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其20篇學術文章,英語系核查小組認為科研機制難辭其咎
本報訊(記者馬妮娜)記者昨日從北大外語學院證實,北大英語系副教授黃宗英因學術剽竊行為,日前被院方解聘。黃的剽竊細節以及北大外語學院的處理意見已在學術批評網上公開發表。
解聘決議全票通過
《北京大學英語系有關黃宗英學術違規問題的定性意見和處理意向》顯示,今年1月起,北大英語系學術小組對黃宗英1999年至2003年期間的學術成果:《艾略特———不滅的詩魂》(長春出版社1999年)、《抒情詩史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英詩《古舟子詠》詳註、8篇學術論文,以及1篇英文國際會議論文的審查發現,「所有發表著作均有明顯剽竊問題,且程度嚴重,面積大……有嚴重剽竊情節的文章達20篇。」
5月21日,英語系召開聯席會議,9位出席者中的8位均認為黃的剽竊程度「特別嚴重」,應予以解聘。5月28日,上述決議經英語系12名教授全票通過。
當事者原為系工會主席
黃宗英,男,1993年攻讀北大美國文學博士學位,1996年7月留校任教,1997年8月晉升為副教授,事發前是系工會主席。
對黃展開調查起因於今年1月2日,一網民在學術批評網上發表《一部不折不扣的抄襲之作———評北京大學英文系副教授黃宗英先生著》。
這位署名為「鍾南虎」的網友以7000餘字篇幅詳細羅列《艾》書的剽竊細節,認為黃的《艾》書乃基本直接剽竊自英國作家彼得·阿克羅伊德所著《艾略特傳》。
此後,北大外語學院成立學術小組進行調查。2月18日,黃宗英提交《自查報告》,認為「直接從《艾略特傳》中譯本抄襲而來的」文字只佔總字數的25.6%」,其他是用「採用」、「參照」、「改寫」、「改譯」等方法,不算直接抄襲。對於其他書稿以及論文存在的問題,黃則予以否認。
但《北京大學英語系核查組關於黃宗英學術剽竊行為的評價報告》稱,根據《美國語文學會研究論文寫作指南》對剽竊行為的定義,黃宗英的《艾》書剽竊部分佔到全書的74%。
同時,黃對英在國際會議上宣讀的論文《「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威廉斯的〈帕特森〉》,基本上是對三位美國學者論述長詩《帕特森》的原文進行縫補連綴而成的抄襲作品。
最後,核查小組認為黃的抄襲行為嚴重,予以解聘。
目前,黃宗英的名字已經從北大外語學院的教師名單中刪除,記者未能與黃本人取得聯繫。
教授稱譯作評級時吃虧
核查小組同時認為,黃的個案不僅有個人學術道德上的原因,現行科研管理體制和評價機制亦難辭其咎。《評價報告》的結尾說:「最近一些年,國內各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門爭先恐後地推行一系列帶有濃重工具性色彩的改革,不尊重科學和人文學術的內在要求,採取簡單的量化標準作為評價和獎罰的尺度,加上一些學人不自律,不檢點,蠅營狗苟,唯利是圖,致使學術抄襲行為呈愈演愈烈之勢。」
北大英語系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稱,譯作往往被當成個人獨立著作之後第二等級作品,在評級、加分方面吃虧。這樣造成一些學者願意去編譯,而不是翻譯。
這位教授還認為,對於此問題,學界應該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學術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