調整假期,提倡有條件的行政事業單位及企業每周休2.5天,重點培育城市休閒旅遊和在適宜地區拓展鄉村度假旅遊。挖掘兩個旅遊淡季消費潛力,在海拔相對較高較涼爽、地質結構比較穩定、有文旅基礎的區域打造避暑度假小鎮;開發避寒旅遊經濟,推動攀西地區成為成渝人群康養旅遊聖地。推進全域智慧旅遊,推出線上遊「博物館」、「雲上看演出」等,提升文旅新體驗,構建文旅消費新空間。

除主旨演講、主題演講外,研討會還舉辦了「茶旅融合發展」和「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兩個專題研討。四川省政府參事、四川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川渝兩地文旅專家、知名企業家代表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分享成渝地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好經驗、好做法。

四川省政府參事塗建華主持「茶旅融合發展」專題研討。專家們指出,好山好水有好茶,茶葉是集生態、生產、生活於一體的產業,產茶的地方一般也是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茶旅融合要積極推動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勞動變運動、產品變商品;要進一步加快「茶+文化」「茶+康養」「茶+鄉村振興」建設,依託資源優勢和茶文化底蘊,突出抓好康體養老等特色服務業發展,提升茶家樂、茶莊、家庭客棧、特色民宿、特色茶食等,打造集農業觀光、休閒體驗、康體養生、茶旅互融於一體的產業帶。

四川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陳加林主持「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專題研討。專家們認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需要更加有體驗性、參與性、個性化、國際化的新業態、新場景去激活市場潛力和吸引客源;需要在觀光遊基礎上拓展深度體驗遊,在標準化產品基礎上衍生個性化產品,構建時尚先鋒的文旅業態,打造獨具魅力的文旅消費場景。應全面推進文旅數字信息化基礎建設,建設「雲診斷雲體驗」「雲研討雲交流」「雲營銷雲推介」「雲培訓雲教育」「雲監測雲管理」等服務平臺,實現科學的服務搭配、營銷和管理。

伴隨著研討會的開幕,成渝戲劇音樂季也正式拉開序幕。成都寬窄文創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重慶演出有限責任公司、重慶曲藝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人民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等兩地文旅企業籤署了眾多項目合作協議,成渝雙城票友卡、成渝戲劇工坊、百部精品戲劇計劃、成渝演出指數發布等一系列文旅融合項目將逐步亮相,不斷豐富兩地文旅融合具體建設內容。

會議期間,與會嘉賓還將調研考察錦江文創、成都文旅融合發展等相關項目,實地感受成都文化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情況。

相關焦點

  • 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通訊員 黎明 佳宏 繼先 素梅)8月19-20日,第六屆全國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本次研討會由清華大學新雅書院、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教育指導委員會批判性思維分指導委員會(籌)聯合舉辦。來自清華、北大、北師大、中國人大、華中大、北外、中大、復旦、同濟、華師大、法大、中青政、中國社科院等70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近160餘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大會由清華大學副教務長、新雅書院院長鄭力教授主持。
  • 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召開
    交流探索 學習共進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召開  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 11月8日至9日,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暨語言獲得、語言障礙及語言評估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辦。  本屆研討會發言質量高、討論熱烈,整個會場洋溢著濃鬱的學術氛圍,對增進中國學者與外國學者之間、語言學不同分支之間的交流,對推動中國語言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本次研討會由清華大學外文系主辦,清華大學海外學者邀請(聘請)支持計劃、天津師範大學外語學院、香港中文大學語言與現代語言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行為與腦科學學院協辦。
  • 第六屆佛教與基督教比較學術研討會在西南大學召開
    第六屆佛教與基督教比較學術研討會在西南大學召開重慶佛學院教研處處長開智法師致辭北美華人基督教學會會長王忠欣博士致辭會議現場參加會議的法師、學者合影佛教在線重慶訊 2015年4月11日,第六屆佛教與基督教比較學術研討會「佛性與聖靈」在重慶西南大學召開。
  • 第六屆大陸架和國際海底區域制度科學與法律問題國際研討會召開
    第六屆大陸架和國際海底區域制度科學與法律問題國際研討會召開5月30日,由國家海洋局、中國大洋協會、中國工程院和浙江省海洋科學院聯合支持,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主辦的第六屆大陸架和國際海底區域制度科學與法律問題國際研討會,在浙江烏鎮召開。
  • 北京國際力學中心第二屆中泰雙邊青年力學交流研討會在成都召開
    2018年11月16日至11月18日,由北京國際力學中心和成都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泰雙邊青年力學交流研討會」在四川成都舉辦。來自成都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寧波大學、泰國清邁大學、泰國拉加芒加拉科技大學、泰國藝術大學、泰國瑪哈沙拉堪大學等15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多位中泰兩國青年學者參加了此次交流研討會。
  • 第六屆佛教義學研討會圓滿閉幕
    2020年12月12日至13日,第六屆佛教義學研討會以線上會議的形式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由佛教義學研究會主辦,以「佛陀經典中的空義」為主題,意在基於佛教本位的立場深入探討佛陀經典中的空義。本次會議作為首次在線上召開的佛教義學研討會,也是對更廣泛、深入開展佛教義學探討的一次成功探索。會議共收到論文36篇,有來自全國各地寺院、高校、研究機構的法師、居士、學者以及在讀研究生等70餘位參加本次會議。
  • 第二屆四川大學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在成都舉辦
    12月5日,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大學主辦的第二屆四川大學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在成都舉辦。作為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研討會將探索構建非遺傳承中最行之有效的新型學術平臺,專題討論年畫語彙辨析、年畫起源與流變等基礎研究的最新學術進展以及企業介入年畫激活衍生的最新文化實踐,促進該領域國內外學術交流及合作。責編:楊曉君
  • 第六屆中國財政學論壇在浙大召開
    月21日至22日,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財政理論與實踐創新」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財政學論壇在浙江大學召開,東北財經大學校長呂煒,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馬海濤,浙江財經大學副校長李永友,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國務院參事劉怡
  • 四川發布2019年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
    五、中國城市碳達峰研討會在蓉舉行5月8日,由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辦,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承辦的中國城市碳排放達峰和低碳發展研討會在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舉行。
  • 2020年第六屆全國巖石物理學術研討會簡報
    2020年第六屆全國巖石物理學術研討會簡報 2020-10-02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六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宜賓峰會成功召開
    ,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豐富區域協同發展實踐,12月9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五糧液集團聯合主辦,中共宜賓市委特別支持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第六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宜賓峰會」在四川宜賓召開。
  • 西藏召開學習貫徹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研討會
    西藏召開學習貫徹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研討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29 14:39 來源: 西藏日報 在西藏全區上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區黨委八屆七次全委會精神之際,27日,來自區黨委黨校、各地市委黨校、自治區文化廳、西藏大學等部門的專家
  • 袁振國參事主持召開「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模式變革」課題研討會
    近期,由市政府參事袁振國牽頭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模式變革」課題組分別舉行兩場專題研討會,就該年度重點課題開展深入研討。市政府參事吳愛忠、程維明出席會議並發言。市政府參事室副主任詹詠出席會議。應邀參加兩場研討會的有來自市教委教研室、基礎教育處以及長寧、普陀、奉賢、嘉定、楊浦、寶山、崇明等各區教育局、教育學院相關負責人,還有來自交大附中、同濟一附中、吳淞中學、曹楊二中、靜教院附校、青浦實驗中學、盧灣一中心、閔行實驗小學、麗英小學等學校的校長們。
  • 第四屆中日藏學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10月26日,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辦,日本龍谷大學世界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協辦的第四屆中日藏學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十餘名中日學者聚集一堂,就藏文佛教文獻、藏傳佛教思想、歷史與藝術等領域問題進行研討。圖為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幹事、研究員鄭堆(右)在開幕式上向龍谷大學贈送電子版藏文《大藏經》,受贈者為日方代表能仁正顯教授。
  • 第十一屆中日科技政策研討會在成都召開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與日本文部科學省共同主辦、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承辦的「第十一屆中日科技政策研討會」在成都召開。本屆研討會主題為「數位技術革新對科技、經濟、社會和環境發展的影響:政策與實踐」。
  • 第五屆成都「603」社區基金會研討會舉行 四川社區基金會發展網絡...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6月3日,在位於成都武侯區科華北路71號的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支持中心裡,舉行了第五屆成都「603」社區基金會研討會,主題是「落地生根——社區基金助力社區可持續發展」,來自政府、企業、學界及行業代表的70多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 四川省地震局組織召開四川地震(GNSS)臺站規劃與應用研討會
    近日,四川省地震局在成都組織召開四川地震(GNSS)臺站規劃與應用研討會,研究部署四川GNSS站點規劃、建設、應用及學科發展等相關工作。四川省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皇甫崗出席會議並講話,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永久主持會議。
  • 第六屆「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周在成都紡專開幕
    四川在線記者 江芸涵12月1日, 四川省教育國際文化體驗系列活動之第六屆「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周,在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開幕。「一帶一路」國際藝術教育聯盟成員單位等政府、行業、企業、高校、媒體和相關組織的領導和專家70餘人出席開幕式。
  • 第六屆「中韓人文學論壇」連線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翔致開幕詞 本網記者 張哲/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張娓)  9月25—26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韓國教育部、韓國研究財團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韓人文學論壇——「人文價值的再發現及新詮釋」在北京和首爾連線召開。
  • 2019第六屆中國西部陶藝作品雙年展於四川福寶美術館新館開幕
    開幕式現場2019年11月18日,一場高規格陶藝盛會——「2019第六屆中國西部陶藝作品雙年展」在成華區多寶寺壹號藝術中心·四川福寶美術館新館隆重開幕。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200多件精彩陶藝作品集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