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問 | 對於學術抄襲的界定及處理

2022-01-18 語默無常鍾洪蕊

人紅是非多,張文宏醫生的博士論文又被盯上了。正反雙方相互謾罵,相互質疑動機的存而不論,我比較關心或者擔心的是一些基本事實和判定依據:綜述部分到底在不在抄襲考慮的範圍?如果真是抄襲,最嚴重的後果會是什麼?會取消學位嗎?

為此查了一下復旦大學和教育部的相關文件。《復旦大學學術規範(試行)》(復旦大學第六屆學術委員會第四次全體委員會議於2013年10月15日通過,2014年2月21日公布)界定了兩種學術不端行為:一種是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一種是偽造、篡改數據、圖片和文獻,或捏造事實。

網上舉報的內容大概是,張文綜述部分不加標註,直接複製三篇文獻內容,篇幅約3300字。對這一點適用的應該是前者。關於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復旦是這樣界定的:

(1)不註明出處,故意將已發表或他人未發表的學術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2)以翻譯或直接改寫的方式,將外文作品作為自己作品的內容予以發表;

(3)將他人的學術觀點、思想或成果冒充為自己原創;

(4)故意省略引用他人成果的事實,使人們誤將其作品視為原創作品。

(5)故意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情節嚴重,造成較大不良社會影響的屬於學術不端。

張醫生的情況,第(2)和第(5)肯定不能適用,第(2)和第(4)大概率也不適用。綜述論文,搞起來費心費力,但應該還不算原創或者原創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對改編權和彙編權做了區分:「(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十六)彙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綜述是對別人原創或者原創作品的梳理和評論,是彙編,而不是改編,獨創性並不明顯。

綜述論文雖然不是原創作品,但如果也不算學術成果,應該也說不過去。另外,博士論文雖然沒有正式發表,但也算公開作品,第(1)應該比較適用。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後果會是怎樣呢?《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實施條例(試行)》主要明確了學術違規行為的查處程序,對於給予何種處分,並沒有明示。教育部令40號《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201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明確了,要根據行為性質和情節輕重予以不同處理(見下圖)。

行為性質和情節輕重怎麼判定呢?復旦的委員會肯定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而且會考慮歷史原因,只有等公布了才能知道。現在可以參照其他學校一些規定,做一點猜測。《四川大學關於學位(畢業)論文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辦法(試行)》將抄襲分為輕度抄襲、中度抄襲、嚴重抄襲三類。「已認定為抄襲行為,且與他人已有論文、著作重複內容佔本人論文總字數比例在30%以內(含30%)的,可認定為輕度抄襲」。

3300字在7萬字的學術論文中,佔比約為4.7%,離30%尚遠,應該是屬於極輕度抄襲,可能會給予警告、記過或通報批評等處分,離取消學位差得還很遠。

相關焦點

  • 「準80後」教授學術抄襲被處理
    核心提示:近年來,學術抄襲事件頻發。涉嫌多篇論文抄襲、被稱作「404教授」的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準80後」梁瑩教授涉嫌學術抄襲一事,有了新進展。近日,南京大學發布了對梁瑩的處分決定。取消導師資格,調離教研崗位……   近年來,學術抄襲事件頻發。
  • 高校校長因自我抄襲被指學術不端!如何避免出現相同情況被退稿?
    學術不端,對於處於科研圈的學者來說,這是件嚴肅的事情,往往當一個人的學術經歷上沾染汙點,那麼未來可能很難在此道路上大展身手,走通一條光明前途了。然而,我們不排除在一些自己容易忽視的情況下,發生一些學術不當行為,導致最終被判定為學術不端,這是需要我們再三了解及警惕的!
  • 編劇抄襲風波頻出,怎麼界定抄襲還是「碰瓷兒」?
    而不能真正界定「維權」和「碰瓷」差異的網友,往往成為人云亦云的傳聲筒。骨朵由此採訪了一些業內人士和相關法律人員,通過他們對近期事件的態度看法,得以窺探到編劇行業的現狀。如何界定抄襲與碰瓷兒?「抄襲和學習、受影響,這兩者之間很難界定,」著名編劇武瑤告訴骨朵:「比如說關於王子復仇記的故事模板,莎士比亞寫的《哈姆萊特》被保留了下來,奉為經典。但之前肯定有相似的傳說或神話,在各個文化各個時期都有,但你說莎士比亞抄襲了嗎?」
  • 期刊學術不端行為如何界定?
    最近某位明星學術不端的新聞登上熱搜,其在直播間自爆更改過考生身份,從而掀起了軒然大波。近年來,剽竊、偽造、篡改等類型的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生,從翟天臨論文作假到湖南大學碩士生畢業論文抄襲,再到107篇論文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被撤稿,如何才能遏制學術不端行為?什麼才是最準確的學術不端認定標準?
  • 如何界定論文的抄襲與剽竊
  • 【國畫大觀】藝術上的抄襲該如何界定?
    那麼藝術上的抄襲該如何界定?抄襲和摹古如何區分?焦點-1臨摹古人:美術傳統 致敬大師  策展人吳楊波認為,關於抄襲藝術界向來就形成兩個截然對立的觀點,一個認為凡是藝術就一定要是全新的創作,另一個認為藝術也可以互相借鑑和學習,甚至可以是「對大師的致敬」:「就像京劇一樣,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個唱段,要原創很難。
  • 名校大學教授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學術成速成品?抄襲之殤何時休
    在解釋撤稿原因時,雜誌編輯部認為,該論文大量抄襲了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本科生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而沒有註明出處。雖然涉事作者不同意撤稿,但是雜誌聲明中編輯部表示,由於證據比較成分,但他們依然決定對該論文做撤稿處理。
  • 如何界定抄襲?這是音樂圈的「未解之謎」!
    音樂作品涉嫌抄襲,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關於如何界定作品是否為抄襲,音樂圈內尚未有一致定義。在這種規則的真空之下,音樂作品抄襲似乎成了難以核查、難以追責、更難以維權的灰色地帶。對於作者來說,原創作品是其勞動結晶,是其版權所有。儘管音樂作品抄襲各種權責的不明晰,我們仍然應該尊重原創,尊重版權,因為原創是音樂圈、音樂界甚至音樂產業不斷發展的源源動力。當抄襲成風氣,當抄襲被默許,勢必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原創者堅持原創沒有報償,抄襲者一直抄襲卻收穫名利。如果是我,我還原創個P。那枯竭和毀滅的將是整個華語音樂。
  • 「典型案例庫」第6期丨學術剽竊之文字抄襲
    親愛的讀者們,在對學術造假主題下的五種不端行為進行展示後,本期起我們將開啟第二大類——學術剽竊的定義介紹與案例分享。楊衛平先生在分享中寫道,「學術剽竊,是將他人的學術成果,包括學術出版物、學術思想、學術觀點等進行使用並公開表述為自己的成果(如發表、發言等);或者雖未表述為自己的成果,但卻不明確標註這些成果的真正所屬。」其中「抄襲是最主要的學術剽竊行為,相關概念在『著作權法』中也有界定。」
  • 設計行業中如何界定抄襲與借鑑?​
    ,而是一個更寬泛的社會學話題,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會涉及,不過每個行業每個領域包容度是非常不同的,對設計和借鑑的界定也是不同的。那麼單從設計行業來說,如何界定抄襲和借鑑呢?抄襲:一模一樣肯定是抄襲,主要設計思想和設計風格高度雷同應該也算是抄襲借鑑:局部設計細節的模仿,比如Twitter的下拉刷新和Path的添加和側滑菜單,已經快成通用設計模式了,這種很難算是抄襲,畢竟大家都知道這個設計來源於誰。
  • 論文抄襲標準應當從嚴
    四川大學近期發布《關於學位(畢業)論文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辦法(試行)》,規定在校博士、碩士和本科生學位(畢業)論文中,只要引用超過200字而不註明出處, 就算作者「剽竊」。
  • 於正劍指TFBOYS抄襲?借鑑和抄襲應該如何界定?
    到底什麼是界定抄襲的標準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分析分析抄襲這兩個字背後的淵源吧。讓大家失望的是,目前抄襲和借鑑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劃分。儘管融梗借用了他人的智力成果,可很少人說融梗是抄襲。很多時候抄襲、借鑑、融梗都是混在一起的根本分不清誰是誰非。一件作品你說它是借鑑,融梗,他說這作品是抄襲,一般遇到這種情況下往往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網絡抄襲事件的判定是很麻煩的,很多人都聽說過調色盤,調色盤常用於文學作品的判定。
  • 剽竊抄襲他人學術成果擬開除
    &nbsp&nbsp&nbsp&nbsp法制網北京4月14日訊 記者 張維 教育部日前就《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辦法》明確,剽竊、抄襲他人學術成果並造成惡劣影響的,或者多次剽竊、抄襲他人學術成果的,可給予降職、撤職、開除或解聘等處罰。
  • 高校反抄襲絞盡腦汁 學術不端測謊儀遭質疑
    據了解,「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是一種反剽竊軟體,可以用於抄襲、偽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當署名、一個成果多篇發表等多種學術不端行為的檢測。  雷同30%就算抄襲   據介紹,這個檢測系統會將文獻綜述部分、正常引用部分自動剔除,剩餘部分只要有10%相似,就將視為抄襲。   新疆農業大學學生處劉向輝老師說,推行檢測就是想創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該檢測系統剛剛引進,試行階段會依照檢測系統提供的數據和方法來運行。
  • 瓊瑤怒斥於正抄襲 律師:難界定是否侵犯著作權
    業內聲音  行業內暫無懲處措施,只能鄙視  對於瓊瑤舉報於正抄襲一事,影視圈的編導們也有自己的看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導演告訴記者,雖然國家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對著作權進行保護,但是在行業內,面對這樣的抄襲行為卻缺乏相應的懲處措施。「其實圈內的抄襲現象很多,作為有良心的編導,對這種抄襲行為都是不齒的。
  • 教育部:抄襲剽竊學術成果,情節嚴重擬開除
    記者沙璐)今日記者從教育部獲悉,《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編造虛假研究成果等七項學術不端行為;一旦被認定為學術不端行為,情節嚴重者將被開除或解聘。
  • 學術論文抄襲什麼後果
    學術論文抄襲什麼後果論文寫作時常讓很多人為之煩惱,論文寫作是可以引用他人文獻成果的,當作者覺得沒得寫的時候,引用的篇幅和比例很容易超標,學術論文抄襲什麼後果?首先我們要清楚抄襲的標準是什麼,在合理範圍內的引用是不算超標的,也就不算抄襲。一般學術論文最基本的重複率標準是不超過30%,這個標準並不算嚴格,如果是寫作發表高級別學術論文,要求就會嚴格不少,要求不超過15%甚至10%,因此是否構成抄襲,首先要看重複率標準,一旦超過這個標準就有被認定為抄襲的可能了。
  • 抄襲與學術發展
    圈外大眾的道德關注,使這個問題甚至躍出學術領域而成了「公共話題」。與此同時,「反抄襲」也迅速成為一種流行論調。   其實,單單停留在道德譴責層面上,「反抄襲」這個話題是談不深的。沒有深度的話題被重複討論,本身就可能會導致「抄襲」。坦率地講,不少的「反抄襲」文章,本身卻呈現「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怪相。
  • 清華碩士及其導師被指抄襲 學校稱構成學術不端
    「出於對相關各方名譽利益的尊重,我至今未就此事舉報至清華大學學術道德委員會及更甚,願相關人員倍加珍惜,慎言慎行,並迅速積極反應。倘若孟碩士等一直執迷不悟,或逼我通過一切可能之途徑,查清事實,捍衛尊嚴!」  他通過學報向孟問了四個「難道」:「難道您真的非要把此事提交至清華大學學術道德委員會或更甚?難道您真的非要啟動《清華大學關於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暫行辦法》相關程序?
  • 國家正式出臺學術不端行為界定
    大家都在反對學術不端,何為學術不端?如何界定學術不端行為?其實,此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 2019年5月29日,國家新聞出版署才正式發布我國首個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行業標準——《學術出版規範——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 174—2019)》(以下簡稱《標準》),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