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的三個問題

2021-01-10 搜狐網

  1997年刑法頒布後,刑法追訴時效延長制度作了重大修改,對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司法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而按照1979年刑法的規定,出現這種情況,刑法追訴期限仍然計算,超過追訴期司法機關就喪失了追訴權。

但如果案件發生在1997年刑法頒布前,被害人一直向司法機關提出控告,但司法機關不予立案,此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97年刑法頒布後,那麼1997年以後對該案件的追訴時效的計算及延長如何具體適用法律?筆者對此探討如下:

  一、關於刑法溯及力與刑法追訴時效的先後順序問題

  根據我國刑法第十二條規定,我國刑法的溯及力問題採用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但其適用的前提是:「依照本法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很顯然,啟動刑罰權的前提就是犯罪行為沒有超過追訴時效,而在適用追訴時效問題上涉及到適用哪部法律的問題。換言之,在出現如何適用新舊刑法問題時,如果1979年刑法沒有認為行為無罪,那麼首要的問題是運用1997年刑法關於追訴時效的有關規定判定行為是否超過追訴時效,如果超過,則沒有再進行判斷的必要;如果仍在追訴時效內,則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處理新舊刑法的適用問題。

  關於刑法溯及力與刑法追訴時效的先後順序問題,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主張,按照新法規定的追訴時效制度判斷是否已過追訴時效,然後再比較新舊刑法的輕重,適用溯及力原則。第二種觀點主張,先解決溯及力,再解決追訴時效。先按照「從舊兼從輕」原則確定其行為所應該適用的分則條文後,再確定追訴時效期限。

  筆者傾向於第一種觀點,即:1 如果行為根據舊法的規定構成犯罪,則應按照新法關於追訴時效的規定判斷是否應當追訴;2 如果已過追訴時效,則適用舊法;3 如果未過追訴時效,在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情況下,則適用新法。

  二、刑事實體法與程序法適用溯及力原則遵循的不同原則

  在「從舊兼從輕」原則的適用範圍問題上,存在爭議的是我國刑法溯及力「從舊兼從輕」原則是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兩方面,還是特指刑事實體法,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涉及定罪量刑的法律條文才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而除此之外的程序法則採用不同的適用原則?

  有學者認為,新程序法生效時尚未處理的案件,均應採取程序從新原則,依照新程序法處理。對此,另外有些學者指出,法的溯及力分為法的保護溯及力和法的約束溯及力,程序法也含有保護力和約束力兩個方面,對此也要分別考慮它的溯及力問題,即程序法的保護溯及力採用「從新兼從有利原則」,程序法的約束溯及力採用「從舊兼從輕原則」。筆者認為,刑法追訴時效制度雖然規定在刑法典中,但追訴時效本質上是解決刑罰權是否啟動的問題,並沒有對行為和事件作出實體性的評價,因而實際上是程序法的範疇。而追訴時效作為程序法,應該適用程序法有關溯及力原則的規定。實體法是對原來發生的人和事處理,理所當然應該適用原來的法律;程序法則是對正在發生的訴訟行為的規定,當然應該採用新頒布的程序法。因此,追訴時效的判斷應當以判斷時的最新法律為依據,方符合程序法溯及力的一般原則。

  三、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法時間效力規定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運用

  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一個司法解釋規定,對於行為人1997年9月30日以前實施的犯罪行為,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司法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超過追訴期限的,是否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適用修訂前的刑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如何理解這裡「超過追訴時效的」也產生了分歧:超過追訴時效的情況發生在何時?是否僅包括在1997年刑法頒布前已經超過追訴時效的情形?

  筆者認為,從文義解釋來看,「超過追訴時效」是從1997年刑法頒布之際的定位來論述的。即:發生在1997年刑法之前的刑事案件,如果1997年刑法頒布後仍然沒有超過追訴時效,則一律按照1997年刑法的相關規定計算追訴時效。對於刑法追訴時效的問題可以參照跨時犯刑法溯及力問題的處理方法。對於跨時犯一般適用新刑法進行處理,同樣,如果刑法追訴時效一直延續於1997年刑法頒布後,則完全可以繼續按照1997年關於刑法追訴時效的相關規定處理案件。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澱區檢察院)

相關焦點

  • 從舊兼從輕原則的適用範圍
    但這種適應以不加重行為人的責任為限制,即如果修改後的法律對一個行為時的法律認為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做出了沒有社會危害性或社會危害性較小的評價,並相應的取消對這種行為的懲罰或做出較輕的懲罰的規定時,應適用新的法律對這種行為重新進行評價並相應的調整懲罰。  從上可以看出從舊兼從輕原則強調的是對人權的保障,它通過對國家公權力的限制和有利於行為人的法律適用得以實現。
  • 稅率變動不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對於上述規定,實踐中有意見認為,稅率的調整在性質上屬於政策、法律變更範疇,《解釋》和《辦法》上述關於以走私行為實施時的稅率計核偷逃應繳稅額的規定違反了刑法第十二條規定的「從舊兼從輕」原則,應當以變動後的稅率重新核定偷逃應繳稅額,具體來講,如果案發時的稅率相較於走私行為時更輕,應當適用案發時的稅率來計核偷逃的應繳稅額,反之,可以適用走私行為時的稅率計核偷逃的應繳稅額。
  • 行政處罰案件中「從舊兼從輕」原則的法律適用
    ,小編將其歸結為「實體從舊兼從輕,程序從新」的適用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是處理各種新舊法律適用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該原則簡單理解就是「有利於當事人的原則」。行政處罰案件中的「從舊兼從輕」原則來源於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禁止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之一,是指犯罪及其懲罰必須在行為前預先規定,刑法不得對其公布、實行前的行為進行追溯適用,但是,禁止溯及既往是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但是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
  • 從舊兼從輕原則在實務中的適用
    ,我國《刑法》規定的溯及力採用「從舊兼從輕」原則。「從舊兼從輕」用最簡單的話理解就是「有利於被告人」的準則。「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適用表現在: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其次,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刑較輕的,則應該對被告人適用新《刑法》。
  • 確定共犯貪汙追訴期在於準確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按從舊兼從輕原則,姜某的貪汙數額應認定為4.8萬元。1979年刑法第155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貪汙公共財物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 再審程序中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的成功判例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2條關於「從舊兼從輕原則」的規定就是指: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原則上應當以行為時有效的法律為依據作出裁判,但如果行為發生後法律作了變更,並在裁判時新法已經生效施行,且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罰較輕,則新法對其先前的行為就具有溯及力,即應對行為人宣告無罪或者作出處罰較輕的判決。但這一「從舊兼從輕原則」是否適用於程序法,尚無明文規定,似乎也未引起法學界和司法界的重視。
  •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新法優於舊法的例外
    筆者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如何在環境行政處罰領域的準確理解適用問題。  我國現行行政立法對新舊法律適用如何銜接的基本原則沒有明確規定。隨著《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多部環境法律的相繼修改,對同一個問題,新舊法律的規定有較大變化。在新舊法律實施的過渡期,如何把握法律適用的基本原則,實踐中出現了不同理解。
  • 法律知識 | 「從舊兼從輕」原則,你了解嗎?
    今天,兔子結合近期案例詳細講解刑法的時間效力原則「從舊兼從輕」這一內容。「從舊兼從輕」原則是刑法的時效原則,在事業單位考試中屬於記憶性與理解性結合的考察點。一方面,題中常直接發問,何為刑法時效的適用原則或者對概念含義延伸考察,詢問刑法是否具有溯及力;另一方面,結合案例考察具體適用的問題。因此對於這個知識點,我們不僅要把握其概念還要對其具體適用有一定了解。
  • 《行政處罰法》擬修訂,「從舊兼從輕」的理解
    但是,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法律、法規和規章已被修改或者廢止,且新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更有利於當事人的,適用新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可以看到,此次把「從舊兼從輕」這一基本規則理念寫入了《修訂草案》。 《修訂草案》正在徵求意見階段,以下為關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新舊法律規範銜接適用問題的討論。
  • 對「政策前二孩」當重申從舊兼從輕原則
    而在此間,對於新舊政策的衝突問題,當奉行以「有利於當事人」為要旨的「從舊兼從輕」基本法治原則:按舊法規當事人不受處罰或處罰為輕,而按新法規應受處罰或處罰為重的,則遵從舊法規;若按舊法規當事人應受處罰或處罰為重,而按新法規不需處罰或處罰為輕的,則遵從新法規。
  • 淺論從舊兼從輕原則
    無論新舊刑法如何規定,一律適用行為時法,也就是說,新法沒有溯及力。2.從新原則。不論新舊刑法對具體行為的規定有多大的差異,一律適用新法,也就是說,新法具有溯及力。 3.從新兼從輕原則。原則上適用判決時的新法,如果舊法處罰較輕,就適用舊法。4.從舊兼從輕原則。原則上適用行為時的舊法,如果新法處罰較輕,就適用新法。
  • ...優先遵循「從舊兼從輕」原則,這一原則充分體現了刑法保障人權...
    二、適用延長訴訟時效制度應秉持的理念   當前理論界普遍存在著一種爭議,即刑事訴訟時效制度屬於實體法問題還是程序法問題。主張訴訟時效制度屬於程序法問題的理由是「刑事實體法解決的是定罪和刑罰的問題,刑事程序法則是解決追究犯罪的問題。」認為訴訟時效制度屬於實體法問題的,理由在於「我國追訴時效制度目前規定於刑法中,當然要適用實體法規範。」
  • 環境行政處罰中的「從舊兼從輕」如何理解?
    2018年8月,C區人民法院經審理作出行政判決,認為:根據從舊兼從輕的法律適用原則,B公司違法行為發生在新修訂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以前,A區環保局作出的行政處罰在新法實施後,程序問題應當適用新法的規定,實體問題應當適用舊法的規定。
  • 法不溯及既往和從舊兼從輕原則
    故應依據《<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六條第(三)項 之規定,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第三種意見是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變更被告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認為前兩種處理方式均有欠妥之處:一是處罰決定在複議中時,新條例即已生效。
  • 【普法】 我國刑法的溯及力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
    一、刑法的溯及力的概念1、 刑法的溯及力的含義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是沒有溯及力。2、世界各國的關於溯及力的基本原則(1)從舊原則,即按照行為時的舊法處理,新法沒有一律沒有溯及力。
  • 從一起案件談如何正確理解從舊兼從輕原則
    「兩頭採輕」還是「主刑採輕」 從一起案件談如何正確理解從舊兼從輕原則
  • 刑法關於時間效力的原則:從舊兼從輕
    ,適用本法。刑法的溯及力是指現行刑法對於它生效以前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我國刑法的時間效力採取的是有利於被告人的「從舊兼從輕」原則。這是指,原則上適用舊法(行為發生時的法律),但適用新法有利於被告,則適用新法,既禁止法律溯及既往,但不禁止有利於被告的溯及既往。【注意1】適用的案件範圍,限於刑法「生效以前」發生的「未決犯」。未決犯是未經審判或判決尚生效的案件,不包括再審的案件。
  • 【我的法援故事第523輯】從舊兼從輕≠歸案越晚處罰越輕
    這也是為何在我見到被告人佔某的時候,他主動向我提出「從舊兼從輕」原則,他的刑期不應該比當年的同案犯更重。他認為從他犯案至今接近十三年,即便現階段開設賭場罪面臨的刑期較重,但是他的行為應當比照當年的同案犯,而且他是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指原則上適用舊法,新法沒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時,則按照新法處理。
  • 2010年司法考試刑法考點:刑法適用範圍
    (一)刑法的空間效力   刑法的空間適用範圍即空間效力要解決的是刑罰在什麼樣的空間範圍內有適用的效力,是以一定的地域範圍還是在一定的公民範圍還是以保護本國利益為準則,從而有所謂的屬地原則、屬人原則、保護原則,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而產生普遍管轄原則:  1、屬地原則(第6條)   第一,針對的對象的國內犯、而其他三個原則是針對國外犯罪的
  • 行政訴訟中,新舊法律規定不一致時,該如何適用?
    行政訴訟中,法律適用問題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從法理層面來看,通說認為法律適用活動應遵循如下一般性規則:(1)上位法優於下位法;(2)新法優於舊法;(3)特別法優於普通法。這三個規則是法律適用的基本規則。刑法中的基本規則是:從舊兼從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