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篇好的醫學論文不是憑空就能產生的。作者在打算寫論文之前就應對自己要撰寫的研究內容進行系統了解,知道目前國內外的最新研究動態、研究程度、權威研究機構等相關信息,因為這樣才能更好地明白自己的研究所在層次,有無新的進展等相關情況。因此,醫刊匯建議,為了讓文章能更順利地發表,作者在論文投稿前甚至寫作前還應做好以下的事項。
一、稿約:由於有些作者對什麼是科學研究、如何進行科研設計、醫學論文的溫哥華格式及投稿的相關事宜等均不清楚,對於期刊的用稿範圍、刊出周期、每期重點內容等甚至一無所知,所以向期刊投稿前需要了解該期刊的定位,包括內容定位和讀者定位等。一方面可以通過對近期期刊閱讀來實現,另一方面就是認真閱讀該期刊稿約。一般來說,每種期刊都會在每一年至少一次刊登其稿約,列出該刊對稿件的基本要求等主要信息。
二、查新:常常有些作者的論文由於研究不新或本研究已發表較多等原因被退稿。一般來說,期刊編輯判斷論文的新與不新,主要是基於與本專業已發表論文的比較。因此,作者可以在撰寫論文前通過對多個資料庫進行檢索,了解本專業及所研究內容已發表論文的情況,準確把握當前的研究水平以及將來的研究趨勢和發展方向,充分說明、突出本研究的優勢和取得的新成果,甚至交代清楚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之後研究的方向等。
三、查重:這是對原創性審核的重要方法,是避免發生抄襲和重複發表等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方法,現如今各期刊越來越重視查重的問題,各自設定一個比例,但一般都比較低,過高的稿件會做退稿處理。這裡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問題,那就是自我抄襲或自我剽竊,很多作者未能認識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這種現象多發生於剛剛參加工作的研究生,其將自己的學位論文稍加改動就向期刊投稿,這樣查重結果往往都是很高的。
四、統計學方法:一篇論文若方法有問題,無論研究的內容多麼先進、多麼有價值,都難逃退稿的命運。在方法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就是統計學方法,很多作者自己的統計學不過關,又不請教專業人員,自己想當然地選擇統計學方法,這樣的論文被退稿作者是不應該意外的。所以,作者在撰寫論文前一定要確定自己的統計學方法是否正確,否則後續工作都可能是在白白浪費時間。
五、理論問題:這也是如今各期刊高度重視的問題。例如,當論文的主體是以人為研究對象時,作者應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人體試驗委員會所制訂的倫理學標準,並提供該委員會的標準文件及受試對象或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
六、行文:要做到思路清晰、觀點明確、論據充分、文獻引用合理、內容客觀、圖表恰當等。在對外文文獻進行翻譯時,要用詞準確,合乎國家語言文字的基本使用規範,語序正確,避免出現生澀難懂的長句。
七、正確使用圖表:有的論文檢測指標很多或研究數據較大,在表格設計時有一定的難度,作者本人對三線表格不是很了解,這種情況下其用表格別談規範了,可能都是錯誤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擬投稿期刊進行更多的了解,總能找到一個表格來借鑑,或者是有所啟發,設計出合適的表格。
八、注重文獻引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應當標明文獻,註明出處。新的醫學研究是以前人取得的成果為基礎的,引用文獻是對他人研究成果的肯定和尊重,也是為讀者深入了解作者該論文的內容提供了索引,這樣有利於讀者了解作者研究的起點和深度,更客觀地評價本次研究。儘量引用近年發表的一次文獻,避免二次引用以及引用過舊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