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中途島》一部感情過於豐富的紀錄性戰爭片

2020-12-17 雙影人

以大製作、大場面、大手筆見長的羅蘭·艾默裡奇再一次用新作徵服了觀眾。《決戰中途島》中恢弘的特效場面、龐大的航母艦隊、加之逼真的飛機轟鳴聲為觀眾完整地呈現出中途島海戰這一場以少勝多的歷史戰役。毫無疑問《決戰中途島》有著一部史詩級特效場面,1億美金的投資讓這部電影成為21世紀投資最大的戰爭片之一,絢爛的特效也沒有讓觀眾失望,強烈的視效成為至大殺器,更是成功地讓我對這段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但不得不說作為一部電影,《決戰中途島》還略顯單薄、缺少戰爭藝術作品該有的內核主旨。中途島戰役美軍只損失1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陣亡307人;而日本卻損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332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簡而言之,人人都知道中途島海戰扭轉了太平洋戰爭的戰局,但看完電影我相信多數不了解這段歷史的觀影者沒有意識到此次海戰的重要性。

由劇情說開

《決戰中途島》只是單純在於敘述整個歷史過程,沒有過分渲染戰爭的殘酷,更像是一部歷史紀錄片。但若作為歷史紀錄片,又略顯內容空洞。影片並沒有系統地為觀影者展示必要的知識背景,讓不了解這段歷史的觀影者會遲遲無法進入劇情。都知道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讓日本海軍遭受到「降維打擊」,但影片中卻沒有讓觀影者感受到以少勝多的氣勢和戰役的重要性。

而作為一部戰爭片,決戰中途島又缺少電影的支撐點和高潮部分,就像是一鍋大雜燴。為鋪墊中途島海戰,電影先用大篇幅講述了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導致整部電影時間線拉鋸太長,想把所有重要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呈現,卻讓觀眾看得雲裡霧裡。所謂處處是重點,又導致處處不是重點;缺少起承轉合,讓觀影者產生相當的視覺疲勞。觀影途中我甚至會不耐煩到自言自語什麼時候才能到真正的中途島海戰。如果開篇只是簡單闡述一下珍珠港事件給美軍帶來的影響,對比偷襲珍珠港美軍的情報系統知恥而後勇,再過渡到最後的海戰本身,說不定能更吸引觀影者的眼球。

真正的中途島海戰,本應為高潮部分,但缺少激烈的交戰場面,讓觀影者所記住的不過是迪克的兩次俯衝,很精彩,但是不過癮,除特效外太難給人以心靈震撼的感覺。

同時,這部《決戰中途島》除了戰爭元素摻雜了太多其他感情:友情、愛情、親情、戰友之情。這些交織在一起太過於弱化應以「海戰」為主的整部電影。

電影是一道西餐,從開胃菜到主菜再到甜點咖啡,循序漸進才好看。

再說人物

我認為導演在重現中途島海戰的同時是想刻畫幾名人物角色:機智情報官萊頓,英勇無畏的飛行員迪克,不懼生死的機槍手布魯諾,嚴謹忠實的軍官上校韋德,膽小堅毅的僚機默裡……片中出現了太多太多的主角或配角。

而導演似乎想將所有人物人物角色的性格特點都展現出來,結果適得其反,塑造了太多人物性格形象的代價就是壓榨了太多主角的成長空間。拿迪克來說,天才飛行員無疑是自負的,然而從自負到謹慎再到一個優秀的指揮官,完全看不到迪克的成長過程,就算是說服僚機默裡也只是莫名其妙一堆鼓勵的話。

另一位主角情報官萊頓,中途島海戰首功在於情報的獲取,對這位情報官的性格刻畫我居然什麼都沒有看出來,太過於簡單。歷史上他分析出的情報,準確度90%,堪稱奇蹟(數據來自於少將張召忠的節目,要知道在上個世紀40年代,情報真假參半,在當時落後的通信設備下能破譯出90%的情報,能力可見一斑)。

更不要提對面日本海軍,無論是山本五十六這樣的軍官還是不起眼的小兵卒,基本都是一幅「天皇是我爸,鞠躬盡瘁,死了光榮,死了偉大」的忍者表情。根本沒有任何人物角色的塑造。

但值得讚揚的是,幾位美軍人物角色有著很高的還原度。原以為布魯諾(被日軍投海的機槍手)和林賽(自殺式衝向「加賀」號航母的飛行員)不過是導演為了反駁那句「他們沒有自殺的勇氣」而杜撰的角色,不成想歷史上確有其人。機槍手布魯諾,被俘後日本人將他綁在裝滿水的油桶裡(電影為鐵錨)投入海中。飛行員林賽,為表彰其英勇犧牲,1944年美國以他的名字「林賽號」命名了一艘驅逐艦。

除了迪克的兩次「俯衝轟炸」,還有兩幕讓我印象深刻。同樣都是他在甲板上迫降,第一次在訓練飛行中完全是為了炫技,那時候的他自負、視紀律與無物,因久久不能提拔而滿腹牢騷。第二次在油耗用盡的情況下迫降,此時的迪克已經完全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官(可惜的是中間的轉變並沒有著力的刻畫)。兩次迫降的對比,以及在兩次迫降前後韋德對他的評價,可謂首尾呼應。一樣的迫降,不一樣的心境,不一樣體驗。這是戰爭帶給一個男人的成長。

本片另外一個可貴之處在於尊重強大的對手,沒有低估日軍實力。真正的戰爭片,不會貶低敵人,不會美化己方,只會客觀地展現真實的歷史,讓我們看到那個戰爭時代的縮影、體驗戰爭的殘酷。

電影無法像數據和文字一樣直白的表現出一場戰役的偉大,所以我想說:艾默裡奇先生,其實您可以再狂熱一些,再大膽一些。畢竟電影是一門藝術,不僅需要觀影者用眼看,更需要用心體會。

最後,即使《決戰中途島》有著諸多問題,仍然不影響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

於我而言,這是一場歷史愛好者的狂歡。但還是希望: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就像片尾那句話:the sea remember its own 。

相關焦點

  • 《決戰中途島》:戰爭片如此多嬌
    廣義的戰爭片包括各種涉及戰爭題材的影片,本文討論的戰爭片僅指還原某一場具體戰役的影片。一部講述某一場戰役的電影,在創作時,這裡面有很多東西是有衝突的,很難做到左右兼顧。比如說,一味往還原歷史的方向上靠,那怎麼做都比不上一部好的紀錄片;而往反方向走去追求電影藝術的虛構性和戲劇性,搞不好又會衝淡了戰爭本身的歷史感和影片的真實感。
  • 《決戰中途島》:個人英雄主義的勝利
    作為進入21世紀以來罕見的一部太平洋戰爭海戰題材的戰爭大片,好萊塢影片《決戰中途島》近日上映。幾十年過去了,與上世紀70年代的同名影片,又會有些什麼不一樣呢?在美國建國二百周年上映的老版《中途島之戰》,描寫的是 1942 年6月5日至8日中途島戰役的始末。它也是一部類似《虎!虎!虎!》的近乎紀錄性的故事片。雖然這部電影贏得了1976年第十位的票房,但其評價卻顯然不及前者。其中的部分原因或許是因為電影製作方採用了投機取巧的做法——大量海、空戰鏡頭直接取之《虎!虎!虎!》乃至日本的《太平洋之嵐》之類的太平洋戰爭影片。
  • 想不到,一部戰爭片會出這麼多金句,《決戰中途島》太值得
    令人驚喜的是,正在熱映的《決戰中途島》就在"文和武"之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大場面"與"金句"齊飛,全程無尿點,看得人津津有味。先說說武,作為一部戰爭片,《決戰中途島》在戰爭場面上自然不會讓人失望,更何況這還是一部由有著"災難片之王"的導演之稱的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的影片,電影中自然少不了讓人熱血沸騰的大場面。
  • 《決戰中途島》更像一部科普大片
    災難大片導演艾默·裡奇的新片《決戰中途島》是上周末看電影人士的不二選擇,記者也在上周日和不少影迷一起觀看了這部號稱戰爭大片的電影,全片看下來印證了網上的評價,與其說它是一部戰爭電影,不如說它是一部科普片。
  • 《決戰中途島》:一場決定性的戰鬥
    導演好萊塢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對災難場景的巧妙調度,從航母簇到空戰再現,將《決戰中途島》作為戰爭片,儘可能還原對二戰決戰的因果關係,而讓人覺得感受到在激烈的戰爭中影片只停留在範疇的主旋律中。儘管日本無條件投降是在宣布的,但美國和日本已經決定了中途島的勝負,在中途島海戰之後,他失去了四艘航空母艦的日本和數千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完全失去了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所以中途島確實是美國和日本之間的一場決定性的戰鬥。
  • 《決戰中途島》:一部老式賀歲片般的娛樂戰爭之作
    《決戰中途島》如果從演員陣容與強調愛國精神的角度來看,其實還頗有一種老式賀歲片的感覺,透過一大群雖然稱不上是超級巨星,但也足以各自擔任主角的演員們,打造出一部單純想讓人血脈賁張的娛樂戰爭片,像是只求熱熱鬧鬧就好,一切便無他想。
  • 《決戰中途島》全景式海戰
    又名: 中途島 / 中途島海戰 / 中途島戰役 / Battle of the Midway看完這個最新版的《決戰中途島》之後我曾想拿這個片子和2001年的《珍珠港》比,說「不如珍珠港,跳躍感太強,老想把整個太平洋戰爭全表達了,但也算是中上之作
  • 我是電影學博士許樂,《決戰中途島》能成為經典的戰爭片嗎,問吧!
    我是電影學博士許樂,《決戰中途島
  • 戰爭片如此多嬌 為何《決戰中途島》是近年最佳
    原標題:《決戰中途島》:戰爭片如此多嬌一部電影時長有限,如何對戰爭的細節進行取捨,同時讓熟悉這場戰爭的觀眾和不了解這場戰爭的觀眾都獲得觀影滿足,這恐怕是一個更難的問題。總之,一部高水準的戰爭片,追求的不應該像某些類型電影一樣在某一方面做到極致,而是首先要考慮各種方方面面之間的相互平衡。所謂戰爭片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導盡折腰。
  • 《決戰中途島》:信任與無畏
    被稱為「災難片之父」的羅蘭艾默裡奇在《獨立日2》票房口碑皆輸之後,時隔三年攜戰爭大作《決戰中途島》歸來,試著為三年前的那場「敗仗」正名;而觀影過後,如果說《中途島》帶來了什麼驚喜,確實是萬不能及的,可艾默裡奇的確將他的能力在這部電影中完全的展露了出來。
  • 《決戰中途島》影評:二戰經典戰役精彩還原!
    中途島海戰是二戰最著名的戰役之一,美軍的重大勝利一舉改變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勢,為日後的反攻奠定基礎,在1970年代也曾被搬上大螢幕。時隔四十多年後,好萊塢再度將這場戰役拍成電影《決戰中途島》(Midway),並成為一部觀賞性出色的作品。
  • 中楚漢秀:《決戰中途島》上映,帶你領略二戰真實戰場
    著名的「中途島海戰」也是促使日本軍國主義走向滅亡的大海戰。一般美國的戰爭片都比較受歡迎,是因為它拍攝的比較真實,反映了歷史,以及當時戰爭的殘酷。而且戰爭片情節緊湊,戰士們拍的有血有肉。不論政治,在戰爭片拍攝這方面,美國的經驗絕對是前沿的存在;論電影,表現了戰爭的殘酷性,而不是殺戮的快感和勝利的愉悅,從而渴望和平。
  • 《決戰中途島》一部值得觀看,高度還原英雄歷史的電影
    時間過得很快,距離看《決戰中途島》已經過去兩個星期了。是入冬後時間變得快了,又或者時間一直都過得那麼快。個人挺喜歡《決戰中途島》的,喜歡到看了兩次——實在缺乏夜生活,除了看電影沒啥好做的。這個星期,《小丑》和《海上鋼琴師》都是目標,票價還沒看,希望不要太貴。
  • 《決戰中途島》:一通操作猛如虎
    我給《決戰中途島》打四顆星,如果滿分是五顆星的話。在所有的電影類型中,戰爭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因為一部優秀的戰爭片,對於資金,技術,演員,導演,編劇,道具,特技等等在內的所有因素都是一道巨大的挑戰,能夠做到門門優秀的作品,怎麼可能會不好看呢?
  • 原尺寸還原各種戰鬥機,《決戰中途島》真實細節再現傳奇戰役
    電影海報11月5日下午,電影《決戰中途島》在重慶舉行了提前看片會,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也提前觀看了該片。《決戰中途島》由《2012》等大片的導演羅蘭•艾默裡奇指導,二戰最具傳奇色彩的戰役中途島之戰再現大銀幕,電影的特效和場面都讓觀眾震撼,「真實」和「身臨其境」是觀眾們觀影后給出的關鍵詞。
  • 《決戰中途島》熱映,口碑爆棚,真的好看嗎
    《決戰中途島》目前正在熱映,我昨晚去看了這部電影,網上口碑爆棚,真的好看嗎?現在我來評價:在電影中,戰爭片這樣一個題材總是一種很奇怪的存在,它與民族的歷史深深地關聯在一起,是屬於一個特定民族的共同記憶,而在其他地區上映可能觀眾就不能夠被影片中的情緒所感染。
  • 《決戰中途島》熱映 視效獲贊「看到心臟爆炸」
    《決戰中途島》熱映 視效獲贊「看到心臟爆炸」 《決戰中途島》高分開畫口碑爆棚  導演透露拍攝初衷「牢記將士的無私奉獻」電影《決戰中途島》正在熱映中,豆瓣評分7.3,貓眼評分9.2,淘票票評分9,大v推薦度100%,高分開畫口碑爆棚。
  • 《決戰中途島》不談情說愛,只有戰爭,卻遭吐槽就兩個人泡在海裡
    自從《決戰中途島》這部好萊塢大片公布拍攝以來,早就被很多影迷所期待了,畢竟這種改編自歷史真實戰爭的大片最受人喜歡。其實導演羅蘭·艾默裡奇早在十五年前就想拍這部電影了,據他自己介紹,當時向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提出拍攝計劃,沒想到趕上了該公司被日本索尼影業收購,因此拍攝計劃被擱置十五年。
  • 藝薦·電影|《決戰中途島》有可能是今年最好看的戰爭片
    這部《受益人》就是他孵化出來的又一部新作,題材和風格也和他非常相似,現實主義、聚焦小人物辛酸、帶點黑色幽默。值得一提的是兩位主演大鵬和柳巖這次在片中與以往相比有較大突破,尤其是柳巖,無論造型、臺詞口音還是人物性格,都非常令人驚喜。
  • 《決戰中途島》:完美還原海空大戰!原來戰爭片也能拍成科普片?
    《決戰中途島》以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為背景,將太平洋戰局中美日兩軍的史詩對決通過銀幕進行了再現。 在老文看過的戰爭片裡,還從來沒有哪一部能把海空大戰拍得這麼細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