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這本書是美國作家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這是一位阿富汗作家移民美國後創作的一部小說。這部小說也讓讀者認識到了阿富汗不光有恐怖分子,也有他們另外的一面。
故事簡介:阿富汗一個12歲的富家公子阿米爾與僕人的兒子哈桑原本情同手足,但在一場風箏賽後,阿米爾親眼目睹哈桑被一群人欺負卻無動於衷,事後阿米爾也十分的自責與痛苦,他選擇了逼走哈桑,不久以後他也和父親躲避戰亂逃往美國。
長大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的背叛,他選擇了救贖,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阿富汗,卻發現哈桑原來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兒時的噩夢也再度重演,故事殘忍而美麗,讀來卻令我們盪氣迴腸。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小時候做出的選擇能夠他的性格,也將會影響他的一生。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喜歡的風箏,它可能有不同的含義,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在關鍵時刻當仁不讓、勇敢的去追!
缺乏安全感的少年阿米爾、還有他那多層次性格的父親,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並不少見;維特時期的我們難免會做出一些讓自己愧疚終身的事情。
歲月會風化你布滿稜角的面貌,卻無法抹去內心深處的那一份愧疚與自責。我認為這也是這本書能夠引起我們共鳴的地方。
一個孩子從小沒有安全感,長大以後肯定會影響到他的性格。我們不得不思考: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哪裡?有這方面的學者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安全感主要來自於母親,在於這個母親有沒有在孩子有各種需要的時候及時的做出反應、引起重視。
書中的阿米爾從小沒有母親,自然沒有母親的關懷,再加上父親也少關心他的情緒變化,所以阿米爾雖然是一個富家公子,但他卻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在哈桑被一群孩子欺負甚至侮辱的時候他選擇了沉默。
這本書看似輕描淡寫、娓娓道來,卻讓我感到很壓抑,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說,它告訴我們:救贖不等於幸福,有些事情做了就是做了,只能坦然的面對,直到自己真正釋懷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壞人之所以猖獗,是因為好人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願每個人都能找到心中的那個風箏,不管它意味著什麼,我們都能當仁不讓,勇敢的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