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麋鹿:懷孕後身體各種不適,頭暈乏力都以為是正常的妊娠反應。結果孕晚期檢查發現寶寶發育遲緩,也錯過了最佳的彌補期,我家足月的寶寶出生後才4斤多,一出生就住在了保溫箱,老母親的心都要碎了!
確實,很多媽媽在懷孕期間對許多輕微症狀不以為意,然而這些疏忽,可能會導致胎兒營養不良、發育滯緩。
胎兒營養不良的小信號
孕早期:面黃肌瘦+四肢乏力
在孕初期,孕媽體內孕激素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上升,導致胃酸分泌受到抑制,從而引起孕吐、反胃等早孕反應。
孕吐是正常的妊娠反應,但如果孕吐嚴重,吃什麼吐什麼,出現面黃肌瘦、四肢乏力等情況,就可能是營養不良的徵兆。而母體是胎兒唯一營養供給源,要想胎兒發育不受影響,孕媽要及時採取措施。
孕中期:頭暈+小腿抽筋
頭暈、頭疼、氣色不好是貧血的表現,需要及時補鐵。
牙齒鬆動、小腿抽筋、關節疼痛是缺鈣的表現,需要及時補鈣。
食欲不振,動不動就感覺到累,可能是整體營養不良。
孕中期,胎兒開始快速發育,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量也會很高。比如鈣元素,當母體無法滿足寶寶對鈣的需求時,就會「掠奪」母體骨骼中存儲的鈣,易使孕媽出現牙齒鬆動、小腿抽筋等不適情況。
為了助力寶寶發育,防止寶寶出生後身材矮小、佝僂病等情況,孕媽要及時補充所需營養素。
孕晚期:體重不增反降
不同時期,孕媽體重增長情況有所不同,如果孕媽發現到了孕晚期體重增長不達標,甚至是不增反降的情況,很可能是營養不良導致胎兒發育遲緩。
若不加以重視,可能會增加早產、低重兒等風險,嚴重可危及胎兒生命安全。
孕期如何預防營養不良?
1、飲食營養均衡
保障營養均衡,是胎兒健康發育的基礎。建議孕媽在日常飲食中不要挑食,保障每日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攝入,例如每日谷薯類200-300g、肉魚禽類100-150g、蔬菜類200-300g、水果類200-300g、飲奶400-500g。
此外,還需保證各種食物合理搭配食用,每餐需吃3種以上的食物,每日最少7種以上。
2、合理補充營養素
當孕媽缺鈣、缺鐵、缺鋅特別嚴重的時候,通過食補的方式無法及時快速補充到位,營養素的補充就特別重要了!
孕媽可以結合醫生的建議,補充安全、可靠、適用的營養素,由於胎兒每個階段所需的營養素有所區別,孕媽可以選擇專門針對不同孕期階段開發的營養素,有針對性的補充,合理的補充,才更有利於胎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