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皮熊娃一管就炸?親子溝通關鍵詞不是「強勢打罵」,規勸更關鍵

2020-12-18 萌主媽咪育兒經

「文/萌主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對於「熊孩子」的管理和教育,一直是家長頭疼的問題,話說重了,會引起孩子的反抗和叛逆;話說輕,可能根本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孩子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一出門就把家長的話拋在腦後。

熊孩子為什麼會做出令人厭惡的舉動?「熊孩子」的內心想法是怎樣的?為什麼熊孩子一管就炸?是家長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了嗎?

管教「熊孩子」,比起強勢打罵,規勸更關鍵

一、什麼樣的孩子,可以被納入「熊孩子」的範圍

首先來剖析一下熊孩子的行為,什麼樣的孩子符合「熊」的標準。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對夫婦帶著孩子去火鍋店裡吃火鍋,落座之後孩子想搶隔壁女生的手機玩,小姑娘沒有給,孩子竟然往對方的火鍋裡面吐口水

姑娘沒有辦法,只能找孩子父母理論,父母面子上也很是難堪,於是說了孩子一句,不曾想孩子聽不進去,又向姑娘鍋裡吐口水,以此來向父母示威,父親一下生氣了,一把揪住孩子上臉就是一巴掌,孩子疼得直接躺在地上嚎啕大哭。

故事中的小孩,就是現實生活中典型的「熊孩子」縮影。

二、為什麼會出現「熊」行為,孩子的內心想法是什麼

作為「熊孩子」的父母,首先需要反省自身的問題,想一想自己真的了解孩子的世界嗎?

1)孩子的世界很純粹

無論這個小孩子乖不乖巧,頑皮不頑皮,甚至熊不熊,小孩子的世界都是很純粹的,他們內心的善、惡都是赤裸裸的,他們不知道善惡美醜的行為標準,他們的言行需要受到父母的管教。

父母管教時,一定要站在小孩子的世界和立場,以他們能理解的方式和他們說話,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第一時間放下內心的情緒,聽進去父母說的話,可能就不會出現一管就炸的現象了。

2)堅守道德倫理標準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可以用來教育孩子,告訴他這就是行事的標準,如果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一切的後果就要自己來承擔!

惡的欲望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了就會永無休止,愈演愈烈,甚至最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熊孩子的「熊」,會不會是基因遺傳

「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人認為是有一定的因果關係,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靜止僵死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首先這個問題需要理性來看待,不得不承認由於教育的缺失等等其他原因,會造就「熊孩子」,但是也要承認,不是所有孩子都是這個樣子的,教育孩子還是要靠父母后天的努力,教育孩子要用對方式

強勢打罵孩子的背後,折射出哪些問題

「不聽話就打!」這樣的話,都快成為一些父母的口頭禪了,這句話的背後的原因也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難道父母用打罵的方式管教熊孩子,他們就會乖乖聽話嗎?還是暴露出一些父母,在教育上面的短板無知

這個問題一定值得深究,但是同樣需要時間去改變,打孩子的教育方法是最糟糕的,況且也沒有哪個孩子,能讓父母打一輩子的。

如果說有一種方法,同樣是打孩子,但是比打在肉體上面還疼,我想一定是打在了孩子心裏面,孩子心靈產生了觸動,從而產生了積極性的改變。

但是這種可以產生心靈觸動的「打」不是冷暴力,一定是積極地有正氣在裡面,它可以讓孩子反省自己的行為,發生深刻的改變。

「打」在孩子心裡,孩子才會開始改變

過去,有一對農民夫婦生了兩個孩子,兩個孩子生性頑皮好動,在一次玩耍的過程中不小心打碎了地主家的花瓶,按照當時地主家的家法,會被抽打20鞭,但是地主老爺宅心仁厚不忍心打這兩個孩子,想免去兩個孩子的刑罰。

孩子父親見此,於是請求地主老爺執行家法,但是執行人是自己,願意替孩子挨打那20鞭,地主老爺不忍動手,於是孩子父親把鞭子遞到大兒子手中,讓大兒子使勁抽打自己20鞭子。

大兒子不忍心動手,但是看著父親已經紅了的眼眶,他知道是自己真的犯了錯,父親就要替他受這20鞭,鞭打在父親的身上,卻疼在孩子們的心裡,孩子知道了父親愛他們,但是絕對不會縱容他們犯錯

成熟就在一剎那,「打」在孩子心裡,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要走心動情,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學會愛和包容。

三、「強勢打罵」不管用,唯有「規勸」得娃心

想讓孩子聽話,就要學會規勸,但規勸指的不是指責、辱罵和命令,這些方法可能當時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去配合你一下,但是孩子的內心是極其抗拒,而且有可能故意犯錯搗亂。

孩子的情緒無處安放,他本身不願意聽你講那些東西,而正確的方法有心的父母可以去嘗試。

1)把繁瑣的事情,用一個「詞」來表達

比如說當孩子把垃圾扔到了地上,這時候家長不需要說一大堆教育的話,來提醒或者教育孩子,只需要說斬釘截鐵地說「垃圾」,給孩子一個思考的時間,他一定下意識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對。

垃圾本應該扔進垃圾桶裡面,當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錯誤,那約定俗成就會來,他就會主動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裡面,以後在大街上,孩子發現了垃圾也會順手把垃圾撿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習慣。

2)面對問題,讓孩子做選擇題

廚房地上扔著垃圾袋沒有人管,孩子走進廚房,你可以這樣和孩子說:「地上有垃圾袋,你想把它扔進廚房垃圾桶,還是扔在樓道裡面的垃圾桶?」

孩子的第一意識,肯定是廚房比樓道近一些,更願意扔進廚房的垃圾桶,這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3)從正面的角度和孩子說

同樣問題,廚房地上扔著食品垃圾袋沒有人管,你可以這樣和孩子說:「垃圾扔在地上是不是太邋遢了?把它放在垃圾桶裡面就是好孩子!」

小孩子喜歡聽大人誇獎的話,你這樣一說,他心裡滿是歡喜,自然就願意按照你說的去做了。

規勸要軟硬兼施,和孩子平等去交流,簡單地說就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多給孩子一些時間,更不要去強勢打罵,熊孩子也會長大。

今日話題: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擴展一:馬伊琍的育兒經:別把孩子當孩子,這樣做能培養孩子人格獨立

擴展二:真正打擊孩子學習積極性的,不是學習能力差,是父母的「劣」態度

相關焦點

  • 孩子頑皮不聽話,一管就「炸」?善用「誘導式規勸」效果將更好
    薛女士有一個很調皮的5歲兒子,名叫亮亮,因為這個熊孩子,她推掉了很多次朋友聚會。孩子太鬧騰,很多場合帶著他去不合適,而自己出門吧,家裡又沒人幫照看孩子。薛女士為此很頭疼,如何管教孩子,成了她和先生經常爭執的一個問題。她先生認為對待熊孩子必須打罵,不能心軟,但薛女士覺得一定的打罵是必要的,但一味只知道打罵孩子並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 孩子太過調皮,不妨用上「誘導式規勸」,適當放手或許娃會變乖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家長都是會更喜歡乖巧懂事的孩子,懂事的孩子不僅可以讓自己更加的省心,同時,他們的未來發展也會更加的順利。但是現實往往是事與願違,家長越希望孩子懂事,孩子反而會變得更加的調皮。
  • 教育調皮搗蛋的兒子,一個方法比打罵更實用,過來人表示成效明顯
    文|全文共1305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由於天性使然,男孩普遍比女孩更加調皮難管,用對方法才是關鍵。不少父母在教育調皮難管的兒子時,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打,貌似只有這樣才能馴服娃,由於天性使然,男孩普遍比女孩調皮愛搗蛋些,打罵的效果雖是立竿見影,但是「保質期」很短,真正有效的辦法只有這一種。
  • 寶寶調皮該怎麼教育?打罵or耐心說教
    如今每每看到公眾場合打罵孩子的家長,就會想起曾經的自己,曾經的我也是一個打罵孩子的家長,我也不比人家強多少,我也是一個孩子眼裡脾氣暴躁的壞媽媽,我也是一個孩子不願意親近的壞媽媽。我能夠改變自己還要感謝親子圈和阿喵的一次戒吼活動,每次來親子圈發帖都會收到靜如水中肯的評論,比如陪著不等於陪伴,要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對待孩子要有耐心,雖然是短短的幾個字,可是卻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啊。
  • 孩子不聽話,一管就「炸」?暗示效應:比打罵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許多家庭都在親子關係的破裂邊緣徘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問題變得岌岌可危,只要稍不留意,就可能會產生變化,例如孩子一言不合就學會離家出走。那麼,孩子不管不行,一管就「炸」的情況該怎麼辦?這些天閨蜜向我吐槽,家裡8歲的女兒越來越有想法了,說什麼都不聽,有的時候遇上孩子情緒不好,還會語出驚人,讓人不知道怎麼回答,比如上個周末孩子考試不理想,剛說了沒兩句,閨蜜的女兒就頂嘴說道「大不了我不讀了行吧」,氣的閨蜜立馬罵了回去。
  • 親子溝通的關鍵是什麼?
    早課堂961 || 親子溝通的關鍵是什麼?博瑞智家長微課堂 昨天-01-處理親子關係,和處理夫妻關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處理朋友關係,同事關係,實際上要難很多。以夫妻關係為例,一旦到了左手摸右手的階段,那麼,會出現一種情況。你說上句的時候,我就知道你下句話會說什麼,連吵架都是程式化的。親子關係也是如此。
  • 親子關係矛盾重重?增強親子間的「陪伴和溝通」,才是問題的關鍵
    艾米自記事以來,自己的生活就沒有父母的參與,仿佛照顧自己的阿姨,一起上學的同學,站在講臺上的老師才是自己的家人,爸爸媽媽只是偶爾回家陪自己吃一頓飯的陌生人。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給孩子所能有的一切,好的物質生活,好的學校,除了陪伴。艾米是在上高中以後和父母決裂的,課業的負擔,同學之間的矛盾,父母的冷漠壓潰了艾米的心理防線,她變得叛逆,厭學,親子關係岌岌可危。
  • 孩子欠揍時別打罵,一條黃金法則助你輕鬆搞定娃
    通過這面鏡子,我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對孩子們的溝通方式,是多麼有問題! 至於情緒崩壞時對老大上手來兩下,也是常有的事。可每次打罵完孩子,我也難受也愧疚也焦慮,這媽當得,真是好挫敗啊! 那娃兒有時就是很欠揍怎麼辦?講大道理不對,打罵更不對,這道題到底怎麼解?
  • 親子溝通能力測試
    A.解釋清楚,給孩子一個理由B.只是簡單地說「不行」C.從來不解釋5.孩子不聽話,你是打罵還是跟他講道理?A.以講道理為主,爭取在不打罵的情況下教育孩子B.有時會打,有時也會講道理C.經常動手,有時輕,有時重6.孩子犯錯時,你會懲罰孩子嗎?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打罵更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打罵更管用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需要度過很多重要的時期,尤其是孩子到了叛逆期,大人會覺得很難搞。叛逆期孩子的表現有經常摔東西、亂塗亂畫、故意把房間弄得凌亂不堪。
  • 孩子調皮不愛聽管教?父母善用「暗示效應」,比打罵更有效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教育對於父母來說是人生必修的一門課,是父母們最重要的一堂課,孩子被教育成什麼樣,將會直接反映出了父母的水平。很多的父母在面對孩子「不聽話」這一節課的時候,往往都是不懂如何去處理。
  • 孩子哭鬧,父母打罵,親子對抗,兩敗俱傷!
    孩子的哭鬧和父母的打罵,都是育兒家庭中很常見的事情。遇到自己需求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孩子大概率會選擇哭鬧,而父母大概率也會選擇打罵。雖然,孩子的哭鬧,往往會奏效,他會得到想要的東西;而父母的打罵,也同樣會奏效,它會讓孩子屈服父母的權威。
  • 孩子「叛逆」不服管?一招進階「高段位」父母
    ,一管就跟我反!」整個人更是像只行走的火藥桶,大事小事,一點就炸。」2、不恰當的教育方式醞釀人間慘劇都說孩子越大越不好管。青春期孩子叛逆,是困擾很多家長的一個問題。也有很多家長反饋,自己知道教育孩子不能打罵,要試著去與孩子溝通。
  • 當孩子為了逃學說謊時,打罵並不是最佳的解決辦法,溝通才是關鍵
    逃學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一生中必定要經歷的一段事情,其實逃學本身並不是一件多麼大的事情,要知道這年頭很少有沒逃過學的孩子們。但是如果有孩子為了逃學去說謊騙老師和親人,那這件事情就很嚴重了。因為一旦孩子們習慣了說謊,就有可能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壞習慣,這對於孩子們未來的成長都是很大的阻礙。
  • 如何與孩子溝通,是維繫和改善親子關係的關鍵,教育孩子需要理解
    其實,親子矛盾的開始,往往是因為父母和孩子的溝通障礙。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不管是溺愛、打罵,還是懲戒,大多數父母都是出於愛護孩子的初心。但是,教育孩子不是讓孩子吃好、喝好、玩好就可以,和孩子溝通也不是把孩子拉到身前,卻只顧自說自說,無視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 為啥父母打罵完孩子後,孩子卻從來不記仇?真實原因讓家長很慚愧
    每對父母都想做溫柔的爸爸媽媽,都不想打罵孩子,但是有的時候孩子太調皮,父母就很生氣,不得不用打罵的形式來教育孩子。中國傳統的教育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在許多中國人的眼裡,打罵孩子是必須的。我們不可否認孩子有的時候是需要論打和罵來教育,但是如果長期敢罵孩子,那麼這就不合理了。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在被打之後,被罵之後,他們依然對著父母笑,不記仇。
  • 暴躁媽媽劈開了兒子的門,強勢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孩子調皮玩iPad不想練琴,她催了幾遍孩子都說過一會,為了躲避她還把自己鎖在了屋裡,她一生氣就斧子把門劈開了!圖片源於網絡性格缺陷,內心缺愛父母的嚴厲讓會讓他從小就覺得父母不是愛他的,父母的打罵會讓他從小就沒有安全感,性格脆弱敏感。
  • 女生上課打瞌睡,女老師用頭繩為她扎頭髮:溫柔比打罵更有力量
    文丨熊娃控(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學生關於校園的記憶,除了可愛的同學,美麗的校園風景線以及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反應。普遍來說,現在一個班級的學生數量都不少,老師要維持課堂秩序的難度也變大了,對於在課堂上有人打盹或者竊竊私語的現象,老師的做法往往都是直接點名呵斥或者拿起粉筆就扔過去。
  • 父母打罵孩子,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生活中,這三類父母常打罵孩子1、懶於和孩子溝通的父母有的家長屬於沒耐心的一類,你告訴他要溝通,不要用打罵方式教育孩子時,他們自己往往都聽沒耐心聽下去,更難把溝通的方式用在孩子身上。2、認為打才能立竿見影的父母有的父母認為,打罵是最簡單有效,立竿見影的方式。
  • 試試「誘導式規勸」,讓孩子乖乖聽話
    這種直接、強硬的規勸方式可能不僅不能讓孩子按照家長的意思去做,更有可能適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反感。所謂堵不如疏,既然知道了批評規勸和打擊規勸不可行,不如對孩子實現誘導規勸的"懷柔政策"。無論是哪一種規勸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讓孩子得到正確的認知,少走彎路,既然誘導式規勸能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