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的詞作已經給大家形成了固定的印象:要麼濃豔,要麼清麗。而即便是清麗之詞,也能讓人品味到濃濃的情意。這種情意,都是來自於詞中女子對於戀人的愛與相思,擅於「淡語收濃詞」的詞人對於此中技巧可謂爐火純青,讓人讀後仍想慢慢回味。
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詞,可以說極為濃豔撩人,不說相思與哀傷,只說女子的嬌美姿容,以及她的儀態萬方,以至於詞中明明說是要「求仙」,卻讓人清楚地看到詞中絕美女子對於紅塵的眷戀。
唐·溫庭筠·女冠子
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鬢如蟬。寒玉簪秋水,輕紗卷碧煙。
雪胸鸞鏡裡,琪樹鳳樓前。寄語青娥伴,早求仙。
女冠子,原唐教坊曲,雙調41字,上下片不同調,上片5句23字,2仄韻2平韻;下片4句18字,2平韻,此詞調即以本詞為正體,另有長調與此迥異。女冠,即女黃冠,女道士;子,即曲子。唐時女道士皆戴黃冠,因此得名,凡俗女子不戴冠,此詞正是歌詠詞調本意。
唐朝的女道士其實並非都是清修之人,可能只是借出家之名而讓自己獲得更多的自由空間,比如與溫庭筠同時代的女道士魚玄機,也是一位才女,愛情與文學創作兩不誤,與溫庭筠年齡差距巨大,卻屢有唱和,由此可知部分女道士並非清心寡欲之人,而可能是有著更多嚮往的女子。
有了這樣的一個前提,我們來解讀這首詞就相對容易一點,不會因為開篇起句就心生疑惑。至於這首詞是不是說的魚玄機,我們無從知曉,但這位女冠的容顏恐怕是少有的絕色。無論如何,這樣的女冠,脫離紅塵是萬萬不可能的。
「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鬢如蟬。」從這3句來看,我們就可以直接印證了一個想法:所謂女冠,恐怕除了頭戴黃冠,其他與普通女子並無太大差別。這3句其實極為香豔,卻較為隱晦,一夜醒來,這位女冠含羞帶笑,臉上還留著昨夜的紅妝,以及尚存翠色的蛾眉,鬢髮如蟬,尚未梳洗,但所有的這些卻讓她顯得更為窈窕動人。
「寒玉簪秋水,輕紗卷碧煙」,溫庭筠不惜濃墨重彩,大肆描摹女子的容貌,且又轉向她的衣物配飾:髮髻上的玉簪仿佛帶著一泓秋水,透著清寒;她身上的輕紗飄揚,就仿佛身周碧煙繚繞,讓人看著她的身影時而清晰,時而朦朧。
「雪胸鸞鏡裡,琪樹鳳樓前。」這首詞整個就如同詞人清晨醒來,看著身旁的女冠,用一首詞,如同畫筆一般,將女子的姿容儀態盡數描摹出來,到下片這2句,詞人的「畫功」已經到達極致。
雪胸,雪,雪白,唐代女子衣物微露胸脯;鸞鏡,即女子的梳妝鏡;琪樹,仙家玉樹,這裡作樹的美稱;鳳樓,同樣是指華美樓閣,此為樓閣的美稱。
到收尾2句,詞人仿佛是因為看著眼前的絕色女冠,而發出的感慨,又像是代這位女冠對世間的女子作出的邀請,「寄語青娥伴,早求仙」,這就相當於在說,世間美麗的少女們,不如早點也成為女冠吧。
整首詞總計上下2片41字,詞人用了35字,可以說是傾盡筆墨來描繪女冠的絕美姿容與儀態,如前所說,仿佛已經完成了一幅人間難再現的仕女圖,栩栩如生。隨後的收尾2句,就像是詞人看著自己親手繪成的仕女圖,然後直接擲筆感嘆:恐怕只有女冠才能有這般絕美吧。
濃豔,又極致撩人,這種大膽又不惜筆墨的描繪讓人瞠目結舌,若不細細咀嚼其中字詞,卻又無法體會其中意味。這種手段,恐怕也只有溫庭筠這樣極富浪漫主義精神的風流才子,方能在奔放之中含蓄表達真正的意旨。讓女子出家求道?實際上恐怕這位女冠比之凡俗女子更要眷戀這萬丈紅塵。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上方關注,與我共同解讀純美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