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民河邊淘出「金疙瘩」,販子要收被拒,他自出路費上交國家

2020-12-14 騰訊網

1984年,陝西安康農民譚福全,正帶領全家在河邊淘沙時,不料突然發現了一個金光閃閃的「疙瘩」。

消息很快傳了出去,緊接著縣上也來人查看了寶物,但之後就沒有了下文,這時文物販子卻聞訊而來,出價最高的達到了8000塊。

面對金錢的誘惑,譚福全一家人都沒有動過賣寶物的念頭,可是縣裡來人雖然看過了寶物,但卻再也沒有聯繫過譚福全老人,這讓他十分著急。

就這樣,譚福全每天都擔驚受怕,他心想萬一手上的金疙瘩真是個寶物,要是丟了自己可承擔不起。最終他用紅布包裹著所謂的金疙瘩,實際上是個金蠶似的寶物,然後小心翼翼的收藏著。

時間過去了大半年,眼看縣上來人說聯繫省裡專家的事還沒有著落,這時譚福全決定親自解決這個問題。最終他自費帶著金蠶來到了西安,吃住再加上路費,花去了老人幾十塊,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大數字。

在譚福全來到省裡找到專家後,當時負責的領導一眼看出這枚金蠶是個很有價值的文物,便決定進行文物鑑定,等結論確定之後再告訴他們具體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有關工作人員按規定,給譚福全老人支付了七十塊,作為他此次來西安的路費。但後來省博物館領導得知譚福全老人是借錢當路費,然後自己跑來交文物的事情後,他非常感動,又自己出錢,給譚福全老人添了三十塊錢,湊夠了一百元,打發老人回家。

很快,這個寶物有了鑑定結果,此寶物全名為漢代鎏金銅蠶,寶貴程度可以入選國家一級文物。更為重要的是,鎏金銅蠶的意義遠大,再次證明了漢代絲織品的發達,更是絲綢之路的佐證。

千年鎏金銅蠶確實見證了這段輝煌的歷史,而如今的鎏金銅蠶已經是安康市的城市名片,但比起文物的寶貴,我們更應該記住,陝西安康農民譚福全老人「隻身護寶」的高尚品格!

相關焦點

  • 淳樸農民淘出金蠶,拒絕文物販子獻國家,再現繁盛的古絲綢之路
    那有人可能要說了,養蠶,那應該是江南一帶的生產技術。這樣的鎏金銅蠶按說應該出現在江南才對啊,它怎麼就會被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了呢?這裡咱們先說說這枚銅蠶是怎麼被發現?那是1984年12月的一天,家住陝西安康石泉縣的農民譚福全,像往常一樣帶著幾個孩子來到附近的池河下水淘金。
  • 青年撿到一條金蟲,拒絕八千元收購,無償上交國家,現成一級國寶
    1984年冬季的一天,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譚家灣村的村民譚福全帶著4個孩子,扛著淘金工具來到村外的河邊挖沙淘金。譚家灣的村民有在河灘上淘取沙金的習慣,種地收入微薄,譚福全要養活妻子和5個孩子,光靠種地是遠遠不夠的,於是看到別人在河裡淘到黃澄澄的金沙子,正值青年的譚福全也學起了抽水淘金。
  • 陝西老農摸魚撿到一條「金蠶」,拒絕2萬收購,上交祖國後成國寶
    陝西西安,古城長安,歷史上先後有10多個王朝建都在長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許多網友評價西安是「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陝西地下遍處是寶,有一陝西老農摸魚撿到一條「金蠶」,拒絕2萬收購,上交祖國後成國寶。
  • 湖北農民珍藏「三足鍋」,專家建議上交國家,農民說它是傳家之寶
    我國擁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在此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出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有許多完好的保存在各地的博物館中,不過仍然有無數個珍寶文物流失民間,至今未歸。最近幾十年來,許多文物販子都跑到農村收集文物,畢竟因知識水平的有限性,文物販子可以花到最少的錢收到最珍貴的文物。不過並不是說這些文物販子就是文物專家,他們中間也有許多人不認識文物。因此社會迫切需要專業的考古專家專門負責鑑定文物古董之類的,從而誕生了鑑寶節目。
  • 老農挖出一隻「金蠶」,拒絕5萬賣給文物販子後上交,後續如何
    農民譚福全便是其中的一員,一日他一如既往的在河中淘金,突然在水中摸到了一個一塊類似於蠶蛹的東西,金光燦燦的,揚首吐絲,體態逼真,像極了一條金光燦燦的蠶蛹!老農欣喜若狂的拿著跑回家,找親朋友好友詢問,眾人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
  • 菜地挖出一顆「玉白菜」,文物販子出80萬收購,老農:無償上交了
    而今天要說的不是臺北博物院中的玉白菜,而是河南一個農民從自家地裡挖出的翠玉白菜。菜地挖出「玉白菜」河南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在河南的土地上,有些人一不小心,就挖到了前塵舊物。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河南的一個村民在自家的菜地裡幹活,鋤頭一挖,發出了清脆的響聲,農民原本以為自己不小心碰到了石頭,就想將石頭拿出來。
  • 陝西農民挖到國寶級文物,獲得500元獎勵,他卻決定以後不上交了
    這些歷史文物大多都是文化的載體,因此研究價值也好經濟價值也罷一般都很高,關注社會新聞的人應該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報導,哪哪哪的人又找到了什麼寶貝,上交之後只獲得了少量的獎勵,這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到底上交不上交呢?
  • 男孩抓魚撈出「金疙瘩」,被專家強行帶走,只留下一張廢紙
    江蘇當地的一個村落,村子臨河而居,在小河邊摸魚成了孩子們茶餘飯後最大的樂趣。一天,村裡4個孩子相約去河水邊玩耍。一個孩子腳下一硌,一頭栽倒在水中,就在小夥伴們哈哈大笑的時候,男孩兒從河底挖出一個金光燦燦的石頭,一群孩子一時摸不著頭腦,便將「石頭」帶回家中。
  • 內蒙古男子撿到古代金牌,專家大喜:上交,他一氣之下融成金手鐲
    根據《文物法》規定,任何人在中國土地上發現的文物都不允許私藏,應該要上交國家,隨意破壞、販賣、私藏,一經發現後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條法律不僅僅要遏制那些以文物販賣為生的文物販子,防止他們利益薰心,將中華民族的瑰寶倒賣出國,也尊重了歷史,使得文物能夠得到最好的保護和研究,以供後人瞻仰。
  • 收廢品大爺得一純金「銅疙瘩」,文物局:上交吧,大爺:拿著錢來買
    這些文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之中,有的是通過考古專家的挖掘有的則是在無意間發現的,曾經就有一個收廢品的大爺,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了一個純金"銅疙瘩",被文物局發現以後,勸他上交,大爺直接來了一句拿錢來買,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 安徽農民河邊撈魚,無意摸出八件國寶級文物,主動上交獲獎500元
    一般說來,出土青銅器最多的省份自然就是陝西、河南二省,不過今天子淵要介紹的這件青銅器卻出土於但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而且還是一件商代頂級國寶。阜南縣朱寨徐海孜村農民徐廷蘭幹完地裡的農活,就準備在家附近的小潤河裡撈點兒魚,回去好燒來下飯。不過撈了半天,也沒什麼魚,徐廷蘭就決定下河試試,然而就在這時,他突然發現上遊不遠處有個黑黢黢的東西,像是一條大魚,徐廷蘭趕忙撒網,結果收網時卻收不動了,重量感覺特別沉。於是他潛下身子,透過河水模糊地看到是一個瓦盆型的東西,用手試了試,但根本拿不動。
  • 河南農民拿「金碗」請專家鑑定,專家:你上交吧!老農:不能忘祖
    河南如今在國內不算是最富裕的城市,但在歷史上也是有文化底蘊的古都,所以在河南地區可是發現了很多歷史遺留下的寶貝,甚至是在河南地區還能發現以前達官顯貴的後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位河南的農民,拿著一隻金碗到文物局鑑定,專家讓其上交,卻遭到了農民的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呢?
  • 祖傳青銅面具是祭祀工具,卻讓家族紛爭不斷,最後我決定上交國家
    可是自從我的視頻引起關注以後,家裡不太平了,來了好幾路的古董販子要來收了這個古董,有出幾萬的,有出十幾萬的,最多的一個甚至出到了100萬要買走我家的青銅面具。可是父親堅持不賣,因為這個青銅面具,是我們村子的祭祀工具啊,沒了他還怎麼能風調雨順?
  • 農民一鏟子挖出40斤黃金,總價值超一個億,上交後專家獎勵200元
    在我國,最古老的貨幣是黃金製造的,產自楚國,名為「郢爰」,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戰國貨幣,是貨真價實的國寶。 在壽縣有一位村民大清早的就扛著勞作的工具去地裡了,他今天要挖一個魚塘,但是在挖的過程中他挖到了一件硬硬的東西,一瞬間他就感覺到土裡面可能是有東西的。
  • 臨朐:山旮旯裡摳出「金疙瘩」
    11月12日下午,畢永剛頗為自豪地向前來參觀的客人介紹產業園內的「金疙瘩」——新型綠化苗木礬根。  畢永剛是山東永碩農業產業園的管理人員,這座佔地2150畝的高效農業生態園,位於臨朐縣沂山風景區管委會轄區。當地山多地薄,生態園以前是個廢棄的礦坑。2017年,山東永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填溝平壑,硬是讓這片高低不平的山荒地「淌金流銀」。  「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宜遊則遊。
  • 村民自家地下挖出漢代鐵鏵 不願上交欲收藏(圖)
    李老漢說,大約在2010年4月,他翻地時挖出了這些「寶貝」。因為之前有村民在地裡挖出過寶貝,所以他斷定這個「鐵疙瘩」是文物,就拿回家裡收藏起來。李老漢挖出文物的消息在村裡傳開後,陸續有買家上門,有開價5000元的,有開價1萬元的,但李老漢都沒有賣。
  • 河北隆堯:麻山藥變成致富「金疙瘩」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賈靜、潘志方)「沒想到俺這沙土地裡還能刨出『金疙瘩』!」日前,筆者走進河北省隆堯縣魏家莊鎮西魏村麻山藥種植區,村民李杏軍正在和村民們忙著採挖山藥,幾輛採購車在地頭拉運。李杏軍笑著說,今年他家種了50畝麻山藥,畝產在6000斤左右,目前麻山藥收購價是1.8元/斤,刨除種植成本,每畝淨收入6000多元。
  • 扶貧果 金疙瘩
    一個可以長到四五斤,能吃出蘋果、梨子、哈密瓜,香蕉四種味道,且成熟後常溫下存放半年也不會變質。這種水果如今生長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三汊鎮湖北天圓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的基地上,也是公司總經理楊志軍帶給農民的「扶貧果」,因其顏色為金色,又得名「金果」。
  • 老人收廢品時撿到一古董,專家勸其上交,他卻說:用錢買
    可能在其他的國家,也許需要細細的去挖掘,慢慢的去發現,才能找到一些歷史文物,但是在中國民間,可能你隨手撿到的一塊石頭也是幾千年錢皇帝把玩的一件大寶貝。雖然說從土裡挖出來奇珍異寶在我們看來並不足為奇,但如果收廢品的時候還能收穫到一個寶貝,這就非常難見了。對於廢品而言,就是很多人覺得已經毫無用處的東西。
  • 他嫌當市長工資低,辭職撿破爛,撿出80億非要上交給國家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勤奮篇》磨礪和苦痛使人成長,在一點點的挫折當中,讓人成功。有一位男子,他嫌當市長工資低,決定辭職撿破爛,他曾歷經艱險,朋友甚至嘲笑他是個傻子,馮小剛也表示他是個冒險家,然而狼性卻貫穿了他的一生,男子因撿破爛撿出了80個億,卻非要上交給國家。樊建川出生於1957年的四川宜賓,父母都是軍人,這也使得他有一個堅強的性格。小時候樊建川與周圍人打架,父親非但不會批評,反而在他打贏之後,還會給出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