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投稿前需要檢查的20個細節

2020-09-07 BMC科研

我們很多同學在寫完論文後,因為要畢業趕時間,急著投稿,最後經常因為一些小問題比如格式、小錯誤等而被雜誌退稿,我經常說做事要講究事半功倍,就是說如果能在投稿前就認真把自己的論文多看幾遍,多檢查幾遍,認認真真的閱讀期刊的投稿須知,雖然不一定能保證你的論文一定能投中,但是起碼可以讓你論文不會因為這些小失誤而被拒稿。


以下我總結了在投稿前需要注意和檢查的內容,希望小夥伴們在投稿前都認真核對。


1. 檢查題目是否字數合適,是否反映了你的研究主題,是否表達正確。


2. 檢查有沒有寫全所有的作者,作者標註是否正確,共同第一作者或者共同通訊作者順序有沒有弄錯,尤其共同通訊要看你們單位或者學校怎麼認,國內的規矩是排在最前面的是最厲害的,而國外是排在最後的是最厲害的,不過現在有的單位也不再明確的界定通訊作者的貢獻大小,很多都認為是同等地位。


3. 檢查作者單位名字有沒有寫錯,因為論文涉及到報銷、畢業和晉升,很多學校單位的英文寫法你的單位一般有明確的要求,不要因為寫錯英文單位而不能報銷。


4. 作者郵箱地址建議大家如果有學校的郵箱就寫學校郵箱地址(edu域名的郵箱),實在沒有學校郵箱地址可以用gmail、yahoo、163這些,千萬不要用qq郵箱。


5. 檢查摘要是否符合期刊要求,不同的期刊對於摘要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有的要求是結構式摘要(就是有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個部分),有的要求是非結構式摘要(就1段話)。在內容上檢查摘要是否有背景介紹?是否有提出科學問題?是否有研究假說?是否有實驗方法及研究方案?是否有實驗結果?最後是否有相應的結論、意義及研究的重要性?確認摘要中是否存在縮寫詞?還要確認摘要中實驗方法和實驗結果是否順序一致?最後要檢查摘要沒有超過字數限制(有的雜誌要求不超過250個字)。


6. 檢查關鍵詞是否是本研究內最重要的內容,一般選5個。


7. 檢查前言(Introduction或者Background)的寫作是否符合SCI論文的寫作規範。SCI論文的前言比中午要長,大部分都在2000字以上,一般是3-4段,第1段確認背景知識的介紹是否充分、合適?確認文章中第一次使用的縮寫是否使用全拼?是否有跟主題不相干的背景知識介紹? 第2-3段確認是否提出本領域的研究空白?是否提出相應的科學問題?是否根據科學問題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說?第3段確認是否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


8. 檢查方法(Methods) 部分,臨床或者動物研究確認是否有倫理的描述?臨床研究和Meta分析是否有關於註冊的描述?是否描述了實驗動物的來源和使用數量?是否有實驗材料和試劑的描述?實驗材料、試劑的信息是否齊全(有沒有備註產家的詳細信息)?實驗設計和分組是否合理?實驗步驟是否有遺漏?細胞是否有描述數量?參考前人的實驗方法是否列出了參考文獻?每一部分實驗的介紹開頭是否表明了該實驗的目的?統計方法是否選擇正確,有沒有描述使用的統計軟體?


9. 檢查結果(Results)是否列出了小標題?實驗結果的順序是否與實驗方法一致?有沒有描述相關的統計學結果,比如P值?文字描述和圖片信息是否一致?另外注意結果的描述以客觀描述為主,僅僅描述客觀結果,不要有主觀性的結論。


10. 檢查討論(Discussion)是否符合SCI寫作的要求,一般第一段都是簡單的總結研究內容和結果,確認中間幾段是否按照研究結果的順序進行了分段闡述?是否將自己的研究結果和同行的相關研究放在一起討論了?是否有描述本研究的局限性?最後一段是結論(Conclusion),是否用一小段話進行了研究意義的總結?


11. 檢查是否寫了部分期刊要求的利益聲明(conflict of interest)、作者貢獻(Author Contribution)、致謝(Acknowledgement),是否有註明基金資助情況。


12. 檢查參考文獻(Reference )的格式是否符合期刊的要求,參考文獻數目是否合適?確認參考文獻引用是否正確?儘可能引用原始研究,避免引用別人的綜述。


13. 檢查圖片(Figure )解析度是否滿足要求(基本要求是300DPI)?圖片色彩模式和尺寸是否正確?顯微鏡下的圖片是否有標尺?數據圖中顯著性差異是否標有標註?坐標軸標註是否正確?單位是否標上?圖片中所有字體、字號、線條粗細是否一致?是否能看得清?



14. 檢查圖片注釋(Figure legend)信息是否完整?是否有小標題?是否有樣本量的注射?是否有圖中星號等標註的注釋?


15. 檢查表格(Table)是否為三線表格?單位是否標記清楚?樣本數目是否標記?數據對齊方式是否正確?小數點位數是否合適?表格中符號是否有注釋?



16. 檢查有沒有寫錯的單詞、用錯的語句和格式不符合待投稿雜誌要求的地方,檢查字體、字號以及行間距是否符合要求? 一般格式英文都是Times New Roman,小四,行間距1.5。


17. 稿件有沒有添加行號和頁碼?是否把manuscript 、Figure、Table分開成單獨的word文件,有的雜誌還需要提供Title page(就是把題目、作者信息單獨放到一個word裡上傳),投稿前確認是否寫了 Cover letter ?有的雜誌還需要繪製Graph Abstract,一般是指能夠說明你文章結論或主要內容的圖,可以是一副圖,或者幾幅圖合成在一起的圖 。



18. 投稿前確認有沒有查重?英文有沒有找母語為英語的人看過?英文不好的最好要去潤色。


19. 有的雜誌需要推薦審稿人,是否有找到合適的審稿人,可以去你這個領域內發表的文獻裡找審稿人郵箱。


20. 稿件是不是修改超過3次,如果你的初稿寫出來之後沒有被修改超過3次,那麼百分百是不完善的,再牛的人也做不到一次寫完就沒有任何缺陷和錯誤。最好讓每個作者都看一遍。

相關焦點

  • SSCI,SCI,EI論文投稿前需要檢查的20個細節
    作者:逍遙君xiaoyaojun 來源:逍遙君自習室很多同學在寫完論文後,因為要畢業趕時間,急著投稿,最後經常因為一些小問題比如格式、小錯誤等而被雜誌退稿,我經常說做事要講究事半功倍,就是說如果能在投稿前就認真把自己的論文多看幾遍,多檢查幾遍,認認真真的閱讀期刊的投稿須知,雖然不一定能保證你的論文一定能投中,但是起碼可以讓你論文不會因為這些小失誤而被拒稿
  • 論文投稿前一定要檢查的29個細節
    1.拼寫檢查:主要檢查是否有寫信的單詞、用錯的請句以及標點不合適的地方。2.多次修改:一般情況下,論文從寫成初構到最投稿,至少要修改三遍。3.不要問一天反覆地檢查,檢查停改過一次以後,放下一到兩天,然後再去檢查,之前沒有發現的問題這回可能就會發現。4.確認TiIte的場作顯否合理?主題是否能夠通過TiIte量現出來?TiIte的字數是否過頭。
  • SCI論文發表投稿前,先把這些都檢查了
    SCI論文投稿是論文發表前的重要一步,作者對論文投稿要十分謹慎。論文投稿前,作者需要對論文做進一步的檢查,避免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錯誤,導致論文被退回。總的來說,作者在論文投稿前需要檢查這五點。一、論文內容論文內容的檢查包括創新點、標題、摘要、研究方法等。
  • 四個細節,決定你論文投稿的命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細節決定成敗」,論文投稿也是如此。在論文投稿過程中有4個注意事項需要格外注意。01.選擇什麼時間投稿比較合適?
  • 護理專業評職稱論文如何投稿發表?投稿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細節?
    同時,一篇優秀的護理論文還可以使作者的學術成果、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觀點得以展示和傳播,與社會學界同仁、廣大讀者互相借鑑,有助於擴大作者的知名度以及在業界、學術界的影響力。那麼護理論文應該如何起稿、投稿、發表能夠更容易發表成功呢?
  • 乾貨|在論文投稿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
    對剛接觸學術研究的本科生而言,投稿前需要先了解每個期刊特定的辦刊方針和宗旨,有些被退的稿件中,其實有些稿件並非質量問題,而是因為不符合該刊的辦刊宗旨。一稿多投不僅浪費編輯部的資源,並且對作者以後的投稿也非常不利。所以,請大家慎重對待一稿多投的問題。鑑於基金項目結項等需要,很多科研工作者希望論文發表的周期越短越好。但基於期刊本身的審稿、出版周期,很難做到短期、快速地出版發行。建議同學們根據自己需要,提前4~6個月投稿月刊或雙月刊。
  • 探討醫學論文投稿前還需要注意的問題
    因此,醫刊匯建議,為了讓文章能更順利地發表,作者在論文投稿前甚至寫作前還應做好以下的事項。一、稿約:由於有些作者對什麼是科學研究、如何進行科研設計、醫學論文的溫哥華格式及投稿的相關事宜等均不清楚,對於期刊的用稿範圍、刊出周期、每期重點內容等甚至一無所知,所以向期刊投稿前需要了解該期刊的定位,包括內容定位和讀者定位等。
  • 論文投稿的84個規則,了解一下?
    3.下載最新版的投稿須知(Instruction for authors),嚴格地按照要求逐一審查。4.預投稿雜誌是否需要版面費?如果論文被接收,能否支付發表該雜誌的全部費用?13.聲明所有作者都已閱讀論文並批准提交論文。14.如果雜誌要求推薦三個審稿人,請附上他們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單位,郵箱等。15.最後需註明通訊作者的姓名,單位地址,電話,郵箱。
  • 醫學研究生SCI論文的投稿體會
    究其原因,除了作者在投稿技巧方面存在不足外,對自已文章水平認知的偏差可能是造成這一結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在投稿前,不妨和所有參研人員溝通,共同確定合適的目標期刊,切忌盲目,以免浪費時間。此外,選期刊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其投稿須知,以明確對論文的要求,比如該期刊是偏重臨床還是基礎,是否針對特定類型,以及是否約稿等。
  • 論文投稿前需要準備什麼?有哪些注意事項?
    論文撰寫完畢後,如果想要發表到期刊,還需要做什麼準備嗎?首先,需要將論文翻譯成英文,其次,就是一些投稿前的注意事項。完成這些,你的投稿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哦。翻譯論文的時候,如果自身英語水平一般,考慮到時間和翻譯效果,推薦用機翻+人工校對的形式。這種情況,機翻效果越好,後續的人工校對就越輕鬆。這裡分享一個專業做文檔翻譯的平臺——翻譯狗,有網站和app,翻譯效果在同類產品裡算不錯的,大家可以親自體驗一下。下圖是用翻譯狗翻譯的一個文檔。
  • 聊聊論文投稿的策略
    引用的文獻在論文中應具體標明,並在文後列出參考文獻。大部分期刊都規定引用的文獻需要在文末列出參考文獻。但有些期刊,如《政治學研究》,則要求以腳註形式標註參考文獻。這些細節都要注意。實際上,每個期刊都有一套相對固定的稿件處理流程和環節,包括稿件的三審制度,對稿件編輯加工的三校一讀制度以及出刊印刷前請作者最後一次校對等。對這些環節作者如果能了解一二,對自己的論文何時審閱、何時會有審稿意見、何時能夠出版,就能做到大致心中有數。
  • 論文投稿的八大禁忌
    科研論文寫完了,還需要進行投稿發表,成果發表後我們的科研才算完成,在投稿過程中也有很多禁忌,迴避這些禁忌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 1 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是絕對禁止的,是不可以逾越的底線。
  • 超詳細的SCI論文在線投稿流程
    由於SCI論文數字出版與傳播的快速發展,期刊的投稿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國際一流SCI雜誌基本都已採用了在線投稿方式。所以對於想發表SCI論文的科研者來說,很有必要了解SCI期刊的在線投稿流程和一些應該注意的問題。
  • SCI論文發表前必查的6個細節
    大家要嚴格遵循期刊的要求,對文章格式認真修改,有幾個重要細節需要再次強調: 1.文章類型 在閱讀期刊的「投稿須知」時,首先注意期刊對不同文章類型(article type)的長度和字數、以及圖表的個數與參考文獻個數的具體要求。若文稿未達到要求,期刊會自動退回稿件,要求立即做出修改。
  • SCI論文的寫作與投稿
    SCI論文發表就是一般學術論文發表的過程,從個大體的過程上來說與其他學術論文是沒有什麼區別的,無非就是構思、寫作、投稿、審稿、修改、見刊幾個主要環節,所以說怎樣發表SCI論文並不難理解與把握,很多作者初次接觸SCI論文,對於第一發表SCI論文的作者來說,大家困惑的並不是如何發表,而是如何寫作
  • SCI論文投稿前應做好什麼準備
    在這裡,我們要提醒大家必須詳細了解自己研究領域的重要期刊,投稿期刊的出版內容與稿件的內容緊密相符,才能增加自己論文發表的機率。切忌盲目隨意投稿,這樣不但降低論文發表的機率,而且浪費很多時間在轉投雜誌上。此外投稿前要對自己的論文水平或價值做出客觀、正確的評估。
  • SCI論文投稿實戰總結:充分了解目標期刊,提高投稿命中率
    導語11月26日,投必得邀請PCM 期刊編輯部主任熊婉老師為大家進行了主題為充分了解目標期刊,提高投稿命中率的直播講座。本次直播,熊老師結合圖文實例,主要從選擇目標期刊、如何與編輯進行交流以及PCM 期刊介紹等方面為大家進行了講解。熊老師的講解通俗易懂、妙語連珠,且實戰性高,對科研工作者論文的投稿具有指導意義。
  • 英文論文的寫作與投稿|學術吧講座筆記
    本文是學術吧對王中興學長10月23日「英文論文的寫作與投稿」講座精華內容的簡單整理主要介紹理工科英文論文的寫作與投稿全文約2700字,閱讀時間約9分鐘講座中王中興學長還帶來了豐富的實例分析,如需完整講座錄像,可以添加thu_qianyan微信獲取學術期刊(academic
  • 論文投稿狀態全解析!
    1.Manu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文章送達,證明投稿成功。2.With editor:若投稿時未要求選擇編輯,則先到主編處,主編會分派給副主編或者其他編輯。(1)小修後接受(Minor revision):這個決定也稱作有條件接受,表示論文需要進行一些細微的修改後就能被期刊接受,小修後接受的論文可能不需要再次經歷審稿,一般期刊編輯會自己檢查後做出裁決,不過,作者還是要記得「小修後發表」不保證一定會接受,還是要讓編輯對你的修改滿意才行。
  • 編輯說 論文的投稿策略
    作者丨徐行《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編輯部主任本文以編輯的視角多方面解讀影響科技論文投稿命中率的因素; 從了解並選擇所投刊物, 撰寫科技論文應有的幾個注重, 投稿時若干注意事項和策略等三方面分析了科技論文的投稿策略; 論文投稿有技巧和策略可循, 但是作者真正應下工夫的地方 , 不是囿於方法, 也不是囿於投稿策略和人際關係, 而是要多參加科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