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成績論孩子的卑微:「我就是一隻爸爸用盡心血培養出來的螻蟻」

2020-12-14 淅爸育兒日記

法庭上,主播念出已故粉絲小盧給她發的私信,每一條私信都扎痛聽證者的心:

「導師把我的論文斃了,說我的學術能力差,罵我是個廢物...

「我向校方舉報快三個月了,卻一點消息也沒有,到底有沒有人在聽我說話...

「師弟嘲笑我說我是馬教授的狗腿,但為導師鞍前馬後,才是研究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天他會不會像我一樣無助...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去他幹活的工地,想給他一個驚喜,但他一見到我就趕我走。我告訴他我不想再念書了,不想再做導師的廉價勞動力了,我想工作...」

「我真的壓力很大,快撐不下去了...」

現在的我就是一隻螻蟻,一隻...爸爸用盡心血培養出來的螻蟻。

小盧的父親是工地上的一位兢兢業業的民工,為了供兒子小盧讀研究生,工地上什麼髒活累活都搶著幹。

小盧呢?作為研究生的他,「扛不住」導師的刁難,「扛不住」同學的嘲笑,沉迷網絡主播,為了打賞主播引起她的注意,把生活費都搭上之餘,甚至還借錢刷禮物,可最後,卻被主播拉黑了。

最後,這個「脆弱的、沉迷網絡」的研究生,從高樓上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樣的孩子,真「不孝」啊,父親那麼苦那麼累,他竟不懂感恩!這樣的學生,真「脆弱」啊,小小刁難都扛不住,以後出社會怎麼辦?這樣的導師,真「噁心」啊,把學生當廉價勞動力,剝削學生!這樣的主播,真「勢利」啊,把粉絲當成提款機,用完就棄之不顧!這麼高的學歷,真「可惜」啊,熬過去就有大好前途了!在這些或斥責、或憤慨、或惋惜的聲音背後,卻鮮少有人去思考,為什麼一個研究生要把自己稱為「螻蟻」。在我們的認知中,邁入研究生行列的都是即將成為社會上中流砥柱的人才,怎麼就成了任人踐踏、一文不值的螻蟻呢?

這一切源自於一個理念、一個風氣:唯成績論。

扼住高材生、導師、父母喉嚨的「真兇」--唯成績論

近些年來,「導師」和「研究生」兩個群體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2019年幾起研究生不堪導師排擠而輕生的事件,更是把「導師」推上了風尖浪口。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借著最近的研究生自殺事件,來說說奇葩的導師吧?」,在這個問題下方,有一位大學導師做出了這樣的回答:

「讓他畢業吧,萬一他跳樓了就麻煩了。」「我也不能說誰對誰錯,誰更鬱悶。只能說,這是社會的錯,體制的錯吧。」

不管承認與否,這是赤裸裸的現實:有不道德的視學生為螻蟻的導師,也有不作業的反向威脅導師的學生

誠如上述導師的描述,這是社會的錯,而所謂社會的錯,就是唯成績論的教育理念、體制,及相衍生的唯收入論,唯職位論。

唯成績論,讓那紙證書成為對父母的報答,也成為孩子自身的卑微,更成為譁眾取寵者牟利的工具。

更讓人擔憂的是,普遍認為唯成績論是沒錯的,用劇中導師和師弟的兩段話來總結:

「如果連學校壓力都扛不住的話,他進入社會後,遲早要被淘汰的!」

「馬教授控制著我的人生,他一句話就讓我畢不了業,一句話我這麼多年的努力就全都白費了!」

「沒有用的(指出庭作證),嚴師出高徒,都選擇對他的惡劣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只是一個學生,就算我站出來,也會被支持他的聲音蓋過去了。」

唯成績論,讓這些孩子把自己的人生意義定義為「畢業證書」。一個「都」字,不僅僅涵蓋了學生群體,還包括瞭望子成龍的家長、學校、乃至社會公知。

與其說所有人都支持「嚴師」,不如說所有人都只認同「高徒」

只要成為「高徒」,一切不合理都可以被支持,學生的聲音不重要,導師的聲音也不重要,只要成績足夠高,高到可以滿足家庭、學校、社會對「成功人生」的標準就足夠了。

迷思?人人皆可以拯救這些孩子

在這裡,去討論「如何培養出一個不唯成績論的孩子」,並不能解決這個囊括了社會群體對於教育的迷思,那不單涉及到體制問題、「弱肉強食」的社會競爭定律,還得細化到每一個家庭、每一位家長的價值認知。

而淅爸想借劇中代表了正義的律師的一席話,來解決這個「迷思」:

「對於證人(主播)而言,也許的確是一些沒有用的騷擾信息(指小盧發送的私信)。但是這些被忽略的聲音,恰恰是本案的重點。」「無論是被告的校方和老師,還是我的當事人和證人,都曾經有機會可以聽到小盧心底那種求救的聲音。但是你們忽略了。」「事已至此,官司的輸贏對於已經死去的小盧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從今天起,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關注到身邊那些被忽略的聲音。」「不再冷漠,不再捂住耳朵,不再錯失拯救生命的機會!」

寄語:

在《超級育兒師》中有一幕讓我記憶深刻。母親逼著年幼的兒子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而面對育兒師的質疑,母親回答到:「大家都這樣,這是社會問題」。

而育兒師很氣憤地回問了一句:「大家都這樣,所以你也要這樣?」

在明知道是錯的事情上,仍然隨大流的從眾跟風,最後歸結為「社會的錯」,這恰恰是唯成績論家庭的迷思。

既然「大家都這樣」可以讓唯成績論成為正確,那為什麼我們不能把「大家都這樣」,把「不再冷漠、不再捂住耳朵,不再錯失拯救生命的機會」,變成「社會的對」呢?

再次的,這是一篇水文,沒有具體解決辦法。而如果你遇到了解不開的結,遇到了和小盧一般無人可說的境地,我的私信箱隨時恭候。

相關焦點

  •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成績一落千丈,問題可能出在「唯成績論」
    一、多數家長的「唯成績論」從何而來?想想自己的讀書時代,「唯成績論」幾十年來一直存在於校園裡、家庭裡,這也就是「唯結果論」,和只注重結果的思想如出一轍。1、教育體系應試教育可能是「唯成績論」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學習成績一直是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通行證,常常一分壓倒千人,這座通向名牌大學的獨木橋也讓父母時時焦慮著。但是成績只是結果,只有將過程「走好」,才能獲得好結果。
  • 抱怨小孩成績差?唯成績論不可取,多元智能理論讓每個孩子都閃光
    縱觀生活,確實現在的很多父母都太過於重視孩子的成績了,唯成績論的思想根深蒂固。殊不知,唯成績論非但不可取還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想讓孩子發光,最好的方法不過是學會採用"多元智能理論"。唯成績論的背後原因中國式教育體制下的錯誤觀念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無數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在傳統的教育體制觀念下,關於子女金榜題名之事從來都不是子女自己的事情,而關乎到整個家庭甚至是整個家族的幸福,所以父母對待子女也常常被成績所主導。
  • 孩子壓力太大,被家長「逼迫」欲退學,「唯成績論」真的好嗎?
    菲菲在小的時候學習特別好,因此在升高中的時候,父母為了能夠讓孩子把自己的優異成績再提高一些,所以就花了重金把孩子送進了當地非常有名的一所高中,對當地人來講,進入這個高中就相當於是有一隻腳已經邁入了大學的門檻。 所以,菲菲的父母為了能夠讓孩子去這個學校走讀,不僅賣掉了之前所住的房子,還租了學校旁邊的學區房來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而且還動用了很多的人力關係。
  • 孩子壓力太大,被家長「逼迫」欲退學,「唯成績論」不可取
    在小七的父母看來,學習就是小七生活的全部,父母們在給她轉學的時候沒有詢問過小七的意見,也沒有考慮到小七現在已經到了初三了,再換一個新的環境,她能否適應。小七的班主任老師看到了小七的變化就找了小七的爸爸媽媽談話,通過談話爸爸媽媽才察覺到孩子的變化,通過班主任的疏導,小七的爸爸媽媽才逐漸改變了心態,小七的狀況才開始出現好轉。01、家長們為什麼會出現唯成績論?
  • 「不說人話」的滿分作文,「唯結果論」為人才培養敲響警鐘
    於是在高考考場上,大批有著華麗詞藻的排比和晦澀艱深的「高級感」語句被批量生產出來。他們從故紙堆裡淘來一些罕見的古字來裝點門店,雖然充滿黴味,但是勝在稀有。在高考滿分作文的「指揮棒」下,縱使學生們百般不願,但是在成績的壓力下,也開始對著滿分作文「照葫蘆畫瓢」。《生活在樹上》釋放出來的信號就是:比起樸實無華的語言,老師們更喜歡不可名狀的「高級感」。
  • 成績好才能賺大錢?太過片面,別再用「唯分數論」培養孩子!
    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時也是向「錢」看齊的,正是因為成績好能夠考上好大學從而找到好工作賺大錢,所以才會用「唯分數論」的標準來教育孩子。這樣的家長應該不在少數,我最近就發現一位同事就是這樣的人,她自身的條件並不好,自然而然地就非常希望孩子能夠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但她的雙眼只看到成績,成績好就露笑臉,不好就擺一張臭臉,對孩子的其他各項能力培養卻漠不關心,弄得親子關係非常緊張。
  • 卑微的父母,培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01、越卑微的父母,越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累47歲「最紅啃老族」李文宏,17歲放棄高考宅家寫歌,妄想自己紅遍大江南北,不願就業,一直與父母住。對於兒子被罵啃老族,爸爸一臉無所謂地說:我不認為他是啃老族,他沒要我的錢,又沒要我給他做什麼呀。
  • 螻蟻論究竟適不適合洗白涼冰?涼冰根本不用洗白也會有人愛!
    《雄兵連》的世界也是有宇宙諸神,螻蟻論究竟適合不適合洗白涼冰呢?螻蟻論就是在這個時間被提出來的,它主要用於涼冰的洗白。螻蟻論認為,涼冰是神,她思考的方式和人類不同,她具有我們沒有的神性,她的眼光和思想也是我們達不到的高度。因此在涼冰的眼裡,地球的人類如同螻蟻,她根本沒必要在乎螻蟻的死活,就如同我們生活中,從來不會在乎腳底下是不是踩死了一隻螞蟻。
  • 做一隻有原則的螻蟻
    這些現象背後,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除了學習,其實我們什麼都沒有留給孩子去承擔,只有成績能夠決定孩子的命運和個體的價值,這才是真正可怕的。在那些從小學一年級就需要和人競爭的機制和系統中,孩子們缺乏安全感,關注的是別人的進步而非自己的成長,對自己成功的判定依賴於對隔壁孩子或者同桌的超越。一個是不關注道德的商業。
  • 劍橋大學回應承認高考成績:已執行數年,不會唯成績論
    新京報快訊 (記者 馮倓秋)近日,劍橋大學承認高考成績的消息引發熱議。3月25日,劍橋大學官方微博回應此事,稱承認高考成績並不是劍橋新聞,已執行數年,但劍橋的招生並不「唯成績論」,而是在考試成績基礎上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  根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中國高考是劍橋大學認可的考試。成功的申請者高考成績排名通常要達到所在省份的前0.1%。
  • 《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別用「唯成績論」去看他
    以前中國網絡上充斥著對於中國教育唯成績論的批判,但是那個時候中國人的思想都不是太開放,很多人都覺得學習就是人生的全部,只有學習好你才能有一個好的前途,如果學習不好,那一切都白費了,所以在當時的時代為成績論也是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
  • 復旦附中校長大聲疾呼:家長們停一停吧,「唯成績論」行不通了
    復旦附中校長就曾在演講中大聲疾呼,家長們停一停吧, 「唯成績論」行不通了。成績,其實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參考性數據,它並不決定孩子的全部,眼界、格局、氣質都是孩子是否優秀的參考數據。是的,這就是綜合素質帶給人的影響,一個有眼界和格局孩子,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是一個優秀的範本,想要培養出這樣的孩子,其實需要家長做的並不多。
  • 「唯成績論」究竟是對是錯?
    「唯成績論」到底是對是錯?對於學習的探討,很多人有不同看法,明星亦然!十幾分鐘後,他再次更新微博,直言接受不了「唯成績論」,因為其實在一些人對孫紅雷的立場很是贊同,覺得太看重孩子的成績,確實會扼殺孩子在其他很多方面的天分或能力。
  • 救救孩子!一位家長對「唯分數論」的吶喊
    當時還沒有下過雪,但是已經很冷了,幾個孩子在公園瘋玩。他鼻子凍得發紅,卻高興地說「好久沒有這麼開心了」。現在想來從他進入小學的第一天,慘澹的童年色彩就已經註定了吧!當時去看他,想為他開始新生活加油鼓勁,沒想到那快樂了一假期的興奮小臉正被烏雲籠罩著,原來是為家庭作業發愁。老師要求寫兩遍「我是中國人,**小學 一(2)班 ***」。能不愁嗎?
  • 問教丨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破除「唯分數論」和「唯論文論」的...
    問教丨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破除「唯分數論」和「唯論文論」的具體探索 作者:熊丙奇 發布時間:
  • 「優秀的孩子」是打出來的?論打罵教育帶給家庭的危害
    民警趕到時,軒軒(張先生的孩子)稱自己是不小心碰到了開關,才「誤傷了」自己的爸爸,言談舉止間並沒有認錯的態度,民警就耐下心來教育軒軒,而後軒軒終於承認了錯誤並且答應給爸爸道歉這在外人看來只是孩子不懂事「誤傷」了自己的爸爸,可是我們應該知道「當事人」軒軒已經12歲,是一個青少年,應該是有自己的思維和認知了。
  • 浙大回應:不是學生幹部|素質教育不能唯成績論「英雄」
    而贊助商也立馬表態,稱:「當事學生已認識到自身錯誤,我司接受其道歉。」顯然,這次事件的本質已然與是不是學生幹部沒有太多的關聯,浙大所要解決的並不是澄清學生幹部,而是如何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的工作問題。近期,教育部多次強調高校要立德樹人,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然從浙大學生的這次事件來看,還有待加強。
  • 孩子學習成績差,方法用盡了就是上不去「千個家庭教育案例619」
    孩子學習成績差,方法用盡了就是上不去【千個家庭教育案例619】「不養兒不知父母心,每個有娃的父母都是天使!」過去一年來,對於這句話我的體會很深。 自打女兒上小學,我就辭職在家,專心帶孩子。不但犧牲了自己的工作,而且幾乎沒有了自己的生活。 經過幾年的時間,原以為自己承受力已經很強大。
  • 給學生成績排名,是唯分數論的元兇
    個人認為給學生成績排名是不對的,是一種最愚蠢的行為,他只會讓不明所以的家長、學校和社會過分的注重事情的結果。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認為我有資格對每一次開始批改試卷,學生們對自己的考試成績就顯示出格外的關注,他們會爭先恐後的來到我的身邊,想要提前窺探自己的成績。起初我對這樣的行為感到高興,相比對成績結果表現冷漠的學生,可以證明他們對待學業認真的態度,想要取得好的結果的積極心態。
  • 「殺了他,我就是第一名」:決定孩子命運的不是成績,而是這件事
    有人則直接說:這種行為就是「壞」,是典型的「我不好過,你們也別想好過」的心理作祟。即使取得了好成績,人性本惡的底色也不會改變,這樣的人在社會上,終會一步錯步步錯。看到這個事情,我們真的要反思,「唯分數論」、「唯成敗論」究竟給孩子帶來了什麼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