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走進棲霞唐家泊鎮大中疃村,參觀一座宋氏古祠堂

2020-12-16 膠東故事會

這組圖片帶大家參觀一座膠東古蹟,它是一座數百年歷史的宋氏古祠堂,位於煙臺棲霞市唐家泊鎮境內的大中疃村。大中疃位於唐家泊鎮駐地以南,村莊有宋、鄒、王、劉、李、袁、郭、曲等姓,其中以宋姓居多。

這座古祠堂就位於村莊的中間位置,沿著村裡的大街走,在遠處就能看到。院子裡還有一棵柏樹。

因為年代久遠,且已經不再使用,這組祠堂目前有些失修,不過大體輪廓還保留了下來。

這是大門口處的牌匾,上面寫著「奉先思孝」四個大字。

這是祠堂的正屋,古色古香的建築。

這是祠堂的後身。

從建築用料來看,這座祠堂在古代的鄉村也算是比較不錯的房屋了。

當初的工藝也比較精細,這是房屋兩側的磚雕。

這是屋頂上的小瓦。

這座祠堂具體是什麼時間建造的?村裡的老人說大概有兩三百年的歷史。至於村裡的宋氏有什麼淵源,暫時沒有看到詳細的記載,只聽老人說與萊陽宋氏有些聯繫。

相關焦點

  • 被評為廣東「美麗古村落」,豐富的祠堂文化,如一座璀璨的藝術寶庫
    根據簡氏族譜中詳細記載:南宋年間簡氏古峰公從韶關南雄珠璣巷遷徙而來,見此地山川秀麗,風物宜人,特遂卜宅定居,自此以來,代代於此辛勤耕耘,繁衍生息。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民風淳厚, 古意盎然的村落吧!南塘村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日照充足,氣溫涼爽舒適。
  • 東莞一座800年古村落,22座祠堂幾乎供奉同一個祖先,值得一遊
    南社明清古村落始建於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村落以村牆為界,村內以水塘為中心,村莊中的古建築群則錯綜複雜的坐落在兩旁,每一條街巷布局都很合理,祠堂、村牆、牌樓、民居、古樹、樓閣……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 【蘋果產業】「農超對接」棲霞蘋果直採發車,直達「家樂福」!
    10月27日,家樂福「農超對接」棲霞蘋果直採發車儀式暨「家優鮮」紅富士蘋果上市儀式在唐家泊鎮舉行,天譽果品
  • 走進招遠市蠶莊鎮諸流隋家村,參觀一座老輩的隋氏祠堂
    根據族譜記載,隋姓先祖在宋代(約為兩宋之交)從河南汝寧府固始縣遷至登州棲霞縣定居,起初以棲霞之蛇窩泊為祖居地,其後逐漸開枝散葉,如今膠東半島各縣市區基本都有分布,明代和清代亦有遷徙山東內地及關外的分支。在金元之際,隋寶、隋世昌父子入仕,青史有名。尤其是隋世昌,封「定海郡侯」,在《元史》有傳。後世膠東隋氏修譜,多稱「定海郡隋氏」。
  • 揭陽榕城區這座明代祠堂,拜亭位置為何與眾不同
    在榕城區東郊社區宋厝圍,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祠堂,這是揭陽先賢宋兆禴故居所在地的家族式祠堂。今天的《保護文物 傳承文明》,我們就一起來走進這座被評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宋氏宗祠。在宋氏宗祠裡,幾位老人正在中廳喝茶拉家常,享受悠閒時光。
  • 組圖:走進萊陽市大夼鎮杜家泊村,參觀一座張氏古祠堂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村莊裡的一座張氏宗祠。根據張姓族人的考證,這座宗祠始建於明朝中期,光緒元年十三世孫重修至今。因為族中子孫不少人有功名在身,故宗祠的規制也相對較高,房脊上還有走獸的造型。現在看到的宗祠外觀,是重新修葺之後的樣子,牆壁雖然翻新,但布局基本還是遵照當年的模樣。
  • 雪竇山下,唐詩之路,棲霞坑古道
    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內的棲霞坑村,位於雪竇山之南的峽谷中,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古村落。雪竇山,海拔較高,常在雲霧之中,謝遺塵遊記中說:「山中有雲不絕者二十裡」,因此雪竇山一帶,古稱「二十裡雲」。兒童皆似古,婚嫁盡如仙。共作真官戶,無由稅石田。
  • 汝城祠堂七百座
    通訊員 攝  (本版照片均為資料照片)  湖南日報記者 白培生 李秉鈞  通訊員 林清航 陳世洲  「欣賞一座古祠,猶如穿越一段歷史的長廊;會晤一座古祠,猶如聆聽一位蒼老明世的長者心聲。」在一篇介紹汝城古祠堂群的文章中,寫了這樣一句話。  汝城古祠堂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風格獨特、工藝精湛、建築精美。
  • 廣西西林縣那勞岑氏古建築群之岑氏祠堂
    昨天我寫了一篇岑氏古建築群裡的南陽書院,有個河南南陽的讀者問我,跟他們那裡的南陽有什麼關係。我本來已經回答他沒有關聯,今天再去看岑氏祠堂的時候才知道,跟河南南陽還真有點關聯,祠堂裡的對聯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 vlog:福建龍巖幾大最美古村落,尋找古汀州客家文化
    上杭縣太拔鎮院田村院田村位於上杭縣太拔鎮。該村自然環境優越。這是一個群山環繞的丘陵地帶。該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杭州第一個古村落,是最精美的古代客家民居的發祥地,是最原始的夢幻故鄉,是最典型的客家文化,是最優美的朦朧詩。
  • 組圖:煙臺萊陽這個村,有座建於光緒年間的賈氏宗祠
    這組圖片帶大家參觀膠東地區的一座古祠堂,祠堂的所在地位於煙臺萊陽市萬第鎮的大店村。這個村莊此前曾給大家介紹過,是萊陽有名的賈姓聚居地,這次要參觀的古祠堂,也是村裡的賈氏宗祠。古祠堂位於村莊的南部,距離河邊不遠,現在已經改作衛生室使用,但保留了原有的大致框架。走進大門,需要拾級而上,聽村裡老人說,當初臺階的數量要少一些,因此也更陡,後來又加了幾級臺階。雖然祠堂的外觀已經有所修繕改動,但底蘊仍在,很有莊嚴肅穆之感。
  • 祠堂裡的蔡襄文化
    捐資修宗祠的是村裡的一批老人,他們說,祠堂不僅是祭祖的場所,還應該發揮傳家風的作用。站在東蔡祖祠前,記者看到,裝飾一新的祠堂是莆田傳統的祠宇建築結構。東蔡祖祠是全村的祠堂,至今保留著許多古物。帶領記者參觀的老人們介紹祠堂的來歷。大約宋末,最早定居東裡(現東蔡)的蔡氏先人仙甫、洪甫後裔為紀念先祖榜眼蔡佃,在東蔡中街建成祠堂,定名榜眼祠堂。
  • 徐州尋訪古村落活動走進拾家大院
    (徐淮網張文一 鑾翠翠訊)7月12日,藝術百家文旅策劃專家團隊和徐州全媒體聯盟組織的尋訪徐州古村落活動舉行第十站,走進徐州鼓樓區拾東村,探訪徐州歷史上名聞遐邇的拾家大院。在拾東村委會舉行的尋訪徐州古村落座談會上,參加活動人員首先聽取了拾東村和拾西村負責人關於拾屯概況的簡介;其次聽取了拾氏宗親後人關於拾家先祖歷史和後代族人發展情況的介紹;文旅專家紀建華、曹學海、楊世明、張文一等和企業家代表王紅、馬山、王洪車先後發言,就拾家大院的歷史地位、文化傳承、保護措施、發展規劃等進行了熱烈的座談交流;
  •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永嘉那些古祠堂……
    祠堂分好幾種,包括祭祖祠堂,一般是同姓或是宗族建立,用來緬懷祖先;名人祠堂,用來紀念為人敬仰的歷史人物,神祠也是其中一種,多以自然現象或某種神仙的形象為祭祀的對象;到了清代後期,出現了西洋式的祠堂,外表是西洋建築的風格,其中卻是中式的祠堂。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永嘉那些建於宋明清時代的歷史祠堂。
  • 行走在徐州市鄭集鎮,尋找當年杜家祠堂,祠堂內老槐樹樹齡測算
    杜老師在鄭集鎮文化站工作多年,去杜老師介紹,鄭集鎮地處徐州西北至豐、沛漢文化帶交匯點,受2000多年文化積澱的影響,留下了眾多的文化遺蹟以及文物史料、經典故事等等,鄭集鎮速以河多、橋多、廟多取勝,當年曾以「四門八炮臺和九橋十八廟」稱譽四方。
  • 煙臺棲霞的一座古老道觀,神韻悠遠
    檀香嫋嫋,偶然間路過棲霞太虛宮的門前。低矮起伏的丘陵點綴湖邊。晚霞染過,像一副遙遠的山水畫卷,古樸有致,陰陽分曉。武俠電視劇裡的北鬥七星陣想必大家皆知。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處比天高倘若你夜晚路過棲霞,夜望廟宇,恍若北鬥七星懸浮於群山之外。亦幻亦真,宛若拂塵。
  • 無錫免費的5A級古鎮,環境優雅人文薈萃,匯聚眾多古代先賢祠堂
    惠山古鎮引以為傲的祠堂群惠山古鎮的祠堂群在全國都是有口皆碑,也是無錫現存的唯一具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資格條件的項目,惠山古鎮主要以古祠堂對外展示,二泉寄暢園、惠山鎮、惠山直街、橫街和惠山泥人博物館都是很不錯的景點。
  • 走進福建之和平古鎮: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街巷(4)!
    和平古鎮保留了完整的古街巷。城堡內有兩條分別連接東西城門和南北城門的街,街道兩側縱橫交錯的大小巷道都是中間鋪青石板,兩邊鋪鵝卵石,有的全部鋪河卵石。貫穿古 鎮南北的舊市街,被譽為"福建第一街"。它是飽含南武夷鄉土氣息的山歌,從遙遠傳唱至今;它是一顆古樸的明珠,從遙遠璀璨到今天;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館,抖落的是塵埃,留下的珍貴。它就是奇蹟般地保留著300餘棟明清古民居的和平古鎮。
  • 古村活化煥新韻 祠堂凝心載鄉愁
    區氏族人遷居於此後,隨著子孫世代繁衍,逐漸以家為系、花開四坊,分為阮東、阮西、阮南、阮北,並在村中建起一座座祠堂。「最多的時候有27座祠堂。」區慶堂說,宋刺史祠(始祖舊祠)等祠宇已消失,如今只剩下顯璧區公祠、柏堂區公祠、樂淡區公祠、大夫區公祠等7座祠宇,甚為可惜。現存的7座祠宇,分布在阮埇村四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