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打造「清廉村社」:村裡的帳,一包茶葉都不能含糊

2021-01-20 人民網

「一開始覺得只是走走形式,現在是動真格了。」近日,在浙江紹興上虞區湯浦鎮鶴湖村小公園內,村民梁錫忠盯著電子顯示屏,想起村務公開的前後變化,頗有感嘆。

今年7月,上虞推行「清廉村社」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列出量化考核標準。計劃用3年時間,創成一批規範型清廉村社和幹部口碑好、機制執行好、發展業績好的示範型清廉村社,全區計劃打造5條以上的清廉村社示範帶。

要想通過考核,先要對照自身短板抓改進。鶴湖村首次以清單形式細化村務公開各事項。公開的不僅有農村建設工程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就連買一包茶葉、一支原子筆也不含糊,一條條列得十分詳細。

小越街道倪梁村將村級事務搬上微信,接受村民監督。大家在微信群裡都可以看到最關心的信息,包括扶貧領域資金安排落實、低保評審等。得知村裡要建設書法名人紀念館,現居上海的村民倪小櫻主動提供6間祖宅,「幹部公開公平公正辦事,我們看在眼裡,放心!」倪小櫻說。

據介紹,上虞為規範型清廉村社梳理出5方面15條標準,示範型清廉村社創建標準在此基礎上,又增加3方面7條標準,門檻更高。

創建成果是否達標誰說了算?今年底,各村社將邀請村社黨員和群眾代表對所在村社班子及整體清廉滿意度進行打分,80分以上才算達標,否則取消創建資格。上虞區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開展量化考評和群眾清廉滿意度測評,給基層幹部「照鏡子」「正衣冠」。

為發揮考評導向作用,上虞還把清廉村社標準化建設納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考核。同時,建立日常督導機制,不定期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開展明察暗訪、指導督查,對工作推進不力的鄉鎮街道問責追責。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4日 11 版)

相關焦點

  • 上虞打造「覺農·翠茗」茶葉公用品牌
    吳瀟穎/文近年來,紹興市上虞區市場監管局立足職能,積極擴大上虞茶葉產業和文化優勢,打造「覺農·翠茗」區域茶葉公用品牌,努力推動上虞茶產業復興。截至目前,全區共有茶葉生產加工企業55家,茶葉年產量2500噸,年產值1.4億元,年出口加工量達到4.5萬噸,貿易額超6億元。作為主打產品的當地特色茶種翠茗茶,被我國茶葉專家沈培和先生譽為國內第三代大眾型名茶。
  • 南京麒麟街道:村社"兩本帳",村民"門兒清
    江寧區麒麟街道8個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目前全部實現了與所在村村委會「分帳管理」,是我市率先完成全域「村社分帳」的鄉鎮(街道)。村委會與合作社「切割」後,前者履行農村公共事務管理,後者則主要從事經營,兩個機構兩本帳,互不影響,規範村級行政性和社會事業開支的同時,也激發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 「哭臉」上牆 幹部「住村」龍灣硬核舉措推進「清廉村居」建設
    「哭臉」表情的村社「清廉指數」公示牌懸掛在村委會門口。這幾天,龍灣區狀元街道橫街村駐村幹部王凱騫把辦公室搬到了村裡。今年初,為了加強清廉村居建設,龍灣推出「3+1責任清單」,推動清廉村居建設「四責協同」,並同步開展「清廉指數」分級量化考評工作,讓群眾參與進來,讓駐村幹部「沉」下去,「清廉村居」建設也越來越接地氣。根據「3+1責任清單」,除明確村社黨組織主體責任、村社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和村監會主任監督責任外,還特別規定駐村幹部的指導督促責任。
  • 浙江打造雙靈村5年後成江南生態茶村
    跟杭州福海堂茶葉有限公司合作後,不但開發了新的茶葉品種,讓我們村的茶葉銷到了更多更遠的地方,也讓雙靈村變成了生態茶園的示範基地。這就離成為生態茶村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除了發展現代農業,雙靈村也準備向休閒農業轉型。  「來過我們雙靈村的人都說我們這裡的環境好,空氣中的氧離子含量高。
  • 中共浙江省委關於推進清廉浙江建設的決定
    一、建設清廉浙江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1.重大意義。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建設清廉浙江有著豐富思想淵源和深厚實踐基礎。
  • 浙江上虞:促進茶產業蓬勃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2019年4月25日,以「詩畫曹娥江覺農翠茗香」為主題的「覺農翠茗」茶葉公用品牌啟用暨上虞區首屆全民飲茶日啟動儀式在浙江上虞舉行。此次活動,目的是為了弘揚中華茶文化,並宣傳展示上虞區「覺農翠茗」茶葉品牌,促進上虞區茶產業蓬勃發展。
  • 衢州柯城五十都村 「一村萬樹」種出鄉村致富路
    浙江在線8月7日訊(記者 王晶 張迪)8月的衢州柯城五十都村,漫山遍野的金錢柳樹鬱鬱蔥蔥,枝頭的花瓣沉甸甸地垂下來,就像一串串銅錢,村裡人把它稱作「搖錢樹」。  「這樹的葉子富含微量元素,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經濟價值高得很。」五十都村婦聯主席胡菊英,正準備帶領十幾位村裡的「娘子軍」去採摘葉子、剔除雜草。
  • 清廉村居建設書記談 | 訪北城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正
    按   目前,省紀委省監委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強化清廉村居建設 有力推動基層治理」專項工作,以此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推動清廉浙江建設在基層落地。   王正:近年來,北城街道高度重視清廉村居建設,持之以恆抓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提升基層組織治理能力,轄區政治生態更加清朗,民生利益得到切實保障。   一是狠抓制度落實,規範村級小微權力運行。
  • 杭州村社換屆選了哪些人?
    據統計,換屆後僅村社黨組織班子中,就有61.9%的成員屬曾創辦企業、有外出務工經商經歷、回鄉大學生、機關、事業單位或企業退休回村人員。  村社班子中30來歲的年輕人多了  類似鍾益峰這樣年紀輕、能力強、經歷又豐富的群體,是這次換屆中的「香餑餑」。
  • 我區召開村社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專班第一次全體成員會議
    2020-06-20 18:39 |先鋒上虞
  • 浙江上虞竺可楨中學代表隊
    浙江上虞竺可楨中學代表隊 2015-03-23 16:27:54 來源:中國天氣網
  • 「建設「清廉浙江」」企業清廉 激活經濟發展一池春水
    2018年,浙江把清廉企業建設納入清廉浙江建設總體格局,相繼出臺了《關於推進清廉民營企業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於推進清廉國企建設的實施意見》,將推動清廉企業建設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不斷激活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
  • 浙江定點掛鈎助力聯繫點 因地制宜提升扶貧精準度
    泰順是浙江最南端的山區縣,隸屬溫州市,距離省城杭州400多公裡,也是該省26個加快發展縣之一。1997年,浙江建立定點掛鈎扶貧制度,23年來,省紀委監委機關專門成立結對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和駐村幫扶工作組,先後選派7位副秘書長、11任農村指導員,幫扶泰順4個鄉鎮12個村,累計落實項目80多個、資金8500多萬元,一步一步幫扶當地脫貧奔小康。
  • 鄉村振興清風隨行 新時代清廉鄉村建設與鄉村治理現代化研討會舉行
    浙江共產黨員雜誌記者 陸偉 攝研討會上,中央紀委研究室原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李雪勤、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黃祖輝作主旨演講。研討會上,來自5個省份的5名獲獎代表介紹經驗做法,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的專家學者對各地「鄉村清廉建設」的探索實踐給予高度評價,並為新時代「清廉鄉村建設」續寫新篇章開出良方。
  • 通過手機一鍵喊話 上虞這個村有了「硬核」廣播喇叭
    2020-04-02 16:24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一村萬樹」興鄉村
    溝溪鄉五十都村支部書記胡雪斌從事花木行業已有十餘年,很早就萌發了種植金錢柳的想法。「金錢柳的葉子做成的茶葉,有調節血糖的功效,但這種茶市面上很少,市場前景可觀。」他的這個想法得到了鄉政府的認同。藉助柯城區推進「一村萬樹」的契機,胡雪斌決定在村裡流轉土地,搞一個「搖錢樹」基地。
  • 打通村社監督「最後一米」丨蕭山南陽街道:讓社區治理多些「火辣味...
    南陽街道小區清廉長廊「我們小區的物業服務項目採購流程不規範,能不能請你們來監督下?」「地下車庫車位亂停現象嚴重,是不是應該整改下?」潮都社區成立於2017年11月,共分為4個小區,現有居住人口6500餘人,大多為村社拆遷安置戶和拆遷租戶,包括來自南陽街道的15個村莊,人口來源複雜,特別是「農民變居民」適應難現象突出,改變難、融合難等治理難題層出不窮。
  • 如何打響「虞舜清廉文化」 聽聽全國虞舜專家怎麼說
    2018-11-05 17:1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鄭培庚中國上虞第四屆虞舜文化學術研討會舉行11月5日下午,中國上虞第四屆虞舜文化學術研討會舉行。來自河南、山西、江蘇、山東等地虞舜文化學術研究的學術團體和來自清華大學、河海大學、浙江理工學院等專家學者應邀參加會議。座談會上,各位專家學者圍繞「虞舜清廉文化」這一主題,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先進的學術理念,多層面、多領域、多視角對虞舜清廉政文化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探討。特別是對虞舜清廉文化的形成、發展以及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和影響,提出了許多精闢獨到的見解。
  • 七裡橋烏山衝村:一村一品打造烏梅村莊
    勞動者是家庭的支柱工傷保險助您抵禦風險——祁陽縣工傷保險中心宣七裡橋鎮烏山衝村從浙江引入數千棵優質烏梅樹,種植在村裡的荒山荒地,老百姓的房前屋後,按照村裡的計劃,不出三年,烏山衝村就將成為烏梅飄香的美麗村莊
  • 綠化創新撬動鄉村振興 衢州柯城區一村種萬樹鄉村綠富美
    梅花很美,而柯城的「一村萬樹」特色村中,還出現了櫻花村鬥目壟村,海棠村前昏村等。在溪流和公路沿線,分別種上櫻花、浙江楠、紅豆樹、櫸樹,打造了「櫸樹大道」「水杉大道」及中央方村、荷塘村等多個「一村萬樹」特色村。  如今,柯城鄉村一年四季都有美景可以觀賞,荷塘村第一書記徐偉說:「『一村萬樹』鋪就了一條鄉村振興之路。」村民投身觀光農業和休閒旅遊業也更積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