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們所知,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蘊含深刻道理的俗語,經過千百年的時間沉澱,有些俗語看似簡單,卻往往含有深刻的意義,是農民生活的智慧結晶。因此,對於農村俗語我們應該秉持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讓俗語中好的部分流傳下來。那麼,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農村俗語,是「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又該如何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農友甲說】
「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咱們國家是一個非常講究孝道的國家,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所以人們對於父母的贍養和後事也看的非常重要。可是現在很多人對於孝道的理解產生的錯誤的理解,在一些農村地區,「薄養厚葬」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很多人在父母生前,對他們的生活不管不顧,等到他們去世之後,卻又大辦葬禮,仿佛這才是真正的孝子該做的事情,可是這樣是孝還是不孝相信大家心裡都清楚,無非就是趁機斂財,並且在明面上混個孝子的名頭罷了!
什麼才是真正的孝順?就像咱們俗語「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所說一樣,在父母生前好好對待父母,等父母過世之後,儘自己的能力為父母辦個葬禮,沒必要在多餘的地方鋪張浪費。這才是真正的孝子所為。咱們農村還有句話對於「薄養厚葬」有個更為直接的解釋,叫做「活著不孝,死後亂叫」。但是我們作為子女,對待父母始終要有孝心,以報答他們辛辛苦苦養育自己成人的恩情。所以趁現在父母還在世的時候,盡最大努力多陪陪父母,這才是最大的孝順。
【農友乙說】
首先說「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我理解的意思是,在生前,應該厚養老人,大家不要老推說工作忙,沒有時間。應該常回家看看,老人其實都不圖你的錢和禮,只想一家團團圓圓、喜氣洋洋,在家聊下家常,吃頓家常飯。老年人的心都是孤獨的,特別是有些孤寡的老人,一年到頭都和人說不上幾句話,是最需要關愛的一幫人。希望大家看到我的文章後,不管多忙,都要記得經常給家裡老人打電話,不管多遠,都要抽時間常回家看看。有生之年不孝順,等到人走了,會追悔莫及。盡我們最大的努力讓老人安亨晚年。
其次是「歸後薄葬真乃賢兒」,在農村看到的好多剛好相反,生前幾兄弟對老人愛理不理,等老人死後,再搞個風光大葬,來賺個名聲。在老家農村,經常聽說某某村,某茶家的幾個兒子不孝順,不給老人飯吃,不給老人錢花,生病了也無人照顧、不聞不問,讓老年人生活悽慘悲涼。而一旦老年人過世了,就是來個風光大葬,一場葬禮搞下來花費個五六十萬也正常,以博取他在當地人的威望。別人一開口說,他們家埋人如何如何風光,如何如何體面,他們那些當兒子的感覺臉上特別有光。都是做給世人看的,一副假樣子,偽君子。生前不對老人好,死後做樣孑,有什麼用?
最後,希望大家一定要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平時多關愛、關心下,抽時間多回家看看。死後就不必要搞得那麼隆重,一定要和別人去攀比個什麼。總之一句話:「天在看,人在做」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枉長輩們為我們曾經辛勤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