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體關係之母"、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梅蘭妮·克萊茵在《愛、罪疚與修復》當中提到了"斷奶"這個話題,他認為孩子在被餵奶的時候是來自於外界世界的最初滿足,所以孩子很容易就會對這種最初的滿足產生依賴感。
導致戒不掉。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一直戒不掉母乳的孩子,一直到10歲了,每天還要喝一次母乳!也讓所有家人感到心急。
小紅(化名)是個幸福的寶媽,家庭生活很美滿。孩子出生之後也是從小得到了爸爸媽媽和長輩無止境的愛。
孩子也算乖巧,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和和美美的,但就是有一點,小紅也有點羞愧,那就是她家孩子已經10歲了,到現在也沒有斷奶。
這可是讓一家人都感覺急壞了,小紅也想趕緊停止這種行為,但是面對孩子一次次的懇求,小紅還是私底下一直給孩子偷偷餵奶。
最後小紅的家人看不下去了,認為孩子這個樣子是因為孩子得了某種病,強帶著孩子去找醫生。小紅知道自己做的不對,也就默許了家人的這種行為。
醫生向小紅詢問情況,小紅表示在孩子小的時候,小紅看到孩子因為斷奶十分的痛苦,甚至精神萎靡不振,她的內心也備受煎熬,所以一直都沒有給孩子斷奶,持續到了今天。
聽完小紅的描述之後,醫生對小紅表示:"孩子早該斷奶了,可是你一直都在拖,主要問題還是在你這裡。
帶孩子回去吧,這病沒法治。"小紅聽了很是懊悔,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和小紅的孩子一樣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全家人的寵愛。殊不知,過分的寵愛恰恰會傷害孩子,凡是都是應該有限度的,如果家長一味地打破它,最後會給孩子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一、家長們應該適時的給孩子"斷奶"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在嬰兒6個月之內的時間進行純母乳餵養,如果家庭條件允許,以及母親有充足的母乳的話,建議媽媽用母乳持續的餵養到孩子兩歲。之後再慢慢過渡到孩子獨立的進行吃飯。
很多時候家長們都應該及時的幫助孩子過渡到獨立吃飯的重要時期。如果錯過這個時期,之後就很容易出現小紅這種事情的發生。
一般情況下,家長應該在孩子八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有意識的給孩子準備一些輔食,慢慢的幫孩子從單純的母乳/奶粉,增添一些其他類型的食物。
讓孩子主動的斷奶。很多育兒專家都提倡給孩子斷奶的正確方式就是進行"自然離乳",讓孩子主動地減少對母乳的依賴。
但是現實生活中還是有不少家長生硬的給孩子進行斷奶,結果就以寶寶和媽媽都不愉快的方式結束了餵奶的過程,這些都是很不好的。
二、面對孩子斷奶,家長其實應該"佛系"對待孩子的斷奶。
在面對不斷奶的孩子,家長們必須要堅持假佛系的方式去對待孩子,不要動搖,否則就很容易出現小紅那種情況。
佛系的對待其實也很簡單意思就是表面上對孩子不吃飯這件事情默默無聞,孩子看到父母沒有對自己錯誤方法表態,自己內心感覺不舒服就會乖乖去吃飯了。
1. 給予孩子溫柔的陪伴。
在孩子斷奶時期,應該多給予孩子一些身體或者語言上的安慰,撫平孩子因為斷奶而產生了不安情緒。
媽媽不要因為急需要給孩子進行斷奶就趕忙的遠離孩子,這樣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讓孩子之後會想要遠離媽媽。這樣就很不好了。
2. 對孩子適當的鼓勵。
當孩子主動想要斷奶的時候,孩子可能自己還學不會怎么正確又獨立的吃飯,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們耐心的教孩子進行吃飯了,對孩子吃飯的行為給予一定的鼓勵,這樣才會使孩子更加願意自己吃飯。
在給孩子進行斷奶過程中,媽媽和孩子都會有一定的不適應,但是也應該積極的面對這個事實,千萬不要不忍心給孩子斷奶,錯過了最佳的斷奶時期。
一定程度上,如果給孩子斷奶不及時,就會導致孩子對母乳產生依賴感,慢慢的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
像上文中的小紅一樣,這個是萬萬使不得的,還是要正確的引導孩子進行斷奶才是培養孩子的真骨顎做法!所以哺乳期的媽媽們做好給孩子斷奶的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