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新高考」的深入實踐,「語文拉分明顯」、「得語文得天下」的討論聲音四起,學生及家長愈發意識到「新課改」啟動後,語文學科的重要意義。那麼,當前語文課改的形勢如何?怎樣掌握語文學習的正確方法?12月8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下稱「人教社」)中學語文室主任朱於國走進清北網校,開設家長講座,結合語文課改背景,與清北網校的家長朋友進行新趨勢及學習方法的解讀與交流。
自10月份起,清北網校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編寫專家開展了一系列合作。10月底,人教社小學數學編輯室主任王永春做客應邀做客清北網校,為清北的教研老師和學生家長講課,分享教材編寫和教學方法。此次開設以語文課改為主題的家長講座,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清北網校教研團隊對課改的理解,也幫助清北網校的學生和家長獲取更多關語文新課改的知識,以了解更多的學習經驗和正確的學習路徑。
語文課素養立意時代,啟發更多學生家長
「當下的語文課,已經走向素養立意時代,且綜合運用能力成為考試測評的未來趨勢」。人教社中學語文室主任朱於國在12月8日的清北網校家長「課堂」上說。
在家長講座「課堂」上,朱於國進行了《對未來的預言——深度解析語文課改新趨勢及學習方法》的課程主題演講。他首先指出,根據最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教育部倡導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本,推進語文課程深層次的改革。而所謂語文的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了「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
針對四大語文課改形勢,朱於國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分析。在分享中,朱於國特別強調到,應試用於一時,素養關涉一生,現在的考試已經開始以素養為核心,學生及家長要避免機械訓練,因為機械的學習訓練只是應試的技巧,無助於素養的提升。
同時,朱於國老師還結合近年來中、高考語文試題案例,為家長們分析了初、高中統編教材中「學習任務」的內涵立意。朱於國建議,要注重語文學習與真實情境的聯動,提升綜合運用能力。朱於國說,從試題中不難看出,綜合運用能力已經成為語文考試測評的未來趨勢。
面對語文課改趨勢,朱於國對清北網校的家長分享時稱,家長的觀念一定要更新,不要停留在過去對考試的認知上。而語文學科的校外教育,在立德樹人基礎上,不應只盯應試、訓練、知識、技能,還要著眼語文素養,著眼言語實踐,最終著眼學生未來的發展。
事實上,清北網校作為校外在線教育平臺,一直堅持素養教學的創新實踐。為此不斷匯聚清華北大畢業的學霸名師和北京一線教培名師,組成了豪華的師資陣容,希望通過清北學霸的方法論,為學生們帶來更具應用性、趣味性的學習體驗。同時,「主講課上直播授課+輔導老師課後輔導」雙師教學模式下,名師陪伴學生們深入掌握學習要點,真正讓學習變得簡單起來。
倡導教材開放內引外聯,清北網校實踐新時代語文教學
新課改趨勢下,無論是對學生及家長,還是校外教培機構來說,掌握科學的學習及教學方法成為關鍵。在應對趨勢的方法分享中,朱於國結合中、高考試題表示,對於整本書的閱讀,已經成為語文教育的熱點。要推薦給學生名家名作、文化精華,鼓勵通過精讀與跳讀、圈點批註等閱讀方法,讓學生拓展閱讀視野,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同時,朱於國建議,教材應增強開放性,教育機構也要讓學生從一篇到多篇,內引外聯,拓展延伸,獲得全新認識,這也是新時代學習語文,獲得綜合的語文素養的重要方式。
站在校外教培機構角度,清北網校一直在努力將教學改革的新方向與教研工作結合起來。如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清北網校在今年舉辦了「暑期名師季-走出課本,打開世界」線上公開課活動,邀請單霽翔、方文山、蔣方舟母女等知名學者和名家,做客清北網校,為全國中小學生送上集趣味性與知識性於一體的直播課程。其中,寫出經典名作《青花瓷》的著名作詞人方文山,與穿漢服進課堂的清華碩士姜明慧老師聯合授課,以開放、延伸的教學方式,激發孩子們對古詩詞的興趣,探索創作的奧妙。
而在當下,新課改的腳步加快,人教社作為出版語文教學讀物的重要陣地,有著多年編寫出版語文教材的經驗,清北網校希望通過與人教社教材編寫專家的積極合作,及時了解新課改風向,進一步調整課程設計的方向,力圖在實踐中打破課堂和教材的四面牆,優化新時代語文學科的教學方法,希望能夠更為匹配教學改革趨勢。
隨著語文教育迎來「新課改、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時代,清北網校將通過加強與人教社的相關教材編寫專家的合作,深入貫徹新政策,洞見校外培訓新需求,從而打開教學視野,釐清新時代教學思路,將清北的教學品質提升至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