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瑞,男, 中學語文一級教師,沂源縣大張莊中學教師,1995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既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不失時機地改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所教班級成績一直在全縣前列。
先後被評為淄博市第四批骨幹教師,淄博市課堂教學攻堅年先進個人,沂源縣首屆農村特崗教師,沂源縣優秀班主任,沂源縣優秀教師,沂源縣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博愛之心育桃李
10年前,大張莊中學還沒有教學樓,學生在平房裡上課,學校用小鐵爐供暖,刺骨的東北風常把學生的手吹裂了,張照瑞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總是第一個到教室,親自給學生點爐子。學生到教室時,教室裡的溫度已有了明顯的提高。寒冷的冬季,為了預防感冒,他拿來自家的電磁爐,鍋子,買來醋,每周給學生熬醋兩次,當別班的同學因感冒大面積請假回家時,張老師的班幾乎無人請假。有個叫李良濤的學生在越野比賽中受傷,張老師親自到山上刨羊角葉根給學生煮水泡腳。學生房慧茹在上課時突然肚子疼,疼痛難忍,張老師第一時間聯繫了家長,打電話但無人接聽,原來她的父母常年在淄川打工,平時跟著爺爺奶奶,屬於典型的留守兒童。情急之下,張老師驅車帶她到鎮衛生院做了B超,原來是急性腸胃炎,需要立即打點滴,張老師為她墊付了醫藥費,並陪床4個小時。有個學生叫崔慶友,父母離異,經濟困難交不起書費,連吃穿都難以保障,張老師經常領他到家中吃飯,把自己上學時的衣服給他穿,並帶頭為他捐款。
作為一名班主任,張老師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學生的心田上播撒愛的種子。在他的眼裡沒有差生,只有一群活潑可愛並日益進步的小天使。對於一些特殊的學生,困難的學生,在他的堅持下,很多不愛學習的或脾氣怪怪的學生,經過他多次的教育,都會有很大轉變。
恪盡職守奏凱歌
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為了能夠使教育教學工作走在時代的前列,在課堂上,他教法靈活多樣,還融入現代化教學觀,合理利用多媒體,採取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輕鬆快樂地學習。多年來,他在課堂上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先後在縣教材培訓中執教公開課10餘次,在市縣組織的優質課評選中獲得了較好名次。2007年9月,《鶴群翔空》獲縣洋思優質課一等獎,2008年7月,縣公開課一等獎,2009年12月,縣公開課一等獎,2011年6月,市公開課一等獎,2011年12月,市優質課二等獎,2014年3月,縣公開課一等獎,2014年5月,縣公開課一等獎。
在他的教學生涯中,沒有無故缺過一次課,不論身體有多不適。
2011年農曆12月4日,張老師在一次下樓梯的時候不慎摔倒,造成了右腳腳踝骨折。醫生建議他修養至少三個月。春節後開學,學校缺少代課教師,當張老師聽到這個消息,主動要求回學校上課,學校領導一再勸說多休息幾天,但張老師開學後的第二周就拄著雙拐給學生上課。由於不能長時間站立,他就坐在椅子上,一節課下來,他的腳因為血流不暢導致腳面浮腫。因為教了兩個班的語文課,課間他把腿平放在桌子上休息了15分鐘便又走入了另一個班,開始了漫長的40分鐘。
在他的教學生涯中,沒有放下過任何一名學生,不論他有多差。
2012年春天,張老師班裡轉來了一名學生叫志鵬,是典型的性格孤僻,張老師試著慢慢接近他,適時的和他交談著心裡話。原來,孩子確實是有心結的,他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得病,因此導致成績下滑。在同學面前他覺得抬不起頭,在老師眼裡他又覺得自己沒用,久而久之,他就不愛說話了,把自己封閉了起來。張老師鼓勵孩子說:「不要懷疑,你本身就是很棒的。」經過多次耐心的交談,讓這個同學認同了老師對他的關心,化解了心中的堅冰,使得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後來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年級第八名的好成績。
張老師畢業於淄博市第二師範學校,作為一名中師生,他深知自己的專業知識遠遠不夠,當時幾乎是天天聽老教師、甚至是年輕教師的課,取他人之長,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他以常人少有的毅力堅持三次超課。即:超周第一次備課、超日的第二次備課、上課前的第三次備課,多少年來他一向堅持著。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他一直把「讓學生愛上語文,享受語文」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教學上,簡約靈動、輕負高質的課堂是多年來他不懈的追求。平時,總見他認真地鑽研教材,挖掘資源,在各種教學雜誌、網絡上學習最為前沿的教學理論,汲取高效的教學經驗,致用於自己的課堂。在參加工作的第三個年頭,論文《音樂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就發表於省級刊物《中學生報》。
潛心鑽研創佳績
張老師愛學習,無論工作再忙、再累,他總是能擠出時光來給自我充電,潛心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探索創新,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逐步構成了新穎、獨特的教學風格。工作以來,他堅持學習,閱讀下了百種優秀教育理論讀物《教師專業發展精妙小語》《班級管理智慧案例精選》《聽竇桂梅老師評課》《餘映潮老師課堂實錄》等。平時,他還熱衷教學後的反思,致力科研,以研促教,不斷探索教學規律與方法,為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而努力。其中他撰寫的論文《心理期待與後進生轉化》榮獲山東省2005年中小學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讓積累之花處處開》榮獲山東省2013年中小學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2008年3月,論文《創新意識------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發表於省級報刊《語文學習報》;2012年10月,論文《為比喻把脈》發表於國家級刊物《教育學》;縣級實驗課題《中小學銜接教育》實驗教師,市級實驗課題《體驗式作文理論與實踐探究》實驗教師。
在課堂上,他教法靈活多樣,還融入現代化教學觀,合理利用多媒體,採取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輕鬆快樂地學習。多年來,他在課堂上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先後在縣教材培訓中執教公開課10餘次,在市縣組織的優質課評選中獲得了較好名次。2007年9月,《鶴群翔空》獲縣洋思優質課一等獎,2008年7月,縣公開課一等獎,2009年12月,縣公開課一等獎,2011年6月,市公開課一等獎,2011年12月,市優質課二等獎,2014年3月,縣公開課一等獎,2014年5月,縣公開課一等獎。
不忘初心礪前行
2017年5月,張老師被評為「沂源縣首屆農村特崗教師」,他發揮特崗教師引領作用,帶動青年教師學習。指導制定個人讀書計劃,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開展多種形式培訓活動,引領教師合作共贏。組織課堂展示活動,在工作室內實現資源共享,建立工作室QQ群,快速研討、解決疑難問題。在他的指導下,有多名青年教師在縣講課比賽、優課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教育教學工作凝聚的是智慧,燃燒的是激情,喚起的是靈性,收穫的是享受。張照瑞老師憑滿腔熱血,深深紮根於鄉鎮教育這片沃土,用專心、愛心、良心譜就了一曲雖樸素卻不平凡的園丁之歌,相信,在未來,張老師定會不負歲月,用執著與行動譜寫出更加動人的的杏壇新詩篇。
責任編輯:李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