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癌症在內的多種疾病,如果能在發病早期及時發現,無論是治療方式的選擇還是治療效果,都會相對更加理想,但這也對早期發現疾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人們要建立定期體檢的意識;另一方面,體檢技術對於早期病變的「發現」能力也至關重要。
MRI核磁共振由於其零輻射、無傷害性,被譽為「超越其他醫學影像」及「人類有史以來最清楚且安全的醫學影像」,核磁共振也多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肯定。2014年8月,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成立。致力於將全球最新的核磁共振影像技術及早期惡性腫瘤等疾病篩查方法與健康管理服務觀念引入國內,旨在建立全球領先的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在非侵入、無輻射的前提下,對相當微小的早期病變,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
綠色無輻射的MRI核磁共振檢查
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在尋找一種最安全且最精確的醫學影像,以清楚顯現人體內部的組織與器官,達到偵測疾病的目的。這樣的夢想終於在2003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上獲得實現,MRI核磁共振由於零輻射、無傷害性,被譽為「超越其他醫學影像」及「人類有史以來最清楚且安全的醫學影像」,也是目前最先進而安全的醫學影像檢查,甚至可以應用在胎兒產前檢查。同時MRI核磁共振被醫學界推舉為過去30年最有貢獻醫療技術的首位。
以3.0T核磁共振為例,檢查時將人體置於磁場中,再利用無線電波與體內氫原子共振,經由計算機作訊號處理重組後,顯示體內各部位的解剖影像,供臨床醫師診斷之用。對實質器官如腦、甲狀腺、肝、膽、脾、腎、胰、腎上腺、子宮、卵巢及骨關節等有較好的診斷功能。
愛康建立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
很長時間以來,MRI核磁共振僅在醫院用於病灶的最後確診及疾病追蹤。2000年,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首席醫療官鄭慧正博士在擔任臺北榮民總醫院資深放射科專家期間,率先推出全球首創的全身核磁共振(MRI)健康檢查,讓健康人也可以透過先進醫學影像的協助,使常見的癌症、心臟及腦血管疾病無所遁形,提高健康風險的管控與掌握。
2014年8月,「愛康核磁共振(MRI)醫學影像中心」成立,中心由愛康集團與來自原臺北榮民總醫院的放射科臨床專家鄭慧正博士和來自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的大腦成像研究中心主任、擔任美國白宮大腦計劃首席科學家之一的宋無名教授共同創立,致力於將全球創新的核磁共振影像技術及早期惡性腫瘤等疾病篩查方法與健康管理服務觀念引入國內,旨在建立全球尖端的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
頂級設備助力早期腫瘤及心腦血管篩查
愛康集團投資千萬,引進了全球頂級配置的西門子3.0T MAGNETON Skyra核磁共振設備,以更快的掃描時間、更高的解析度和清晰度,可以幫助醫生「看見」不易察覺的早期病變,成為腫瘤、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早期篩查的利器。
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以核磁共振檢查為主,並配合超聲、CT、鉬靶、血液檢查和病理檢查,將為客戶提供全身篩查的核磁共振醫學影像診斷服務,特別是對於癌症、腦梗、心臟等病症的早期篩查。例如,針對危害中國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大婦科疾患——乳腺癌,通過核磁共振精準篩查,可以幫助發現乳腺癌早期病灶,而針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人群,可以通過對頭部及心臟等部位的核磁檢查,在身體健康尚未發出紅燈警訊前,早期發現心臟病、腦梗等高風險疾病隱患。
愛康君安是愛康集團旗下頂級品牌,第一家愛康君安旗艦中心2013年落地於北京CBD,致力於打造成亞洲頂級的健康體檢健康管理中心,為高端人士提供深度體檢、防癌篩查、國際門診、齒科等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現已落地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南京等五大城市。
■ 熱點問答
全身核磁共振篩查確保檢查精準全面
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首席醫療官鄭慧正,原臺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曾在哈佛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從事臨床及博士後研究工作。世界首創醫學影像健檢中心,結合非侵入性且無輻射的核磁共振及超聲檢查,針對癌症、中風和心臟病進行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服務團隊十餘年中積累了40000餘例核磁共振對腫瘤等疾病篩查的經驗,達到總體癌症檢出率約2%的高水平成績,乳腺癌的檢出率達到了1.5%。
下面,由他為大家解答有關愛康核磁共振檢查的問題。
Q 愛康全身核磁共振檢查包括哪些內容?
鄭慧正:愛康全身核磁共振檢查包括頭、頸、胸腹、盆腔及全脊柱,男性大約一小時內掃描三千多張片子,女性大約一個半小時有四千多張片子。檢查期間,醫師當場看片子、調整參數,檢後第一時間解說交流、協調轉診就醫,發現異常後,一年內不限次數免費追蹤隨訪。
Q 檢查設備的不同,會影響檢查結果嗎?
鄭慧正:核磁共振設備後面的「T」代表磁場的強度,數字越大表示磁場強度越大,相對來說對比度、精細度就越高、掃描時間就越短,出片會更多,結果也就更清晰。
愛康君安採用國際頂尖核磁共振設備,都是3.0T,是目前最頂級的配置。
Q 有效的核磁共振防癌篩查是什麼樣的?
鄭慧正:套餐式的防癌篩查應以核磁共振為核心,搭配跨科室檢查(肺部的低劑量CT、超聲檢查、宮頸TCT、腫瘤標誌物等),確保檢查更精準、更全面。
Q 應該多久做一次全身核磁共振檢查?
鄭慧正:防癌篩查是四十歲以後每年一次,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篩查是五十歲以後每年一次,尤其是有三高、肥胖、長期抽菸的人群更要定期檢查。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