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考研、亦或是出國留學,每做一個決定的你,必然經過了大量的內心戲並且承受著來自不可知未來的壓力,但似乎這些還不夠..
本期小young請來了本科就讀於湖北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正在中國政法大學讀研的董瑛同學,由她分享自己做「選擇題」前的準備工作。依靠自己定下的三項原則,她一步一步走到想要去的地方,也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夠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從本科到研究生階段,我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要求的就是三個遞進式原則:目標明確、全面搜集和分析信息以及最後高效、高標準的執行。這三個原則是我能夠實現自己多數目標的關鍵所在。所以接下來,我主要針對這三個方面分享交流一下自己的經驗,希望能對學弟學妹們的法學學習生涯有所幫助。
明確的目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燈塔,它讓我知道往哪裡前進以及在前進的途中不被其他外在因素幹擾。從大一堅定要轉到法學專業到大三決定法考和考研同時進行以及到現在決定出國留學深造,在採取行動之前,我都會先確定自己的目標,在保證自己基本不會改變方向的情況下,才會繼續接下來的步驟。大三的時候,身邊的同學在法考、考研和工作之間徘徊,或者在法考與考研兩者之間猶豫,又或者在考研學校的選擇上糾結,我相信這是很多大三同學會面臨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
但關鍵在於,你如何應對這一問題。有些同學花了很久的時間作出了決定,但後面卻因為其他同學的一些建議或者其他內外在因素,在後期執行過程中來回搖擺不定,不僅影響學習進度和效率,還導致自己很鬱悶,這樣其實是很浪費時間的。
因此在確定目標時就應該儘可能全面的考慮各種因素,比如個人意向、家人的意見、前輩的經驗等等。一旦確定了目標之後就儘量堅定地走下去,不要來回改變。當然後面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導致目標無法繼續執行的除外。還有一點,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最好儘量早地確定好目標,這也是我在這次申請出國留學過程中深有體會的。因為,儘早地確定好目標就意味著可以儘早地開始著手做準備。比如,你確定了自己畢業後要出國深造,就可以開始全面搜集各方面的相關信息,了解目標院校的申請要求,比如雅思成績要求,GPA要求,是否需要發表論文等等。一旦確定了考研,就可以提前了解目標院校的招生條件、錄取比例、考試參考書目等,這樣就能早點努力以達到要求,不至於到後期各種事情堆在一起,手忙腳亂。
現代社會就是一個信息社會,誰更早地獲得信息,誰就能搶佔先機。因此,無論是在學習還是以後的工作中,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尤為重要。身處網際網路時代,想要找到有關的信息其實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但是如何全面的獲取信息,並且辨析所搜集信息的相關性和價值大小卻是一項需要不斷培養的能力。
我自己目前在這方面也還需要繼續的提高,這也是我一個長期的目標。分享一點自己小小的經驗,當時我在準備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考試時,身邊幾乎沒有了解這方面信息的信息的學長或者學姐。唯一一個從湖大考上中國政法大學的學長是零幾年考上的,我當時考試的時候是2016年,時間間隔太久加上考試改革以及專業的不同,從學長這裡能夠獲取考研的有效信息實在太少。於是我開始各種網絡平臺搜集信息,比如知乎、豆瓣、微博等等。
真正幫我找到突破口的是知乎上一位剛剛考到中國政法大學的學長分享的經驗,於是我開始想辦法加他的微信、關注他的有關網絡帳號,最終從他這裡我認識了更多法大的學長學姐,也認識很多其他學校一起考法大的小夥伴。通過這個渠道,我得到大量的有效信息,同時結合在其他網絡平臺搜集到的信息,根據法大考研的最新動態,及時調整自己的複習計劃。我相信大家一定有比我更好的搜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我想強調的是,在網絡時代,你可以憑藉一部手機迅速獲得大量的有關信息,只要你肯用心。當然我真的非常感謝當時那些學長學姐們願意碼字,把經驗分享給學弟學妹們,正是因為他們的分享,才讓當時處於迷茫的我看到了光亮,所以我非常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掌握的信息,希望能儘自己所能幫助到學弟學妹們。
搜集完信息後,就需要自己將大量的信息進行整合,選擇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我的經驗是,在搜集學習方面相關信息的時候,最好多看看學長學姐經驗的分享,一方面可信度更高,另一方面多數適用性會比較強,對於眾多培訓機構的話,需要進行篩選,保持懷疑的態度。
在確定了目標和搜集完相關信息後,就需要制定計劃並開始執行。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制定一個周計劃,規定自己一周完成的任務,因為對我來說,日計劃有些僵硬,也許哪天因為一些什麼事情耽誤了計劃的實施就可能會比較影響執行計劃的心情。這個因人而異,但不管哪種計劃,最好是符合自身能力的,基本上能夠保證完成的,不然只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辦法高效執行目標。
另外,在執行計劃時,儘量排除外在因素的幹擾。我在實施一項計劃的時候,會讓自己儘量處於一種「隔絕」狀態,基本不參加聚會活動、手機消息在固定的時間回復,除非是很重要的消息。當然每天必要的放鬆時間還是需要的,但最好是固定的時間段固定的時長。其實,執行目標沒有特別多的訣竅,更多的還是自己的堅持和努力。雖然說努力了也許也達不到目標,但是不努力是肯定不能達到目標的。
最後是大家比較關心的研究生階段和本科生階段不同的學習重心以及有關未來職業規劃的一些經驗分享。
首先,本科期間,對於法學的學習是通識性的,我們一般都會全面的學習各領域的法學知識,這種情況下對於知識理解的深入性會有些欠缺。而到了研究生階段,因為專攻一個領域的法學知識,每天都是在研究自己專業相關領域的文獻資料,所以會比較側重、精通某一個領域,而不會像本科階段那樣「一手抓」式學習,比如,我讀研專業是刑法,那麼在讀研三年我主要關注刑法領域的書籍、期刊等,在刑法專業這一內部,我又側重於研究金融型犯罪和貪汙受賄瀆職類犯罪。因此,研究生階段側重的是「精」而非「全」,我的研究生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能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做到具有無可替代性,那麼你就成功了。
其次,研究生階段與本科階段雖然都是自主性學習,但是研究生期間的專業學習重在「研究」,這就意味著你需要自己掌握一定的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從而對某一領域進行更加深入、透徹、全面、詳細的探究,而不是只停留於表面上的理解。而這可能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對你以往的法學知識體系和價值觀造成一定的衝擊,有一種「三觀都毀了」的感覺。其實這在研究生階段很正常,因為當你越深入了解某一事物的時候,越會發覺自己的無知。
另外,我個人建議研究生階段在精通某一領域的時候,也可以適當閱讀、了解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或者其他法學科目的知識,比如民法、行政法、經濟學、哲學、社會學等等,這些對你專業的學習以及以後的工作都會有幫助。比如,我在實習的時候後,經常會遇到涉及金融方面的案件,這個時候如果對金融知識有所了解,會更有助於理解案情。
再者,我認為,研究生階段學習、精通專業知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研究生期間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我們現在社會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每天都會有源源不斷的新事物出現,只有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才會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讓自己「掉隊」。學校的老師不可能教授所有的知識,在以後的工作中,也許會遇到自己沒有學到的知識,這個時候就需要你有自己搜集資料,研究學習的能力,比如我在律所實習的時候遇到一個關於土地轉讓買賣方面刑事糾紛,全面理解我國關於土地轉讓方面的制度對於這個案件案情的理解至關重要,但是我在課堂上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比較少,這就需要我自己尋找相關書籍、資料等進行學習。研究生階段除了學習以外,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多參加講座開拓視野這些也都很重要。假期的時候也可以到法院、檢察院、律所等進行不同類型的實習,找到適合自己、感興趣的職業。
我身邊的大多數同學是考公務員,進入公檢法系統工作,還有一些主要是進入律所、國企或公司法務。關於職業選擇這方面,我上面提到了可以多去實習不同的職業,親自體驗一下不同法律職業的各地的工作特點、工作強度等,從他人口中聽到的經驗有一定參考價值,但不如自己親身實踐的感受更直觀。通過實習,了解自己感興趣和適合的職業,儘早為畢業時候的職業選擇做準備。
— —
(投稿郵箱zhishantoug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