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對繼續犯、連續犯的溯及力

2021-02-18 潤天律師事務所

所謂繼續犯,亦稱持續犯,是指犯罪行為在一定時間內呈繼續狀態的犯罪。繼續犯的本質在於犯罪行為的繼續,即某種行為在一定時間內處於實施過程中。所謂連續犯,是指行為人基於數個同一的犯罪故意,連續多次實施數個性質相同的犯罪行為,觸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態。司法實踐往往對於某一犯罪行為開始於刑法生效以前,繼續到刑法生效以後才結束的「跨法犯」情況,應當適用新刑法還是適用舊刑法還模糊不清。

由於我國刑法對繼續犯、連續犯的追訴期限採用以行為終了時有效的法律為準,因此,對「跨法犯」的法律適用,宜適用新法。但是,在新法較舊法處罰為重時,一律適用新法,似乎有違現代刑法溯及力的前提原則,即有利於被告人原則。因此,對於「跨法犯」在堅持適用新法的前提下,在具體處刑時,可作適當的調整,從而既體現有利於被告人原則,又便於司法操作。

對於「跨法犯」應如何處理,根據1998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的《關於對跨越修訂刑法施行日期的繼續犯罪、連續犯罪以及其他同種數罪應如何具體適用刑法問題的批覆》的規定,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繼續或者連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行為,以及在1997年10月1日前後分別實施的同種類數罪在新舊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且應當追訴的情況下,應當一概適用修訂刑法一併進行追訴。對於修訂刑法比原刑法所規定的構成要件和情節較為嚴格,或者法定刑較重的,也應當適用修訂刑法,但在提起公訴時,應當提出酌情從輕處理意見。根據這一司法解釋含義,如果犯罪行為開始於新刑法施行之前,繼續到刑法生效以後才結束,就應當作為新刑法生效之後發生的犯罪對待,適用新刑法。

關於繼續犯追訴時效的計算

我國《刑法》第89條第1款規定:「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根據刑法的這一規定,對繼續犯犯罪行為的追訴與一般犯罪的追訴在時效上是有明顯區別的,一般犯罪是從犯罪之日起計算,而繼續犯則是從犯罪終了之日起計算。從刑法關於繼續犯追訴時效的規定可以看出,繼續犯無論繼續的時間多久,只要犯罪處於繼續狀態沒有結束,整個犯罪時間就沒有完結,從開始到結束的犯罪時間都是一個犯罪,按照一罪處理,這就是法律規定繼續犯按照一罪論處的法律依據。對繼續犯時效的適用,在實踐中難以解決,在理論上又頗有爭論的是關於重婚罪的時效問題。

刑法界關於重婚行為是否屬於繼續犯問題存在著肯定說與否定說之爭:首先,關於重婚罪是不是繼續犯問題,肯定說認為,無論重婚者的重婚行為是採用的登記形式還是採用的非法同居形式,其侵犯的客體都是我國婚姻法中的一夫一妻制度,即使經過登記構成了重婚既遂,但這種非法同居的行為仍然出於繼續狀態;否定說認為,重婚者進行結婚登記或者非法同居確認其構成重婚行為之日起,犯罪行為即告完成,以後的繼續行為對犯罪的成立沒有影響。其次,關於重婚罪時效的計算問題,肯定說認為,重婚行為構成犯罪既遂後,非法夫妻關係的繼續不僅僅是不法狀態的繼續,而且也是犯罪狀態的繼續,因此,對於構成重婚罪的行為,無論重婚時間持續多久,其追訴時效都應當從犯罪終了之日起計算;而否定說則認為,重婚行為構成犯罪既遂後,其婚姻關係的繼續已經屬於不法狀態的繼續,而不是犯罪狀態的繼續,如果以這種不法狀態的結束作為追訴時效的起算日,無異於宣布重婚罪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這樣有悖於法理。

司法實踐中一般認為,重婚罪是繼續犯還是即成犯,應當分別情況而定:對於採取婚姻登記形式構成的重婚行為,重婚行為者已經登記結婚,婚姻關係便形成,犯罪也即告成立,具備即成犯的構成特徵,屬於即成犯,因此,登記婚姻後重婚的時間是不法狀態的繼續,而不是犯罪狀態的繼續;對於以非法同居的事實婚姻形式重婚的行為,與採取婚姻登記形式構成的重婚行為的即成犯不同,非法同居是重婚行為者實施重婚行為的一種既遂形修訂刑法一併進行追訴。根據這一司法解釋含義,如果犯罪行為開始於新刑法施行之前,繼續到刑法生效以後才結束,就應當作為新刑法生效之後發生的犯罪對待,適用新刑法。

 

來源:找法網

相關焦點

  • 談跨刑事責任年齡段的連續犯、繼續犯的刑事責任認定
    已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體力和智力已有相當的發展,具有了一定的社會知識,是非觀和法制觀念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一般已能夠根據國家法制和社會道德規範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他們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據此,我國刑法認定已滿16周歲的人可以構成刑法中所有的犯罪,並規定他們對自己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 【普法】 我國刑法的溯及力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
    >1、 刑法的溯及力的含義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是沒有溯及力。2、世界各國的關於溯及力的基本原則(1)從舊原則,即按照行為時的舊法處理,新法沒有一律沒有溯及力。
  • 刑法司法解釋的溯及力
    刑法司法解釋即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適用刑法過程中對具體應用問題所作的解釋。【溯及力】是指法律生效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我國對刑法的溯及力規定了從舊兼從輕原則。那麼刑法司法解釋的溯及力又應如何確定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規定,對於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沒有相關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施行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
  • 刑法和司法解釋的時間效力是一回事嗎?
    刑法的時間效力解決的是刑法的生效時間、失效時間以及刑法的溯及力問題。而刑法的溯及力,即刑法生效以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是沒有溯及力。
  • 刑法關於時間效力的原則:從舊兼從輕
    專欄【刑法釋義】第11章 刑法溯及力刑法溯及力【刑法】第12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
  • 2020軍隊文職人員考試法學備考資料:刑法的時間效力
    2020軍隊文職人員考試法學備考資料:刑法的時間效力 2019-12-10 11:53:55| 【導語】:2020年軍隊文職考試公告即將發布,各位想要2020年軍隊文職考試的同學要抓緊時間備考啦,
  • 區分繼續犯、即成犯、狀態犯的意義及標準是什麼?
    準確釐定繼續犯的罪名範圍,對於追訴時效、溯及力、故意、責任能力、承繼共犯、案件管轄、結果加重犯、正當防衛等問題的處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法妞網友諮詢:區分繼續犯、即成犯、狀態犯的意義及標準是什麼?周乃文律師解答:關於區分繼續犯與狀態犯、即成犯的意義,大多認為對於追訴時效的計算、中途參與的共犯成立範圍、溯及力即跨法犯時間效力問題的處理,以及案件管轄即犯罪地的確定等具有重要意義。
  • 2010年司法考試刑法考點:刑法適用範圍
    ,可以借鑑刑訴法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的是否公開審理的規定,這樣表述: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的,一律適用我國刑法,其他普通公民,一般適用我國刑法(即原則上都適用我國刑法,但犯輕罪的——法定最高刑為三年以下,可以不予追究);即所謂有限制的屬人管轄原則。
  • 刑法中的實質的一罪—繼續犯
    一、實質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種類刑法中有一些貌似數罪、實際是一罪的情況,這類情況也成為一行為法定為一罪或者處斷為一罪的情況。其主要有繼續翻、想像競合犯、結果加重犯。二、繼續犯繼續犯,又稱持續犯,是指作用於同一對象的一個犯罪行為從著手實行到實行終了,犯罪行為與不法狀態在一定時間內同時處於繼續狀態的犯罪。
  • 什麼是繼續犯
    窗    繼續犯,也稱持續犯,是指作用於同一對象的一個犯罪行為自著手實行到行為終了犯罪行為與不法狀態在一定時間內同時處於繼續狀態的犯罪繼續犯的這一最為顯著的特徵,是它與即成犯、狀態犯、連續犯等犯罪形態相區別的主要標誌所在。四是犯罪行為必須持續一定時間或以一定時間的持續性為成立條件。這是繼續犯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也是它區別於其他犯罪形態的重要標誌之一。    司法考試中涉及繼續犯的考點主要有兩個:    第一,對繼續犯的追訴期限,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繼續犯跨越新舊法時,適用新法。
  • 《刑法修正案(十一)》對於非法集資犯罪,有什麼修改?
    因此,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法第十二條幾個問題的解釋》,刑法修正案(十一)對於非法吸存和集資詐騙罪的規定,屬於典型的處刑更重的規定。3. 關於罰金刑,取消了最高五十萬罰金限額的規定此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的罰金刑,都是限額罰金制,最高罰金都是50萬,即人民法院只需要在規定的數額幅度內裁量罰金。
  • 2015年考研:非法學法碩刑法學考點預測
    臨近考研,萬學海文集合考研專業課教研中心,深入研究2015年考研統考刑法學考試大綱,結合統考基礎課刑法學的命題趨勢、規律及特點,經過反覆推敲錘鍊之後,分析提煉各層級知識核心要點,從而對本年的考研考點進行預測,幫助學員把握出題重點。一、刑法部分(一)緒論1. 刑法的概念、機能2.
  • 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程序有無溯及力
    理由是,實行強制醫療是對人身權利的嚴重侵犯,根據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以及從舊兼從輕的原則,不應依據修改後刑訴法的規定啟動強制醫療程序。  第二種意見認為,法律的溯及力問題一般是對實體法而言,從實體法的角度看,1997年修訂的刑法第18條第1款就作出了「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的規定。
  • 論連續犯之機會同一性的判定方法
    這便成為了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擺在我們司法實踐部門面前,然而長期以來這一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成為了一個猶如「雞肋」般的難題一直困擾著我國刑法學界和刑事司法實務部門。那麼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裡呢?  對此,我國很多刑法學者普遍認為刑法第89條關於追訴時效的規定中提到「犯罪行為有連續……狀態」是我國刑法承認連續犯的法律依據,而什麼是連續犯立法卻又無具體的明文規定。
  • 公考法律知識專題之刑法(三)
    共同犯罪的處罰一、主犯的處罰《刑法》第26條第1款規定:「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刑法第97條規定:「本法所稱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團或者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我國刑法中的主犯有以下三種情況:1.
  • 法律的溯及力問題分析——從馬戲團運輸動物二審改判無罪案切入
    延伸思考——法律溯及力問題根據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之規定,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是指故意非法運輸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行為,那麼本罪的重點就是需要界定運輸行為的「非法性」上面。由於刑法本身不可能面面俱到規定何種行為或者何種對象屬於非法運輸珍貴動物的情形,故要做出非法與否的判斷只能夠依據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相關規定。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對此相關內容做出了界定,因而其可以成為界定運輸行為是否合法的直接依據,進而可以判斷出某運輸行為是否符合刑法關於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規定的構成要件。
  • 維權適用新法or舊法 新《消法》溯及力引爭議
    「我國對《消法》的溯及力沒有專門的司法解釋或者規定,但《消法》屬於民法範疇,應該適用民法中關於溯及力的相關司法解釋。」  不同情形區別對待  雖然專家認為新《消法》的溯及力可以參照《民法通則》、《合同法》司法解釋中對於溯及力的規定,但考慮到消費模式的複雜多變,多位專家認為,針對不同的消費情形,《消法》溯及力也應有結合實際的變化,不同的情形應有不同的溯及力範疇。
  • 07年國家司法考試《刑法》模擬試題(二)
    對某甲應當以金融憑證詐騙罪一罪定罪處罰  C.某甲分別從五個銀行騙取貸款的行為,屬於連續犯  D.某甲分別從五個銀行騙取貸款的行為,不屬於連續犯  17、下列哪種犯罪是繼續犯  A.非法持有、私藏槍枝彈藥罪  B.受賄罪  C.遺棄罪  D.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第六章      罪數形態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