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如果只有一兩個觀眾,就會入不敷出。施培琦 攝 俞霞 製圖
據《青年報》報導,近日,市民李先生前往閔行區連贏電影院看電影時,遭遇了影院以無人購票為由,取消場次的事件,影院稱這是影院「潛規則」。雖然事後影院承認工作人員工作失誤,並為李先生照常放映影片,但「潛規則」一說令觀眾愕然。究竟「開場前10分鐘無人購票,影院有權取消場次」的「潛規則」是否存在,又是否合理?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觀眾遭遇
購票時被通知場次取消
市民李先生日前前往閔行區連贏電影院觀看22點10分的電影,前往窗口購票時卻被告知,因無人購票,該場次已被取消,而當時的時間是22點03分,令李先生白跑一次。當時,影院工作人員稱:「因為開場前10分鐘該場次仍未售出一張票,所以放映機已關閉,不能再重新啟動。」
不過,經過據理力爭,影院最終答應為李先生放映影片,但此前的影院工作人員自稱「開場前10分鐘無人購票,影院有權取消場次」的「潛規則」,仍然令李先生感到十分疑惑。
「電影還未開場,沒有任何告知就取消放映,我是特地趕過來看電影,如果取消放映,電影院是否應該承擔我的交通費呢?人來了電影沒看到,這是不是電影院造成的損失?」李先生表示,影院方面的說法令他難以接受,也沒有任何道歉和補償,如果不是自己據理力爭,就只有自己承擔損失。
他告訴記者,這已經不是自己第一次遇到場次撤銷的狀況了。
為此,記者昨日聯繫了閔行連贏電影院市場部沈小姐。
沈小姐告訴記者,當日李先生的遭遇的確是影院工作人員的失誤,已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處罰。「我們的員工沒有搞清楚狀況,對規定沒有執行到位。沒有人買票,我們規定是提前10分鐘可以取消場次,但遇到顧客前來購票,還是會賣給他的,就算只有一位觀眾,我們也會放映影片。」
業內人士
放映後15分鐘無人購票就取消場次
對於「開場前10分鐘無人購票,影院有權取消場次」這一「潛規則」,前聯和院線副總經理、資深電影人吳鶴滬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影院自說自話的行為。」他透露,關於撤銷場次,影院的確有約定俗成的規定,「開場後15分鐘仍未賣出一張電影票,影院會撤銷場次,避免推後放映時間,導致下一場無法準時。」
吳鶴滬表示,還有些影院,比如新天地ume影院,即使是沒有觀眾的場次,映前廣告也會照放,開場15分鐘後觀眾還沒來,再取消場次。「就像滿座的電影觀眾不能買票,一部過了放映時間的零票房電影觀眾也不能買票。」
對於部分影院在開場前就取消場次,吳鶴滬表示,這絕對是違規行為。「有觀眾來購票,可以商量,但如果觀眾一定看,那即使只有一個人一張票,也要賣給他。如果要提前取消場次,至少要提前通知。不通知自說自話取消場次就是違規。」
對於影院此類違規行為,記者諮詢了多位資深影院經理。
大光明影院李經理表示,通常影院在開場15分鐘至30分鐘後仍無票售出就會取消放映,但電影還沒開場就取消場次比較少。李經理告訴記者,這種通行做法是為了共同維護電影院和顧客雙方的利益,「電影院不想賠本放映,觀眾也不想看一部不完整的影片。」
前上海影城經理、蘇州博納國際影城總經理沈強告訴記者:「不要說觀眾是早來,如果晚來10分鐘,服務員還沒下班前提下,還是會賣給他。這個是個別影院服務不規範。我做電影院十幾年,大多數電影院還是比較規範的,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影院心聲經營有難處有苦說不出
沈經理告訴記者,電影院遇到這種事,其實也有難言之隱,「那家電影院這樣做,無非從經濟利益出發,幾個員工見沒人買票,一合計,想早點下班。為了一個人,那麼多員工要守候在這裡,幾個人想想不舒服了,就合起來敷衍觀眾。」
不過他也表示,現在的影院經營普遍有難度,郊區影院就更不好做,考慮到人工、電費,影院也有難處。
上海一家新開影院的經理也告訴記者,自己的經營壓力非常大,「每個月向老闆匯報工作的那天是最痛苦的日子。要提高經濟效益,就只能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甚至是無效場次。」由於近幾年大量資金進入,上海影院的租金水漲船高,經營成本之高,讓不少從業者都背上了不小的包袱。
不過,即使影院有經營難處,隨意取消場次也被從業人士不齒。他們普遍認為,觀眾就享有觀影的權利,影院不能因為人少而剝奪觀眾的權利。因此,即使是虧本,影院也有義務承擔這種風險,這也是一種誠信的體現。
如何維權觀眾可向影院索賠
如若觀眾遇到此類事件又該如何維權?記者諮詢了相關律師,紅剛律師事務所律師譚耘說,電影院張貼放映時間,觀眾前來看片,已構成要約承諾的法律行為。電影院擅自取消放映屬違約,所謂不成文的規定僅是內部制定,觀眾並不知情,不具法律效力。觀眾可以就一些交通費向電影院提出索賠。
而前聯和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則表示,觀眾可先向電影院維權,如果電影院拒不理睬,則可聯繫院線,院線也會根據相關規定,向影院發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