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覺得只是走走形式,現在是動真格了。」近日,在浙江紹興上虞區湯浦鎮鶴湖村小公園內,村民梁錫忠盯著電子顯示屏,想起村務公開的前後變化,頗有感嘆。
今年7月,上虞推行「清廉村社」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列出量化考核標準。計劃用3年時間,創成一批規範型清廉村社和幹部口碑好、機制執行好、發展業績好的示範型清廉村社,全區計劃打造5條以上的清廉村社示範帶。
要想通過考核,先要對照自身短板抓改進。鶴湖村首次以清單形式細化村務公開各事項。公開的不僅有農村建設工程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就連買一包茶葉、一支原子筆也不含糊,一條條列得十分詳細。
小越街道倪梁村將村級事務搬上微信,接受村民監督。大家在微信群裡都可以看到最關心的信息,包括扶貧領域資金安排落實、低保評審等。得知村裡要建設書法名人紀念館,現居上海的村民倪小櫻主動提供6間祖宅,「幹部公開公平公正辦事,我們看在眼裡,放心!」倪小櫻說。
據介紹,上虞為規範型清廉村社梳理出5方面15條標準,示範型清廉村社創建標準在此基礎上,又增加3方面7條標準,門檻更高。
創建成果是否達標誰說了算?今年底,各村社將邀請村社黨員和群眾代表對所在村社班子及整體清廉滿意度進行打分,80分以上才算達標,否則取消創建資格。上虞區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開展量化考評和群眾清廉滿意度測評,給基層幹部「照鏡子」「正衣冠」。
為發揮考評導向作用,上虞還把清廉村社標準化建設納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考核。同時,建立日常督導機制,不定期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開展明察暗訪、指導督查,對工作推進不力的鄉鎮街道問責追責。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4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