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假期,不少家長都會考慮把孩子送回老家,讓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顧一段時間。
特別是年齡相對較小,還沒有報各種班的孩子,因為身邊離不開人照顧,家長又不能跟著孩子一起放假,所以把孩子送回老家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樣老一輩有機會跟孩子們相處,家長們可以得到放鬆,孩子也能體會到別樣的生活樂趣。
不過因為老一輩跟新手爸媽們的成長環境、生活環境不同,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也不同,家長們會發現,只要把孩子放回老家,孩子總能給自己「別樣的驚喜」。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位媽媽在國慶假期時,把女兒放回奶奶家待了一周。結果去接回來的時候差點不敢認。
只見女兒頭頂著沖天辮,身穿著碎花棉衣,腳穿著大棉拖鞋歡快地向自己奔來,到面前仔細一看,原來白白嫩嫩的小臉蛋已經變成了小麥色,髮型更是「不忍直視」,讓媽媽一度懷疑:這是我女兒麼?
看看相機裡孩子原來的樣子,妥妥的「公主」變「二丫」,看到這個畫面,網友們紛紛表示:這是怎麼做到全國一致的?我家娃回去奶奶家住了一個星期,也是被曬得黝黑。
還有的網友表示:土是土了點,但是看著還算挺乾淨的。
在城市裡因為灰塵較少,環境也相對乾淨,所以只要孩子不是一直在地上打滾,孩子的衣服基本能保持乾淨整潔,家長也願意花心思把孩子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但是孩子回了農村,因為環境不同,這些衣服反而成了累贅,倒是穿脫方便、耐髒的衣服成了優勢。
短時間內在奶奶家,除了孩子的穿著打扮會變成「二丫」,孩子的體型也會發生變化,有一種餓是奶奶覺得你餓,再瘦小的孩子,放在奶奶家裡養一陣,總能讓你胖一圈。
年輕家長可能覺得孩子不想吃,餓一頓就算了,但是對於老一輩來說,餓肚子哪還行?
這個不喜歡吃,那我給你做另外一種,再不願意吃,我也會想辦法讓你吃。
下面這位奶奶,就順手拿了一個道具——大公雞。
「你不吃?那我給大公雞吃了哦,來趕緊吃上一口,嘴巴張大,啊~」
除了外形發生變化,孩子的行為習慣也會耳濡目染地發生變化。
比如下面這位寶寶,就翹著二郎腿,左手拿著大包子,右手拿著大蔥歡快地啃,從孩子的姿勢裡仿佛看到了爺爺的模樣。
農村活動空間大,孩子們活潑好動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運動健將的潛質也被發揮出來,雖然年齡小,但是滑板車也是玩的溜到飛起,速度連親媽都追不上,我就是全村最靚的仔。
原本在家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肩不能挑手不能扛的孩子,回了奶奶家轉眼就是幹活的一把好手,一手抓起一隻雞隨手一扔,這些雞蛋都是我的。
雖然孩子的外形變得讓家長難以接受,但是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家裡孩子基本待在室內,戶外時間很少,還需要家長陪著。但是在農村就可以放飛自我,除了睡覺跟吃飯,其他時間都在戶外活動,孩子的活動量大,胃口增加,身體素質也在變強。
在自己家裡,孩子除了上課外,業餘生活相對簡單,做作業,上補習班,有空的時間看書,玩玩具,或者對著手機、電視。但是在農村孩子面對的是大自然,多數東西都是平時接觸不到的,或者需要通過書本去了解的東西,在這裡可以很直接的體驗到,因此孩子的生活體驗也會更加豐富,這對孩子來說,也算是一種財富。
在自己家裡,孩子接觸的人基本都是同學,老師,回到家基本就是面對家人,但是回了老人家裡,不再被守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孩子可以到處玩耍,周邊的鄰居熱情淳樸,孩子的性格也會更開朗。
年輕人工作壓力比較大,朝九晚五或者加班是生活的常態,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對較少。但是老人帶娃相對比較清閒,所以更能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這對幼兒特別是0-3歲,最需要安全感的孩子來說,是很有優勢的。
雖然孩子的外形「土」一點,但是收穫也相對更大,只要家長跟老人做好溝通,在假期把孩子交給老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