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製作、大場面、大手筆見長的羅蘭·艾默裡奇再一次用新作徵服了觀眾。《決戰中途島》中恢弘的特效場面、龐大的航母艦隊、加之逼真的飛機轟鳴聲為觀眾完整地呈現出中途島海戰這一場以少勝多的歷史戰役。毫無疑問《決戰中途島》有著一部史詩級特效場面,1億美金的投資讓這部電影成為21世紀投資最大的戰爭片之一,絢爛的特效也沒有讓觀眾失望,強烈的視效成為至大殺器,更是成功地讓我對這段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但不得不說作為一部電影,《決戰中途島》還略顯單薄、缺少戰爭藝術作品該有的內核主旨。中途島戰役美軍只損失1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陣亡307人;而日本卻損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332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簡而言之,人人都知道中途島海戰扭轉了太平洋戰爭的戰局,但看完電影我相信多數不了解這段歷史的觀影者沒有意識到此次海戰的重要性。
由劇情說開
《決戰中途島》只是單純在於敘述整個歷史過程,沒有過分渲染戰爭的殘酷,更像是一部歷史紀錄片。但若作為歷史紀錄片,又略顯內容空洞。影片並沒有系統地為觀影者展示必要的知識背景,讓不了解這段歷史的觀影者會遲遲無法進入劇情。都知道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讓日本海軍遭受到「降維打擊」,但影片中卻沒有讓觀影者感受到以少勝多的氣勢和戰役的重要性。
而作為一部戰爭片,決戰中途島又缺少電影的支撐點和高潮部分,就像是一鍋大雜燴。為鋪墊中途島海戰,電影先用大篇幅講述了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導致整部電影時間線拉鋸太長,想把所有重要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呈現,卻讓觀眾看得雲裡霧裡。所謂處處是重點,又導致處處不是重點;缺少起承轉合,讓觀影者產生相當的視覺疲勞。觀影途中我甚至會不耐煩到自言自語什麼時候才能到真正的中途島海戰。如果開篇只是簡單闡述一下珍珠港事件給美軍帶來的影響,對比偷襲珍珠港美軍的情報系統知恥而後勇,再過渡到最後的海戰本身,說不定能更吸引觀影者的眼球。
真正的中途島海戰,本應為高潮部分,但缺少激烈的交戰場面,讓觀影者所記住的不過是迪克的兩次俯衝,很精彩,但是不過癮,除特效外太難給人以心靈震撼的感覺。
同時,這部《決戰中途島》除了戰爭元素摻雜了太多其他感情:友情、愛情、親情、戰友之情。這些交織在一起太過於弱化應以「海戰」為主的整部電影。
電影是一道西餐,從開胃菜到主菜再到甜點咖啡,循序漸進才好看。
再說人物
我認為導演在重現中途島海戰的同時是想刻畫幾名人物角色:機智情報官萊頓,英勇無畏的飛行員迪克,不懼生死的機槍手布魯諾,嚴謹忠實的軍官上校韋德,膽小堅毅的僚機默裡……片中出現了太多太多的主角或配角。
而導演似乎想將所有人物人物角色的性格特點都展現出來,結果適得其反,塑造了太多人物性格形象的代價就是壓榨了太多主角的成長空間。拿迪克來說,天才飛行員無疑是自負的,然而從自負到謹慎再到一個優秀的指揮官,完全看不到迪克的成長過程,就算是說服僚機默裡也只是莫名其妙一堆鼓勵的話。
另一位主角情報官萊頓,中途島海戰首功在於情報的獲取,對這位情報官的性格刻畫我居然什麼都沒有看出來,太過於簡單。歷史上他分析出的情報,準確度90%,堪稱奇蹟(數據來自於少將張召忠的節目,要知道在上個世紀40年代,情報真假參半,在當時落後的通信設備下能破譯出90%的情報,能力可見一斑)。
更不要提對面日本海軍,無論是山本五十六這樣的軍官還是不起眼的小兵卒,基本都是一幅「天皇是我爸,鞠躬盡瘁,死了光榮,死了偉大」的忍者表情。根本沒有任何人物角色的塑造。
但值得讚揚的是,幾位美軍人物角色有著很高的還原度。原以為布魯諾(被日軍投海的機槍手)和林賽(自殺式衝向「加賀」號航母的飛行員)不過是導演為了反駁那句「他們沒有自殺的勇氣」而杜撰的角色,不成想歷史上確有其人。機槍手布魯諾,被俘後日本人將他綁在裝滿水的油桶裡(電影為鐵錨)投入海中。飛行員林賽,為表彰其英勇犧牲,1944年美國以他的名字「林賽號」命名了一艘驅逐艦。
除了迪克的兩次「俯衝轟炸」,還有兩幕讓我印象深刻。同樣都是他在甲板上迫降,第一次在訓練飛行中完全是為了炫技,那時候的他自負、視紀律與無物,因久久不能提拔而滿腹牢騷。第二次在油耗用盡的情況下迫降,此時的迪克已經完全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官(可惜的是中間的轉變並沒有著力的刻畫)。兩次迫降的對比,以及在兩次迫降前後韋德對他的評價,可謂首尾呼應。一樣的迫降,不一樣的心境,不一樣體驗。這是戰爭帶給一個男人的成長。
本片另外一個可貴之處在於尊重強大的對手,沒有低估日軍實力。真正的戰爭片,不會貶低敵人,不會美化己方,只會客觀地展現真實的歷史,讓我們看到那個戰爭時代的縮影、體驗戰爭的殘酷。
電影無法像數據和文字一樣直白的表現出一場戰役的偉大,所以我想說:艾默裡奇先生,其實您可以再狂熱一些,再大膽一些。畢竟電影是一門藝術,不僅需要觀影者用眼看,更需要用心體會。
最後,即使《決戰中途島》有著諸多問題,仍然不影響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
於我而言,這是一場歷史愛好者的狂歡。但還是希望: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就像片尾那句話:the sea remember its ow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