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讀書|《追風箏的人》只要你能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

2020-12-11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佳佳

《追風箏的人》

作者:[美]卡勒德·胡賽尼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紀文景

看到「可以讀書」,我的腦子裡第一本冒出來的書就是《追風箏的人》。雖然距離看這本書已經過去了幾年,但初讀它時的震撼和感動還是恍然如昨。

《追風箏的人》問世於2003年,由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所作,是美國2005年排名第三的暢銷書,全球銷量突破4000萬冊。

對於書籍這樣感性的東西,數字的證明不免顯得過於生硬。可是如果你讀過這本書,感受過作者想要表達的人性的溫柔與殘酷,朦朧間體會過那隻忽近忽遠的風箏在自己的生命中如何飛過,大概,你就能懂得,這數字背後,是多少被書裡的故事感動與觸碰過的靈魂,是多少次「於我心有戚戚焉」的喃喃低訴。

因為距離上次看這本書的時間有些久,於是我在寫這篇稿子前,不僅重新翻了書,還看了那部2007年翻拍的同名電影。

電影一開頭,哈桑一出現,我便要掉眼淚了。

幾年前看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打動我的究竟是什麼?是哈桑對於他的少爺毫無保留的信任與忠誠嗎?

哪怕你誣陷我偷東西,我也都承認。

「我就是吃泥巴,也不會騙你。」

可這份忠誠,在遭遇了阿米爾的放棄之後,是否顯得太過盲目和愚蠢?曾經的我想不透。

而再次讀到哈桑與阿米爾的故事,我終於明白,哈桑對阿米爾,不僅僅是信任與忠誠,更多的是愛和懂得。

他懂得阿米爾的善良,同時也懂得他的怯懦。他知道他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是天生膽小的孩子不敢對強大的力量說不——

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裡面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兒,袖手旁觀。他明知道我背叛了他,然而還是救了我。那一刻我愛上了他,愛他勝過愛任何人,我只想告訴他們,我就是草叢裡面的毒蛇,湖底的鬼怪。

可是哈桑,永遠不會認為他的阿米爾少爺是毒蛇或是鬼怪——

他的橡膠靴子踢起陣陣雪花,已經飛奔到街道的拐角處。他停下來,轉身,雙手放在嘴邊,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電影《追風箏的人》劇照

「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句話,哈桑去追風箏前,跑著對阿米爾說過。

許多年後,阿米爾也同樣追著風箏對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說。

電影《追風箏的人》劇照

阿米爾的忘年交拉辛汗把所有的事都告訴了阿米爾,讓他去巴基斯坦,說:「那兒有重新成為好人的路。」

曾經怯懦到甚至不敢為自己出頭的阿米爾,鼓起勇氣冒著生命危險從美國回到了阿富汗,對昔日將他踩在腳下的阿塞夫說:「沒有索拉博我不會走。」

因為有了想保護的人,所以能生出鎧甲,吞下血淚,對你微笑。

「為你,千千萬萬遍。」多麼像屈原說的「雖九死其猶未悔」。

是怎樣堅定的心和想守護的人啊,九死也不悔。

無論何時,無論多久,只要想起這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我就忍不住要再心疼哈桑一次。

最讓我心疼的地方,是阿米爾因為愧疚而對哈桑刻意的疏遠。有一天,他從屋子裡走出來,哈桑與父親正在一起忙活著些什麼,他們遠遠望著彼此,卻不再像從前一樣飛奔到一起,做遊戲或是說故事。那一定是哈桑一生中最悲傷的時刻——

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阿米爾永遠是哈桑最在意的少爺,哪怕他曾經背叛過他,他依然要為他守著留在阿富汗的家,依然用他寫的故事裡的主人公的名字為自己的兒子命名,依然在戰火與屈辱中給遠在美國的少爺寄去信和照片,說「我真想再讀到你寫的故事。」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電影中的阿米爾和哈桑

寫這篇稿子時,正看到李文亮醫生離世的新聞。

悲慟之餘,忽然驚覺,這世上,何曾缺少過願意「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呢。

許多年後,阿米爾帶著索拉博再去放風箏,告訴他,他的父親是阿富汗最厲害的「風箏鬥士」。

那風箏飛上自由遼闊的天空,那麼輕盈,仿佛承載了無數期待與夢想,一如阿米爾和哈桑年少時放的風箏那樣。

卡勒德·胡賽尼說:「我們沒有必要知道斷線的風箏會飛到哪裡去,甚至連它的影子都不值得去追隨,只要你能為他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方向。」

卡勒德·胡賽尼還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不管那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去追。

是的,心懷希望,勇敢去追。

哪怕眼前的天空暫時迷濛,哪怕飛落的風箏不知去處,但請你相信,堅持下去,終有一天,天氣暖和,陽光燦爛,湖水像鏡子一樣清澈,漂亮的風箏會在你追尋的路上,飄落下來。

【請你也來薦好書】

戰「疫」的關鍵時刻,尚不能會友,不能擁抱;數大米和「客廳臥室洗手間循環遊」又過於浪費人生。

但是,可以讀書啊。

小時新聞推出「可以讀書」小互動,我們曬出記者正在讀的書,也關注你在讀什麼書。

這幾天,你在讀什麼,不妨在評論裡告訴我們,讓好書擴散出去!給我們力量。

相關焦點

  • 電影《追風箏的人》影評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改編於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同名暢銷小說,獲第65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講述了發生在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和哈桑身上的故事。夢魘一樣的經歷使阿米爾移民美國,當他面對一個拋開罪惡感,重新找回那個善良純真的自我的機會,會如何選擇。
  • 《追風箏的人》: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心中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從拉辛汗的一個電話勾起文中我的童年回憶,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忠貞、善良、勇敢的擁有兔唇的男孩哈桑,也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懦弱、自私、背叛了哈桑的阿爾米,更是牽引著我們去直面人性的正反兩面,讓我們去思索一個人究竟應該去追尋什麼樣的人生。
  • 《追風箏的人》::人終其一生,到底在追尋什麼?
    如果你有看過《追風箏的人》這部電影的話,之後你的答案會是什麼?《追風箏的人》是派拉蒙公司於2007年發行的劇情片。該劇改編自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同名小說你可能沒看過這部電影,但是你肯定聽過電影當中的那句經典臺詞: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 追風箏的人/那隻人生的「風箏」你還在追逐嗎?
    胡賽尼寫的名著讓我的心靈受到激蕩,它竟是這麼的讓人不忍卒讀,有對國家與民族的思考,對善與惡的思考,對人性的思考。它更像一個警鐘,有振聾發聵之效。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讓我們一起追尋那人格的風箏。12歲的阿米爾是一位阿富汗的富家少爺。
  • 《追風箏的人》讀書有感
    200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追風箏的人》。曾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約翰·斯坦貝克文學獎等多個獎項,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二、內容簡介阿米爾生於1963年喀布爾的一個富裕家庭。哈桑是一個特別忠實,正直,一心只為阿米爾少爺著想的人。阿米爾是出色的「風箏鬥士」,哈桑也是傑出的「風箏追逐者」。1973年穆罕默德·達烏德·汗等發動政變,在阿富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阿米爾父子又遷到美國舊金山灣區的費利蒙居住。在聖何塞的跳蚤市場認識了同樣來自阿富汗的一個將軍塔赫裡的女兒索拉雅,並和她結婚。
  • 讀書推薦:《追風箏的人》濃濃的情感淺淺的文字無盡的眼淚
    讀書推薦:《追風箏的人》濃濃的情感淺淺的文字無盡的眼淚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一本由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創作的救贖小說《追風箏的人》,這是一本記史類小說,描寫了一段阿富汗戰爭前其樂融融的景象,也描寫了戰爭隊阿富汗的毀壞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本書描寫疒 當時阿富汗人民的處境,圍繞阿米爾身上發生的故事,通過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求贖的細緻描寫,生動的刻畫了一場場鮮活的場面,真的讓人特別震憾。看的過程中一邊不停抹眼淚,一邊為書中每一個人牽腸掛肚,在我看來天堂和地獄只要一個謊言就可以達到了。書上說:世界只有一種罪行,那就是盜竊:當你說謊,你剝奪了某人得到真相的權利。
  • 《追風箏的人》:抓緊你心中的那個風箏
    你的生命中遇到除了父母,愛你勝過他生命的人嗎?他從不拒絕你的任何事情,願意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嗎?《追風箏的人》是美國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作品。以阿富汗為背景,以主人公阿米爾的成長為主線,同時展現了父與子,罪與罰的心靈救贖的多樣主題。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讀《追風箏的人》
    - 01 追逐之殤 -正如其名,小說叫《追風箏的人》,小說裡幾乎每個人都在追一隻風箏,但他們追「風箏」都有不同原因,而且各自的命運也截然不同。最後他用生命實現了他對阿米爾一生的諾言:「為你,千千萬萬遍!」阿米爾追風箏主人公阿米爾生於富裕家庭,是受人尊敬的普什圖人,父親經商,勇敢、正直、思想開明。
  • 不如讀書吧:每日一本好書推薦《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是一部恢宏的文學作品,講述了父與子之間的親情、友誼和背叛的故事。這個令人難忘也令人心碎的故事說的是一對富有的男孩和他父親家僕之間的一段友情,一段似乎不太可能發生的友情。以一個正在遭遇滅頂之災的國家作為故事的背景《追風箏的人》一書可謂匠心獨運,這個故事講到了讀書的力量,背叛的代價,救贖的可能,也講到了父親對兒子產生的力量,他們的愛他們的犧牲還有他們的謊言。《追風箏的人》講述了一個涉及家庭、感情和友情的波瀾壯闊的故事,他的主題緊緊當代史實,那就是過去30年阿富汗慘絕人寰的血淚史。
  • 你願意當放風箏的人還是追風箏的人?Ⅰ《追風箏的人》
    關注【青讀青說】,共同成長《追風箏的人》用最細膩的文字還原了阿富汗喀布爾,述說了一段人生救贖的故事。故事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少爺阿米爾與僕人的兒子哈桑之間的故事。哈桑是阿米爾最好的玩伴,他們是風箏比賽的常勝冠軍,阿米爾放風箏,哈桑追風箏。而一次比賽,哈桑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施以暴行與侮辱時,阿米爾蹲在角落親眼目睹,卻因為畏懼,並未施以援手。
  • 《追風箏的人》:偷走的真心,要用一生來償還
    1.時隔多年,再次重讀《追風箏的人》,感慨良多,從書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仿佛是在寫自己。孩子們放風箏這本被豆瓣評分8.9高分的書,暢銷美國幾十年,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曾印在多少人的骨髓。說真的,我寧願相信自己是出於軟弱,因為另外的答案,我逃出的真正原因,是覺得阿瑟夫說得對,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免費的,為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是我必須宰割的羔羊。這是個公平的代價嗎?我還來不及抑制,答案就從意識裡冒出來了,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
  • 讀了《追風箏的人》,讓我明白如何更好的做一名985高校老師
    文少白是一個愛好讀書的人,特別喜歡讀《追風箏的人》相信很多人沒有看完《追風箏的人》便知道它的經典語錄「為你,千千萬萬遍。」,只要你能為它而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方向(2)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 當《追風箏的人》遇見《偷影子的人》,瞬間治癒了我!
    《追風箏的人》和《偷影子的人》是兩部治癒系的長篇小說,《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作品,是一個關於成長與救贖的故事,小說裡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感動了多少人。追風箏的人時間很貪婪——有時候,它會獨自吞噬所有的細節。
  • 店長來了·書單|金堂萬卷堂書店店長付玲:《追風箏的人》《荊棘鳥》
    書店海量的好書給當地居民提供了難能可貴的精神食糧,萬卷堂也積極參加了世界讀書日的系列活動。萬卷堂淮口店店長付玲最喜歡兩本極具人文情懷的經典名著,分別是《追風箏的人》和《荊棘鳥》。《追風箏的人》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最風箏的人》這本書中感動了萬千讀者的一句話。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以40年前的阿富汗為背景。用清淡的筆觸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之間的友誼、背叛、和救贖。
  • 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風箏連接的是難能可貴的友情
    作為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說《追風箏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的小說,雖然是一部處女作,但從各個方面都不顯得稚嫩。對於作者而言,他筆下的小說非常接近於自己的童年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自己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這部小說面世以來,世界各界對阿富汗戰爭帶來的結果產生了反思,胡塞尼的小說讓大家看到了一幅輕易看不到的戰爭畫面。
  • 讀書筆記 |《追風箏的人》:也許,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風箏
    記得小時候秋高氣爽或春風明媚的日子,爸爸會帶我們去放風箏,我通常是那個特別沒有耐心的人,有時也是因為爭搶不過弟弟,總而言之,最終我都會淪為拍手叫好的看客,或者在風箏已經在天空翱翔的時候接過線軸,假裝自己有放過。在那時,風箏是好看的玩具、好玩兒的遊戲。
  • 世界名著《追風箏的人》濃縮成4句話,總有一句讓你感同身受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兼成名作,首版於2003年。作品以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的友情為主線,用溫暖細膩的筆觸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跨越26年之久的自我救贖故事。或許,你曾經自作聰明地以為只要時間拉得長一點,再長一點,它就能像白雪覆蓋塵土一樣埋葬過往。可你終會明白,時間再強大,也沒有那種魔力。陳年舊事會在某個瞬間突然湧上心頭,像突襲的敵人一樣讓你措手不及。
  • 書評|《追風箏的人》——何旭雁
    ——《追風箏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它也許是一種信念,也許是一個夢想,也許是拉著風箏的那個人,追上風箏的過程,也許就是兩個人扯不斷的羈絆,但不管怎樣,始終不能阻礙它被追上……《追風箏的人》是一本文學小說,是從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 男人有沒有真心愛你,追你的時候便能看出來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關卡要過,追愛是一場真心大冒險,充滿著快樂和激情。愛與不愛,限定了這場遊戲的結局。 《幸福,觸手可及》中的宋凜,看似是一個對什麼都滿不在乎,對人拒之千裡之外的冷酷男,但是遇到周放,表現出了不一樣的一面。 男人追女人的方式,便能看出他有沒有付出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