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教你應對法考、考研.....選擇困難症

2021-02-22 智善Young

法考、考研、亦或是出國留學,每做一個決定的你,必然經過了大量的內心戲並且承受著來自不可知未來的壓力,但似乎這些還不夠..

本期小young請來了本科就讀於湖北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正在中國政法大學讀研的董瑛同學,由她分享自己做「選擇題」前的準備工作。依靠自己定下的三項原則,她一步一步走到想要去的地方,也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夠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從本科到研究生階段,我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要求的就是三個遞進式原則:目標明確、全面搜集和分析信息以及最後高效、高標準的執行。這三個原則是我能夠實現自己多數目標的關鍵所在。所以接下來,我主要針對這三個方面分享交流一下自己的經驗,希望能對學弟學妹們的法學學習生涯有所幫助。

明確的目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燈塔,它讓我知道往哪裡前進以及在前進的途中不被其他外在因素幹擾。從大一堅定要轉到法學專業到大三決定法考和考研同時進行以及到現在決定出國留學深造,在採取行動之前,我都會先確定自己的目標,在保證自己基本不會改變方向的情況下,才會繼續接下來的步驟。大三的時候,身邊的同學在法考、考研和工作之間徘徊,或者在法考與考研兩者之間猶豫,又或者在考研學校的選擇上糾結,我相信這是很多大三同學會面臨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

但關鍵在於,你如何應對這一問題。有些同學花了很久的時間作出了決定,但後面卻因為其他同學的一些建議或者其他內外在因素,在後期執行過程中來回搖擺不定,不僅影響學習進度和效率,還導致自己很鬱悶,這樣其實是很浪費時間的。

因此在確定目標時就應該儘可能全面的考慮各種因素,比如個人意向、家人的意見、前輩的經驗等等。一旦確定了目標之後就儘量堅定地走下去,不要來回改變。當然後面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導致目標無法繼續執行的除外。還有一點,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最好儘量早地確定好目標,這也是我在這次申請出國留學過程中深有體會的。因為,儘早地確定好目標就意味著可以儘早地開始著手做準備。比如,你確定了自己畢業後要出國深造,就可以開始全面搜集各方面的相關信息,了解目標院校的申請要求,比如雅思成績要求,GPA要求,是否需要發表論文等等。一旦確定了考研,就可以提前了解目標院校的招生條件、錄取比例、考試參考書目等,這樣就能早點努力以達到要求,不至於到後期各種事情堆在一起,手忙腳亂。

現代社會就是一個信息社會,誰更早地獲得信息,誰就能搶佔先機。因此,無論是在學習還是以後的工作中,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尤為重要。身處網際網路時代,想要找到有關的信息其實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但是如何全面的獲取信息,並且辨析所搜集信息的相關性和價值大小卻是一項需要不斷培養的能力。

我自己目前在這方面也還需要繼續的提高,這也是我一個長期的目標。分享一點自己小小的經驗,當時我在準備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考試時,身邊幾乎沒有了解這方面信息的信息的學長或者學姐。唯一一個從湖大考上中國政法大學的學長是零幾年考上的,我當時考試的時候是2016年,時間間隔太久加上考試改革以及專業的不同,從學長這裡能夠獲取考研的有效信息實在太少。於是我開始各種網絡平臺搜集信息,比如知乎、豆瓣、微博等等。

真正幫我找到突破口的是知乎上一位剛剛考到中國政法大學的學長分享的經驗,於是我開始想辦法加他的微信、關注他的有關網絡帳號,最終從他這裡我認識了更多法大的學長學姐,也認識很多其他學校一起考法大的小夥伴。通過這個渠道,我得到大量的有效信息,同時結合在其他網絡平臺搜集到的信息,根據法大考研的最新動態,及時調整自己的複習計劃。我相信大家一定有比我更好的搜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我想強調的是,在網絡時代,你可以憑藉一部手機迅速獲得大量的有關信息,只要你肯用心。當然我真的非常感謝當時那些學長學姐們願意碼字,把經驗分享給學弟學妹們,正是因為他們的分享,才讓當時處於迷茫的我看到了光亮,所以我非常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掌握的信息,希望能儘自己所能幫助到學弟學妹們。

搜集完信息後,就需要自己將大量的信息進行整合,選擇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我的經驗是,在搜集學習方面相關信息的時候,最好多看看學長學姐經驗的分享,一方面可信度更高,另一方面多數適用性會比較強,對於眾多培訓機構的話,需要進行篩選,保持懷疑的態度。

在確定了目標和搜集完相關信息後,就需要制定計劃並開始執行。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制定一個周計劃,規定自己一周完成的任務,因為對我來說,日計劃有些僵硬,也許哪天因為一些什麼事情耽誤了計劃的實施就可能會比較影響執行計劃的心情。這個因人而異,但不管哪種計劃,最好是符合自身能力的,基本上能夠保證完成的,不然只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辦法高效執行目標。

另外,在執行計劃時,儘量排除外在因素的幹擾。我在實施一項計劃的時候,會讓自己儘量處於一種「隔絕」狀態,基本不參加聚會活動、手機消息在固定的時間回復,除非是很重要的消息。當然每天必要的放鬆時間還是需要的,但最好是固定的時間段固定的時長。其實,執行目標沒有特別多的訣竅,更多的還是自己的堅持和努力。雖然說努力了也許也達不到目標,但是不努力是肯定不能達到目標的。

最後是大家比較關心的研究生階段和本科生階段不同的學習重心以及有關未來職業規劃的一些經驗分享。

首先,本科期間,對於法學的學習是通識性的,我們一般都會全面的學習各領域的法學知識,這種情況下對於知識理解的深入性會有些欠缺。而到了研究生階段,因為專攻一個領域的法學知識,每天都是在研究自己專業相關領域的文獻資料,所以會比較側重、精通某一個領域,而不會像本科階段那樣「一手抓」式學習,比如,我讀研專業是刑法,那麼在讀研三年我主要關注刑法領域的書籍、期刊等,在刑法專業這一內部,我又側重於研究金融型犯罪和貪汙受賄瀆職類犯罪。因此,研究生階段側重的是「精」而非「全」,我的研究生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能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做到具有無可替代性,那麼你就成功了。

其次,研究生階段與本科階段雖然都是自主性學習,但是研究生期間的專業學習重在「研究」,這就意味著你需要自己掌握一定的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從而對某一領域進行更加深入、透徹、全面、詳細的探究,而不是只停留於表面上的理解。而這可能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對你以往的法學知識體系和價值觀造成一定的衝擊,有一種「三觀都毀了」的感覺。其實這在研究生階段很正常,因為當你越深入了解某一事物的時候,越會發覺自己的無知。

另外,我個人建議研究生階段在精通某一領域的時候,也可以適當閱讀、了解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或者其他法學科目的知識,比如民法、行政法、經濟學、哲學、社會學等等,這些對你專業的學習以及以後的工作都會有幫助。比如,我在實習的時候後,經常會遇到涉及金融方面的案件,這個時候如果對金融知識有所了解,會更有助於理解案情。

再者,我認為,研究生階段學習、精通專業知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研究生期間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我們現在社會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每天都會有源源不斷的新事物出現,只有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才會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讓自己「掉隊」。學校的老師不可能教授所有的知識,在以後的工作中,也許會遇到自己沒有學到的知識,這個時候就需要你有自己搜集資料,研究學習的能力,比如我在律所實習的時候遇到一個關於土地轉讓買賣方面刑事糾紛,全面理解我國關於土地轉讓方面的制度對於這個案件案情的理解至關重要,但是我在課堂上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比較少,這就需要我自己尋找相關書籍、資料等進行學習。研究生階段除了學習以外,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多參加講座開拓視野這些也都很重要。假期的時候也可以到法院、檢察院、律所等進行不同類型的實習,找到適合自己、感興趣的職業。

我身邊的大多數同學是考公務員,進入公檢法系統工作,還有一些主要是進入律所、國企或公司法務。關於職業選擇這方面,我上面提到了可以多去實習不同的職業,親自體驗一下不同法律職業的各地的工作特點、工作強度等,從他人口中聽到的經驗有一定參考價值,但不如自己親身實踐的感受更直觀。通過實習,了解自己感興趣和適合的職業,儘早為畢業時候的職業選擇做準備。

—  —

(投稿郵箱zhishantougao@163.com)

相關焦點

  • 法考與考研的區別
    2020年法考已經結束,2021年的考研馬上就要開始。當法學生邁入大四的關口,或者是畢業以後,法考和考研都是大家從事法律職業必須要選擇的方向。2018年,從司考轉向法考的過程中,考試的形式和通過機制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 一個法學生的抉擇:法考VS考研,我選擇了後者
    我在大三上的時候選擇了去深圳大學當交換生,我覺得這是我給了我自己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考未來的機會,本來大三也剛好處於一個規劃未來道路的時間點,在深圳大學我發現我自己還是很喜歡學習的氛圍
  • 法考&考研二者兼顧的考研歷程
    在2019年一年,我接連準備法考和考研,並都順利通過,法考客觀題210,主觀題126,考研初試378(政治73 英語81 法學綜合105 國際法學119)。下面我主要從院校及專業的選擇,法考與考研的兼顧與銜接,以及複試的準備幾個方面分享我的考研歷程。
  • 法考、考研、公考可否兼得?細緻中肯的分析
    雖然進入了法考時代,但對每個法科生的道路選擇而言,變化不多,擺在我們面前的還是那三個清晰的選項:法考、考研、公考。大家在面對這三個選項時,如何選擇?作為一個過來人,我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法考是法律人必須面臨的一場洗禮,為什麼這麼說?結合公考來看,如果你想選擇公務員這條路,你會發現,作為法科生,你肯定希望考跟自己專業相關的,如法檢及相關的法律崗位,而現在對於公務員的報考條件,有明確規定,如果你要報考這些崗位的公務員的話,法考是一個前置性的條件,如果你連這個前置性的條件都不具備,那你就會失去很多報名資格。
  • 三招秘術讓你從此成為一個果斷的人
    關於人生規劃的書《異類》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生無時無刻不處在做決定當中,大至填報高考志願、選擇行業公司、結婚買房,小至一天時間安排、日常穿衣買菜。」是啊,人生時時刻刻都在做決定,現代人很多都給自己冠上「選擇困難症」的帽子,他們的優柔寡斷,猶豫不決,難道只是和性格、思維方式有關嗎?沒有找對,方法才是其中關鍵所在。提供一下三招秘術,讓你輕輕鬆鬆做出決定。
  • 法學考研詳細介紹,複習計劃【法碩學碩對比、和法考的兼顧】
    很多人會因為法碩學習時間少,選擇法碩,但其實差不多的,反正學碩最後一年也不上課那些,該考公的考公、該做律師的做律師,實習一年正好拿證(很多地方都是研三哪一年可以去律所掛證,但具體還要去當地司法局問)。你如果在法考期間把1—3門專業課的筆記整理完,書過了一遍,後面準備考研應該就很快了,考研一般總共就5門,你通過法考的備考,把理解部分搞完了,期間再把2個專業課的筆記整理完,就很優秀了。其他時間準備法考!
  • 法學專業大三了,考研和法考如何抉擇?4種模式利弊分析
    對於一個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最難選擇的就是大三了,到底是先準備考研,還是先準備通過司法考試,畢竟這兩個考試的難度都不小,對人生的未來走向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今天,小編就以一個過來的人身份,和大家聊聊,進行大三,應該如何面對。
  • 考研VS法考:法學生到底應該如何選擇?魚和熊掌能兼得嗎?
    17年改革之後,不僅名字發生了變化,其適用領域及報考條件也發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動,但唯一不變的,是它在法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無論你叫什麼名字,我都將永遠追隨你。」都會有一些還沒通過法考的畢業生在踏入社會之前會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法考還是考研?
  • 鬼谷子:選擇困難症怎麼辦?任意一招幫你解決
    但往往一個微不足道的選擇就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現在的社會裡,選擇困難症成了大部分人的心病。說起選擇困難症,不得不提一位縱橫家的始祖——鬼谷子。說起鬼谷子,可能好多朋友不太知道這位,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也是縱橫家的始祖。什麼是縱橫家呢?
  • 考研跨考為什麼選擇考法律碩士?
    2月28日,教育部發布會上,2020考研將擴招18.9萬人。這使得考研已經成為當下大學生經常聊的一個話題。但是,很多學生雖然想考研,卻不知道如何開始複習,有些不喜歡自己專業的同學,想跨考,卻又不知道考什麼?今天小李子將解讀一個熱門的專業:法律碩士。
  • 在讀大學生想考公務員,專業不對口怎麼辦?3招供你選擇
    專業不對口確實是公務員考試的一大攔路虎,很多人考了多次考不上,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專業不對口,沒有對口職位,導致只能報考「三不限」職位。所謂「三不限」職位,不僅僅是3不限,而是除了限制學歷以外,對學位、專業、政治面貌、工作年限等多個條件都沒有限制的職位。
  • 【莘莘學子】 法考、考研經驗乾貨分享
    你是否因畢業後自己何去何從而感到迷茫? 你是否困於畢業後考研和工作的兩難抉擇? 你是否在尋找法學之路的指明燈和引路人?2月3日晚,法學院學生會學術部以線上會議的形式舉辦了法考、考研經驗分享會,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17級王靖宜師兄:在法考中取得客觀題222分、主觀題137分的優異成績,目前在律所實習。
  • 學會這個思維方式,解決你的選擇困難症
    不知道你有沒有選擇困難症?大到畢業選擇工作還是考研,小到今天晚上吃什麼,奶茶要不要加珍珠,都要糾結一番。工作可以提前積累經驗佔據先機,考研能提升學歷,開闊眼界。應該怎麼決定?各有各的道理。如果說這個選擇中再加入考公呢?我們的頭就更大了。今天靈姍同學來分享一個能幫你做決定的思維方式,量化思維。
  • 大學該選擇考研還是選擇就業?
    大學到底是考研還是選擇就業一直都是萬古難題,在面對這個選擇的時候,多數人都會犯選擇困難症,那考研和就業該如何選擇呢?我們先來看看同學們怎麼說吧!同學二:如果一戰(大四)考上研究生,就去讀;如果需要再考(本科畢業證已拿到),最好是畢業後先到社會上感受一下之後,再決定考研究生or就業。
  • 史上最難春招即將到來:Tosee Career教你三招,更易拿到offer!
    該如何充分把握春招,匹配到有價值的崗位呢?在緊迫的時間內,如何準備才能應對春招呢?上屆春招崗位寥寥無幾,競爭極大,很多畢業生選擇考研、考公,因此,勢必將有更多未通過考試的人加入到春招大軍當中。(剛才提到的考研、考公失利的同學,以及留學生等),以及在秋招中沒有拿到滿意offer的同學,還會在春招中搏一搏。
  • 你有「選擇困難症」嗎?
    生活中,無論是大事小事,常常糾結再三,無法做出決定,這種現象被稱為「選擇困難症」。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7名受訪者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84.7%的受訪者自稱有選擇困難症。要克服選擇困難,50.5%受訪者認為應加深自我了解。
  • 我為什麼沒有選擇困難症?
    這一周,有三個老闆微信問我,「你為什麼報那個課?」他們看了我的朋友圈,知道我參加了一些學習。這些老闆我們在不同場合見過,只是在報名這些動輒十萬元的課的時候,他們來參考一下我。我覺得這個現象很有意思。因為我眼睛都沒眨一下,就報名了。而且,這不是衝動,因為我交費後第二天沒後悔,第三天也沒後悔。
  • 選擇困難症:英語專業考研二外決定性的三大要素
    二外選什麼,這是很多考研的同學發愁的問題。二外一般大家會選擇日語、法語、德語還有西班牙語。那麼到底我們應該怎麼選擇呢?我給大家帶來了三個建議:一、學習的難度首先當然是考慮這門二外學習起來的難度,這可是直接關係到你考研成績的,所以越簡單越好。
  • 公務員考試做題面對選項時的選擇困難症有救了
    選擇困難症,恐怕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有這個「毛病」。其實,考生們在做公務員考試題的時候,也總是犯選擇困難症,一個個捉摸不透的選項,區別模糊,實在難以選擇。這下你有救了,我會在本文中給你幾個方法,克服這個難題。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麼是做題時的選擇困難症。就是不知道選啥!表現為,面對試題提供的選項時,總是舉棋不定。
  • 省考來襲……教你一招,勝券在握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省考公告,話不多說,直接上料!!!第一招,報考致勝法公告一發布很多人急著查看崗位,想著找到幾個適合自己的做備選,等報考時間一到,就立馬報考。嗯……自己體會其實,在公告一出來的最佳做法是,先把所有自己能報的崗位篩選出來,(推薦使用公考雷達,裡面把自己的信息完善就能自己找到符合自己的崗位)良心推薦,各種比對都有把限制條件最多的,作為最佳選擇(地點,鄉鎮or縣級,看個人咯),其次對於限制不同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