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不僅會喝酒,更會勸酒,現在喝酒的人還在,勸酒的人咋沒了

2020-12-27 雲溪筆談

河南人不僅能喝酒,更會勸酒。一般喝酒的時候,除了主家與客人,還會叫上幾個能喝酒的人來當正副主陪。之前吃酒席的時候都講究對陣,雙方陣營裡都會叫幾個能喝的人,非把對方喝吐了,出洋相了才肯罷休。河南人的餐桌上無酒不成宴,有不醉不歸的說法。

「敬一個、端兩個」這是河南人喝酒的風俗,在河南人的酒桌上,敬酒之前首先要把自己杯中酒清乾淨了,敬酒時再來句「我幹了,你隨意」。雖然嘴上說著隨意,但是敬的酒卻一定要喝完,這表示著對敬酒者的尊重。

在坐席的時候,擺盤也很講究。送行酒中,在魚端上餐桌上,有著「頭三尾四背五肚六」的規則。這種規則碰上那種不能喝酒的人,多半是醉了。除此之外還有個遊戲,就是按照香菸的盒子的三個不同高度,來給酒杯倒酒。河南人作為主家請客喝酒,被請的人很多都時候都是「望杯興嘆」。請客的喝一杯 被請的最少就得喝三杯 這就是河南人喝酒的習慣。

河南的酒文化不僅比較彪悍,而且對喝的酒也比較講究。在河南人的酒杯裡,三四十度的酒不叫酒,那是水。要喝酒的話,都是五十度往上的,四五個人吃飯,就要喝完一箱。河南人喝酒是白酒兩斤半,啤酒隨便灌,喝酒就喝酒,吃菜是敷衍。

也許是河南人太會喝酒了,偌大的河南白酒市場讓很多外省酒也垂涎三尺。早些年河南的本土酒不管在外省是什麼樣子,在河南本土是非常受大眾歡迎的。都說天下美酒多,只有寶豐最好喝。仰韶斟滿,情義暖暖。若想解憂煩,杜康大口乾。但是隨著外省酒企的長驅直入,河南本土酒喝著喝著卻沒有了。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的勸酒令也很有趣,比如中年人勸酒 作為敬酒方時會說:一條大河波浪寬,端起這杯咱就幹。 因為河南人作為主家人太能喝了,於是被敬酒的人也是見招拆招,被敬酒人會說:「萬水千山總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更有「「屁股一抬,喝了重來」的說法。總之一句話,在河南被請客吃飯時,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趕緊跑。

河南的酒文化源遠流長,河南的酒桌文化更是有著渾厚濃重的歷史。你或許說河南人喝酒不行,但是你說河南人不會勸酒,這是絕對不行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河南人自古就是熱情好客的,會七葷八素的招待你,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河南人的酒桌上很多時候是主方不開酒,客人很少主動開酒。曾經的大杯划拳行酒,如今也是小口小口嘗味道了。喝酒的人還有很多,但是勸酒的人越來越少了,出門在外老婆交代,少喝酒、多叨菜,夠不著了站起來。

相關焦點

  • 社會心理學家專業勸酒:勸人少喝酒
    本篇文章舉一個具體的社會影響力在督促社會改變上應用的例子:勸酒。但是是勸 少 喝 酒。除了沒有了限制,更有飲酒的社交壓力。世界大同,國內外一些很給人無形中壓力的『飲酒文化』: 從『感情深 一口悶』 到 『不跟我喝酒就是看不起我』,再到拼酒量這種毫無意義的競賽。這些仔細想想毫無意義的社會習慣,讓社會中人們覺得不喝酒好像就無社交,酒精代謝慢仿佛暗示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不行。
  • 如果不想喝酒,怎麼拒絕對方勸酒?這4個藉口很管用還不得罪人!
    文、智庫優課酒桌上我們經常聽到類似這樣勸酒的話:「不喝酒是不是看不起我?」,「是不是朋友了,是的話就喝了這杯酒!」這時我們很容易受到「攻擊」,他們要麼當著大家的面大聲邀請你喝酒,要麼是端著酒杯走到你身邊敬你酒。
  • 還在瞎勸酒?勸酒"勸"死人,同飲者擔責
    當各種聚會頻頻而來,喝酒助興自然是少不了,很多人更是喜歡以酒會友。然而,「小酌怡情,大酌傷身」過度飲酒不止損害身體,要是勸酒喝出了「事兒」,還有可能吃官司被判賠償。酒桌文化盛行,你總是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我幹了,你隨意」「不能喝?太不給面子了吧」「怎麼不喝?
  • 春節酒桌上,只要說出這3句話,沒人會勸你喝酒!
    春節酒桌上,只要說出這3句話,沒人會勸你喝酒!春節雖然放假在家,但也是一年之中最忙碌的幾天,每天親朋還有之間的應酬不斷,也挺累人的。中國人以食為天,而且喜歡熱鬧,只有有人的地方就會擺酒席,而且不喝酒還容易得罪人。
  • 酒局上,低情商的人勸酒用這3句話,領導一聽就煩,希望你沒有
    酒局上,低情商的人勸酒用這3句話,領導一聽就煩,希望你沒有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人際關係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擁有好的人際關係,生活過得會相對輕鬆一點,職場上走得也會相對遠一點。比如在勸酒時,不同的勸酒方式,會給人不同的感受,你的勸酒方式越高級得體,那就更容易得到領導客戶的好感。在酒局上,情商低的人勸酒用這3句話,領導一聽就煩,希望你沒有。一、不管是勸誰喝酒,都用同一句勸酒詞在酒桌上,經常出現勸酒的情況,很多人是通過勸酒,去和別人拉近關係,也就是常說的套近乎。
  • 勸酒需謹慎,有人因此被告上法庭,現代社會的勸酒套路和忌諱
    ,運用得好會拉近情感,彼此談得來的人一起喝酒,酒杯對酒杯,心口對心口,話就多了,情誼就濃了,自然就要把美妙詞話送上,一番祝語勸酒,也不失為一種美景。所以勸酒的「套中套」一般也只是讓朋友開心,讓生意合作得愉快,對領導顯示恭敬……比如對朋友,我們可以說「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來」,「寧可胃上爛個洞,不叫感情裂條縫」,你想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你能不喝嗎?對生意場上的朋友,我們可以說「為我們合作愉快,幹一杯」,「願成功永遠在我們手中,幹了這一杯」,這樣一般也是沒人拒絕的,對領導就是「祝您步步高升,芝麻開花節節高」等等。
  • 「頭三杯酒」的河南喝酒規矩咋來的?
    東方今報記者 張勐喝酒的人,最怕到兩個地方:河南和山東,因為上了這兩個地方的酒桌,尤其是以客人的身份,想不喝醉都很難。
  • 5種要承擔賠償責任的勸酒行為!學會對強迫勸酒行為說不
    不僅是在中國,國外依然如此。隨著社會進步,人的法律意識逐漸加強,近幾年出現了因為喝酒而承擔賠償責任的案件。下面就對已有的法院判決,說說什麼情況下將承擔責任。,還要勸對方喝酒這種情形,大部分勸酒人並無惡意,只是因為「無酒不成席」或「氣氛」等原因,勸人飲酒。
  • 同桌共飲人沒勸酒也要擔責
    喝酒雖然能夠烘託氣氛,增進感情。但是,過量飲酒卻可能帶來悲劇。那麼,對於醉酒之人,同桌共飲人為何也要承擔責任?而王某的大學同學則堅持認為自己無責,因為聚會時並未進行勸酒,吃飯之前已經多次提醒喝酒不能開車,而且事情發生後,大家也都紛紛進行了人道主義的關懷。
  • 春節酒桌上經常被勸酒?學會說這「3句話」,禮貌拒絕還不得罪人
    中國的酒文化可是太深厚了,無酒還不成席,這時往往會有人來勸酒,如果你真的不能喝酒,一喝就醉,或者壓根滴酒不沾,那怎麼優雅而不失得體的拒絕勸酒呢?今天給大家分享「3句話」,學會說這3句話,禮貌拒絕勸酒還不會得罪人。
  • 「畢業聚餐後,我吐出膽汁,去了醫院……」|聽說大學校園有了「勸酒...
    自從那天喝去醫院,直到現在,我聞到酒味都想吐……@珈百璃我有個室友就滴酒不沾,我們也從不勸酒,因為一起出來喝酒是為了開心,犯不著給人添堵,喝不喝酒、喝多少酒那是自己的自由。輔導員剛開始就跟我們說,千萬千萬注意喝酒的問題,之前有個學長就是醉酒後趴著睡覺結果被嘔吐物堵塞呼吸道窒息,第二天被發現已經涼涼。
  • 皇上來勸酒了怎麼辦?
    元朝有很多的領袖非常愛喝酒,甚至有很多皇帝人們認為是喝死的,包括到今天為止,我們也能夠在許多人的固有印象當中,找到說蒙古人比較善飲的這種認知。今天您到內蒙去做客,您去看看,如果能趕上酒桌,敢舉酒杯的話,肯定會給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 有的人喝酒會吐,有些人則不會,原來是這個原因
    細心的朋友們就會發現,有的人醉酒後會悶頭大睡,有的則會滔滔不絕開始演講,好似話匣子被打開一樣,有的不善酒性的人喝上幾兩就開始嘔吐難受,但有的卻沒有什麼反應。這是為什麼呢?大家對嘔吐並不陌生,這是人體機制的一種對外反應。嘔吐的情況分很多種,比如吃壞了肚子會嘔吐,人懷孕了也可能嘔吐,暈車暈船暈飛機的時候,嘔吐更是很常見了。那喝酒後為什麼會嘔吐呢?
  • 被老闆質問:不喝酒不是男人,低情商的人頂嘴,聰明人會這樣應對
    張先生沒有酒量,不會喝酒,但為了不傷害的領導的感情和同事之間的感情,所以張先生直接回答說:我不會喝酒,也不能喝酒,在大學的時候喝酒後身體就出現過敏了,已經去醫院好幾次了,所以現在才拒絕敬酒。雖然我不會喝酒,但我的工作能力和態度是可以的。所以,雖然我不像男人一樣喝酒,但我一定會像男人一樣努力工作,為公司服務。
  • 酒桌上不喝酒可以,但這5句話最好別說,否則會被人厭惡!
    我國的酒桌文化是有一定講究的,大家多少都了解一下點比較好,尤其是那些步入社會工作的人,經常就會碰到無法推脫的飯局、酒局,如果你是個能喝的人,那就還好,在酒桌上應該能應對自如,但如果你是個不太會喝酒的人,面對這種酒局的話,可能會渾身不自在,不過,勉勉強強對應過去還是要的。
  • 會喝酒的人都不喝的6種酒,你知道哪幾種?
    近幾年,隨著「醬香熱」的發酵,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喝白酒,尤其是醬香型白酒。中國飯桌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無酒不成席,更有無酒不歡的說法,可見中國人對酒的深愛程度,可是喝酒也是有所講究和儀式感的。俗話說,飯可以隨便吃,但是酒可不能亂喝,懂酒的老酒鬼都不喝這6種酒,你都知道哪幾種?
  • 遇到5 種人,千萬別勸酒!
    很快又要過節了,在此提醒大家,喝酒本來是圖個開心,喝出事可就得不償失了。 以下 5 種人更是不能喝酒,遇上了也千萬別勸酒,否則就是把人置於危險境地。 在喝酒後 15 分鐘到 1 個小時左右,可能會出現看不清東西、臉紅、胸悶、頭疼、心悸、噁心、嘔吐,救治不及時甚至會喪命。 如果是年紀大點的,本身就有高血壓、心臟病的,或者對酒精過敏的人,那症狀可能會更猛烈一些。
  • 勸酒出人命,不只是頭孢,服這幾類藥物喝酒也會致死
    雖說有驚無險,但這也暴露出很多人對醫學常識的缺乏,和極其容易被人忽略的用藥安全隱患——雙硫侖樣反應。雙硫侖樣反應相信這個詞很多人都沒聽過,雙硫侖是一種用於橡膠硫化的催化劑,一般接觸雙硫侖後再接觸酒精,人體極易出現胸悶氣短和頭痛、噁心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以致死。
  • 聚會喝酒:哪些情況下共同喝酒人要承擔法律責任?
    甲駕車一行5人去朋友乙家吃飯,席間甲乙共同飲酒,飯後甲駕車一行5人返回,在返回途中發生車禍,甲負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共同飲酒人乙,在知道甲飯後仍要駕駛機動車的情況下,未能有效勸阻甲飲酒,在甲酒後駕駛機動車要返回時,未能及時提醒和制止。根據民法通則第106條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乙的行為屬於不履行其他義務,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中國的酒文化十分盛行,朋友相聚難免會舉杯暢飲,不少人還喜歡勸酒,口頭禪是不醉不歸。
  • 春節聚餐莫鬥酒 相互勸酒行為要適當
    聚餐當然離不開酒,傳統「酒文化」中,「勸酒」也是一個獨特的環節。尤其是作為東道主,往往將敬酒、勸酒作為一種禮節。但相互勸酒行為要適當,不能一味地「熱情」。勸酒本身並非違法行為,但健康的「酒文化」是節制飲酒、文明飲酒。無節制的敬酒、勸酒,乃至拼酒、鬥酒,都是將「酒文化」扭曲了,是酒桌上的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