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期,孕婦最期盼的是胎兒能夠健康發育,最擔心的也是胎兒的發育出現問題。在懷孕之後,不管孕婦之前是什麼樣的人,現在都能為了胎兒付出很多。都說「母子連心」,有時候胎兒的發育情況,通過孕婦的一些變化就能判斷出來。像孕期的這4個症狀,孕婦中一個的話,就可能是胎兒營養不良,孕婦要當心。
1、孕吐反應沒有減輕反而加重:由於懷孕以後體內激素變化的影響,有些準媽媽會出現孕吐反應,一般來說,大部分有孕吐的準媽媽,到懷孕4個月左右就不孕吐,胃口開始變好,或者是孕吐反應有所減輕。但如果準媽媽感覺到孕中期了還是孕吐,而且反應越來越嚴重,那就有可能是胎兒營養不良的表現。此外,胎兒的發育需要準媽媽及時補充營養,若吃什麼都吐,那胎兒肯定也吸收不到多少養分。
2、腹圍不達標: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檢測標準,因為孩子跟孕媽其實是一體的,所以在孩子發育的過程中,出現的任何變化都是會通過孕媽的身體來反映出來的,比如說腹圍,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孕媽的腹部是會越來越大的,而且在特定的時間是會有一個標準的,當孕媽腹圍不達標時,就可能是孩子發育緩慢,甚至可能停止發育了,這也就側面說明胎兒營養不良了,孕媽需要及時補充營養。
3、頭髮乾燥且容易斷落:懷孕後,準媽媽就要隨時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因為你和胎兒的健康狀況,有很多都是能從身體的變化體現出來的。如果你發現頭髮變得很乾燥,而且很容易脫落的話,那很可能是缺乏蛋白質,或者是缺乏脂肪酸以及微量元素鋅。如果是這樣的話,孕婦就要注意補充這些營養,不要影響到胎兒的發育。
懷孕生孩子其實是有潛在危險的事情,想要懷孕分娩變得更加安全,除了要重視並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外,了解孕期保健知識也是不容掉以輕心的事情,因此閱讀孕期指南類的書籍,對孕媽媽來說十分必要。
4、長時間處於無胎動的狀態:胎動不僅是寶寶性格的體現,也是健康與否的參考標準,一般初產婦寶寶的胎動都會在4個月左右出現,最遲不超過6個月。如果準媽媽感覺胎動出現較晚,尤其是晚於6個月,那就要考慮是否是胎兒營養不良的表現。除此之外,寶寶若是營養不良在胎動方面還表現為胎動次數較少,胎動幅度較輕等等。
那麼,孕期營養不良怎麼辦呢?建議各位孕媽咪孕期飲食應該保持營養均衡,食物應多樣化,粗細搭配最好。若已經出現了營養不良的狀況,可去醫院檢查,看看自己缺什麼營養元素,然後有針對地補充營養。儘量做到科學、全面和均衡,這樣胎兒才會發育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