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處罰法》擬修訂,「從舊兼從輕」的理解

2021-01-10 騰訊網

原載於質量雲微信號

《行政處罰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修訂草案》)第三十四條規定「行政處罰的依據適用違法行為發生時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但是,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法律、法規和規章已被修改或者廢止,且新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更有利於當事人的,適用新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可以看到,此次把「從舊兼從輕」這一基本規則理念寫入了《修訂草案》

《修訂草案》正在徵求意見階段,以下為關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新舊法律規範銜接適用問題的討論。

關於行政處罰新舊法律規範銜接適用問題,《修訂草案》第三十四條僅適用於違法行為發生並終了在舊法生效期間的情形,而對於違法行為從舊法一直連續或者持續到新法生效實施之後的情形,未有明確,仍有不盡完美之處,建議能夠加以明確。

行政法實體問題層面上的「從舊兼從輕」原則性闡述,在最高人民法院於2004年5月18日印發的《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範問題的座談會紀要》(法【2004】96號,以下簡稱《紀要》)中有明確規定,已成為行政處罰實踐中的重要參考。

《紀要》強調「根據行政審批中的普遍認識和做法,行政相對人的行為發生在新法施行以前,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在新法施行以後,人民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時,實體問題適用舊法規定,程序問題適用新法規定,但下列情形除外:(一)法律、法規或規章另有規定的;(二)適用新法對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更為有利的;(三)按照具體行政行為的性質應當適用新法的實體規定的。」

在實踐中會遇到多種情形,行政相對人的行為發生可能是即時行為,也可能是連續或者持續並終了在舊法生效期間的行為,更有可能是連續或者持續到新法生效實施之後的行為。

對於前兩類情形,即使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在後,只要在行政處罰追溯期限內,仍可以適用《修訂草案》第三十四條和《紀要》的「從舊兼從輕」基本規則作出處罰。

而對於第三類情形,如果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發生在舊法施行期間,並一直連續或者持續到新法施行之後,筆者認為既不屬於《紀要》規定的「行政相對人的行為發生在新法施行之前」的情形,也不存在新舊法的選擇適用問題,而應當適用新法作出行政處罰。

討論到此,有人可能會提出,新法罰則輕於舊法的話,以上觀點還能解釋得通,即使沒「從舊」也「從輕」了。那假如出現新法罰則重於舊法的話,連續或者持續的跨法違法行為又如何適用呢,如果按以上觀點適用新法作出處罰的話,是否存在選擇對行政相對人不利的新法予以重處的處罰不當呢?

其實,回到上一段所討論話題,觀點已經擺明:「第三類情形,不屬於「從舊兼從輕」的情形」,而應當適用違法行為終了之日的新法進行處罰。

至於執法機關依據新法作出處罰的裁量問題,本文此處不再展開。

針對第三類情形,還有部分觀點認為可以按新舊法實施之日為界限、進而分別適用新舊法進行分段處罰,其實這類觀點同樣是錯誤的,理由是對同一類違法行為的連續狀態或者同一個違法行為的持續狀態不能片面進行割裂。

筆者注意到,關於新舊法律規範銜接適用的選擇問題,在生態環保、土地房屋等行政執法領域中討論更為熱烈,也形成有較為統一的認識。

如生態環保部於2019年10月17日印發的《關於「未驗先投」違法行為行政處罰新舊法律規範銜接適用問題的意見》(環法規函【2019】121號)中有這麼一段表述「經徵求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紀要》中提到的「行政相對人的行為發生在新法施行之前」,是指行政相對人的行為終了之日發生在新法施行之前。如果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一直持續到新法施行之後,則不屬於「行政相對人的行為發生在新法施行之前。

因此,「未驗先投」違法行為發生在舊條例施行期間,一直連續或繼續到新條例施行之後的,不屬於《紀要》規定的「行政相對人的行為發生在新法施行以前」的情形,不存在新舊條例的選擇適用問題,應當適用新條例作出行政處罰。」

以上環保部門執法中的問題,在整個行政執法體系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故有必要對《修訂草案》第三十四條和《紀要》「從舊兼從輕原則」在行政處罰領域的適用條件加以討論,當然筆者更期望能如文中開頭所述,在今後的《行政處罰法》中找到答案。

總而言之,建議明確第三種情形不適用「從舊兼從輕」基本規則,應適用新法做出處罰。同時在新法罰則重於舊法的情況下,執法機關可在作出處罰時結合具體情況予以裁量。

作者:琴川 朱偉

相關焦點

  •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新法優於舊法的例外
    筆者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如何在環境行政處罰領域的準確理解適用問題。  我國現行行政立法對新舊法律適用如何銜接的基本原則沒有明確規定。隨著《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多部環境法律的相繼修改,對同一個問題,新舊法律的規定有較大變化。在新舊法律實施的過渡期,如何把握法律適用的基本原則,實踐中出現了不同理解。
  • 行政處罰案件中「從舊兼從輕」原則的法律適用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處理各種新舊法律適用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該原則簡單理解就是「有利於當事人的原則」。行政處罰案件中的「從舊兼從輕」原則來源於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禁止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之一,是指犯罪及其懲罰必須在行為前預先規定,刑法不得對其公布、實行前的行為進行追溯適用,但是,禁止溯及既往是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但是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
  • 簡評《行政處罰法》修訂對企業合規的重大意義
    2021年1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下簡稱「新《行政處罰法》」),現行《行政處罰法》在實施25年後首次完成大修。與現行《行政處罰法》相比較,上述規定有兩個方面的重大修訂:新《行政處罰法》關於「沒收違法所得」的上述修訂客觀上大幅加大了處罰力度,值得企業高度關注,並在遇到行政執法時積極應對。新《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後果的,上述期限延長至五年。
  • 從舊兼從輕原則的適用範圍
    二是在涉及公法領域,公民相對於擁有的立法權、司法〈執法〉權的強大國家來說是弱勢的一方,為了保護公民的權利不受國家立法和司法的肆意侵害,有必要對國家的權利進行限制,防止國家權利的濫用,以保障人權。  而從輕原則是在從舊原始基礎上的發展,出發點是進一步的保護人權,正確的理解並實現法律工具的功能。首先,法律是國家對一種行為是否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評價工具。
  • 環境行政處罰中的「從舊兼從輕」如何理解?
    2018年4月,A區環保局依據新修訂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對B公司下達《行政處罰事先(聽證)告知書》。  2018年5月,A區環保局對B公司涉案項目「未驗先投」環境違法行為正式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給予罰款20萬元。
  • 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
    二、明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的行政處罰立法權限修訂後的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與立法法的精神一脈相承,對於涉及到行政處罰的下位法立法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通過向立法機關「書面說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定期組織評估行政處罰的實施情況和必要性,對不適當的行政處罰事項及種類、罰款數額等,應當提出修改或者廢止的建議
  • 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的三個問題
    筆者對此探討如下:  一、關於刑法溯及力與刑法追訴時效的先後順序問題  根據我國刑法第十二條規定,我國刑法的溯及力問題採用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但其適用的前提是:「依照本法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很顯然,啟動刑罰權的前提就是犯罪行為沒有超過追訴時效,而在適用追訴時效問題上涉及到適用哪部法律的問題。
  • 對「政策前二孩」當重申從舊兼從輕原則
    從單獨二孩政策的試水,到全面二孩政策的確立,再到《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修訂——「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寫入其第18條規定,不免要經歷一段新舊政策法規的更迭過渡期。而在此間,對於新舊政策的衝突問題,當奉行以「有利於當事人」為要旨的「從舊兼從輕」基本法治原則:按舊法規當事人不受處罰或處罰為輕,而按新法規應受處罰或處罰為重的,則遵從舊法規;若按舊法規當事人應受處罰或處罰為重,而按新法規不需處罰或處罰為輕的,則遵從新法規。
  • 《行政處罰法》新舊條文對照表+全文
    (2021修訂),將於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為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解決違法成本低等突出問題,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補充了行政處罰種類,引入行為罰、資格罰等方面的行政處罰種類。對於違法所得,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明確要求除依法退賠外予以沒收。此外,明確了違法行為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後果的,追責期限延長至五年。
  • 法律知識 | 「從舊兼從輕」原則,你了解嗎?
    今天,兔子結合近期案例詳細講解刑法的時間效力原則「從舊兼從輕」這一內容。「從舊兼從輕」原則是刑法的時效原則,在事業單位考試中屬於記憶性與理解性結合的考察點。一方面,題中常直接發問,何為刑法時效的適用原則或者對概念含義延伸考察,詢問刑法是否具有溯及力;另一方面,結合案例考察具體適用的問題。因此對於這個知識點,我們不僅要把握其概念還要對其具體適用有一定了解。
  • 稅率變動不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對於上述規定,實踐中有意見認為,稅率的調整在性質上屬於政策、法律變更範疇,《解釋》和《辦法》上述關於以走私行為實施時的稅率計核偷逃應繳稅額的規定違反了刑法第十二條規定的「從舊兼從輕」原則,應當以變動後的稅率重新核定偷逃應繳稅額,具體來講,如果案發時的稅率相較於走私行為時更輕,應當適用案發時的稅率來計核偷逃的應繳稅額,反之,可以適用走私行為時的稅率計核偷逃的應繳稅額。
  • 再審程序中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的成功判例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2條關於「從舊兼從輕原則」的規定就是指: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原則上應當以行為時有效的法律為依據作出裁判,但如果行為發生後法律作了變更,並在裁判時新法已經生效施行,且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罰較輕,則新法對其先前的行為就具有溯及力,即應對行為人宣告無罪或者作出處罰較輕的判決。但這一「從舊兼從輕原則」是否適用於程序法,尚無明文規定,似乎也未引起法學界和司法界的重視。
  • 從舊兼從輕原則在實務中的適用
    目錄01 刑法的溯及力02 《刑法修正案(八)》的時間效力03 《刑法修正案(九)》的時間效力04 刑事司法解釋的時間效力01刑法的溯及力根據罪刑法定原則,我國《刑法》規定的溯及力採用「從舊兼從輕「從舊兼從輕」用最簡單的話理解就是「有利於被告人」的準則。「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適用表現在: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其次,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刑較輕的,則應該對被告人適用新《刑法》。
  • 確定共犯貪汙追訴期在於準確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按從舊兼從輕原則,姜某的貪汙數額應認定為4.8萬元。1979年刑法第155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貪汙公共財物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 淺論從舊兼從輕原則
    3.從新兼從輕原則。原則上適用判決時的新法,如果舊法處罰較輕,就適用舊法。4.從舊兼從輕原則。原則上適用行為時的舊法,如果新法處罰較輕,就適用新法。以上關於刑法溯及力的四種原則,只有從舊兼從輕原則既符合罪刑法定的精神,又較好地保護了行為人的權益,其有條件地從輕更加符合現代意義上的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
  • 解讀: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 對公安工作影響
    來源:法青苑公眾號2021年1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修訂通過了最新的
  • 新行政處罰法將對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產生哪些重大影響?
    第四,「從舊兼從輕」原則 新法第37條規定:「實施行政處罰,適用違法行為發生時的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但是,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法律、法規、規章已被修改或者廢止,且新的規定處罰較輕或者不認為是違法的,適用新的規定。」這是關於行政處罰「從舊兼從輕」原則在法律中的首次規定。
  • ...優先遵循「從舊兼從輕」原則,這一原則充分體現了刑法保障人權...
    認為訴訟時效制度屬於實體法內容的主張「從舊兼從輕」原則,認為屬於程序法內容的則主張「程序從新」原則。事實上,將訴訟時效制度歸屬於程序法或者實體法繼而認為適用從新原則或者從舊兼從輕原則的主張,屬於「浮於表面式的」解決方式,應當明確適用刑事訴訟時效應秉持的規範理念。
  • 【普法】 我國刑法的溯及力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
    (3)從新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有溯及力,但舊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按照舊法處理。(4)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沒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按照新法處理。 二、我國的刑法溯及力原則我國刑法採從舊兼從輕的溯及力原則。
  • 《行政處罰法》修訂亮點之行政執法「三項制度」
    將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納入《行政處罰法》是此次修訂亮點之一2021年1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行政處罰法>(修訂草案)》,自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現行《行政處罰法》於1996年制定,2009年、2017年先後兩次修訂,2021年是第三次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