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對於「熊孩子」的管理和教育,一直是家長頭疼的問題,話說重了,會引起孩子的反抗和叛逆;話說輕了,可能根本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孩子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一出門就把家長的話拋在腦後。
熊孩子為什麼會做出令人厭惡的舉動?「熊孩子」的內心想法是怎樣的?為什麼熊孩子一管就炸?是家長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了嗎?
管教「熊孩子」,比起強勢打罵,規勸更關鍵!
一、什麼樣的孩子,可以被納入「熊孩子」的範圍
首先來剖析一下熊孩子的行為,什麼樣的孩子符合「熊」的標準。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對夫婦帶著孩子去火鍋店裡吃火鍋,落座之後孩子想搶隔壁女生的手機玩,小姑娘沒有給,孩子竟然往對方的火鍋裡面吐口水。
姑娘沒有辦法,只能找孩子父母理論,父母面子上也很是難堪,於是說了孩子一句,不曾想孩子聽不進去,又向姑娘鍋裡吐口水,以此來向父母示威,父親一下生氣了,一把揪住孩子上臉就是一巴掌,孩子疼得直接躺在地上嚎啕大哭。
故事中的小孩,就是現實生活中典型的「熊孩子」縮影。
二、為什麼會出現「熊」行為,孩子的內心想法是什麼
作為「熊孩子」的父母,首先需要反省自身的問題,想一想自己真的了解孩子的世界嗎?
1)孩子的世界很純粹
無論這個小孩子乖不乖巧,頑皮不頑皮,甚至熊不熊,小孩子的世界都是很純粹的,他們內心的善、惡都是赤裸裸的,他們不知道善惡美醜的行為標準,他們的言行需要受到父母的管教。
父母管教時,一定要站在小孩子的世界和立場,以他們能理解的方式和他們說話,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第一時間放下內心的情緒,聽進去父母說的話,可能就不會出現一管就炸的現象了。
2)堅守道德倫理標準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可以用來教育孩子,告訴他這就是行事的標準,如果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一切的後果就要自己來承擔!
惡的欲望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了就會永無休止,愈演愈烈,甚至最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熊孩子的「熊」,會不會是基因遺傳
「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人認為是有一定的因果關係,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靜止僵死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首先這個問題需要理性來看待,不得不承認由於教育的缺失等等其他原因,會造就「熊孩子」,但是也要承認,不是所有孩子都是這個樣子的,教育孩子還是要靠父母后天的努力,教育孩子要用對方式。
強勢打罵孩子的背後,折射出哪些問題
「不聽話就打!」這樣的話,都快成為一些父母的口頭禪了,這句話的背後的原因也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難道父母用打罵的方式管教熊孩子,他們就會乖乖聽話嗎?還是暴露出一些父母,在教育上面的短板無知?
這個問題一定值得深究,但是同樣需要時間去改變,打孩子的教育方法是最糟糕的,況且也沒有哪個孩子,能讓父母打一輩子的。
如果說有一種方法,同樣是打孩子,但是比打在肉體上面還疼,我想一定是打在了孩子心裏面,孩子心靈產生了觸動,從而產生了積極性的改變。
但是這種可以產生心靈觸動的「打」不是冷暴力,一定是積極地有正氣在裡面,它可以讓孩子反省自己的行為,發生深刻的改變。
「打」在孩子心裡,孩子才會開始改變
過去,有一對農民夫婦生了兩個孩子,兩個孩子生性頑皮好動,在一次玩耍的過程中不小心打碎了地主家的花瓶,按照當時地主家的家法,會被抽打20鞭,但是地主老爺宅心仁厚不忍心打這兩個孩子,想免去兩個孩子的刑罰。
孩子父親見此,於是請求地主老爺執行家法,但是執行人是自己,願意替孩子挨打那20鞭,地主老爺不忍動手,於是孩子父親把鞭子遞到大兒子手中,讓大兒子使勁抽打自己20鞭子。
大兒子不忍心動手,但是看著父親已經紅了的眼眶,他知道是自己真的犯了錯,父親就要替他受這20鞭,鞭打在父親的身上,卻疼在孩子們的心裡,孩子知道了父親愛他們,但是絕對不會縱容他們犯錯!
成熟就在一剎那,「打」在孩子心裡,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要走心動情,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學會愛和包容。
三、「強勢打罵」不管用,唯有「規勸」得娃心
想讓孩子聽話,就要學會規勸,但規勸指的不是指責、辱罵和命令,這些方法可能當時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去配合你一下,但是孩子的內心是極其抗拒,而且有可能故意犯錯搗亂。
孩子的情緒無處安放,他本身不願意聽你講那些東西,而正確的方法有心的父母可以去嘗試。
1)把繁瑣的事情,用一個「詞」來表達
比如說當孩子把垃圾扔到了地上,這時候家長不需要說一大堆教育的話,來提醒或者教育孩子,只需要說斬釘截鐵地說「垃圾」,給孩子一個思考的時間,他一定下意識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對。
垃圾本應該扔進垃圾桶裡面,當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錯誤,那約定俗成就會來,他就會主動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裡面,以後在大街上,孩子發現了垃圾也會順手把垃圾撿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習慣。
2)面對問題,讓孩子做選擇題
廚房地上扔著垃圾袋沒有人管,孩子走進廚房,你可以這樣和孩子說:「地上有垃圾袋,你想把它扔進廚房垃圾桶,還是扔在樓道裡面的垃圾桶?」
孩子的第一意識,肯定是廚房比樓道近一些,更願意扔進廚房的垃圾桶,這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3)從正面的角度和孩子說
同樣問題,廚房地上扔著食品垃圾袋沒有人管,你可以這樣和孩子說:「垃圾扔在地上是不是太邋遢了?把它放在垃圾桶裡面就是好孩子!」
小孩子喜歡聽大人誇獎的話,你這樣一說,他心裡滿是歡喜,自然就願意按照你說的去做了。
規勸要軟硬兼施,和孩子平等去交流,簡單地說就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多給孩子一些時間,更不要去強勢打罵,熊孩子也會長大。
今日話題: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擴展一:馬伊琍的育兒經:別把孩子當孩子,這樣做能培養孩子人格獨立
擴展二:真正打擊孩子學習積極性的,不是學習能力差,是父母的「劣」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