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國外的神級雞娃工具,讓娃自己拍動畫片,出來的效果太棒了

2020-10-11 企鵝爸爸

說到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畫畫。今天,我們想推薦一種給孩子更大發揮空間的創造力培養方式,那就是畫畫的進階版——讓畫動起來。額,說得那麼拗口,其實可以簡稱為「動畫」。

只要片子選好了,幾乎沒有孩子會不愛看動畫片。而愛看動畫片的孩子,大概沒幾個人能拒絕「我們一起來創作動畫片吧」這個提議。這城會玩的創造力培養方式的確夠吸睛,但動畫要怎麼拍出來呢?


先向大家推薦一個零門檻傻瓜式的神操作方式——製作定格動畫。什麼叫定格動畫呢?就是拍攝一組照片然後連續放映,由於視覺殘留的原因就會感覺畫面是連續的,這也跟電影是一樣的原理,其實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張一張的圖片連續播放。

怎麼跟孩子解釋這個製作過程?我們和小人偶玩「一二三木頭人」的遊戲,每次他剛開始動我們就喊「不許動」,然後拍照,最後把所有照片連起來放映,動畫片就拍成了。想必孩子肯定會驚訝不已。


製作定格動畫超級簡單,推薦大家下載一款名叫「定格動畫工作室」(英文名「Stop Motion」)的APP,安卓、蘋果都適用。


(免費無聲版,適合小白入門)

(可增加音效、配音的收費版)


讓孩子嘗試做動畫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是回答他們內心的好奇:動畫最初是怎麼被做出來的呢?


這就涉及到神奇的「視覺暫留現象」。因為人的視神經需要一定的反應時間,所以物體在快速運動時, 當影像消失時,其圖像仍能在人眼中保留0.1-0.4秒。


人眼的這種特異功能被應用於動畫和電影,最早是被咱們中國人應用於走馬燈。下面這個精緻的西洋轉盤也是一樣的原理:

了解原理之後,就是讓孩子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小宇宙,創造出有趣的方式讓畫動起來。即使剛開始做不出精美的構圖,但看看下面這些小朋友的創作,有限的技法完全阻擋不住創意的噴發啊~

劉軒辰 9歲 《左顧右盼的小人》


楊小小 5歲 翻翻書製作


Billy 7歲 動畫轉筒製作


對於還不太能駕馭語言(文字)表達的孩子而言,畫畫是他們表達自我的主要方式之一。有時候為了講好故事,孩子甚至要畫好幾幅畫來呈現完整的過程。


而製作動畫可以進一步培養孩子講好故事的能力。動感的鏡頭可以讓孩子連貫地編出好故事,請粘土、積木、玩偶以及身邊的一切小玩意來當主角,就能演繹出腦子裡的天馬行空,讓奇思妙想在鏡頭前全部成真。


一個短片拍下來,誰還不是製片人·總導演·編劇·武術指導·配音·舞美設計·攝影師·全能寶寶?


下面給鵝爸鵝媽們看幾個創意點子~


只需三秒鐘,讓一個切檸檬的簡單動作腦洞大開。


麻麻給你看個視頻,家裡的彩虹糖豆不是被我吃掉的,它們統統變成筆筒裡的彩鉛啦~


咳咳,糖豆變彩鉛?好,麻麻也用樂高積木給你變一頓豐盛早餐:


百變樂高可不只能用來做早餐。倫敦奧運會高大上的宣傳片,也不過用定格動畫拍成。用樂高積木拼出經典的紅色雙層巴士,光看這幾張動圖,孩子就挪不開眼睛:



上面這些創意慄子有難有易,但同樣出彩。然而,即使是再簡單的動作,不厭其煩地逐格拍照,別說讓孩子來,對成人而言都很考驗耐力。要知道我們平常看的動畫片是一秒24幀,才有這麼流暢的效果。即使扛不住這樣的壓力,改為一秒5、6幀,拍個10秒的視頻也要大概五十張圖。那麼,如何讓它顯得沒那麼瑣碎,讓小朋友有耐心把它製作完成呢?


以下是我們的tips:


1.對於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小小孩來說,我們可以用粘土、水果、彩虹糖等現成的素材給孩子創作場景故事。例如上面切檸檬那種無釐頭式的幽默,就很能迎合小寶寶的腦迴路。


2.對於年齡較大、可以駕馭小顆粒積木的大孩子來說,則可以提議他們用樂高等積木進行拼砌拍攝,讓故事情節更豐富,也更符合邏輯。


3.無論對小寶還是大寶來說,多看精彩的動畫片才更能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


企鵝君:

定格動畫的意義並不在於讓孩子學習這個軟體,而是可以將孩子的所有想像力和知識點連起來實現非常有趣的展示。這個過程不僅在鍛鍊孩子的編排能力,邏輯能力,專注力,實際上更加鍛鍊孩子對故事整體的構造力,而不論什麼行業,裡面的精英人士無一不是對事物的整體把控和推演能力高手,這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鍛鍊。

相關焦點

  • 書單|雞娃,也要有好的雞飼料啊(下篇)
    最近很多媽媽進群,都說是太焦慮了,希望進群喘口氣兒。     這對於剛剛寫過「雞娃書單」的我來說是不是有點打臉?
  • 娃看動畫片太「專注」,你嫌他沉醉其中耽誤正事?
    但她一個最大的憂慮就是,孩子本來就愛看動畫片、玩遊戲,如果有了專屬的平板電腦,會不會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她怕,平板電腦會讓孩子對動畫片和遊戲愈加不能自控,從而佔用孩子太多正經學習的時間,最後耽誤了孩子。想想什麼網癮少年,什麼電擊戒癮法啊,太可怕。總不能讓孩子發展到那一步,家長再介入哇。倒不如開始就嚴格限制。
  • 說說娃這些年看過的科普動畫片和書
    娃有一天說長大了要當科學家,像屠呦呦一樣,讓當媽的我小驚訝了一下,畢竟女娃喜歡科學的不多。從前她喜歡看科普類的讀物,我想小孩子好奇心都強,什麼都想知道一下而已,沒想到娃不知不覺對科學產生了一點興趣。回想娃的成長,她的科學啟蒙,大概有以下三方面:一,看動畫片娃最初與科學的接觸來自動畫片。
  • 雞娃的最高境界:雞著雞著娃,把自己雞成了博士
    但老母一翻出來,立馬就回想起了當時的情景。是某天雞娃群裡聊到自雞,Gogo媽順便應了個話。結果,一秒引發了大家的列隊崇拜。所謂雞娃,多半如此。娃一天天長大,威逼利誘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哪一天要是突然逆反,後果不可控。 說實話,和娃比起來,我作為老母親的生活,真是太安逸了。讀書從來沒出過省,畢業以後直接進入了體制內。十幾年下來,雖然收入不高,可是相對穩定,沒什麼工作壓力。所以我非常安於現狀,歲月靜好,按部就班。
  • 想雞英語不傷娃,踩了無數坑,我找到了最具性價比的方法
    但是光有顆金燦燦的心是不夠的,所謂雞娃不能亂雞,因為「不雞」可能只是會長得慢點,但一通「亂雞」就會傷身了,傷孩子,也傷自己。皮皮屬於說話很早的孩子,他差不多一歲半的時候就可以和大人比較暢通地交流了,語言表達一流。
  • 在海澱雞娃竟然不雞英語?想啥呢?
    肥腸0-6歲的時候,我沒有專門關注過英語原版娃這個概念,也沒有研究過汪培艇、廖彩杏和安妮鮮花的書單和方法,那時候跟大孩子家長們交流比較多。不少過來人都說英語是學渣與學霸的分水嶺,數學是學霸與學神的分水嶺,語文是學神之間的巔峰對決。按照硬通貨程度排序:語文>數學>英語千萬別以為海澱牛娃們只學奧數,前提是他們英語都挺強的。在海澱雞娃竟然不雞英語?
  • 英語「渣」家長,還能不能愉快地雞娃?
    (具體請見《我家兩娃不同的「雞」英語路線,方法和工具都在這裡了》)除了在態度——重視程度上超過學霸家長,在大家最關心的技術層面,其實英語「渣」家長也能有效並愉快地雞娃。英語不好的家長,在雞娃英文的具體技術層面,最擔心的問題,一般會集中在4個問題上,接下來我就一個個為你們解答。
  • 乾貨‖如何讓娃輕鬆考出ket:英語渣媽的原版書雞娃之路
    每天看看書、動畫片、聽聽音頻,直到四年級上了解到"劍橋五級"的考試,才開始了KET備考自雞之路。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下我們備考KET的方法和思路,與大家共勉!效果還是不錯的,很多兒歌幾遍都能唱出來,沒教他背過單詞,閱讀詞彙量也不少,就是不會拼寫。原版動畫也看了不少,什麼《卡由》、《查理和羅拉》、《小馬寶莉》、《降世神通》等等,動畫片看完後提取音頻反覆聽,能聽的全神貫注、喜形於色。橫向和其他一些同齡的上一周一次外教班的孩子比實在是好的不止一點點,一時間還讓我有點小得意。
  • 除了小豬佩奇,這些優質動畫片也是娃的最佳選擇
    我個人以為,在娃1歲半之後,可以給娃看一些優質動畫片,只要控制好時間就好!比如給小孩子選擇大孩子看的動畫片,那小孩子一定看不懂;但是如果給大孩子看小孩子的動畫片,他們又不願意看。就像前幾天,我給西瓜看《天線寶寶》,他會說「太簡單了,不好看。」
  • 比起雞娃,國際學校的媽媽更會「雞」自己!
    國際學校的媽媽們是一群獨特的存在,走國際化教育路線的她們,一手帶著學術和興趣全面發展的雙語娃,一手也不忘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事業、身材都要在線。有句話說:雞娃先雞自己,國際學校的媽媽們「雞」起自己來,下手也是挺狠的。
  • 「雞娃」vs娃 哪個才是親生的?
    剛開始,我還以為是形容孩子瘦弱如雞,百度了一番,才知道它真正的含義。何為雞娃?「雞娃」既是動詞,是「激娃」之意;又是名詞,意指被「虎媽」「狼爸」不停「打雞血」而培養催生出來的孩子。這種現象起初在北上廣深尤為明顯,現在逐漸蔓延到三四線城市。
  • 多少雞娃的父母,是因為「逼孩子總比逼自己容易」
    那種強壓式填鴨式的雞娃,還不如不雞,快樂雞娃才是王道。所以本篇文章(由黃豆媽的閨蜜——麥阿姨安利一檔育兒綜藝)重點是在討論,雞娃的方式,而不是要不要雞娃。雖然媽媽的做法太過,但我同樣認為爸爸也沒有做好自己的部分,育兒不是一個人的事,父母都得參與。
  • 3歲牛娃媽媽如何讓娃一年實現自主閱讀!?
    根據書單中提到的書和攻略,Vincy先買來書自己學習,跟著音頻讀英語,把每一本書學透做好知識儲備,準備好閱讀攻略,安排好路線圖,為雞娃上崗做好準備。除了蓋老師的書,Vincy還在各種育兒論壇上找到了幾位雞娃已經有成效的牛媽,學習實戰經驗。「不用找很多牛媽,只要找到和自己情況類似的1-2位,學習就好。」Vincy談到自己的學習經驗,提醒我們說,「不要盲目地跟隨各種牛媽的攻略,還是要自己多思考。」
  • 搞不清這10個問題,花再多錢雞娃都是浪費錢 | 英語雞
    如果你早早規劃好了孩子的學習之路,從一出生就開始雞,沒問題;如果你本身就很佛系,等到3、4歲再開始,也沒問題。只要你和娃都有決心,都能堅持,學英語不是過了這村沒這店。什麼時候開始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家長得天天雞、月月雞、年年雞。
  • 比起雞娃,國際學校的媽媽更會「雞」自己
    國際學校的媽媽們是一群獨特的存在,走國際化教育路線的她們,一手帶著學術和興趣全面發展的雙語娃,一手也不忘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事業、身材都要在線。有句話說:雞娃先雞自己,國際學校的媽媽們「雞」起自己來,下手也是挺狠的。
  • 跟著「娘娘」孫儷學雞娃
    她拍的熱播劇太多了,從剛出道時的成名作《鐵觀音》再到後來大火的《甄嬛傳》、《羋月傳》、《那年花開月正圓》以及最新的《安家》等電視劇,幾乎演一部火一部。聽完,孫儷淡然地說了一段話:「我有一個習慣,我每拍一部戲,我就每天拿著它讀、拿著它念,對著鏡子演,讓自己能夠去適應
  • 用紙箱陪娃,這些家長的方法也太牛了吧
    前幾天在給娃搜玩具的時候搜到了國外一些父母的禮物,嘆為驚止,這也太優秀了吧!這一篇,分享一些國外牛爸牛媽的陪娃手作,動手能力強的家庭分分鐘省下幾個包有木有!加油站來了~用完的洗手液頭做泵頭,順便拿這個和娃練習一下計算和買賣,這些創意太棒了!
  • 這部BBC出品的動畫片,簡直是為了娃的英語啟蒙而生!
    接下來我就說說這個動畫片為什麼更適合英語啟蒙哈:①語速慢,孩子願意跟讀。慢這個事,太重要了。在寶寶基礎的時候,我帶孩子看過英文版的Peppa pig(小豬佩奇)、Penelope(藍色小考拉)和Maisy(小老鼠梅西),她都不愛看,說太快聽不懂。而這部動畫片裡每個人物的語速都很慢,給了孩子大量留白去反應每句話在說什麼。
  • 「花了兩萬,娃終於學會了跳繩和拍球」
    我們小時候不都是自己蹦躂幾下就學會了?又想收我的智商稅嗎?!而作為一個家有全身協調能力巨差、運動能力渣渣娃的老母親來說,我覺得1288元真是良心價格呀!早在5年前,卑微的我就花了2萬給孩子上了60多節所謂「感統課」,僅僅學會了拍球和跳繩……文 | 兆兆常聽一些老家長們說:在孩子教育方面,沒有花錢的不是。
  • 特殊時期,爸爸親自在家給娃理髮,看到道具後,網友驚呼:神操作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頭髮長得很快,有些父母因為冬天冷,就沒有提前給孩子理髮,結果現在理髮店都不開門,只能在家裡自己給孩子解決,但是有些父母給娃理髮的方式真的太讓人吃驚了,特別是爸爸的一些野路子更是能讓大家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