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瑞:讓愛流淌在每一個孩子心田!

2020-12-13 掌上沂源

張照瑞,男, 中學語文一級教師,沂源縣大張莊中學教師,1995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既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不失時機地改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所教班級成績一直在全縣前列。

先後被評為淄博市第四批骨幹教師,淄博市課堂教學攻堅年先進個人,沂源縣首屆農村特崗教師,沂源縣優秀班主任,沂源縣優秀教師,沂源縣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博愛之心育桃李

10年前,大張莊中學還沒有教學樓,學生在平房裡上課,學校用小鐵爐供暖,刺骨的東北風常把學生的手吹裂了,張照瑞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總是第一個到教室,親自給學生點爐子。學生到教室時,教室裡的溫度已有了明顯的提高。寒冷的冬季,為了預防感冒,他拿來自家的電磁爐,鍋子,買來醋,每周給學生熬醋兩次,當別班的同學因感冒大面積請假回家時,張老師的班幾乎無人請假。有個叫李良濤的學生在越野比賽中受傷,張老師親自到山上刨羊角葉根給學生煮水泡腳。學生房慧茹在上課時突然肚子疼,疼痛難忍,張老師第一時間聯繫了家長,打電話但無人接聽,原來她的父母常年在淄川打工,平時跟著爺爺奶奶,屬於典型的留守兒童。情急之下,張老師驅車帶她到鎮衛生院做了B超,原來是急性腸胃炎,需要立即打點滴,張老師為她墊付了醫藥費,並陪床4個小時。有個學生叫崔慶友,父母離異,經濟困難交不起書費,連吃穿都難以保障,張老師經常領他到家中吃飯,把自己上學時的衣服給他穿,並帶頭為他捐款。

作為一名班主任,張老師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學生的心田上播撒愛的種子。在他的眼裡沒有差生,只有一群活潑可愛並日益進步的小天使。對於一些特殊的學生,困難的學生,在他的堅持下,很多不愛學習的或脾氣怪怪的學生,經過他多次的教育,都會有很大轉變。

恪盡職守奏凱歌

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為了能夠使教育教學工作走在時代的前列,在課堂上,他教法靈活多樣,還融入現代化教學觀,合理利用多媒體,採取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輕鬆快樂地學習。多年來,他在課堂上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先後在縣教材培訓中執教公開課10餘次,在市縣組織的優質課評選中獲得了較好名次。2007年9月,《鶴群翔空》獲縣洋思優質課一等獎,2008年7月,縣公開課一等獎,2009年12月,縣公開課一等獎,2011年6月,市公開課一等獎,2011年12月,市優質課二等獎,2014年3月,縣公開課一等獎,2014年5月,縣公開課一等獎。

在他的教學生涯中,沒有無故缺過一次課,不論身體有多不適。

2011年農曆12月4日,張老師在一次下樓梯的時候不慎摔倒,造成了右腳腳踝骨折。醫生建議他修養至少三個月。春節後開學,學校缺少代課教師,當張老師聽到這個消息,主動要求回學校上課,學校領導一再勸說多休息幾天,但張老師開學後的第二周就拄著雙拐給學生上課。由於不能長時間站立,他就坐在椅子上,一節課下來,他的腳因為血流不暢導致腳面浮腫。因為教了兩個班的語文課,課間他把腿平放在桌子上休息了15分鐘便又走入了另一個班,開始了漫長的40分鐘。

在他的教學生涯中,沒有放下過任何一名學生,不論他有多差。

2012年春天,張老師班裡轉來了一名學生叫志鵬,是典型的性格孤僻,張老師試著慢慢接近他,適時的和他交談著心裡話。原來,孩子確實是有心結的,他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得病,因此導致成績下滑。在同學面前他覺得抬不起頭,在老師眼裡他又覺得自己沒用,久而久之,他就不愛說話了,把自己封閉了起來。張老師鼓勵孩子說:「不要懷疑,你本身就是很棒的。」經過多次耐心的交談,讓這個同學認同了老師對他的關心,化解了心中的堅冰,使得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後來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年級第八名的好成績。

張老師畢業於淄博市第二師範學校,作為一名中師生,他深知自己的專業知識遠遠不夠,當時幾乎是天天聽老教師、甚至是年輕教師的課,取他人之長,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他以常人少有的毅力堅持三次超課。即:超周第一次備課、超日的第二次備課、上課前的第三次備課,多少年來他一向堅持著。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他一直把「讓學生愛上語文,享受語文」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教學上,簡約靈動、輕負高質的課堂是多年來他不懈的追求。平時,總見他認真地鑽研教材,挖掘資源,在各種教學雜誌、網絡上學習最為前沿的教學理論,汲取高效的教學經驗,致用於自己的課堂。在參加工作的第三個年頭,論文《音樂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就發表於省級刊物《中學生報》。

潛心鑽研創佳績

張老師愛學習,無論工作再忙、再累,他總是能擠出時光來給自我充電,潛心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探索創新,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逐步構成了新穎、獨特的教學風格。工作以來,他堅持學習,閱讀下了百種優秀教育理論讀物《教師專業發展精妙小語》《班級管理智慧案例精選》《聽竇桂梅老師評課》《餘映潮老師課堂實錄》等。平時,他還熱衷教學後的反思,致力科研,以研促教,不斷探索教學規律與方法,為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而努力。其中他撰寫的論文《心理期待與後進生轉化》榮獲山東省2005年中小學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讓積累之花處處開》榮獲山東省2013年中小學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2008年3月,論文《創新意識------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發表於省級報刊《語文學習報》;2012年10月,論文《為比喻把脈》發表於國家級刊物《教育學》;縣級實驗課題《中小學銜接教育》實驗教師,市級實驗課題《體驗式作文理論與實踐探究》實驗教師。

在課堂上,他教法靈活多樣,還融入現代化教學觀,合理利用多媒體,採取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輕鬆快樂地學習。多年來,他在課堂上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先後在縣教材培訓中執教公開課10餘次,在市縣組織的優質課評選中獲得了較好名次。2007年9月,《鶴群翔空》獲縣洋思優質課一等獎,2008年7月,縣公開課一等獎,2009年12月,縣公開課一等獎,2011年6月,市公開課一等獎,2011年12月,市優質課二等獎,2014年3月,縣公開課一等獎,2014年5月,縣公開課一等獎。

不忘初心礪前行

2017年5月,張老師被評為「沂源縣首屆農村特崗教師」,他發揮特崗教師引領作用,帶動青年教師學習。指導制定個人讀書計劃,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開展多種形式培訓活動,引領教師合作共贏。組織課堂展示活動,在工作室內實現資源共享,建立工作室QQ群,快速研討、解決疑難問題。在他的指導下,有多名青年教師在縣講課比賽、優課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教育教學工作凝聚的是智慧,燃燒的是激情,喚起的是靈性,收穫的是享受。張照瑞老師憑滿腔熱血,深深紮根於鄉鎮教育這片沃土,用專心、愛心、良心譜就了一曲雖樸素卻不平凡的園丁之歌,相信,在未來,張老師定會不負歲月,用執著與行動譜寫出更加動人的的杏壇新詩篇。

責任編輯:李 真

相關焦點

  • 【名師風採】胡敏君——讓愛流淌在每一個孩子心田
    自2006年9月踏上教育工作崗位以來,胡敏君一直在一中附小這片淨土上耕耘著。善待每一個孩子,用一顆真誠而無私的愛心,與孩子們一起彈撥愛的「和弦」,讓孩子和諧、持續、健康、快樂的成長,讓學生、家長、社會滿意,這就是胡敏君最大的滿足,最大的快樂!
  • 愛在樂園悄悄的流淌
    陶行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需要愛。愛是什麼?愛是一種關心,愛是一種給予,愛是一份默默無語的操心與付出,愛也是一份深深的看見。
  • 博愛一中名師風採 | 谷廷廷:愛是陽光雨露,溫暖每一個學生心田
    她以真誠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一位學生,努力用愛心去創造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使他們在和諧進取的學習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只有真心愛學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心靈,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年輕上進的谷老師就像陽光雨露,溫暖著每一位學生的心田,給博愛一中這塊教育熱土上增添了更多生機和活力!
  •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引深思:孩子童年傷口,要用一生治癒
    近來有一部公益短片很有名,這部公益短片叫《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這在部短片中,有一個小女孩從小就生長在家庭暴力之中,她的爸爸常年酗酒,喝醉了之後,就會打罵媽媽。有一次,媽媽給她買了一條漂亮的裙子,被爸爸發現後,媽媽被爸爸打得很慘,她想上前阻攔,卻也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頓,她只好哭著跑出了家門,她的爸爸在後面追趕著要打她。
  • 嶗山區金家嶺街道幼兒教師臧瑩玖:讓愛融化在孩子們的心田
    那個頑皮而不懂事的孩子,是您的啟迪,讓他真正領會了大自然的恩惠,從此讀懂了每一瓣綠葉、每一片彩雲、每一個浪花。千百年來,人們總把老師比作春蠶、蠟燭、園丁、靈魂工程師……從懵懂無知的稚童到青澀純真的少年,再到風華正茂的青年,在整個生命歷程中,老師都是最值得我們尊重和感恩的人。
  • 那一所流淌著愛的村小——寧遠縣鯉溪鎮白兔小學見聞錄
    那一所流淌著愛的村小 ——寧遠縣鯉溪鎮白兔小學見聞錄這麼複雜的禮儀這麼小的孩子是從哪學來的?我驚異到目瞪口呆。學生的不平常還不止這點,這裡暫且不表,放在後面陸續道來。接著說說老師的不平常。首先出來迎接我們的是周老師,操一口上海味的普通話,讓我略微有點詫異。小何老師(就是「愛唱歌的美術老師」)發現了我的詫異,馬上跟我解釋:「周老師是支教老師,從上海來。」
  • 讓愛融化在孩子們的心田—金家嶺街道王家村幼兒園幼兒教師臧瑩玖
    那個頑皮而不懂事的孩子,是您的啟迪,讓他真正領會了大自然的恩惠,從此讀懂了每一瓣綠葉、每一片彩雲、每一個浪花。千百年來,人們總把老師比作春蠶、蠟燭、園丁、靈魂工程師……從懵懂無知的稚童到青澀純真的少年,再到風華正茂的青年,在整個生命歷程中,老師都是最值得我們尊重和感恩的人。
  • 作文之星 | 《心田上的一道道風景》
    (2020年8月8日《重慶晨報》4版)點擊圖片可放大《心田上的一道道風景》重慶市渝中區大坪小學校 六年級6班 範乃菡指導老師:熊緒揚 向上滑動閱覽有花名曰虞美人,亦稱滿園春,花六色,或赤或粉,或橘或藍,奼紫嫣紅
  • 教師節 | 為愛付出,細細浸潤寶寶心田
    用「愛」的陽光普照,用「愛」雨露滋潤,在鯨魚堡,我們的教練、老師,始終以愛之名,細細浸潤寶寶們的心田......在課程中循循善誘 鼓勵、引導孩子學習進步在豐富趣味的課程中玩樂、嬉戲、鍛鍊、學習、成長進入下一階段課程、後續教案的制定用心、專心陪伴孩子的成長進步
  • 關懷是送給親人最好的禮物,它讓我們彼此感動,讓愛充滿心田
    關心、幫助、愛護、照顧……似乎都是大人要給予孩子的。其實不然,很多美好的品質都是需要在孩子幼年時灌注在他們心田,孩子才能逐漸成長為更好的人。讓孩子學會關心自己,一個連自己都不會關心的孩子,更無法指望他具備關懷他人的意識和能力。
  • 讓愛的暖流在車流中流淌
    讓愛的暖流在車流中流淌白銀日報記者 王鵬程彭獻勤,男,漢族,1973年生。靖遠縣眾誠出租汽車運輸公司駕駛員。2015年,被推選為「甘肅銀行杯·隴原好司機」。十多年來,他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通過自己的誠信經營讓愛的暖流在車輪中流淌,讓愛的光輝灑遍了靖遠大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十年多來,彭獻勤主動履行一名出租汽車駕駛員的神聖職責,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熱心服務、文明行駛、愛崗敬業,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 鄭州74中:用鼓勵滋養孩子的心田
    側重實用性的講述互動交流6月2日下午,鄭州74中在中和樓多功能廳舉辦了一場題為《用鼓勵滋養孩子的心田趙倩老師側重實用性,通過正面管教理念分享和鼓勵技術的應用兩個方面,為老師們提供了應對學生不良行為的解決方案,讓老師們做到情緒上淡定、方法上從容;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孩子自己形成自信、自尊、合作的優良品質,具備解決問題的社會技能和社會情感。正面管教不僅僅是一種教養工具,同時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處事方式。
  • 把節約理念埋在孩子心田
    原標題:把節約理念埋在孩子心田  把節約理念埋在孩子心田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是古人眼中的「君子之行」。   現代社會的「君子之行」,除了加強自身修為之、踐行節儉之風外,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即擔負起更多的家國責任,為社會注入善與美的力量。
  • 二七區佛崗小學小小郵遞員架起了一座直通心田的橋梁
    一早,《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愛米蘭》的歌聲在校園中盪氣迴腸。佛小禮儀隊的孩子們手執花球、列隊歡迎每一位到校的老師。學校領導班子在祝新校長的帶領下早早的來到學校門口,只為送出教師節的第一聲問候。小小郵遞員們背著郵政包,神採奕奕。他們今天最光榮的使命是將同學們提前做好的教師節賀卡送到每一位老師手中。瞧,一道道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追尋每一位教師的身影。「老師,教師節快樂!
  • 用愛暖學生心田 盧翠紅激情打造英語課堂
    愛的光輝,照亮學生心田     盧翠紅深信,愛是一切教育活動的本質和源泉。20多年來,盧翠紅把真誠的愛奉獻給了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在愛的陽光下快樂地成長。        1998年新學年開學,班裡來了一位患小兒麻痺症的殘疾學生,叫張華。
  • 傳承經典、愛駐心田、揚帆起航,五華一幼舉行畢業典禮
    7月23日,五華區第一幼兒園舉辦了主題為「傳承經典、愛駐心田、揚帆起航」的畢業典禮,老師與孩子們相聚在一起,共同回顧孩子們的成長足跡,分享孩子們成長的快樂。愛駐心田——感恩在這離別之際,五華一幼園長文永福既欣慰又不舍,他親眼看到在老師的引導、生活老師的幫助下,每個孩子從剛開始會哭鼻子、鬧脾氣的淘氣包,變成了懂事聽話的好孩子。他希望且相信每一個孩子們都能像鳥兒一樣,展翅飛翔到更加廣闊的天空,自由翱翔,學習更多的本領,實現自己的夢想。
  • 天心區:幼兒園開展慶「雙節」活動 把愛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把愛國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讓五星紅旗飄揚在孩子的心中,此次活動的開展,更是加深了孩子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讓我們共同祝願祖國的明天更加繁榮昌盛!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幼兒了解「中秋」傳統節日的來由及風俗習慣,幼幼園還讓孩子們利用周末時間和家人一起通過繪本故事的講解和動手製作月餅來迎接中秋佳節的到來。
  • 邵陽優秀班主任易陽:把愛灑進學生心田
    把愛灑進學生心田「易老師的愛,讓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讓我渴望學習的心充滿前進的力量。」日前,邵陽市第二中學貧困學子莫莉(化名)在接受師生家長的資助後,表達了對班主任易陽的感激之情。莫莉是家裡的老二,上有一位正在讀高三的姐姐,下有兩個讀小學的弟弟。
  •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 ——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一點體會 不僅僅是在「解決問題」方面沒有統一的「萬能鑰匙」,而且在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因人而異的。 就拿我們最常說的「關愛學生」這件事情來說,要愛每一個孩子,這是教育所本身蘊含的要義。但如何呈現這份愛,則同樣不可公式化地「一刀切」,而應該是「差別化」地個別對待。也就是說,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狀況,我們給予的關愛方式也應該是各不相同的。
  • 心田一畝育馨香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在心田裡種下什麼,就會收穫什麼。心田一畝,是屬於自己的心靈花園。心田一畝育馨香,要把善良當做土壤。善良是一切美好的基礎,一個人如果連善良之心都丟失了,他擁有的再多,心田上也不會生出美麗的花朵。羅素說:「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一個善良的人,必定是溫情的,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都懷著萬般柔情,他有熱愛之情和悲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