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臺灣農業——從農藥島到生態島

2021-01-15 光韻田園社


有機食物、有機農莊在臺灣已蔚然成風,臺灣人現在拿出當年發展經濟的勁頭來發展有機農業。當你在臺灣的有機農莊喝著一杯有機香草茶時,是很難想像當年臺灣還有「農藥王國」之稱。


吃有機食品,自己種菜,到有機農莊旅遊,已經成為臺灣時尚的生活方式。當吃下肚的不知是何種抗生素雞、瘋牛症的牛、口蹄疫豬與不知灑了多少農藥的青菜時,臺灣人早就行動開來,有點閒錢與辦法的,就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裡開始開闢自家的農場;沒有空間沒有辦法的,就在陽臺種一盒盒的水耕蔬菜,人們討論的除了虛擬世界上的開心農場,還有自家真正的「有機農場」。

多氯聯苯引發綠色運動


老一輩的臺灣人都對「多氯聯苯中毒事件」記憶猶新,因為就是這個事件引發了臺灣一系列綠色運動。1979年夏,在臺中,無良業者用遭多氯聯苯汙染的米糠油製成食用油,許多民眾食用後造成皮膚潰爛,身體發黑,受害者有幾千人,臺灣人自此開始全面重視食物來源。當年除了多氯聯苯中毒事件外,還發生了假酒事件,柴松林教授於是登高一呼,召集了幾位律師與教授學者一同成立了「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臺灣的消費者權益把關。


消基會開始一周兩次抽檢市面上的各色產品,從南北乾貨、中藥材甚至是包檳榔的荖葉、新娘子的玫瑰捧花、蔬菜水果,全都拿來檢查,他們自費掏腰包購買這些市面上的產品,送到專業的檢測機關檢測,定期召開記者會向公眾公布檢查結果。由於消基會是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性質,不帶有任何營利目的,他們所公布的數據在消費者中有很大的公信力,也正因有消基會的誕生,主管機關衛生署也開始抽檢市面上的各色食品做並向公眾通報。


消基會成立了五六年後,臺灣臺中大裡鄉又發生了民眾因為抗議三晃農藥廠汙染,居民闖入農藥廠要求停工的社會事件,逼使臺灣政府成立「環境保護署」。


「臺灣的農藥汙染如此嚴重,和當年的美援很有關係!」戴炎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戴美惠解釋。臺灣在國民黨撤來之前,並沒有以農藥大量生產的習慣,即使被日本統治了五十年,仍然維持過去天然的種植方式。「但臺灣在接受美援之後,為了增加作物產量,引進了美式的耕作方式,大量使用機械與農藥,使臺灣的可耕地受到不少傷害。」莊玉隆補充道。


我們從電影裡都看過美國人用小飛機噴灑玉米田的景象,而美國人也把這種耕作方式帶入臺灣。加上臺灣位處亞熱帶,病蟲較多,那些自美國引進的農藥能夠殺死大量的作物害蟲,受到臺灣農夫的喜愛,加上美式化學肥料可以讓農作物增產,在那個以農產品出口為主的年代自然大受歡迎。但這種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的生產方式,破壞了土地原有的酸鹼度,也讓人體吸收的毒素不斷累積。


根據臺灣中興大學農藝系統計數據顯示,臺灣從1990年到1995年,平均年農藥使用量為3.7萬噸,耗費41億臺幣,高居亞洲之冠,號稱「農藥王國」。據消基會的數字顯示,以全年農藥使用總量除以人口數,臺灣每年每人分攤2公斤的農藥。


「有一段時間,臺灣大醫院裡設有專門的毒物科,專門處理農藥中毒!」周美惠說。周美惠曾隨夫婿留學德國,對德國推廣太陽能與綠色產業非常感佩,回臺後大力推動再生能源,加上她的小叔戴東原正是臺灣臺大醫院的院長,因此對臺灣人受農藥毒害有深刻的體認。


有數據顯示,1959年至1981年間,臺灣農藥嚴重中毒總計有28358人,其中因噴藥中毒就有26877人,而他們中的不外乎除草類的巴拉松、除蟲類的有機磷,與除菌類的金屬化合物,因此過去臺灣醫院的毒物科對這些農藥中毒的處理方式相當有經驗,「當時臺灣的醫院白天只要送來意識模糊不清或心跳加速的病人,如果病人是農夫裝扮的,99%都是以上三類的中毒!」一位資深的毒物科醫師說。


這層出不窮的中毒事件每天在媒體上演,難免令臺灣人憂心忡忡,有機農業的推廣也在這個時候正式引進臺灣,1985年,臺灣政府開始對有機農業在臺灣實施的可行性作評估,1991年正式引進日本最有名的「MOA」自然農法,接著才有了所謂的有機認證,遍地開花的有機連鎖商店也在此時誕生。



綠色種植在臺灣


頂樓當菜園


臺灣流行在陽臺或公寓頂樓,用保麗龍盒或塑料盆種植蔬菜,稱之為「高架植」。這種高架植就是用木架把一個個種菜塑料盒架高,整齊陳列堆在架上,把過去在頂樓種菜施肥後肥水落在地板的髒汙問題徹底解決,菜盆也經過特殊設計,不會因為颱風或下大雨而倒了一地。


臺中市北區一個名叫「左右逢源」的小區大樓,十年前全小區120戶的居民全數表決,決定將空中花園改成空中菜園,他們花了不少錢作屋頂的防水處理,待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後,居民將200坪的空中花園變成了空中菜園,只要是小區住戶有意願自己種菜的,都可以向小區管委會登記,就可以分到一塊菜園,如果沒時間或種膩了也沒關係,隨時都有其他住戶會排隊等你的菜園。



種菜賣給員工吃


臺南縣善化鎮,臺灣面板大廠奇美電子在這裡闢了一處名為「善化苗圃」的菜園,達四十公頃,以有機的方式栽種蔬菜供應奇美的團膳,遇到大量採收的季節,還以便宜的價格賣給員工。


南部有奇美電子種菜給員工吃,北部則有老字號的臺塑開發自家農場賣起有機蔬菜。臺塑創辦人王永慶在自家的屋頂做堆肥、種有機蔬菜,還自行研發廚餘做堆肥,讓頂樓的荔枝樹開花結果。王永慶尚未過世前,位於臺北的臺塑大樓每三天都有一部賣菜車,開進後棟臺塑關係企業臺塑環保科技的辦公室裡,專門賣菜給臺塑的員工。


農民轉型做有機


這幾年臺灣的有機農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為了健全這些遊擊農場的網絡營銷與推廣,行政院農委會的農糧署甚至還委託宜蘭大學,為這些農場建置網站,在網絡上成立「有機電子商城」、「有機農民市集」、「機農場整合系統」。這些市集和商城的有機產品琳琅滿目,蔬果、米、茶葉,所有日常所需的農產品都可以在網絡上購足,消費者可以了解自己買的蔬菜來自哪個農場,直接向農家訂購。


在政府輔導與社會風潮的影響下,不少過去並非以有機生產的農場,如今也開始做有機農場,位在桃園縣復興鄉吳氏兄弟所擁有的「碧羅村有機農場」就是其中一例。老闆吳國強繼承的是父母留下來的農地,他們將農地經過七年的休耕,徹底讓土壤休息恢復原本的酸鹼值,接下來才施以有機的栽種,並進一步擴建成觀光休閒農場,成為桃園縣復興鄉特殊的景點。在臺灣,像吳氏兄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轉載自@中國硒谷

更多資訊請關注光韻農業情報信息網
www.canwin.net
體驗帳號:test
密碼:111111


相關焦點

  • 臺灣 : 從農藥島到生態島
    臺灣從1990年到1995年,平均年農藥使用量為3.7萬噸,耗費41億臺幣,高居亞洲之冠,號稱「農藥王國」。
  • 臺灣:從「農藥島」到「有機」的轉變!
    目前,花蓮的學生不僅可以吃到健康解暑的西瓜,就連學生午餐吃的也都是有機大米和有機蔬菜。而這正是臺灣有機農業蓬勃發展的結果。提起臺灣的有機農業,雖然目前發展態勢良好,但其實也走過了一段艱難的路程。在還沒有發展有機農業之前,臺灣曾經是個「農藥島」。
  • 極飛科技:農業無人機採取手術刀式農藥噴灑
    12月15日,農業領域的科技盛典——2020極飛科技年度大會在廣州如約而至。人類需要一個新的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底座,來彌合數字時代的鴻溝,對抗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大會現場,極飛科技CEO彭斌詳細講解了4款年度新品的核心價值,展現出對農業生產實效和精準問題的解決能力,再一次刷新在場人士對農業科技的認知和期待。
  • 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體會和啟示
    目前臺灣休閒觀光園近2000個,全臺灣劃分有75個農業休閒區,平均每個600公頃左右,主要有觀光農園、野生動植物的觀賞與研究、綜合性休閒農場、民居民宿、旅遊勝地等類型,到農場休閒度假已經成為臺灣民眾的新時尚。比如,我們參觀的臺一農場就利用景致清幽、氣候宜人的地理位置和農場特色,大力發展花食、花宿、花旅遊,現在已經成為臺灣最熱門的觀光休閒農場,農場的收入來源也主要是依靠觀光門票和遊客採購收入。
  • 臺灣現代農業專家團來揚授課與交流
    臺灣專家:屏東科技大學段兆麟副校長(臺灣屏東科技大學農業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進修推广部主任,臺灣農業經營管理學會理事長,臺灣休閒農業學會常務理事,臺灣海峽兩岸農業交流發展協會常務理事氣溫升高不僅會從海洋汲取水分,還會從陸地吸取水分,使得內陸地區乾旱,從而導致糧食減產,糧食匱乏將直接危害到國家的穩定。接著通過對臺灣目前的農業生產情況進行分析,目前臺灣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面積減少、休耕面積增加;農業人力流失嚴重而且年齡偏老齡化,年輕人更願意去城市中打拼;糧食自給率下降。面對這些問題,苗教授提出了將糧食安全與有機農業結合起來進行新的綠色革命。
  • 唐海龍代表: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打造崇明生態服務品牌
    2018年全國兩會上,上海崇明生態島的建設備受關注。3月6日,唐海龍代表在上海代表團開放日上回答記者提問。澎湃新聞記者 趙昀 圖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崇明區委書記唐海龍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推進崇明生態島建設,需要用工業化的思維謀劃現代農業。
  • 臺灣農業「牛」在哪?大陸應該學習
    臺灣在1945之前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實施「農業臺灣,工業日本」政策,發展臺灣的農業產業作為重要基本政策,因此即使到目前,臺灣的很多農業都有日本的影響痕跡。1945之後,國民政府實施「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的發展思路。由於農村在糧食、勞力、資金及市場等方面的貢獻,促使臺灣經濟成功起飛,1960年代,是進入經濟型態的轉折點。
  • 【奮進崇明】加快發展世界級生態島,攻堅籌備第十屆中國花博會
    新華網 發    對於崇明來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世界級生態島加快發展的重要之年,是籌備第十屆中國花博會的攻堅之年。2020年,崇明區將嚴守生態環保底線,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全力打造最美都市鄉村,精心籌備花博盛會    嚴守生態環保底線,加快發展世界級生態島    2020年,崇明將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空間建設、大力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強化生態建設保障。
  • 【休閒農業】看臺灣農業為何這樣出色
    一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將農業發展重點逐漸轉向發展新的優質農產品,提高農產品品質,如開發與推廣優質米,開發多產期與高價值水果等。二是推動農業生產企業化、自動化與科技化,以提高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升級。三是發展森林、海洋遊樂與休閒農業。四是培養核心農民,增加農民福利。從此,臺灣精緻農業逐漸形成體系,並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已跨入世界先進農業行列。
  • 肥料中檢出農藥成分怎麼辦?農業農村部:按假農藥處理!
    8月18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在《關於肥料產品檢測出農藥成分適用法律問題的復函》(農辦法函〔2020〕14號)中強調,「肥料與農藥的混合物,包括肥料產品中含有農藥成分的,應當作為農藥進行管理。根據《農藥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第二款之規定,未取得農藥登記證生產的農藥,按照假農藥處理」。
  • 廣西河池市交流團參訪臺灣屏東縣農業科技園區
    中國臺灣網5月12日河池訊 5月11日,河池市交流團赴臺灣屏東農業科技園區考察,參觀大陸和臺灣各個地方產品展示廳。  臺灣全球華人移動網際網路多元產業協會理事長王慧珍女士,臺灣企通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總監劉進忠先生對河池市交流團的到來表示歡迎。
  • 胡豹 | 創意農業案例之八:匠心獨具的臺灣創意精緻農業
    臺灣現代農業起步較早,發展很快,尤其自1984年提出發展「精緻農業」以來,以經營方式的細膩化、生產技術的科學化以及產品品質的高級化為方向將現代農業推向新的高度。臺灣精緻農業發展戰略具有以下特徵:一是生產科技化。農業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都非常重視科技引領,在科技創新、設施投入、技術改良、結構配套、品質提升等方面都走到了世界前列。
  • 關於核發壽光市鼎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農藥經營許可證的公示
    按照《農藥管理條例》、《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山東省農藥經營許可審查細則(試行)》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經材料審查、實地核查,壽光市鼎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符合農藥經營許可證變更條件,現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5日內,如有異議者請向壽光市行政審批服務局(0536-5678055)說明(對未實名反饋的,將不予以回復);如無異議,我局將在公示期結束後為其變更農藥經營許可證。壽光市行政審批服務局2020年12月28日【來源:壽光政務服務】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海峽兩岸農業論壇——走進臺灣:源鮮智慧農場
    為深化兩岸農業農村農民交流,融匯對接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了解臺灣農業發展情況,記者走進臺灣相關農業單位進行採訪報導。從今天起將播出海峽兩岸農業論壇——走進臺灣系列報導,帶您了解臺灣先進的種植模式和管理經驗。
  • 廣西農業要向臺灣學什麼
    綠色的發展理念最值得學習   此次赴臺交流,廣西農業組對臺灣農業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生態、綠色、有機、標準化、品牌、認證、精緻等現代農業概念,以及農產品營銷、農民組織、農業支持保障等。而農業組成員認為,最值得學習的,首當臺灣農業的綠色發展理念。   農產品生產從種植到加工上市「全程綠色化」,讓各位代表大開眼界。
  •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赴畢節市開展農藥調研指導
    根據《關於組織開展農藥監管專項調研指導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年12月15-16日,由省農業農村廳法規處袁江調研員、省植保植檢站邵昌餘研究員、安順市省植保植檢站張惠副站長組成的第三調研指導組赴畢節市七星關區、大方縣調研指導農藥監管工作,市、縣(區)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農業執法部門、植保部門相關人員陪同調研。
  • 不打農藥,如何治理農業林業害蟲?
    以及平時我們常常見到的叫不出名字的,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蝨、薊馬、螻蛄、稻水象甲、綠葉蟬、蚜蟲、……這些農業害蟲我們該怎樣去有效應對他們呢?打農藥?害人害己,已經被世人所詬病了,國際社會也都有貿易壁壘,不利於農產品出口。我們其實有很多綠色無害健康的除蟲方法。
  • 海上生花,綻放生態島!來看崇明的「世界級排面」
    崇明:海上生花,綻放生態島》(視頻時長2分08秒)崇明區地處長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衝積島、祖國第三大島,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美稱。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搶抓重大歷史機遇,加快生態文明發展,全面建設生態崇明、美麗崇明、幸福崇明,打造世界級生態島。
  • 河口區農業農村局做好農藥包裝袋回收處理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4月8日訊(記者 李夢雨 通訊員 崔珊 王蕾)天氣漸暖,田間已是綠油油,冬小麥即將進入拔節期,各種病蟲草害防控也到了關鍵時期,合理地使用農藥必不可少,農藥使用後會產生廢棄的包裝袋,但前幾年溝渠邊上、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如今已難尋覓
  • 臺灣農業發展之路帶給我們的思考
    果蔬儲藏保鮮配送在臺灣也很先進,如位於高雄市的「企照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公司的大型保鮮冷庫,成為臺灣進出口果蔬的主要保鮮配送中心。5、農業科技水平較高。臺灣的農業科技很發達,在新技術研發、品種改良、農業設施等方面在國際上都處於較領先地位,臺灣農業新品種更新較快,層出不窮,菠蘿、蓮霧等主要品種通過生物技術研發出多種口味的品種,茶葉應用萃取加工技術,生產出可直接衝飲的茶粉,臺灣「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優良果蔬種子苗行銷世界各地,在大陸行銷的小果型西瓜、「小蜜」番茄、農民現大面積種植的蔬菜玉米新品種都是該公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