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窈窕淑女》臺詞翻譯接地氣

2020-12-11 網易新聞

(原標題:音樂劇《窈窕淑女》臺詞翻譯接地氣)

6月3日至5日,百老匯經典音樂劇《窈窕淑女》將在四川錦城藝術宮連演4場。在此前的重慶站巡演中,觀眾發現這部音樂劇不僅再現了百老匯經典的魅力,臺詞翻譯也相當接地氣。「毀三觀」「小船不會翻」等,讓觀眾大開眼界。

改編自蕭伯納作品《賣花女》的音樂劇《窈窕淑女》,被譽為「所有現代音樂劇標杆」。這部「完美的音樂劇」,創作班底聚集了美國上世紀中期最優秀的創作者。

然而,這部音樂劇在問世60年後首次來華,卻兼顧了「高大上」和「接地氣」。在重慶演出的3個小時中,字幕上不時爆出的「什麼小船不會翻」「再聽他嘮叨咱倆的三觀就廢了」等中式俏皮堪稱全劇的「神來之筆」,幽默的翻譯讓觀眾「不覺得過了3個小時」。劇中很多精彩翻譯,讓觀眾在理解劇情發展的同時,體會到戲劇的奧妙與藝術的多彩。當然,音樂劇的不少橋段也令人捧腹。劇中,希金斯教授生性高冷,在對伊萊莎進行一系列魔鬼訓練時,他想出口含6顆彈子說話、對著蠟燭的火苗練發「H」音等各種損招。最絕的當然還是伊萊莎被送去賽馬會小試牛刀的一幕。為了將元音發準確,伊萊莎逢人就用複讀機般慢速播放的模式問候「How do you do(你好)」,在別人提起天氣可能要下雨時,她突然冒出希金斯訓練她時的繞口令「西班牙的雨就下在平原上」。

據了解,《窈窕淑女》演員個個演藝精湛、唱跳俱佳,女主角更是因神似奧黛麗·赫本的美貌及美妙的歌喉徵服了觀眾,舞臺背景則延續了上世紀的華麗精緻。

作者:吳曉鈴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觀眾爆滿"笑"看《窈窕淑女》 翻譯接地氣"小船不會翻"
    經典音樂劇《窈窕淑女》5月17日到22日在廣州大劇院連演8場,並將在6月9日到19日來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這是這部百年經典音樂劇第一次在中國演出,今年也是《窈窕淑女》在百老匯上演60周年。 翻譯接地氣 「小船不會翻」 這次中國巡演的《窈窕淑女》演出長達三個小時,現場不少觀眾看完演出後感嘆翻譯太「接地氣」,「什麼小船不會翻」、「再聽他嘮叨咱倆的三觀就廢了」等中式俏皮可謂「神來之筆」,幽默的翻譯讓觀眾「不覺得過了三個小時」。
  • 「窈窕淑女」翻譯是誤讀?
    (原標題:「窈窕淑女」翻譯是誤讀?) 1964年,根據音樂劇版本改編上映的音樂電影《窈窕淑女》,令全世界為之著迷,但「窈窕淑女」這個題目竟然是誤讀?
  • 音樂劇《窈窕淑女》8月蓬蒿劇場上演
    音樂劇《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演出時間:2010年8月3日至2010年8月8日 19:30 演出地點:蓬蒿劇場 演出票價:30元(學)60元 訂票電話:64006472音樂劇《窈窕淑女》最初於1956年在美國百老匯上演,首演即獲得巨大成功,並被譽為史上「最完美的音樂劇」,創下了當時上演時間最長的記錄。現在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它極有可能在新土地上發出更加獨特的光芒。
  • 音樂劇《灰姑娘》中國巡演 臺詞翻譯逗樂觀眾
    音樂劇《灰姑娘》中國巡演 臺詞翻譯逗樂觀眾   下月3日至5日將登陸廣州中山紀念堂的《灰姑娘》中秋夜在西安啟動了中國首站的巡演,這部創作於1957年的音樂劇,人物刻畫要比童話細膩鮮活,與時俱進的臺詞翻出了不少中國元素,令觀眾捧腹大笑。
  • 芬蘭音樂劇《PlayMe·玩我》廣州拉開全國巡演大幕
    程景偉 攝音樂劇《PlayMe·玩我》廣州友誼劇院拉開首輪全國巡演大幕。 程景偉 攝   中新網廣州6月14日電 (程景偉 洪蕾)由廣東星海演藝集團、芬蘭國家瑞典語劇院聯合出品的當代音樂劇《PlayMe·玩我》13日至15日連續三天晚上將在廣州友誼劇院舉行,拉開了首輪全國巡演大幕。
  • 《火雞總動員》中文臺詞接地氣 賈秀琰翻譯獲贊
    《火雞總動員》中文臺詞接地氣 賈秀琰翻譯獲贊 《火雞總動員》劇照   好萊塢喜劇動畫《火雞總動員》正在全國院線熱映中,據院線經理透露,該片的中文臺詞翻譯十分合影迷的胃口,何炅、謝娜
  • 電影《窈窕淑女》淺評
    《窈窕淑女》 這部歌舞劇類型的電影歷經了時間的洗滌,因此,對《窈窕淑女》的評述也是鱗次櫛比,眾說紛紜。有人在電影的類型上大放厥詞,歌舞劇,音樂劇,高雅的藝術成為了《窈窕淑女》的代名詞,與此同時,這也便成為了很多人拿來詬病的地方,認為冗長的唱白,雞肋的舞蹈對電影的推進毫無意義,徒增電影的時長讓觀影體驗很差。
  • 資料:奧黛麗-赫本經典電影《窈窕淑女》
    片長:170分鐘  國家/地區:美國  色彩:彩色  拍攝日期:1963年8月- 1963年12月  導演:喬治·庫克George Cukor  編劇:喬治·伯納德·肖George Bernard Shaw原著;            阿倫·傑·蘭納Alan Jay Lerner音樂劇版編劇;
  • 音樂劇《貓》推出中文版 翻譯下功夫強調本土化
    為了確保翻譯水平,先將英文歌詞經過二次創作翻譯成中文,再將這中文歌詞翻譯成英文後交給外方同行校驗。中文翻譯者的智慧結晶最終也體現在不少充滿當今中國元素的臺詞上。  除了招募的演員全是華人外,中文版《貓》的最大特點便是用中文演繹來自國外的藝術形式,加入了一些流行語、四字成語,甚至是方言。
  • 第三季北京首演 張曉龍讚歌詞翻譯
    第三季北京首演 張曉龍讚歌詞翻譯   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劉歡)25日晚,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第三季北京首演典禮在北京世紀劇院舉行。
  • 《長靴皇后》之後還有更多 各路音樂劇給你「好看」
    歌曲律動 接地氣的字幕梗笑爆全場本劇導演及編舞由兩次奪得託尼獎的傑瑞·米奇擔當,劇本出自四次託尼獎得主哈維·費斯特恩之手,而流行音樂天后辛迪·勞帕的加盟,則賦予了《長靴皇后》極具辨識度、傳唱度的豐富曲目。
  • 當代音樂劇《PLAYME•玩我》
    是一部中外深度合作、聯合打造的時尚音樂劇。    《PLAYME》(中文版為《PLAYME•玩我》)是芬蘭國家瑞典語劇院原創於2009年的當代音樂劇作品,擁有百年歷史的該劇院正是以《窈窕淑女》、《音樂之聲》等多部經典音樂劇製作而聞名世界。《PLAYME》在芬蘭推出後影響巨大,連續在該劇院上演200多場!被稱為芬蘭當代音樂劇中最受年輕人歡迎的作品。
  • 百老匯經典音樂劇首推中文版 中國演員出演男女主角
    《變身怪醫》的男主演之一劉令飛現場「試嗓」。百老匯音樂劇《變身怪醫》終於有了中文版,該劇剛剛在上海首演一周,中文版主演前天又亮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集體「試嗓」,讓北京觀眾搶先試聽《只有你最懂》《就在這一瞬間》等經典曲目。《變身怪醫》以英國著名作家羅伯特·羅伊斯·史蒂文森的《化身博士》為藍本改編,以復古華麗、懸念迭出和高能絕唱著稱。
  • 藝考中「音樂劇」是什麼專業?
    音樂劇(英語:Musical theater,簡稱 Musicals),早期譯稱為歌舞劇,是一種舞臺藝術形式,結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通過歌曲、臺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
  • 音樂劇《PLAYME•玩我》15城巡演13日廣州揭幕
    音樂劇《玩我》6月13日在廣州友誼劇院拉開了一連三天的首演帷幕,隨後更將相繼登陸廈門、上海、濟南、瀋陽、西安、成都、深圳、杭州等全國15座城市巡演首輪30餘場,這創造了「廣州製造」在音樂劇演出市場的嶄新紀錄。
  • 想念《四川好人》和香港音樂劇
    但香港音樂劇起於市井又不止於市井,它更意味著,「用接地氣的方式,去探索更多藝術性的可能」。而在今年復排的經典音樂劇《四川好人》,便是這樣一個極為有趣的特例。像這般翻譯臺詞,言簡意賅,又富有粵語抑揚頓挫的力度。而對於觀眾而言,這樣的翻譯也正好映射了自身市井生活的某個截面,與西方經典的距離也逐步消弭。粵語翻譯滲透入原文本中,哪怕使用過多的俚語也顯得行雲流水,絕無突兀之感。
  • 開廣州浪漫旅 粵語臺詞很接地氣
    10月28日起,世界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將在廣州大劇院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浪漫之旅。來到廣州,該劇不僅入鄉隨俗加入了「粵味」,還向老廣討教徵集「最IN粵語臺詞」,最終以地道、幽默和創意冠壓群雄的則是一位來自中山的交警。  《媽媽咪呀!》
  • 高中學霸傾情演繹古典戲劇 改編的音樂劇很「接地氣」
    長沙市一中第四屆課堂音樂劇展演活動現場。這是該校第四屆課堂音樂劇展演活動,現場觀眾不時發出陣陣掌聲,大呼「原來音樂劇竟如此接地氣」。   此次音樂劇展演共演出了《夜鶯與玫瑰》《天闕》兩部劇目,以及課堂片段串燒《遲到風波》和《我要我的長髮》。《夜鶯與玫瑰》改編自王爾德的作品,男主人公的執著、小夜鶯的奉獻、漂亮小姐的最終選擇,矛盾頻發的戲劇衝突展現了學子們對愛情、生命、奉獻的深思。
  • 「天馬流星拳」等翻譯惹爭議 人民需不需接地氣
    賈秀琰最受詬病的一句翻譯,是將《聖鬥士星矢》的「天馬流星拳」塞進了《環太平洋》。而剛剛上映的《怪獸大學》則因為植入了「×絲」這樣的穢語,受到「少兒不宜」的質疑。在資深影迷、譯製片發燒友、民間字幕組成員那裡,「接地氣」已經日漸汙名化。  「本土化翻譯」為何引起反彈?電影翻譯誰來把關?近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引進片的譯者、片方等多位相關業內人士,解釋影片翻譯的幕後流程。
  • 殿堂級「精分」 百老匯音樂劇《兩個人的謀殺》中文版又來啦!
    沒錯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出品的百老匯爆笑音樂劇《兩個人的謀殺》,就是這兩個人的「競技場」,從今晚到至2021年1月3日,我們都能在上話的D6空間,欣賞到他們互飆演技。  音樂劇《兩個人的謀殺》是演藝大世界-第六屆上海國際喜劇節、上海話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