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識:關於我國的「學制」,你知道多少?
教育制度是指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具體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目的、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銜接關係。學校教育是國民教育的主力軍。
1902年,我國正式頒布第一個近代學制「壬寅學制」(《欽定學堂章程》),該學制以日本學制為藍本,只頒布而沒有實施。《欽定學堂章程》由清末官學大臣張百熙主持編制,儘管最終沒有實施,但是它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個正式頒布的現代學制,是第一次規定要實行義務教育的學制。
1903年7月,清政府以日本學制為藍本,重新擬定學堂章程,即《奏定學堂章程》,於1904年1月公布,由於該年為舊曆癸卯年,故稱「癸卯學制」,它是我國實行的第一個近代學制。該學制將教育劃分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個階段,對應包括初等小學堂5年和高等小學堂4年、中學堂5年、高等學堂(大學預科)3年和大學堂3~4年,共五個級別。這五個級別與「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個階段合稱「三段五級」。並對學校教育課程設置、教育行政及學校管理等作了明確規定。它改變了原有的官學、私學、書院等舊形式,使大學堂辦學逐步走向正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正式頒布且在全國普遍實行的學制,為我國實行現代的新式學制開了新河。
1911年辛亥革命後,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於1912年至1913年制定公布一系列學制改革方案,形成「壬子癸卯學制」,「壬子癸卯學制」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學制,第一次規定了男女同校,廢除讀經,改學堂為學校,縮短了3年普通教育,充實了自然科學的內容。
1922年,全國教育聯合會頒布了「壬戌學制」,以美國學制為藍本,學校教育階段劃分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故又稱「六三三學制」。該學制明確以學齡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作為劃分學校教育階段的依據,這是我國現代學制史上第一次。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規劃綱要,是指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要求我們以「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為方針,做好學前教育發展、全面普及義務教育(2008年底,我國實現了義務教育全面普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發展。
目前,關於學前教育,儘管已有公立學校,但是大家似乎更偏愛私立學校。我國仍採用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六年,初中三年),十二年義務教育(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部分地區實施,如陝西省吳起縣、廣東省珠海市、河北省遷安市、江西省德興市、福建省晉江市等城市。高中之後,面對大學的"以分錄取"人才,相對而言,競爭公平,因為每個人都有高考機會。儘管教育體系逐漸在完善中,但是途中仍不乏一些學生因負擔升學壓力導致悲劇發生的事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教育能夠實現「育人為本」的目標,讓學生懂思考、會思考,讓每個孩子都能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才,不負祖國一片赤誠之心。
作者:蘆薈之探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