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投訴量排名前三 資產質量承壓 頻接監管罰單

2020-12-22 極客網FromGeek

極客網·極客財經12月15日(文/水木)進入三季度,中信銀行密集收到罰單,違規事項涉及內控管理不嚴、違反審慎經營原則、違規貸款、以及通過其他手段延緩風險暴露等等,資產質量下滑、不良貸款雙升,這家股份制大行正在經受多重壓力的考驗。

 

 

 

 據中信銀行半年報顯示,該行上半年實現營收1020.13億,同比增長9.51%,淨利潤259.64億,同比下降9.96%,歸母淨利潤255.41億,同比下降9.77%,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9.65%,這次的成績單也打破了該行十年來保持的淨利潤正增長記錄。

另外,該行最新一期的三季報顯示,經營業績依然延續了上半年的頹勢。其中第三季度該行實現營收471.61億,整體前三季度共收入1491.74億,同比上年三季度和整體前三季度分別下降了4.22%和增加了4.77%。而歸母淨利潤方面同比上年三季度下降了8.58%,同比上年前三季度下降9.41%。

截止今年上半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83%,至第三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已上升為1.98%,而去年年末的不良貸款率為1.65%。快速上升的不良率正在同步堆積風險隱患。

一邊是業績下滑的衝擊,而另一邊則是消費投訴大量增加的輿情擾動。

今年第三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環比增長26.5%,給銀行業帶來一定的輿情壓力。而中信銀行在多方面的消費投訴量都排在股份制銀行前列。

據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並轉送銀行業消費投訴85097件,環比增長26.5%。其中,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37475件,環比增長30.6%,佔投訴總量的44.0%;城市商業銀行(含民營銀行)8471件,環比增長46.0%,佔投訴總量的10.0%。

其中中信銀行的投訴量位列股份制商業銀行前三名。2020年第三季度,股份制商業銀行投訴量的中位數為3370件。其中,中信銀行投訴量為5238件,環比增長17.4%,在股份制商業銀行投訴量中佔比14.0%;

另外中信銀行平均每千萬個人客戶投訴量位列股份制商業銀行前三名。中信銀行為513.5件/千萬個人客戶。

同時,中信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中遭投訴量也上升明顯,位居股份制銀行第二名,投訴量為4694件,環比增長13.7%,佔中信銀行投訴總量的89.6%。

截止6月30日,中信銀行個人貸款餘額17520.78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12.64億元,增長1.23%,個人不良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加54.60億元,不良貸款率1.18%,較上年末上升0.30個百分點。

其中,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為120.38億元,不良率為2.50%,較上年末上升0.76個百分點,上升了43.68%。

今年中信銀行消費投訴量增大,並排進股份制銀行前列,或與該行個人貸款及信用卡業務相關,疊加多重因素影響下,大量逾期導致中信銀行加大了催收力度,由此也引來消費者不滿進而投訴,但在催收過程中依然要堅持催收方式、方法的合理適度。

針對侵犯消費者權益行為,銀保監會曾在今年5月份對中信銀行採取立案調查程序。

 以行業劃分的貸款投向方面,截止今年上半年,佔比最高的是製造業,達到14.38%,其次為房地產業,在去年房地產行業佔該行貸款總額的比重為14.78%,雖然今年上半年,房地產領域貸款佔比有所降低,但貸款規模卻比上年增加,且截止半年末,該領域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達到1.23,比去年增加了0.04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銀行以續貸方式延緩風險暴露,將引發風險持續發酵,而當前該行撥備覆蓋率水平還有待提高。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

相關焦點

  • 光大銀行投訴量連續兩季排名前三 不良率收窄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貸款類業務當中,銀行涉及的投訴量有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或受疫情影響導致還款不及時,相關銀行加大了催收力度,在催收過程中與借款人矛盾尖銳程度上升,另外在貸後管理過程中以及日常投訴處理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優化。日前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2020三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的情況通報中顯示,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的個人貸款業務投訴量位列股份制商業銀行前三名。
  • 中信銀行、光大銀行雷池玩火?千萬罰單VS洗牌精變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寧分行被罰40萬元。兩張新罰單,凸顯了中信銀行內控漏洞的嚴重性。實際上,往期看,中信銀行罰單不斷,儼然是一個「問題生」。僅以此次暴雷的客戶信息安全,所謂「生命線」為例,中信銀行就有些捨命狂奔的姿態。
  • 中國太保投訴量排名靠前,和安聯保險在健康險經營上分道揚鑣
    從總體排名來看財險投訴量前三名分別為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人身保險投訴量前三名分別為平安人壽、太保人壽、中國人壽。《資管科技》發現無論在財險或者人身保險方面中國太平洋保險(601601)(以下簡稱:中國太保)都居前列。具體為財產類保險投訴量太保財險居第三;人身保險投訴量太保人壽排第二。
  • 資產質量改善經營效益趨好 中信銀行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丨銀行
    來源:投資時報前三季度,該行資產負債規模穩步增長、結構更趨合理,資產質量向好、風險抵禦能力提升;營業收入及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且增幅創多年來同期新高;零售勢能加速釋放,「三駕齊驅」的格局逐漸成型《投資時報》記者 黃鳳清
  • 大同銀行領42.2萬元反洗錢罰單,資產質量呈現連續下滑趨勢
    罰單顯示,馮菊茹時任大同銀行會計結算部總經理,貢建平時任大同銀行銀行卡中心總經理,因對該行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違法違規行為負有責任,分別處以2.3萬元、2.3萬元罰款。除了罰單備受關注之外,大同銀行資產質量也逐漸下行。
  • 半年報與三張罰單同期出爐!華興銀行淨利大增35%,在業務重鎮卻再度...
    不過,與此同時,該行業務重鎮——深圳分行卻收到三張罰單,因存在流動資金貸款用於房地產開發、向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等違法違規行為,合計遭監管罰沒118.67萬元。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2019年,資產減值損失前深圳地區的營業利潤佔比為24.49%,僅次於總行。
  • 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工商、建設、交通第三季度投訴量位居前三
    其中,就工商銀行而言,在世界500強中位居前列,19年實現年營業額1770.68億美元,利潤規模實力、資產規模實力等均處於領先水平,正由於各方面實力較強,所以,有人將其稱為「世界第一大行」。另外,其他幾家國有銀行規模雖不及工行,但較一般股份制商業銀行明顯較大,因此,知名度與影響力均較高。
  • 六大行及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被銀保監會開1970萬元罰單 詳解大行...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5月9日,銀保監會網站一口氣公布了9則行政處罰信息,此次9張罰單涉及國有六大行和兩家股份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EAST報送是各銀行機構組織定期向中國銀保監會及其省級派出機構報送行內各項經營管理明細業務數據,此次處罰也是監管首次因銀行EAST系統數據報送開出罰單。均涉及EAST系統數據報送違規從案由來看,上述8家銀行領罰案由均涉及監管標準化數據(EAST)系統數據質量及數據報送違規。
  • 中信銀行因違規發放土地儲備貸款等19項問題被罰2020萬元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每經記者:張卓青 每經編輯:易啟江 段煉時隔半年,中信銀行又「吃」了一張2000萬級的罰單。日前,中信銀行因為違規發放土地儲備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房等十九項違法違規行為被北京市銀保監局開出一張2020萬元的罰單。記者梳理之後發現,自2018年11月以來,中信銀行已經三次領到2000萬元以上的罰單。
  • 三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公布 招行、平安、中信投訴量位列股份制...
    投訴總量排行榜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涉及信用卡業務投訴排行榜為: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涉及個人貸款業務投訴排行榜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涉及理財類業務投訴排行榜為:郵儲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
  • 洞察|中信信託 建信信託又遭北京銀保監局處罰 頻踩監管紅線 信託...
    北京銀保監局9月11日公示,中信信託、建信信託兩家龍頭信託公司因地產信託業務違規吃罰單,由於將信託資金違規用於房地產開發企業繳交土地出讓價款等,兩家公司被罰款120萬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對於信保合作業務,監管明確要求保險資金不得投資單一資金信託,不得投資結構化集合資金信託的劣後級受益權,信託公司管理資金信託聘請第三方提供投資顧問服務的,應遵守銀保監會的有關規定,不得將主動管理責任讓渡給投資顧問等第三方機構,不得為保險資金提供通道服務。
  • 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被罰100萬 罰單列舉兩件違法事由
    2019年對交通銀行來說並不好過。業績增速下滑、違規頻發以及尚在進行的人事調整,均給交通銀行的未來蒙上了一層迷霧。新任行長劉珺走馬上任後,又將帶領交通銀行走向何處?信用卡中心被罰100萬銀行處置信用卡不良資產,主要採取自催、訴訟、外包催收三種方式。
  • 中國郵儲銀行違規被罰4550萬!去年領33張罰單 合計罰沒1968萬元
    雷達財經查詢銀保監會、央行官網,發現2020年郵儲銀行共收到33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1968萬元,處罰涉及信貸資金監管不到位、代理銷售行為不規範、銷售誤導、欺騙投保人等多個方面。違規被罰4550萬 理財業務投訴量居大行前列1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的處罰中,郵儲銀行涉及的違法違規行為達26項目,包括同業業務、信貸和理財業務等。
  • 銀行業消費投訴環比大增26.5%,招行信用卡投訴量高居榜首
    具體來看,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投訴量最高,高達30870件。而在涉及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外資法人銀行的投訴中,信用卡業務投訴分別為14628件、343件。據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披露,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三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投訴量居前三位,分別為5598件、4694件和4254件,遠超中位數2833.5件。其中特別需要的是招商銀行。
  • 貸款利率下行資產質量承壓 疫情對銀行業影響幾何?
    通過對非典期間銀行業的盈利,資產質量和股價表現進行復盤,推演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非典期間,A股僅有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4家股份制銀行已經上市。除浦發銀行ROE有所下滑外,其他3家銀行ROE反而有所提升,受疫情影響較輕。3、資產質量:不良率持續降低4家銀行在非典期間不良率不升反降,同時不良率也沒有出現滯後提升的趨勢,在非典結束後的幾個季度不良率持續下降,銀行業資產質量持續向好。
  • ...通道業務窗口指導 監管開出33張罰單 中信信託和五礦信託等違
    陳嘉玲信託業嚴監管的態勢依舊。國慶節後短短10個工作日,三地監管部門接連公布了對4家信託公司的5張罰單,違規事項主要涉及房地產信託業務、通道業務和信保業務。此外,在「控地產、去通道」的大監管導向之下,部分地區和部分信託公司還開始了嚴查底層資產為個人消費貸款的通道業務、核查涉及助貸業務的結構性消費金融產品合規性等動作。
  • 中信銀行流水門後,小客戶忙著銷卡
    2019年,該行在英國《銀行家》雜誌「全球銀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19位;該行一級資本在英國《銀行家》雜誌「世界1000家銀行排名」中排名第26位。2007年4月,中信銀行在上交所和港交所A+H股同步上市。5月7日,中信銀行A股開盤跌0.19%,港股開盤跌0.54%。截至收盤,中信銀行A股微跌。
  • 20家銀行上半年平均不良率1.465% 不良普降但撥備覆蓋率承壓
    截至8月29日,26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經有20家銀行公布了中考成績,佔比76.9%。從已公布的銀行半年報來看,可謂成績喜人,上半年多數上市銀行實現了資產規模和淨利潤的穩步增長,資產質量明顯優化。  統計數據顯示,20家銀行平均不良率1.465%,好於去年末的1.507%,僅江陰銀行一家的不良率超過2%。
  • 中信證券等十券商被自律監管處罰:為4807投資者違規開戶
    吃罰單的這10家券商分別是華泰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山西證券、中信證券、中航證券、恆泰證券、東莞證券、紅塔證券、湘財證券和川財證券。「實在無語。」有券商訴苦說。  通過核查發現,8月22日,全國股轉公司根據相關規定,對10家未嚴格執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的主辦券商採取了自律監管措施:  對華泰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和山西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責令改正的自律監管措施;對中信證券
  • 交通銀行陷入信用卡糾紛又頻收罰單 被摩根大通下調A股評級丨銀行
    幾乎是同期,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被監管部門要求整改,並被處以罰款100萬元。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除了信用卡業務的100萬元罰單,交通銀行其他業務也陸續收到罰單,處罰金額合計已超過150萬元。近日,該行還被摩根大通下調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