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實行崗位工資制 未取消副教授職務

2020-12-13 東北網

  最近,有關媒體對高校正在實施的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做了相關報導。為此,記者走訪了教育部有關部門。

  據介紹,按照國家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改革精神,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其中,崗位工資是工資構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工資標準劃分為13個等級。與此相適應,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了與收入分配改革相配套的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的有關政策規定,並對事業單位推行崗位設置管理制度做出了部署。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崗位設置13個等級,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包括一至四級崗位;副高級職務包括五至七級崗位;中級職務包括八至十級崗位;初級職務包括十一至十三級崗位。

  按照國家規定的專業技術人員通用崗位等級,高等學校教師職務仍分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其中教授對應專業技術一至四級崗位、副教授對應專業技術五至七級崗位、講師對應專業技術八至十級崗位、助教對應專業技術十一至十三級崗位,共13個崗位等級。

  高校實施崗位設置管理既是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優化配置人才資源,有利於完善競爭激勵機制,有利於促進人才隊伍建設。據悉,部分高校目前正按照相關文件規定精神,結合高校實際,積極穩妥地做好實施工作。

  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最近一些媒體關於高校將取消正副教授職稱的報導嚴重失實。

相關焦點

  • 高校實施崗位設置管理制度 未取消正副教授職務
    最近,有關媒體對高校正在實施的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做了相關報導。為此,記者走訪了教育部有關部門。  據介紹,按照國家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改革精神,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其中,崗位工資是工資構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工資標準劃分為13個等級。
  • 教育部否認將高校取消正副教授詳解13級崗位制
    新民網3月4日獨家報導了教育部啟動教授評級定崗的消息,引起國內外媒體的強烈關注。針對一些媒體關於「高校將取消正副教授職稱」的報導,中國教育部3月6日在接受新民網採訪時表示,一些媒體在轉載時報導嚴重失實,「高校教授將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有正副之分」並非說以後不再設正副教授。
  • 教師實行職稱工資制好,還是實行教齡工資制,還是?
    教師工資問題一直備受爭議,有人認為應取消教師職稱工資制,實行教齡工資制,筆者認為應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教師職稱工資制度,進一步發揮教師職稱工資制度的激勵作用。職稱是對教師專業技術資格的認可,是對教師工作業績的肯定,也是鼓勵教師終身從教的動力。實行職稱制度的初衷是為了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用職稱工資待遇差距來實現教師教學水平、成績、能力等方面的適當差異,從而讓教師形成良好的競爭。
  • 北京市屬高校啟動崗位評級聘任制 教授無終身制
    有職稱還須有崗位才能在大學當上「教授」本報訊(記者劉昊)市教委人事處有關負責人昨天向記者透露,本市市屬市管高校已按照教育部等有關部門的部署,啟動了高校崗位設置工作。此前,所有部屬高校已完成相關工作。高校教師分為十三級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國家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改革精神,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其中,崗位工資是工資構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教師職務仍分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其中教授對應專業技術一至四級崗位、副教授對應專業技術五至七級崗位、講師對應專業技術八至十級崗位、助教對應專業技術十一至十三級崗位。
  • 教育部回應教師評級說法 正副教授不會取消
    正副教授不會取消  教育部針對教師評級說法作出回應,中大華工評級已悄然啟動  本報訊 (記者 劉黎霞)近日教育部啟動高校教師評級的新聞引發熱議,教育部昨日否認取消正副級教授的說法。記者昨日了解到,早在去年年末、今年年初,廣東兩所部屬高校———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已啟動評級,評級結果已進入公示階段,但因涉及人事制度改革,兩校表現都很低調。
  • 高校教授評級 取消正副教授職稱
    高校教授評級 取消正副教授職稱 推薦:「兩會」英語學習專題教授將不分正副只分等級共分13級,評選工作日前啟動3月4日,上海市政府網站發布消息說,教育部所屬各高校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教授評級定崗工作旨在體現收入差異性記者了解到,今後高校教授將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有正副之分。高校教師不論是正、副教授還是講師、助教,都將有不同的等級,總的級別達到13級。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原先高校的教授只要職稱一樣,就享受完全一樣的待遇,而且教授的各類職稱基本上都是終身制的。
  • 高校教師將實行分級制 浙大教師將分為13個等級
    浙江日報3月19日訊 教育部、人事部近日聯合發布高校教師評級定崗辦法,今後我國高校教師崗位從正、副教授到講師、助教,將劃分為13個不同等級。  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浙江大學已基本完成教師評級定崗工作。
  • 教育部:對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實行「一票否決」
    二、高校教師要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嚴格遵守師德規範,嚴以律己,為人師表,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發生師德失範行為,本人要承擔相應責任。  三、對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實行「一票否決」。高校教師出現違反師德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處理或處分。
  • 高校教授不再「一評定終身」、這類人才可納事業編!這個省再發力
    比如之前我們曾提到過的江西在2018年制定出臺了《關於在全省高校建立崗位動態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積極探索準聘長聘制改革。實行最長聘用期限制和有限次數晉升管理,在規定期限內未獲聘長聘崗位的,合同期滿自動終止聘任。
  • 教育部要求高校教授副教授必須為本科生授課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一日電(記者姜知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高校中的教授、副教授必須為本科生講授基礎課或開設專題講座。  這是記者今天從此間召開的教育部二00一年第八次新聞通氣會上獲得的消息。
  • 民政部:社會組織從業人員主要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
    信息 民政部:社會組織從業人員主要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 改革開放以來,大多數社會組織建立了以崗位為基礎的薪酬管理制度。隨著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我國社會各階層收入的分配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高校教師職稱陸續告別「終身制」,實行聘期制
    其中的「崗位聘任制度改革」明確提出:推動專業技術職務由評聘結合向聘任制轉變、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終身制向聘期制轉變.。2005年,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聘任管理辦法(試行)》,在全國率先下放高校職稱評審權,開展了高校教師職務聘任制改革,將教師崗位聘任條件和職稱評價標準合二為一,充分尊重用人單位的自主權,由高校根據學科特色和發展需要,制定不同層次教師崗位的聘任條件,按照規範的程序,以崗位聘用替代職稱評價,實現了「想用的評得上,評得上的用得好」。
  • 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事業單位收入有新規定
    導讀: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事業單位收入有新規定!近日,人社部組織實施人才服務專項行動,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鼓勵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
  • 高校事業編沒了?
    今年以來,我們關注到了不少名校碩博在職業發展上的案例,在高校求職環境高度內卷的背景下,他們做出了適合自己的最優選擇,用兩個關鍵詞來總結就是:逃離和向下兼容。原南大副教授任職街道辦的事件曾引起熱議,縱觀這位副教授的學術生涯,我們發現,她也曾是一顆冉冉上升的學術新星。
  • 東北大學打破職務終身制 不合格副教授降級講師
    聘任考核動真格 9人被降級 29人被降薪  東北大學「帶頭」打破職務終身制  「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一直是高校人事改革的難言之痛。然而,10月10日,記者從東北大學了解到,該校在近期組織的聘任考核過程中,首次打破職務終身制,有9人因考核不合格被降級,29人因未完成聘期目標而被降薪。此舉在遼寧省內高校中尚屬首次。
  • 高校績效工資內部如何分配?教育部推介山東經驗!
    2019年6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的《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社會培訓、自辦企業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為績效工資來源;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績效工資,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
  • 事關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教育部發布重磅文件!
    意見提出,落實高校職稱評審自主權,圍繞健全制度體系、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形成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評價科學、規範有序、競爭擇優的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意見還對6類高校教師——助教、講師、副教授(教學科研型)、副教授(教學為主型)、教授(教學科研型)、教授(教學為主型)的職稱評價標準,作出了詳細說明。
  • 高校績效工資這樣分,教育部已給出樣板!最高按平均水平三倍發放
    2020年9月10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辦公廳轉發山東省《關於完善高等學校績效工資內部分配辦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我想這應該是全國高校廣大教職人員期盼已久的硬核「教師節禮物」了。完善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績效工資分配激勵機制一、加大教學崗位績效工資激勵力度。績效工資分配要向教師、教學傾斜,提高教學工作在績效工資分配中的比重,有效體現教師課時量和工作績效,加大對教學型名師、教學成果獎的績效激勵力度,完善教授、副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約束機制,更好引導教師投入教學。
  • 職稱工資制,教齡工資制,孰優孰劣
    又到中小學教師評審職稱的季節,網上有關職稱工資制和教齡工資制優劣的爭議,多了起來。本主看了十幾天,發現了些有趣的現象,噴職稱工資制的,多是教齡長又評不上高級職稱的人,因而大嚷要取消職稱制度,改為教齡工資制。而年輕教師因為兩樣都不沾邊,因而大喊按工作量計酬,為啥?年輕教師工作量最重且工資最低是也。 本主教齡三十一年,當年師範本科畢業任教至今,五十又四啦,兩鬢斑白,不復當年豪氣。
  • 高校績效工資怎麼發?教育部:參考山東5倍基準線方案
    教育部辦公廳轉發山東省《關於完善高等學校績效工資內部分配辦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的《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