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一泓清水:是什麼樣的情感讓《朗讀者》為之感動?

2021-01-08 溦雨讀書

董卿採訪俞敏洪,在對話中,俞敏洪說:小時候家裡很窮,心裡很自卑,考上北大之後,母親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見到自己,所以即便還沒有女朋友,索性連婚禮也提前一起辦了,家裡殺了兩頭豬,宴請親朋,農村的流水席吃了三天。

俞敏洪到了北大之後只想努力學習,通過取得好成績讓自己不那麼自卑,正是這種堅韌的精神,深入骨髓的品質,才有了後來取得的成就。

俞敏洪自己寫的一本書《生命如一泓清水》中有一節:「一堆散亂的磚頭」,是專門獻給已經去世的父親的。

書中這樣寫道:「一塊磚頭沒有什麼用,一堆磚頭也沒有什麼用,如果沒有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只是佔據了一堆廢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沒法實現。當時我家窮得幾乎連吃飯都成問題,自然沒有錢去買磚,但我父親沒有放棄,日復一日撿拾磚頭碎瓦,終於有了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

我們小的時候,可能都或多或少有個夢想,長大了之後,隨著歲月的磨礪,曾經的夢想很多都已經被淡化。

無論是誰,都逃不過最終的死亡,生命本身並無意義,但追求生命意義的過程卻有意義,如果人生沒有目標,那走過一生之後,也不過是親歷幾段散亂的歲月而已。

如果沒有夢想,即便給生命賦予了更長的時間,也只能是渾渾噩噩。

因此,我們更希望能給現在擁有的時間賦予更多的生命力,只有充滿生命力的時光才會熠熠生輝!

歡迎關注@溦雨讀書 :《生命如一泓清水》。讀書,陪您一起,用書中的智慧解決生活中的困惑!#俞敏洪#

相關焦點

  • 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的創新與成功之道
    摘 要:2017年年初,央視《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火爆螢屏,掀起了人們對文化綜藝節目討論和關注的熱潮。其中《朗讀者》以新穎的節目形式,清新的語言風格,注重情感的溝通和交流而備受關注,堪稱電視綜藝節目界的「一股清流」。
  • 私藏天目湖「最後一泓清水」——涵田度假村酒店
    私藏天目湖畔的一泓清水,坐擁湖光山色之境,盡享山頂溫泉之潤澤,傾聽夕陽餘暉裡的松浪,融入夜晚狂歡派對裡勁舞……居於涵田度假村,難以忘懷的又豈止是那片山與水?
  • 【新訓故事】新消防員版「朗讀者」,帶你聆聽不一樣的感動
    【新訓故事】新消防員版「朗讀者」,帶你聆聽不一樣的感動 2021-01-10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朗讀中重拾對生命的感動和敬畏
    近日,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火爆螢屏,朗讀的莊嚴感賦予了這檔朗讀性節目獨有的精神面貌和氣質,使它與時下某些油腔滑調、痞裡痞氣、沒有正經、缺少底線的娛綜節目區別開來。朗讀賦予了讀者莊重的情感體驗和怡情審美的精神愉悅,它的魅力來自於真情實感的外化和其中所蘊含的超功利的神聖之美。朗讀從來不只是嘴皮子上那點事兒,而是從心底裡流淌出來的歌聲。
  • 明天,董卿的《朗讀者》走進浙大紫金港!期待你的朗讀,感動全國觀眾!
    近期又一部綜藝界的清流《朗讀者》開播,「朗讀亭」的杭州之旅正圈粉無數。而對浙大人來說還有一個好消息,央視《朗讀者》欄目浙大站錄製時間定於22日早10點至晚10點,「朗讀亭」設在以浙大紫金港校區南草坪為背景的納米樓和校友樓之間的廣場(求是鼎附近),隨到隨錄。
  • 凝聚紙張與文字力量遇見生命的朗讀者
    通過央視綜藝《朗讀者》以文字的力量回歸紙質閱讀時代!熱情、美麗、痛苦和幽默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與早前的《見字如面》有些類似,《朗讀者》旨在「朗讀打動人心」,「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通過朗讀嘉賓聲情並茂的演繹,為我們展現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可在我們沉迷其中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在這背後文字的情感溫度。在現在飛速發展的世界中,電子資源行動裝置充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電子書成為了我們碎片化時間的主要讀物。可脆弱的光纖無法承載文字的力量,只有拓印在紙張上的黑色字體,才能淋漓盡致的展現融在文字當中博大的情感和人性的光輝。一個人生命的重量,來源於你讀過的書。
  • 「第一朗讀者」 :詩歌作為一種生命形式
    始作俑者,乃是深圳一位集戲劇人、詩人等多重身份於一身的從容女士,其對「第一朗讀者」的獨創與堅持,收穫了一片點讚之聲。「第一朗讀者」自其呱呱落地之日起,一直受到全國與鵬城詩人、文學愛好者和普通市民的追捧和參與。
  • 《朗讀者》:你把情感幻化成最美的語言
    《朗讀者》自開播到現在已有三期尋覓著各種飽含中華人民情感的主題詞在聆聽中感受最動人的情感載著祝福與團圓本期就來簡單聊一聊《朗讀者》中人物訪談語言、人物對話的運用和視覺性非語言符號「《朗讀者》也許是無心之舉,但結果卻相當有意義
  • 董卿《朗讀者》:讀到最心愛的文字時,那般歡暢
    《中國詩詞大會》第六期節目中,一位孩童清脆地唱著《春夜喜雨》,父親輕輕地和著,主持人董卿被這一幕感動,眼裡閃著淚花,隨口念出了葉賽寧的《我記得》。這樣的董卿讓人動容,也難怪選手王若西誇讚董卿道:「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  猶記春晚時,董卿莫名的因為口紅顏色上了熱搜,都贊她說被這唇色映襯的膚白貌美。
  • 《朗讀者》
    在這個溫情的節日裡,少年時的杜甫寫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思鄉思親之情傳誦千古;而隨著時光緩緩,重陽又漸漸演變成為了我國的
  • 《朗讀者》展現溫暖情懷 董卿:文字之美難以抗拒
    在《朗讀者》節目錄製現場,董卿一身黑色西服套裝現身接受了新華網的採訪,輕聲軟語,細膩優雅,一如舞臺上的不凡氣度。但當時我就在想,我從小到大很多次在文字的世界裡被感動、被鼓舞,我覺得這個應該是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呼應的。」  《朗讀者》的第一期節目播出後,從老舍的讀音到許淵衝的動容,都成為了話題熱點,談到節目能取得如此好評的原因時,董卿直言:「主要是得益於時機吧。」在電視綜藝節目越來越熱鬧繁雜的當下,《朗讀者》安靜的、更深層次的探索著人們的內心,「我們這個節目本身就是把『人』和『文』緊密結合在一起。
  • 《朗讀者3》重磅推出,董卿重回央視舞臺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文化情感類節目,由董卿擔任節目主持人與製作人。該節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 《朗讀者》裡董卿的教科書級開場白!必須收藏
    ,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在我們這期節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趙家和教授,雖然他已經在五年前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他所播種下的一顆善的種子,是留給這個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一份禮物。用純淨之心去創造、去發現、去感悟,你便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禮物。
  • 《朗讀者》與《見字如面》,這兩檔節目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在哪
    《朗讀者》能在喧囂的時代,還敢於回歸最單純也最豐富的世界,讓大家重新體會安靜、莊重、雋永的情感帶來的美好體驗,並且在心靈的共振當中,有了一種重新認識自我、認知世界的可能。」擔綱《朗讀者》自然而然就顯得水到渠成了,以董卿這樣的主持人擔綱節目主持本身就是對節目最大的宣傳,董卿以自己的明星光環打底,首做製片人,成功完成了轉型。主持人身兼製片人之職,在各大媒體並不少見。
  • 胡歌,被演戲耽誤的心理治療師,胡歌,生命的《朗讀者》!
    但是,2018年5月19日央視大型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二季第三期,胡歌破例了。時隔十二年重談2006年的那段「生命不堪承受之重」,借莎翁名篇扣問生命:「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以此獻給所有在迷霧中砥礪前行的人們。董卿擔綱製作人、總導演和主持人的現象學文化節目《朗讀者》,讓詩歌成為了喜聞樂見的綜藝,擴寬了綜藝的內涵和外延。
  • 董卿主持《朗讀者》節目,作家阿乙朗讀文章,給人們帶來感動
    我很喜歡看董卿主持的節目,尤其喜歡看董卿主持的《朗讀者》,這個節目帶給我很多的感動。在朗讀者第二季中,當作家阿乙出場的時候,震撼到了我。我們一天帶頭總是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我們總是在羨慕別人的光環。但是我們付出多少了呢?
  • 《朗讀者》完成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也正是這樣一粒茁壯的「種子」,在歷經了800多個日夜的蓄勢後,搭乘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縱深融合發展之風,於2020年爆發出巨大的生命能量,開啟了它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閱無數人的「生長裂變」之旅。於《朗讀者》而言,「一平方米」是演播廳延展的觸角,是聯結觀眾們情感的紐帶,更是節目扎進大眾生活土壤深處的根系。本文將試圖從「一平方米」出發,解讀《朗讀者》第三季的全媒體「進化密碼」。
  • 《朗讀者》裡董卿的每段開場語,堪稱作文範本!必須收藏!
    ,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那麼,《朗讀者》遇見了你們,又會怎樣呢?
  • 郭文華:一泓秋水
    瞬間想起,之前曾聽到他向一個外班老師誇我的眼睛「像一泓秋水」。儘管並不能完全理解這樣一個比喻表達的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意象,但卻明白此話絕對是褒揚無疑。聽過不少人誇我的眼睛,但大抵都如輕風吹過,沒能留下什麼印象,倒是老師與眾不同的溢美之詞真誠特別,讓人無端想到煦暖的陽光,皎潔的明月,滴翠的新竹,甚至空谷的鳥鳴……而現在,就要成為老師畫紙上的人了,我一遍遍在心裡問,是因為我的眼睛像一泓秋水嗎?被稱為一泓秋水的眼睛,在老師的筆下會更好看嗎?
  • 《朗讀者》裡董卿的每段開場語堪稱作文範本!必須收藏!
    節目卷首語: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於一小部分人。朗讀屬於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