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質量改善經營效益趨好 中信銀行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丨銀行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時報

前三季度,該行資產負債規模穩步增長、結構更趨合理,資產質量向好、風險抵禦能力提升;營業收入及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且增幅創多年來同期新高;零售勢能加速釋放,「三駕齊驅」的格局逐漸成型

《投資時報》記者 黃鳳清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已過而立之年的中信銀行,遵循「穩中求進」這一經營理念,經過32年的探索與努力,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19年是中信銀行2018—2020年發展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攻堅之年。在這一年,中信銀行紮實推進三年規劃實施,各項業務積極穩步推進,總體發展態勢良好。前三季度,該行資產負債規模穩步增長,結構更趨合理;不良貸款率下降,風險抵禦能力持續提升;營業收入及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且增幅創多年來同期新高;零售產能加速釋放,「三駕齊驅」的格局逐漸成型。

中信銀行的成績得到多家機構的肯定。太平洋證券研報指出,中信銀行2019年業績穩步提升,資產質量穩定,股價安全邊際較高,維持「增持」評級。天風證券則表示,鑑於業績反轉趨勢持續,上調中信銀行評級至「買入」。

在基本面穩健的同時,受銀行板塊估值影響,當前中信銀行的估值仍然偏低,投資價值日益顯現。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6日,中信銀行A股市淨率約為0.7倍,處於歷史底部位置,未來上升空間有望逐步打開。

經營效益趨好 中間業務收入大增

多年來,中信銀行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持續增長。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其盈利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中信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423.87億元,同比增長17.30%,為2015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實現利息淨收入872.54億元,同比增長13.52%。由於積極發展低資本消耗的中間業務,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達430.62億元,同比增長32.08%,增幅在上市股份制銀行中排名第1,佔比由2018年前三季度的26.86%提高至今年前三季度的30.24%,成為營收增長的重要推手。

在營業收入較快增長的同時,中信銀行積極控制成本,成本收入比由2018年前三季度的27.01%降至今年前三季度的25.59%,下降1.42個百分點,成本控制能力在股份制銀行中處於中上位置。

最終,前三季度中信銀行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7.52億元,同比增長10.74%,為2014年以來同期最高增幅。據平安證券計算,中信銀行第三季度營收增速達2016年中期以來單季最高增幅。單季撥備前利潤和淨利潤均環比二季度進一步提升。平安證券進一步表示,總體來說中信銀行三季度業績穩中有升,雖然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對淨利息收入的影響仍有所延續,但中收靚麗形成補充。

從ROA、ROE等核心業績指標亦能看出,中信銀行的盈利能力在持續增強。其2017年、2018年、2019年前三季度ROA分別為0.74%、0.77%和0.89%,在股份制銀行中的排名穩步提高;2019年前三季度ROE達到12.55%,較2018年的11.39%提升明顯。

規模穩步增長 資產負債結構優化

事實上,中信銀行盈利能力的提升,得益於資產規模的增長以及結構的優化。

2017年初以來,面對監管政策收緊等形勢,中信銀行充分發揮靈活優勢,對資產結構進行較大幅度調整。經過2年多以來的優化,該行資產結構已初步調整到位,資產恢復穩步增長。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信銀行總資產為6.4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51%;總負債為5.9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45%。存款總額突破4萬億元,較上年末存款增長11.09%,同比增速達到近3年最高。

在規模實現較好增長的同時,中信銀行的業務結構也越來越合理。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該行新增規模主要投向信貸和優質投資類業務。至6月末,貸款佔總資產的60%,比上年末提升0.5個百分點;個貸佔全部貸款的43.0%,比上年末提升1.8個百分點,業務結構更趨均衡。

負債端結構同樣得到優化。至6月末,中信銀行客戶存款佔總負債的67.5%,比上年末提升3.1個百分點,其中個人存款佔客戶存款的21%,比上年末提升1.3個百分點,存款穩定性增強。

通過持續推動穩存增存,主動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中信銀行流動性指標向好。9月末,其合格優質流動性資產達6278.4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36%;流動性覆蓋率為117.41%,較上年末提升3.08個百分點,符合監管標準。

資產質量改善 風險抵禦能力增強

資產質量是銀行經營管理的「根基」。2014年以來,基於對宏觀形勢的預判,中信銀行在同業中率先主動加大信用風險管理,大力推動問題資產清收處置。一方面,該行加快壓縮及退出類行業的對公貸款佔比,低端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等貸款餘額佔比明顯降低,同時持續完善高評級客戶的服務水平,高評級客戶授信佔比提升明顯;另一方面,該行主動優化資產投放結構,加大資產質量優異的零售貸款的投放力度,6月末零售貸款佔比已提升至約43%。

作為最早規劃和布局金融科技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中信銀行還在風控方面引入機器學習模型、關聯圖譜分析、用戶風險畫像等大數據風控技術,建立客戶行為特徵庫,精確識別客戶風險並簡化業務流程。

多措並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8年上半年,中信銀行進一步嚴格不良貸款確認標準,主動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受此影響,截至2018年6月末,其不良貸款率為1.80%,較此前略有提高。而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該行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至今年9月末已降至1.72%。經過風險不斷釋放,中信銀行資產質量改善趨勢逐步顯現。

為增強風險抵禦能力,中信銀行持續加大撥備計提力度,撥備覆蓋率及撥貸比不斷提高。具體來看,截至9月30日,其撥備覆蓋率為174.82%,比上年末上升16.84個百分點;撥貸比為3.01%,比上年末上升0.21個百分點,在股份制銀行中的排名也較上年末穩步上升。

零售勢能加速釋放 「三駕齊驅」漸已成型

近年來,隨著監管趨嚴、金融亂象整治、資管新規逐步落地等政策條件變化,向零售轉型已成商業銀行共識。中信銀行在著力推進零售業務轉型的同時,重塑對公業務優勢,努力推動對公、零售和金融市場業務形成「三駕馬車」的良好結構。

今年以來,中信銀行在零售領域發展較為迅速,零售勢能正加速釋放。半年度數據顯示,中信銀行零售客戶總數(不含子公司,下同)9505萬戶,較上年末增長7.6%(據悉,11月初該行零售客戶數已突破1億戶),貴賓與私行客戶增量均超去年同期水平;手機銀行月活用戶達925萬戶,同比增長34.4%。零售管理資產餘額1.98萬億(7月末超2萬億),較上年末增加2000億,排名股份制銀行第2,僅次於招商銀行;個人存款突破7000億,較上年末增加超過1100億,增長20%以上。其零售銀行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業淨收入324.72億元,同比增長20.05%,佔該行營業淨收入的36.72%;零售銀行非利息淨收入228.11億元,同比增長18.17%,佔該行非利息淨收入的65.67%。

在零售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中信銀行公司銀行業務的領先優勢仍在持續。通過全面啟動「客戶一體化」建設,上半年對公業務轉型初見成效,對公客戶總量增加5.1萬戶,超過去年全年增量1.6萬戶;對公存款規模保持股份制銀行首位。在金融市場業務方面,中信銀行上半年實現營業淨收入96.31億元,同比增長37.42%。公司銀行、零售銀行、金融市場三大板塊業務並駕齊驅、競相發展的良好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能夠交出優秀的業績答卷,源於中信銀行對於金融創新、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和深化。經過32年的經驗積累,中信銀行已經發展成一家資本實力雄厚,頗具市場競爭力的綜合性、現代化、國際化商業銀行。該行穩健、良性的發展態勢,也值得投資者予以更大的關注和期待。

相關焦點

  • 中信銀行上半年經營效益增速創新高
    報告期內,中信銀行集團在2018—2020年發展規劃引領下,堅定落實「回本源、強合規、促轉型」工作部署,2019年上半年經營業績穩中有升,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股東回報水平提升 經營效益增速創新高上半年,中信銀行集團股東回報水平提升。
  • 中信銀行新「棋局」
    二、資產質量穩健向好資產質量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生命線,2019 年是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承上啟下的一年,穩健經營對銀行來說至關重要。中信銀行就始終把主動防範和化解風險作為重中之重,在風險文化建設、三道防線聯防聯控、信貸結構調整、不良資產處置、內控合規管理等方面多管齊下,進一步提高抗風險能力。2019年,中信銀行將提升風控能力、夯實資產質量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追求過濾掉風險的真實利潤,得益於壓縮不良率較高的低端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貸款餘額,其資產質量表現優良。
  • 不忘初心將中信銀行成都分行打造成為四川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
    截至2017年10月末,中信銀行成都分行營業網點達到38個,員工超過1200人,資產規模超過1300億元,表內外融資總規模超過1460億元,累計上繳各項稅金超過50億元,同時不良率遠低於四川全省商業銀行和中信銀行系統內平均不良水平。正如中信銀行成都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賀勁松所說:「中信銀行成都分行蓬勃發展的20年就像四川發展的微影像。」
  • 中信銀行:業績持續向好 未來發展可期
    根據英國《銀行家》雜誌公布的2019年「全球銀行品牌500強排行榜」,該行名列第19位,品牌價值達128.56億美元。在2019年5月《福布斯》公布的「全球企業2000強排名」中,該行名列第93位。2019年是中信銀行2018-2020年發展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攻堅之年。在這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上,該行轉型與發展並行,結構持續優化,效益顯著回升。
  • 中信銀行簡介
    近年來,在這支優秀管理團隊的帶領下,中信銀行秉承「堅持效益、質量、規模協調發展」、「追求濾掉風險的利潤」、「追求穩定增長的市值」和「努力走在中外銀行競爭前列」經營管理理念,積極發展公司銀行業務、國際業務、資金資本市場業務、投資銀行業務、住房按揭業務、個人理財業務、信用卡業務、私人銀行業務等,並擁有一流的對公客戶服務能力,領先同業的國際貿易結算業務、物流融資業務和資金資本市場業務,極具創新能力的投資銀行業務以及特色鮮明的零售銀行發展戰略享譽業界
  • 中信銀行2019年淨利潤年年增長,為何股息分紅卻年年不盡人意?
    似乎市場對於這件事情的反映並不大,但是二季度的財務報告還沒有出來,我們還無法真正的去估計中信銀行實際的損失,所以本文先對中信銀行之前的經營效益和資產質量進行分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佔個坑,後續第二季度報告出來,我們再去實際分析,這件事情的後續影響。
  • 中信銀行鄭州分行喜迎 20年慶
    於中信銀行鄭州分行來說,二十歲則是經驗與勇氣兼具、穩健與創新共舉的好時光。    二十年崢嶸歲月,二十載風雨同舟。中信銀行鄭州分行從無到有,網點布局從1起步,如今已下轄8家二級分行,76家同城及異地支行。
  • 中信銀行「三駕齊驅」漸入佳境
    中信銀行不一樣,你很難用某個標籤去概括它。原因在於,這家銀行以建設最佳綜合金融服務企業為發展願景,其多個業務線均有著非凡的實力。   近年來,中信銀行堅持深入推進業務結構調整,對公、零售與金融市場業務齊頭並進,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保障了該行經營業績的平穩較快增長。
  • 中信銀行信用卡總裁張明:建設消費場景無界生態
    市場環境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不斷自我革新,持續構建消費場景無界生態,探索金融科技賦能產業自主研發,堅守金融風險底線,在經營業績、科技創新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百舸爭流的市場中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 臨商銀行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實幹篤行打好「組合拳」深化改革強化金融擔當臨商銀行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今年以來,臨商銀行發展指標跨越增長。全行資產總額1077億元,較年初增加194億元,增長22%;各項存款餘額901億元,較年初增加157億元,增長21%;各項貸款餘額703億元,較年初增加133億元,增長23%,存貸款增速跑贏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質量效益顯著改善。實現營業淨收入25.6億元,實現撥備前利潤16.7億元,監管指標全面向好。
  • 審慎經營才能可持續發展 蘇寧銀行如何走出特色發展之路?
    從2014年12月,國內首家民營銀行開業。到今天,經歷了6年的發展,民營銀行基本上形成了與傳統銀行互補的局面,增進了我國銀行業活力,成為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新興成員。而其中,江蘇省首家民營銀行——江蘇蘇寧銀行,曾明確提出要做普惠客群,做銀行業的「補位者」。
  • 中信銀行提升核心競爭力 穩健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信銀行迎來發展的高光時刻。我們注意到2019年中信銀行風險抵禦能力顯著增強,資產質量不斷優化,為中信銀行穩健發展注入源源不斷內生動力。堅決貫徹普惠金融 服務實體經濟當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等諸多問題。
  • 江蘇銀行高質量發展之路行疾步穩,價值創造與成長性兼備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日前,江蘇銀行發布2019年報,為該行資產規模突破兩萬億後的首份年報。年報顯示,江蘇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11.89%,已連續四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且不良趨降,規模效益質量實現均衡發展,正以良好勢頭向「智慧化、特色化、國際化、綜合化」的服務領先銀行加速邁進。
  • 勇立潮頭唱大歌——江蘇紫金農商銀行走出一條跨越發展之路_中國...
    2011年3月28日,「南京人自己的銀行」——紫金農商銀行成立。七年多來,紫金農商銀行矢志立足「服務三農、服務中小、服務城鄉」市場定位,探索踐行「農商+城商」的省會城市農商行特色發展道路,穩健成長為一個專注於「三農」、社區和中小微企業,並擁有多元化經營格局的現代股份制銀行,成功跨入地方金融「排頭兵」行列,走出了一條跨越發展之路,書寫著自身成長與地方經濟共榮共進的傳奇。
  • 緊扣「十四五」規劃實現銀行高質量發展 2021年商業銀行經營策略展望
    其中「兩新一重」建設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是國家的戰略投資方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數位化發展,為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新型城鎮化建設通過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改善和滿足民生需求;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對穩定投資、拉動就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中信銀行持續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上半年普惠金融、製造業貸款...
    中信銀行上半年營業收入平穩增長、資產質量總體可控、業務規模穩步提升,能夠取得上述成績,與中信銀行堅持回歸本源,積極服務實體經濟,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持續提升內控合規與風險管理水平密不可分。普惠金融貸款增幅超10%上半年,中信銀行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全力推動普惠金融業務發展,「規模增長、戶數增加、質量穩定」良好發展局面初步形成。
  • 臨商銀行開創高質量創新發展新局面
    臨商銀行以黨建為統領,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以支持實體經濟為己任,以改革轉型為抓手,全行發展指標跨越增長,質量效益顯著改善,監管指標全面向好,品牌形象持續提升,開創了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新局面。業務發展實現新突破。
  • 與中國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中信銀行推出全新品牌「成就夥伴」
    應對不確定性,中信銀行的業務模式和客戶服務改革不斷加碼。商業銀行如何持續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專注於客戶服務,並管控經營風險?當多數商業銀行苦尋轉型破局思路時,領先銀行已探索出轉型與變革成功路徑。近日,中信銀行對公金融發布了全新的品牌主張——「成就夥伴」,對公金融應對市場與挑戰,開始了服務底層邏輯的升級。
  • 中信銀行同業資產佔比13% 信託收益權規模1600億
    網易財經8月28日訊 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在2013年中期業績會上表示,上半年該行業績是階段性的成果,符合年初的經營計劃,各項指標在朝著調結構的方向轉變,全年的指標更值得期待。他指出,雖然資產質量方面有些刺眼,但也是客觀經營的反映,是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和內部管理提升,加大風險能力處置之後的客觀結果。
  • 中信銀行獲準開設理財子公司
    15日晚,中信銀行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該行全資子公司信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開業的批覆,批覆批准信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開業至今,中信銀行已成為第四家獲準開設理財子公司的股份制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