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不管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的去追!

2020-12-22 書房閒話

哈嘍、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這本書是美國作家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這是一位阿富汗作家移民美國後創作的一部小說。這部小說也讓讀者認識到了阿富汗不光有恐怖分子,也有他們另外的一面。

故事簡介:阿富汗一個12歲的富家公子阿米爾與僕人的兒子哈桑原本情同手足,但在一場風箏賽後,阿米爾親眼目睹哈桑被一群人欺負卻無動於衷,事後阿米爾也十分的自責與痛苦,他選擇了逼走哈桑,不久以後他也和父親躲避戰亂逃往美國。

長大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的背叛,他選擇了救贖,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阿富汗,卻發現哈桑原來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兒時的噩夢也再度重演,故事殘忍而美麗,讀來卻令我們盪氣迴腸。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小時候做出的選擇能夠他的性格,也將會影響他的一生。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喜歡的風箏,它可能有不同的含義,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在關鍵時刻當仁不讓、勇敢的去追!

缺乏安全感的少年阿米爾、還有他那多層次性格的父親,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並不少見;維特時期的我們難免會做出一些讓自己愧疚終身的事情。

歲月會風化你布滿稜角的面貌,卻無法抹去內心深處的那一份愧疚與自責。我認為這也是這本書能夠引起我們共鳴的地方。

一個孩子從小沒有安全感,長大以後肯定會影響到他的性格。我們不得不思考: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哪裡?有這方面的學者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安全感主要來自於母親,在於這個母親有沒有在孩子有各種需要的時候及時的做出反應、引起重視。

書中的阿米爾從小沒有母親,自然沒有母親的關懷,再加上父親也少關心他的情緒變化,所以阿米爾雖然是一個富家公子,但他卻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在哈桑被一群孩子欺負甚至侮辱的時候他選擇了沉默。

這本書看似輕描淡寫、娓娓道來,卻讓我感到很壓抑,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說,它告訴我們:救贖不等於幸福,有些事情做了就是做了,只能坦然的面對,直到自己真正釋懷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壞人之所以猖獗,是因為好人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願每個人都能找到心中的那個風箏,不管它意味著什麼,我們都能當仁不讓,勇敢的去追!

相關焦點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讀《追風箏的人》
    - 01 追逐之殤 -正如其名,小說叫《追風箏的人》,小說裡幾乎每個人都在追一隻風箏,但他們追「風箏」都有不同原因,而且各自的命運也截然不同。- 02 每個心中都有一個風箏 -除了阿米爾、哈桑、阿富汗民族之外,小說裡幾乎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
  • 《追風箏的人》: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心中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從拉辛汗的一個電話勾起文中我的童年回憶,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忠貞、善良、勇敢的擁有兔唇的男孩哈桑,也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懦弱、自私、背叛了哈桑的阿爾米,更是牽引著我們去直面人性的正反兩面,讓我們去思索一個人究竟應該去追尋什麼樣的人生。
  • 追風箏的人/那隻人生的「風箏」你還在追逐嗎?
    胡賽尼寫的名著讓我的心靈受到激蕩,它竟是這麼的讓人不忍卒讀,有對國家與民族的思考,對善與惡的思考,對人性的思考。它更像一個警鐘,有振聾發聵之效。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讓我們一起追尋那人格的風箏。12歲的阿米爾是一位阿富汗的富家少爺。
  • 可以讀書|《追風箏的人》只要你能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
    電影《追風箏的人》劇照「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哈桑去追風箏前,跑著對阿米爾說過。許多年後,阿米爾也同樣追著風箏對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說。電影《追風箏的人》劇照阿米爾的忘年交拉辛汗把所有的事都告訴了阿米爾,讓他去巴基斯坦,說:「那兒有重新成為好人的路。」
  • 《追風箏的人》:抓緊你心中的那個風箏
    《追風箏的人》是美國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作品。以阿富汗為背景,以主人公阿米爾的成長為主線,同時展現了父與子,罪與罰的心靈救贖的多樣主題。阿富汗有鬥風箏的習俗,大家在放風箏的時候,用自己手中的風箏線割斷別人的風箏線,割斷的越多就會獲勝。風箏在書中多次出現,它也是人們心中對某種情感嚮往的隱喻。
  • 書評|《追風箏的人》——何旭雁
    ——《追風箏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它也許是一種信念,也許是一個夢想,也許是拉著風箏的那個人,追上風箏的過程,也許就是兩個人扯不斷的羈絆,但不管怎樣,始終不能阻礙它被追上……《追風箏的人》是一本文學小說,是從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 讀書筆記 |《追風箏的人》:也許,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風箏
    記得小時候秋高氣爽或春風明媚的日子,爸爸會帶我們去放風箏,我通常是那個特別沒有耐心的人,有時也是因為爭搶不過弟弟,總而言之,最終我都會淪為拍手叫好的看客,或者在風箏已經在天空翱翔的時候接過線軸,假裝自己有放過。在那時,風箏是好看的玩具、好玩兒的遊戲。
  • 《追風箏的人》:做一個善良勇敢的人,終將會成為被人追逐的風箏
    很多學者都說,一部好的小說必定具備一個特質:情感的真實。《追風箏的人》這部由卡勒德·胡賽尼所著的長篇小說,它的情感之真實,在我讀過的小說裡,是一部可以與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和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相媲美的作品。《追風箏的人》這部小說將愛、恐懼、愧疚、贖罪,這些文學與生活中所有重要的主題交織於一起,很長一段時間,讓我讀過的一切都相形失色。
  • 品讀《追風箏的人》:走出一步,方能救贖,是有何含義?
    品讀《追風箏的人》走出一步,方能救贖,是有何含義?原創|軒墨社每個人的心中總有懦弱的一面,能面對自己,就是最大的勇敢。每個人得本性都是不同的,有的純真善良,有的虛偽狡詐,但無論什麼樣的人,能夠坦然面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也去,他就是勇敢的。品讀《追風箏的人》走出一步,方能救贖,是有何含義?很早就聽說了這本叫做《追風箏的人》的小說,幾乎所有看過它的人都會說出兩個字:感動。知道這本書講的是兩個男孩之間的故事,但是我不知道,男孩之間的友情究竟會有多動人。
  • 「為你,千千萬萬遍」國家一級作家帶你解析《追風箏的人》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李楨)「這是一個男人跨越近半個世紀的自我救贖之路......」8月29日,由貴州省作協、貴州文學院等主辦的第36期精讀堂如期而至,國家一級作家、貴州省作協副主席王華以「我們命裡的那些風箏」為主題,與書友分享由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創作的長篇小說《追風箏的人》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暗喻追求和平、自由、誠實、勇敢這些可貴的品質,哈桑為阿米爾的奉獻精神:為你,千千萬萬遍遍。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也都有自己的追求。哈桑身上的品格並不因為他的身份而變得很低,因為他身上有顆黃金般的鑽石之心,真誠、勇敢,這也是作者所嚮往的,當作者走在了一條成為好人的路上,讓人感動,每一個人都有一份良知,而打啟良知大門的一定是父母、家庭環境的影響。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隻「風箏」
    父母是非常忙碌的,扎風箏這種事想都不能想,能給我們做個風車已經是非常難得,夠我們拿著瘋跑個一整天。童年裡,能讓我們玩的最瘋的玩具就是風車和風箏了。風車很簡單,自己就會做,只要有風就可以玩。但是風箏卻不同,我們小孩子從來沒有自己只做成功過風箏。有一年冬天,忘記那時候幾歲。
  • 領讀者計劃~致敬《追風箏的人》,有一種勇敢,叫面對懦弱
    今天,我們共讀的好書是《追風箏的人》,一起來看看 @曼姐 同學的讀後感——致敬《追風箏的人》。致敬《追風箏的人》百家號:慢兩拍書評大家好,我是曼姐。我正在製作第一季「曼姐訪談」,通過深度採訪癌症康復明星彭燕女士,向大家展現一個活生生的直面自己身體和心理各種問題的女人,是如何勇敢的通過對自己生命的探索,戰勝了就快奪去她生命的癌症,重獲健康。
  • 全民閱讀推進月《追風箏的人》讀後感|作者:莫德勒圖(六家子鎮政府)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胡賽尼的一部極具代表性的長篇小說。首先,胡賽尼的作品讓我們這些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阿富汗這個在全世界的版圖上並不起眼的小國家。這裡的民風淳樸無華,就像書中的僕人哈桑對待自己的主人阿米爾時「為你,千千萬萬遍」的良苦用心。而儘管阿米爾是富家子弟,也不難看出他和哈桑是一對忠實的好玩伴。
  • 《追風箏的人》一封信,一段往事,關於夢想、愛情、親情和贖罪
    哈桑是一個勇敢無私但很傻的孩子,他忠於阿米爾,風箏比賽時,為了將象徵著勝利的風箏拿回來送給阿米爾,他被阿塞弗等人劫持。如果把風箏交出來,哈桑就可以平安無事回家,但是,哈桑卻很固執的寧可被打也不從,最終還被阿塞弗侵犯。
  • 世界名著《追風箏的人》濃縮成4句話,總有一句讓你感同身受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兼成名作,首版於2003年。作品以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的友情為主線,用溫暖細膩的筆觸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跨越26年之久的自我救贖故事。我們生活在浮躁的人世間,每天都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也許是出於自我保護,也許是出於討好別人,我們會習慣性地戴上一張面具,以此來掩飾內心的懦弱、卑微、慌張甚至恐懼。可我們何曾不想有那樣一個人,他能輕易看透我們所有的偽裝和故作堅強。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幾米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幾米。如果我可以許一個願望,我希望我許下的所有願望都能成真。還記得在那些勵志的語句、那些溫暖的話語陪伴下熬過的漫漫長夜。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烏託邦|《末路天堂》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烏託邦吧,那裡有快樂有金錢有幸福有名利,有所有能夠想像到的一切。可這一切現實嗎?就像買彩票,能夠中大獎一夜暴富的到底有幾個?大部分人都是失望而歸,但依然有無數後來者前僕後繼。人總是相信好運氣會在下一個路口等著自己,即使只有十萬分之一的可能,也抱著僥倖心理。
  • 《追風箏的人》: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是對人生最大的和解
    引語:李繼宏說:"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追風箏的人》是卡勒德·胡賽尼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此書描寫了阿富汗少年阿米爾和哈桑的故事,一個是主人,一個是僕人,但他們情同兄弟,從小一起長大。哈桑為了阿米爾,什麼都願意付出,視阿米爾為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為他千千萬萬遍,也心甘情願。
  • 放風箏的人成為追風箏的人,是選擇逃避,還是踏上救贖之路
    小時候到現在,第一次一口氣閱讀完了一本書以及看完了小說改編的電影《追風箏的人》。我不知道從哪裡看到了這部本,並且決定要去讀一遍它。在網上搜索的時候,我看到了這一本書。他在網上和《擺渡人》以及《偷影子的人》都被稱為治癒系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