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 我國刑法的溯及力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

2021-03-02 人人人合法律團隊

一、刑法的溯及力的概念

1 刑法的溯及力的含義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是沒有溯及力。

2、世界各國的關於溯及力的基本原則

(1)從舊原則,即按照行為時的舊法處理,新法沒有一律沒有溯及力。

(2)從新原則,即按照新法處理,新法有溯及力。

(3)從新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有溯及力,但舊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按照舊法處理。

(4)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沒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按照新法處理。

 

二、我國的刑法溯及力原則

我國刑法採從舊兼從輕的溯及力原則。

我國《刑法》第12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我國《刑法》第12條第2款規定:「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根據上述規定,應當按照下列原則理解我國刑法的溯及力原則:

1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而修訂後的刑法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即修訂後的刑法沒有溯及力。對於這種情況,不能以修訂後的刑法規定為犯罪為由而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2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但修訂後的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只要這種行為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就應當適用修訂後的刑法,即修訂後的刑法具有溯及力。

3當時的法律和修訂後的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並且按照修訂後的刑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原則上按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即修訂後的刑法不具有溯及力。但是,如果修訂後的刑法處刑較輕的,則應適用修訂後的刑法,即修訂後的刑法具有溯及力。

4如果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做出了生效判決,該判決繼續有效。即使按新刑法典的規定,其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處刑較當時的法律要輕,也不例外。

相關焦點

  • 淺論從舊兼從輕原則
    淺論從舊兼從輕原則刑法的溯及力,又稱刑法溯及即往的效力,屬於刑法的時間效力範疇。
  • 法不溯及既往和從舊兼從輕原則
    但訴訟期間,舊法廢止、新法實施,且行政機關依據舊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合法不合理的,法院如何處理法的溯及力問題?本文以一交通行政處罰案為例,對法不溯及既往和從舊兼從輕原則在行政訴訟中的選擇與適用進行了一些探討。  一、基本案情  原告付某,哈爾濱市某出租汽車公司駕駛員。  被告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原哈爾濱市交通局)。
  • 刑法關於時間效力的原則:從舊兼從輕
    專欄【刑法釋義】第11章 刑法溯及力刑法溯及力【刑法】第12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
  • 刑法司法解釋的溯及力
    刑法司法解釋即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適用刑法過程中對具體應用問題所作的解釋。【溯及力】是指法律生效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我國對刑法的溯及力規定了從舊兼從輕原則。那麼刑法司法解釋的溯及力又應如何確定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規定,對於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沒有相關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施行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
  • 法律知識 | 「從舊兼從輕」原則,你了解嗎?
    今天,兔子結合近期案例詳細講解刑法的時間效力原則「從舊兼從輕」這一內容。「從舊兼從輕」原則是刑法的時效原則,在事業單位考試中屬於記憶性與理解性結合的考察點。一方面,題中常直接發問,何為刑法時效的適用原則或者對概念含義延伸考察,詢問刑法是否具有溯及力;另一方面,結合案例考察具體適用的問題。因此對於這個知識點,我們不僅要把握其概念還要對其具體適用有一定了解。
  • 從一起案件談如何正確理解從舊兼從輕原則
    「兩頭採輕」還是「主刑採輕」 從一起案件談如何正確理解從舊兼從輕原則
  • 背離傳統的「有利溯及」原則
    所謂的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新法取代舊法生效後,新法適用於其生效之前發生的事件和行為則有溯及效力,如果不能適用則為沒有溯及力。 儘管在西方,法不溯及既往是縱貫古今的法則,但是在我國,除了漢、元兩代曾經推行法不溯及既往,其他歷代一直實行溯及既往,直到1979年我國刑法確立「從舊兼從輕」原則,方才出現「法不溯及既往」的立法實踐。
  • 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的三個問題
    但如果案件發生在1997年刑法頒布前,被害人一直向司法機關提出控告,但司法機關不予立案,此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97年刑法頒布後,那麼1997年以後對該案件的追訴時效的計算及延長如何具體適用法律?筆者對此探討如下:  一、關於刑法溯及力與刑法追訴時效的先後順序問題  根據我國刑法第十二條規定,我國刑法的溯及力問題採用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
  • 刑法的原則--罪刑法定原則
    刑法的原則原則法條含義內容平等適用刑法原則第四條:對任何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由超越法律的特權。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 我國刑法對繼續犯、連續犯的溯及力
    司法實踐往往對於某一犯罪行為開始於刑法生效以前,繼續到刑法生效以後才結束的「跨法犯」情況,應當適用新刑法還是適用舊刑法還模糊不清。由於我國刑法對繼續犯、連續犯的追訴期限採用以行為終了時有效的法律為準,因此,對「跨法犯」的法律適用,宜適用新法。但是,在新法較舊法處罰為重時,一律適用新法,似乎有違現代刑法溯及力的前提原則,即有利於被告人原則。
  • 從舊兼從輕原則的適用範圍
  • 法律的溯及力問題分析——從馬戲團運輸動物二審改判無罪案切入
    所謂法律的溯及力(也稱溯及既往的效力),其所解決的問題是在法律生效後,對法律生效前未經審判或判決未確定的行為是否具有追溯適用效力?如果具有適用效力,就是有溯及力;否則就是沒有溯及力。各國刑法關於溯及力的規定不完全相同,有的採取從舊原則,即一概適用行為時的法律(行為時法主義);有的採取從新原則,即一概適用裁判時的法律(裁判時法主義);有的採取從輕原則,即一概適用對行為人有利的法律;有的採取從新兼從輕原則,即原則上適用裁判時的新法,但舊法對行為人有利時適用舊法;有的採取從舊兼從輕原則,即原則上適用行為時的舊法,但新法對行為人有利時適用新法。
  • 從舊兼從輕原則在實務中的適用
    目錄01 刑法的溯及力02 《刑法修正案(八)》的時間效力
  • 【我的法援故事第523輯】從舊兼從輕≠歸案越晚處罰越輕
    【我的法援故事第523輯】從舊兼從輕≠歸案越晚處罰越輕 2020-03-20 1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的發布,探析舊司法解釋的效力兼論刑事司法解釋文件的溯及力問題
    雖然法理學上的理論如此,但在實務中《民法典》的誕生使得我國民事法律規範在近階段會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不見得會將舊司法解釋進行「一刀切」全部廢止,不排除司法機關可能會通過其他司法文件將舊司法解釋按照類似效力衝突的原則進行處理。
  • 法不溯及既往與有利溯及
    「法律的時間效力是指法律的有效期間,包括法律何時生效、何時失效和有無溯及力的問題。」(公丕祥主編:《法理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84頁。)「法律的溯及力又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法律可否適用於其生效以前發生的事件和行為的問題。如果可以適用,則該法律就有溯及力;如果不能適用,則沒有溯及力。」
  • 刑法和司法解釋的時間效力是一回事嗎?
    刑法的時間效力解決的是刑法的生效時間、失效時間以及刑法的溯及力問題。而刑法的溯及力,即刑法生效以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是沒有溯及力。
  • 行政處罰案件中「從舊兼從輕」原則的法律適用
    ,小編將其歸結為「實體從舊兼從輕,程序從新」的適用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是處理各種新舊法律適用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該原則簡單理解就是「有利於當事人的原則」。行政處罰案件中的「從舊兼從輕」原則來源於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禁止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之一,是指犯罪及其懲罰必須在行為前預先規定,刑法不得對其公布、實行前的行為進行追溯適用,但是,禁止溯及既往是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但是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
  • 重讀刑法基本原則一-罪刑法定原則
    >刑法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庫 現行刑法第三、四、五條確定了三大刑法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平等原則、罪刑相稱原則。刑法基本原則的判斷標準:貫穿於刑法始終、全局性、根本性的準則(靜態刑法);貫穿於整個刑法的制定與適用過程的準則(動態刑法);刑法所獨有的、體現刑事法治基本精神的準則(刑法特殊性、刑事法治)。 罪刑法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 「南醫大被害案」「張玉環案」等跨新舊刑法,追訴時效從舊從新?
    新法對溯及力的規定採取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刑法第1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