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偷渡者」背後的故事:這是一條危險的捷徑,回報率比讀書高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 我還在越南的時候,以為歐洲是粉色的,但到了才發現,其實它一片漆黑。" 失聯的越南女孩裴氏絨曾這樣寫道。她曾同家人表示將前往英國,其後不知所終。

和她一樣想著奔向 " 粉色 " 歐洲的人並不在少數。在越南,即使是在有效的減貧過程中,仍有人鋌而走險偷渡他國,更何況,貧困只是他們冒險的原因之一。

10 月 1 日,越南河內,嚴重的空氣汙染讓當地居民紛紛戴起了口罩。圖 /CFP外媒關於越南乂(音同 " 義 ")安、河靜、廣平等地疑似遇難者家屬的報導中還充斥著哭聲。

而在胡志明市," 英國卡車慘案 " 社會反響極小,幾乎沒有人談論此事,並且政府已經實行有限的網絡管制(BBC、CCN 越南語新聞頁面已被封鎖)。我在越南使用 VNPT 寬帶,懷疑 VNPT 已與政府合作封鎖了一些網站,旗下的行動網路服務商 mobiphone 同步封鎖。我身邊認識的不認識的,也沒一個人在社交網絡上提到這件事。

在這裡,哭聲似乎被掩在一片寂靜之下。

" 我在越南時,以為歐洲是粉色的 "

越南人往歐美移民已非一時之事:殖民越南時期,法國從越南帶走不少偽政府官員;越戰結束後美國派來接大兵的船同時接收了大量越南南部的難民;越南當年從德國、波蘭政府借錢,結果因為通脹崩潰沒錢還,就用輸出勞工來還債。

即便是在波蘭,越南裔也數以萬計。

這一批移民家庭在越南當地人看來,屬於上流階層,普通人非常羨慕。

就我這幾年接觸到的情況來看,整個越南社會比較浮躁,講價丟人,跟服務員提合理要求丟人,吃不完打包丟人,精打細算丟人,車、藥品、生活用品幾乎都是國際大牌,本地人也非常追求這些東西,實在是因為本土基本沒有,很多東西都要進口。

另外,崇洋媚外嚴重,認為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女性外嫁情況相對普遍。

在越南,只要你說一口流利的英文並亮出外國人身份基本可以通行無阻,比如我本人在越南就能享受外國人的最高待遇。

當地年輕人在網絡上接觸到的真真假假的信息,對國外的認識並不全面,而有的,只是看到了 " 摸不到的幻象 "。

就如同此前說自己將偷渡英國,現在 " 卡車慘案 " 後失聯的乂安省女孩裴氏絨,她曾寫道:" 我還在越南的時候,以為歐洲是粉色的,但到了才發現,其實它一片漆黑。"

10 月 28 日,越南河靜省,疑似英國貨車慘案遇難者的家屬滿面愁容。圖 /CFP偷渡是一種投資,回報率比讀書高

移民,是一部分普通越南人實現階級跨越的重要手段。

我公司有越南員工在平均 28 ℃的胡志明市生活,卻捨不得買空調,因為要寄錢回家。公司聚餐有同事打包回家,老母親感慨多少年沒有吃過那麼好的菜。還有越南中部 " 經濟不錯 " 的農民家庭,沒有房子,住在類似涼亭的地方,每個家庭成員一個吊床,吃飯席地而坐,沒有任何電器。這些都是掙扎在越南經濟最發達城市胡志明裡的農村年輕人的真實生活,還有更多沒有辦法出來的窮到無法想像的人在掙扎著。

在當地,教育並不能保證出人頭地,且教育成本不低。實際上,偷渡是一種投資,回報率比讀書高。

越南農村在教育、醫療、治安等方面,與城市差距越來越大。很多越南新一代年輕人,並不想待在家鄉,渴望城市的工作。他們努力考入大學,畢業之後,進入外資企業。但對於普通越南農村家庭來說,家中的孩子進城務工仍然面臨困境。因為幾個大城市的房價,折合人民幣都在每平米萬元左右,壓力太大。學歷低的年輕人,要想找份像樣的工作,更為艱難。

在某些地方,如果年輕人因為要出國而向親友借錢或者借貸一般都不愁借不到,而如果是要拿錢去做生意,卻可能沒有幾個人肯借給你。因為做生意風險太大,而出國只要勤奮節儉打幾年工,錢都是能還得上的。在很多國家,越南移民聚集區也會對偷渡而來的同胞提供幫助。

為什麼多人選擇去英國?選擇偷渡的人,一般背負的是整個家庭的沉重希望,且多半沒接受過什麼高等教育,沒有專業技能,只能幹苦力,這類人在亞洲國家打黑工,也只能起到改變個人自身命運的結果。想讓自己整個家庭都好過,就只能到人工更貴報酬更高的地方。

他們知道,這很危險,但也知道,這是條擺在眼前的捷徑。

30 戶報案家庭和被汙染的家鄉

事實上,除了河內、胡志明、峴港、芽莊、大叻等一些經濟、旅遊城市的經濟情況比較好以外,越南其他地區基本都非常貧困。而大城市內部發展也不均衡,豪宅與棚戶間雜,汽車與摩託並行,物價虛高。

另外,越南國內製造業近兩年才有起色,多數也是因為外國產業升級,很多工廠移過來了。遷移過來的工廠會很快發現一個問題,當地缺乏完整供應鏈,他們無法就近尋找到合適的供應商,無論是原材料還是機器設備,往往只能從自己國家進口。這增加了成本,再加上租金貴,最後部分工廠又被迫搬回本國。

關於民眾收入,作為越南的 " 上海 ",胡志明市的最低月工資標準為 4420000 越南盾,折合人民幣 1345 元,胡志明市的工資標準目前為越南最高標準,平均工資折合人民幣在 3000 元左右。而在一些並不發達的地區,最低月工資 3070000 越南盾,折合人民幣僅 934 元。總的來說,低工資、不節制的消費、不全面的認識,使得出國致富成為一部分民眾發自內心的想法。

目前,越南還是偏向於 " 代工基地 " 和發展第三產業,這就導致沒什麼本土高科技產業,高水平人才在越南沒有太多用武之地,很難找到合適工作,工資收入也不高。

在被牽扯進 " 卡車慘案 " 的河靜省,捕魚是當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而 2016 年爆發嚴重海洋汙染事件,汙染地區涵蓋河靜、廣平、廣治、乂安等省,造成大量魚群死亡和無數漁民失去生計,迄今已超過 3 年。如今,當地民眾仍必須面對空氣和水的汙染,漁民捕不到魚,被迫失業找其他工作,許多家庭陷入困境。

根據越南勞工部的數據,汙染事件波及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損害超過 20 萬人的生計,其中包括 4 萬多名漁民。

" 大魚都死光了。" 當地居民說,沒人敢買當地的魚,只能賣掉捕魚工具出國打工。當地曾經繁華的海鮮餐廳如今空無一人,桌椅上布滿灰塵。店主說:" 這地方就像死了一樣。"

截至目前,共計 30 戶越南家庭因家人在國外失蹤向當地人委會報案,其中乂安省 18 戶,河靜省 10 戶,廣平省 1 戶,承天 - 順化省 1 戶。

這就是他們很多人面臨的情況。

本報特約通訊員 Pual 越南報導

動態 幕後 " 黑手 " 可能是他?

近日,英國 " 卡車慘案 " 的點滴進展牽動人心。據英媒 29 日說法,越南警方目前鎖定了當地一偷渡團夥的頭目,並稱此人被認為是 " 卡車慘案 " 的幕後策劃者。

綜合英國《鏡報》和《每日郵報》報導,當地一個特別工作組正在尋找一位名叫 " 張先生 "(Mr.Truong)的人,來自越南河靜省和鄰省乂安省的官員認為,這名 " 張先生 " 就是該地區一個全球性偷渡團夥的頭目。報導稱," 張先生 " 已經從多個遭遇分離的家庭手中賺了幾百萬。據一位消息人士的說法," 儘管這些人很多都喜歡躲在陰影下,但他們的名字早已在當地傳開 "。" 雖然他們目前仍然在威脅受到傷害的家庭們,讓他們閉嘴,但警方每天都在搜集有關他(張先生)的行蹤情況 "。

報導稱,28 日記者向乂安省有關部門詢問有關這位 " 張先生 " 的消息時得知,越南 26 歲失聯女孩的父母曾支付給 " 張先生 " 約 22000 美元(約合人民幣 15.5 萬元)的費用。

此外,英國警方目前還在追捕一對涉嫌販賣人口和過失殺人的兄弟。40 歲的羅南 · 休斯和 34 歲的胡克禮 · 休斯均來自北愛爾蘭,兩人長期經營貨運業務。負責本案調查的埃塞克斯警探長官胡珀表示," 找到這對兄弟至關重要。我們相信他們目前就在北愛爾蘭,但同時他們也和愛爾蘭有聯繫 "。

目前,關於此案的調查仍在緊張進行中。據越南快報 29 日報導,越南公安部稱,將派警察前往英國配合 " 死亡貨車 " 案的調查。越南外交部副部長阮國強也表示,越南政府正在加快推進貨櫃貨車死者身份的比對工作。目前,越南政府已同英國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並同意分享指紋信息,這也是確定遇難者身份的最快辦法。

據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收入越高,越愛讀書:說到底,讀書就是一條人生捷徑
    受朋友之邀,最近去參加了一些活動和會議,去得多了,慢慢也發現了一個現象:越是收入高的人,往往越喜歡讀書學習,跟他們溝通起來越輕鬆簡單。比如,有一個是高管會議,無論主持人拋出什麼樣的問題,有個三十幾歲的女高管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 捷徑:美好又危險
    忽然對這句一直都不怎麼理解的話有了很深的認識和感悟。原來當時上學,每天都能在大門上看到的這四個大金字是這麼有理的金句。自己能走的捷徑,大都是別人的積累就這個事情來說,我這位同學能走捷徑,有這份工作,完全就是父親的積累。其實很多人能走捷徑,都是因為別人的積累。比如:能不拼搏就開上豪車、住大房子,是通過父母的財富積累。
  • 「讀書無用論」讀書到底有用嗎,教育的投資回報率降低了嗎?
    #首先,我們衡量讀書是否有用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讀書可以帶來多高的投資回報率,我們可以過得更好嗎?這也是教育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我們關注的就僅僅是讀書的經濟價值,而讀書的目的不單單止於此,為此就必須進行一番分析:讀書的目的易中天先生曾經說過,讀書是謀心,不同於謀生,讀書更多的是洗滌心靈,增強我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能力。
  • 美國在美墨邊境設中文救援牌幫助偷渡者(圖)
    目前,司機和偷渡者已經被捕,官方計劃將這3名中國人遣送回中國。不過,傳統的偷渡「勝地」亞利桑那州已經不是非法移民的目標了。2010年,亞利桑那州通過全美最嚴厲反非法移民法案,該法案準許警察只要懷疑當事人為非法移民,即使沒有法庭拘捕令,也可以進行盤查甚至採取拘捕行動。此外,整個邊境地區嚴加防守,由兩旁錯落有致的鋼筋混凝土柵欄、紅外攝像機、傳感器和無人機,以及美國邊境巡邏人員構成了防線。
  • 讀書是唯一走向成功的捷徑:獻給高考學子的一篇歷史文章
    這是一首鼓勵倡導學子們讀書以獲取功名,並且通過實力來抱得美人歸的詩文。這也意味著讀書成為了當時百姓們突破自我階級限制的突破口,既然想要改變命運那就勤學苦讀吧!也就是說科舉出現意味著百姓們除了農耕以外,多了一個選擇。讀書能不能改變命運? 讀書改變命運的思想直至今天都被眾人所認可,但實際上讀不讀書究竟有多少區別呢?
  • 為了生活鋌而走險 亞洲偷渡客「冒險」背後的衝動與悲情
    眼下,越來越多的線索表明,這一悲劇中,至少有一部分人來自越南。越南雖是近年發展速度頗受矚目的新興國家之一,它的社會經濟依然相對落後,這也意味著出現偷渡事件甚至偷渡潮並非不尋常的事。其實,就整個亞洲而言,由於發展中國家眾多,加上個別地區戰亂頻仍,偷渡一直是一個無法根除的問題。而對於中國而言,一方面,「偷渡」早已成為很多人遙遠而模糊的記憶,另一方面,偷渡現象依然存在,只是其背後卻不是單純的貧困問題。
  • 英媒曝越南人偷渡英國:一趟花費相當於一個越南農民30年收入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舒飛】英國貨櫃藏屍案被曝死者可能有一部分來自越南,已有14個越南家庭報案稱家庭成員疑似在英國失蹤。英國廣播公司(BBC)26日報導稱,在重重謎團的背後,可能是人均單次可達近4萬英鎊(約合35萬元人民幣)的偷渡費用。
  • 卡梅倫警告偷渡者:英國不是「避風港」
    圖為法國加萊警方阻攔偷渡者進入鐵路。報導稱,由於英國與法國政府未能及時拿出辦法,解決大量偷渡者不斷試圖衝擊隧道的問題,隧道管理者需向英法政府索賠。中新社倫敦7月30日電 (記者 周兆軍)在發生上千名偷渡者衝擊英吉利海峽隧道事件之後,英國首相卡梅倫30日警告偷渡者,稱英國不會成為非法移民的「避風港」,非法移民將被遣返。
  • 鋒利鐵絲網難以阻擋偷渡者
    鋒利鐵絲網難以阻擋偷渡者 (4/12) "← →"翻頁
  • 欲求教書好 先做讀書人興北小學舉行教師讀書交流暨新教師培訓會
    讀書不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更是專業發展的一條捷徑。漫長的閱讀之旅,是一段艱苦而歡喜的修行。分享的內容為《給學生真正需要的教育》這本書。>  本書為讀者呈現了一幅教育傳承與突圍的全景圖,在這些動人的故事背後
  • 理財入門的一條捷徑
    我本來寫了個大綱,列了一二三四幾個點,後來看著這張紙想了好一會兒,把其他所有點都劃掉了,只留下了一條。先真金白銀投資,然後再開始學習。用錢砸,帶著錢衝進市場成為「人民幣玩家」。沒有比一直在觀望、遲遲不行動更加低效的入門方法了,學習理財的第一大幻覺就是「你以為你會學習」。
  • 高毅王世宏給投資人的信:大資金如何在長期獲得高回報率?
    從歷史上看,過去50年長期回報率表現最優秀的公司之一菲利普莫裡斯的回報率達到年化22%,最優秀的基金之一沃倫·巴菲特的業績達到了年化20%。基金的長期回報率很難超過同期企業的長期回報率,最優秀基金的長期回報率很難超過同期同規模最優秀企業的長期回報率,同時二者在歷史上都很難超過30%。但是新的企業已經出現了更高的回報率,探究背後的邏輯對於未來的投資有很大幫助。
  • 讀書的意義:從對文字表面的理解,進而體會文字背後所蘊含的玄機
    關注的焦點一旦改變,人也會另闢蹊徑,從對文字表面的理解,進而體會文字背後所蘊含的玄機。當然這樣的境界已經是讀書的最高境界。有點像偵探偵緝案件,那些顯而易見的證據往往並不能成為案件的突破口,反而是那些細微的、容易被忽視的東西下,才掩藏著重要的真相。越是高級的偵探,越知道從細微處入手,為整個案件撕開一道清晰的口子。
  • 越南總理終於發話:要求英國給予一個說法
    10月28日,據海外網引援越南每日快訊報導,英國死亡貨車39人案還在發酵中,目前英國警方正在積極核實遇難者身份,而此次案件也牽出了人蛇集團冰山一角,據悉這批偷渡者遠不止39人,從越南遇難者家屬透露消息表示,人蛇集團這批偷渡者人數高達上百人,分成了三輛卡車進入英國,而其他兩輛卡車已經順利抵達目的地,唯獨這輛卡車在路上就出事了。
  • 越南旅遊勝地竟然是一條街?為何會這麼吸引歐美遊客到來?
    越南旅遊勝地竟然是一條街?為何會這麼吸引歐美遊客到來?眾所周知,越南作為我們的鄰國,他們國內的發展速度並不是很快。甚至還有許多地方非常貧窮。但他們國內的旅遊業卻是非常繁榮,要知道,他們國家的經濟大部分都來自於旅遊業,而越南就由一條格外出名的街道,吸引了成千上萬名歐美男性遊客前往,這是為何呢?其實這就是位於越南河內的「火車咖啡機」,在這條街上只有一條火車軌道,而在軌道兩旁就是居民樓,雙方距離不到一米,很是驚悚。也正是因為這樣,火車咖啡街成為了眾多網紅打卡的地點,從而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旅遊。
  • 研究生送外賣的背後:學歷正在加速貶值
    調侃的背後,有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值得好好思考:研究生送外賣,是大材小用嗎?那是否意味著讀書沒用了呢? 部分地區考研初試成績出來了,不知遺憾落榜的人是否也有加入騎手行業的想法呢?新聞一出,還在備考研究生的人也紛紛自嘲,以此消除焦慮,「曾以學者人才自詡,原來小丑竟是自己」,真是既讓人心疼又好笑。
  • 90後博士年薪201萬:讀書不是唯一出路,但可能是最好走的捷徑
    每年畢業季,都有同樣的新聞說,畢業生數量創新高,工作難找。但今年的形式似乎格外嚴峻。受疫情影響,許多公司縮招,線下招聘會或宣講會取消或暫停。競爭明顯更激烈,找工作的學生感覺到壓力和焦慮也倍增。在一個採訪中,左鵬飛談到自己這一路的努力和收穫時,這樣說:「要失敗很容易,一個方面不行都會失敗。但如果要成功,得各方面都很強才行。這其中包括執行力、意志力、思想和視野、學習能力等。」
  • 一條紅軍標語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福州6月20日電 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一條紅軍標語背後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陳弘毅、劉羽佳、李松在閩西大地,當年紅軍隊伍留下的痕跡經過烽火歲月的磨蝕走進位於福建清流縣林畲鎮的毛澤東舊居,在東廂房板壁的白牆上,一條用黑墨書寫的紅軍標語引起了參觀者的注意。在這條標語下面,「紅軍七師一團」的落款清晰可見。據當地黨史部門考證,這條標語寫於1932年下半年。紅軍七師一團當時屬於福建省軍區獨立七師。
  • 越南10歲小孩街邊賣炒飯,每天放學就出攤,背後故事讓人淚目
    近日,在越南就有一位十歲左右的小男孩,不僅要照顧自己,放學了還要去擺攤賣炒飯賺錢,同時還要照顧奶奶,讓人心疼和感動。近日,一組一個穿著校服的越南小男孩在街頭賣炒飯的圖片引發了眾多人的關注,而男孩背後的故事更是讓人心疼。原來,這名小男孩名叫阿福,阿福的父母離婚後他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 唐翼明與《論語》:計日程功是讀書的唯一捷徑
    谷滿爹仍然半閉著眼,鬍子搖起來,「樂」字念得特別高特別長。「不亦樂乎!」我們跟著念,「樂」字比谷滿爹拉得還要高還要長,腦袋也跟著搖起來,但沒有鬍子。我覺得很快樂,那快樂同上音樂課的時候跟著漂亮的女老師唱歌所感到的快樂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