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高等教育從「大眾化」邁向「普及化」
「到『十一五』期末,江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40%,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15年左右達到50%,基本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 按照世界公認的高等教育發展「三段論」指標,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於15%時為「精英化教育」,達到15%時進入「大眾化階段」,達到50%則進入「普及化階段」。
-
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記者程義峰)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10日發布的《「十五」期間中國青年發展與「十一五」期間中國青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認為,十五期間,中國高等教育發生了一次質的飛躍,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
-
別敦榮: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基本邏輯(上)
普及化高等教育發展將改變高等教育的形態,豐富高等教育的性質與內涵,提升高等教育的作用和輻射力。進入普及化階段後,高等教育發展走向成熟,整體結構更加和諧,非傳統生源將成為主要增長點,系統內部將更富有彈性,協同合作的外部關係將得到建立。普及化高等教育具有個人與社會兩方面的功能,建立健全以高等教育組織機構自主辦學為基礎的制度架構,是促進高等教育普及化順利發展的重要保證。
-
教育部:我國高等教育即將進入普及化階段,你知道普及化的標準嗎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介紹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有關情況時對記者說:總體而言,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本科院校已經達到了1245所,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831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48.1%。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到大眾化,再到普及化階段,這標誌著我國的高等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
上大學從大眾化到普及化,只用了16年
在那次擴招之前,就已經有聲音建議我國的高等教育需要從精英化轉向大眾化發展。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的背景之下,湯敏等科學家提出「擴招」建議,由此,我國高教迎來了史上最快的「飛速發展」階段。1990年,全國高校招生僅60.88萬,1998年全國高校招生108萬,這9年時間增長了48萬人。
-
「後大眾化」時代的高等教育:1∶99現象
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的趨勢,正勢不可擋地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蔓延;一個迥然不同於「精英化」時代的,或許可以稱之為「後大眾化」、「後普及化」的全新的大學時代正在到來。 據史學家考證,現代大學起源於歐洲中世紀的1088年,這一年,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學——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
-
【金色熱線】雲南高等教育實現由精英化到大眾化的歷史性跨越
雲南網訊(記者 熊強)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雲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改革方面成績斐然,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8月29日,雲南省教育廳廳長周榮率隊做客《金色熱線》時稱,雲南教育經過70年的發展,健全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較為完備的國民教育體系,為雲南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智力支撐。
-
劉宏:高等教育正從大眾化快速邁向普及化
劉宏表示,我國的高等教育正處於變化和變革的時期,高等教育已經從大眾化快速邁向普及化。全國人大代表、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 新華網 李相博攝 以下為訪談內容: 新華網:在您看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目前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
-
中國高等教育將普及化,你的競爭力在哪裡?
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表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美國教育社會學家馬丁·羅特提出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這意味著我國未來的兩個高中生就會有一個進入大學學習。換句話說,未來接受大學教育成為大學生是非常普遍的。
-
科學網—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發展觀
-
程建平:高等教育40年 從精英化到大眾化
(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得益於高校的人才培養記者: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後,確定了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思路,隨後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邁進,這期間,對高校教育教學帶來了哪些影響?
-
閻鳳橋:高等教育應使精英化與大眾化「兼融並通」
閻鳳橋指出,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無論是在法律制度環境方面,還是在辦學規模和質量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但在新形勢下,對於高校領導來說,要充分認識到高等學校不僅是一個技術組織,更是一個社會組織,只有將自身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基礎上,在精英化與大眾化之間準確定位,辦出特色、辦出效果,方能贏得社會認可、保證高等教育事業基業常青。
-
高等教育大眾化瓦解精英化就業
「不願放下身段」、「動手能力太差卻心比天高」、「願意到機關事業單位,不願到中小企業」、「願意到大城市,不願到基層」、「想當白領,不願當藍領」等是網民對當今大學生就業心態的歸納總結。 從數字上看,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化走到了大眾化的階段。教育部的數據顯示,1978年,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只有1.55%,但到了2011年,這個數字達到26.9%。
-
從「精英化」到「大眾化」 中國高考改革任重道遠
(改革開放40年·啟示錄)從「精英化」到「大眾化」 中國高考改革任重道遠中新社北京8月23日電 (記者 馬海燕)對中國學子來說,新的學年即將開始,3000多名新生已於近日到清華大學報到。如今,張徵那一代人大多已退休,但高考對於其命運的意義,要遠遠大過今天一路從小學順利到中學、再到大學的孩子們。張徵們從工廠、田間地頭走進考場,上演了無數「高考改變命運」的故事,1977年、1978年的高考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象徵符號之一。恢復高考後,伴隨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高等教育招生人數一直穩步增長。
-
大學教育模式:「精英化」還是「大眾化」?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有人提出我國大學教育模式應從先前的「精英化」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對於此種「轉向論」,我認為頗有值得商榷之處。 首先,這種提法不科學。 「精英化」教育和「大眾化」教育並非相互對應的術語。精英對應平民,而大眾對應小眾;至於什麼是「精英化」教育、「大眾化」教育,則更難定義。
-
我國已從高等教育大眾化正式進入普及化階段
越來越多的家庭實現大學生「零的突破」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如今,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像孫川家一樣,實現大學生「零的突破」。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對此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數據跟蹤,「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總結了2011-2018年全國本科生家庭情況,發現70%以上大學生都是家庭的第一代大學生。
-
高等教育普及化之下,高校學子當如何轉變就業擇業的思路?
最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在《全面振興本科教育 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情況》中表示,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
【40年改革獲得感】高等教育,從「精英化」邁向「大眾化」
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高等教育規模不斷發展壯大,質量不斷提升。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學校109所,數量居全國第6位,中部地區第3位,其中有3所高等學校、13個學科躋身國家「雙一流」建設。每十萬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2259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7.7%,居中部第2位,即將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
普及化趨勢與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格局
廈門 361005 內容提要: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經歷了精英化時代、大眾化時代和普及化時代。截至目前,全球共有64個高等教育發達國家、64個高等教育發展中國家及60個高等教育欠發達國家,有35個高等教育大國,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高等教育發展局面已被打破,發展中國家高等教育的影響力逐漸凸顯。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中國高等教育不能身子進入普及化,腦子停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原春琳)9月14日,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舉辦的「疫情之下的高等教育變革學術論壇暨雲上高博會啟幕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認為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的中國高等教育,在工作中需要特別警惕這樣的傾向:身子進入普及化,腦子停留在大眾化,習慣停留在精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